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伴随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以及城市空间不断生长,产业及城市发展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思路。产城融合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融合,"以产促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但目前对于产城融合的研究对产城融合定量评价关注还不够,该文指在初探"产城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产城融合"融合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长春市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和人们在社会、生活、经济等方面的需求,分别选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居住与生活,工业经济发展状况,城市建设等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采用改进的Topsis法对产城融合度进行评价,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测算其关联度.结果表明: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产城融合度较高,各单项影响因素发展相对较好,其他开发区在不同方面都应进一步加强;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表明,城市环境质量建设方面的因素对开发区的产城融合状况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城市产生时就与产业密切相关,在进一步发展中却出现了城市与产业的隔离与分离,解决不好可能再现城市破产,因此,"产城融合"是"城市社会"时期需要认真研究的新问题与大问题。"产城融合"发展是在城市化进程推进过程中产业与城市相互配合、良性互动,共同推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现代文明进步和广大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认为,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产城融合发展"的研究与探索应当从"城市新区与新区产业"、"城市整体与城市产业体系"、"城市与区域产业"等3个层面渐次展开;站在产业发展的角度,"产城融合发展"要强化"以人为本"和"系统经营"观念,在更宽的市场背景中去寻求和选择城市产业发展内容。如此,才能实现城市产业体系优化,推动现代城市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产生时就与产业密切相关,在进一步发展中却出现了城市与产业的隔离与分离,解决不好可能再现城市破产,因此,“产城融合”是“城市社会”时期需要认真研究的新问题与大问题。“产城融合”发展是在城市化进程推进过程中产业与城市相互配合、良性互动,共同推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现代文明进步和广大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认为,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产城融合发展”的研究与探索应当从“城市新区与新区产业”、“城市整体与城市产业体系”、“城市与区域产业”等3个层面渐次展开;站在产业发展的角度,“产城融合发展”要强化“以人为本”和“系统经营”观念,在更宽的市场背景中去寻求和选择城市产业发展内容。如此,才能实现城市产业体系优化,推动现代城市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5.
产城融合是促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针对现有研究成果在研究对象、内涵体现和评价方法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文从系统视角提出了一种评价城市产城融合的方法.首先明晰城市产城融合的内涵,对产城融合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然后采用系统耦合、无监督聚类和系统相关分析等科学方法量化评价城市系统的产城融合发展以及融合发展特征,最后通过该...  相似文献   

6.
城市产生时就与产业密切相关,在进一步发展中却出现了城市与产业的隔离与分离,解决不好可能再现城市破产,因此,“产城融合”是“城市社会”时期需要认真研究的新问题与大问题。“产城融合”发展是在城市化进程推进过程中产业与城市相互配合、良性互动,共同推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现代文明进步和广大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认为,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产城融合发展”的研究与探索应当从“城市新区与新区产业”、“城市整体与城市产业体系”、“城市与区域产业”等3个层面渐次展开;站在产业发展的角度,“产城融合发展”要强化“以人为本”和“系统经营”观念,在更宽的市场背景中去寻求和选择城市产业发展内容。如此,才能实现城市产业体系优化,推动现代城市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7.
产城融合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城市的一种新趋势。产城融合突出的是产业与城市相互促进、依托发展,由产业的集聚效应带动人口的集聚效应,从而形成产城人的融合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在城市(镇)发展形成的"空城"、"鬼城"、"睡城"的产城分离现象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的城市病问题,通过比较德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的产城融合发展状况,从中吸取相关城市发展经验来更好的促进我国的产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1992年与合肥新火车站同步开工建设,1995年被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开发区,_1996年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首家城市综合开发试验区。2010年区划调整后,原合肥火车站地区整体划入瑶海区,现辖七里塘、磨店、瑶海、三十头、站北五个社区,面积约2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余万。近年来,新站区聚焦"芯屏器合"的产业发展方向,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新站区先后荣获"新型平板显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一代信息技术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安徽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等称号。2016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复,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更名为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月,国台办批准新站区成立"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10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新站区为"合肥市产城融合示范区",新站区正由单一的产业功能区向产城融合的综合性新城区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探讨产城融合概念定位与拓展方向,建立以人为本的产城融合发展框架,选择融合效应的评价指标,并以扬中市为例,对比分析各项指标的效果,探讨产城融合中土地利用方式选择.结果显示:扬中市及其各乡镇经济增长、不同产业价值增长、从业人员数量增长均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相匹配,指标测算结果表明,一产衍生三产的潜能,较二产吸纳从业人员能力更强.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论:1产城融合中的"产"应涵盖一产、"城"应包含乡镇,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产城融合的最终体现.2经济价值、从业人员数量、产业增加值的稳定性均可作为衡量产城融合效应的指标.3优先发展农业基础好的区域,强化一产带动三产,是农区产城融合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产城融合是推动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之一.基于学者们对于产城融合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符合长株潭城市群产城融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6年城市群的26个产业园区进行产城融合的综合考量.研究表明:城市群产业园区的产城融合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将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分成3类,处于第1类的产业园区只有3个,表现出产城融合发展不均衡.同时,根据产城融合方面的问题,从产业园区的产业升级和城市化的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2):104-109
建立衡量信息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综合评价法构建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度模型.以中原城市群9市为例,对2012—2016年9市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及两者融合情况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中原城市群9市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两产业协调发展能力逐年提升,但评价阶段内整体融合水平较低,大部分城市呈现信息产业发展滞后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卫金兰  邵俊岗 《河南科学》2014,(10):2173-2177
通过阐述我国产城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筛选出影响产城融合的指标因素,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和配套设施3个指标在内的评价体系.利用AHP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同时建立了产城融合评价模型,可以明确城市发展阶段,为促进城市产城融合建设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聚和城市发展是相辅相成、良性互动的.产业集聚为城市发展集聚生产要素与产业;城市功能的基本作用是聚集物质和人力资本、消费市场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根据产城融合发展"作用圈"模型,城市要为产业集聚区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人才和技术支持、出台财政扶持政策和税收扶持政策、降低产业集聚边际成本.产业集聚能为城市发展带来人口集中、资源集中,能为城市建设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能直接扩大城市规模和带来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4.
正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和依托。推进铜陵产城一体发展,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构筑"全域铜陵"宜居宜业的发展格局,既是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铜陵"两个一体"(即:产城一体、城乡一体)走在全省前列的迫切需要,也是铜陵探索新型城市化的战略抉择。一、推进铜陵产城一体发展势  相似文献   

15.
产业与空间协调发展的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采用层次分析法测算广西2005、2010、2015三年的产城融合度,结果发现,广西这三年的产城融合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空间上表现为"两高一低",发展路径上的存在惯性依赖等演变特征。其中演变的机制是,产业结构升级、城市时空优化、基础设施完善分别是产城融合的重要推力、拉力及润滑剂。为提升广西产城融合水平,建议以"两高一带"战略优化产城融合的布局、以产业结构系统升级增强产城融合的韧性、以城市空间的存量增量互动提升产城融合的耦合、以基础设施的完善壮大产城融合的范畴。  相似文献   

16.
依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选取8个与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相关的评价指标,构建"产城融合型"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3个方面,运用特尔斐法和目标值等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土地利用潜力进行测算。结论显示:该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度分值为88.40,土地集约利用扩展潜力、结构潜力、强度潜力分别为:449.24hm2、266.99hm2、120hm2,表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较好,土地集约利用潜力仍有较大空间。  相似文献   

17.
正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1992年与合肥新火车站同步开工建设,1995年被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开发区,1996年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首家城市综合开发试验区。2010年区划调整后,原合肥火车站地区整体划入瑶海区,现辖七里塘、磨店、瑶海、三十头、站北五个社区,面积约2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余万。近年来,新站区聚焦"芯屏器合"的产业发展方向,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相似文献   

18.
产城融合是指以城市为基础,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的和谐发展的模式。近年来,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围绕"产城融合的示范区、经济增长的排头兵、城市新区建设的样板和人才培养的特区"的目标定位,抓住滇中产业新区和滇中城市群建设这一发展机遇,在推进珠江源大城市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通过产城融合走一条以业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人全面融合的发展之路,做了一些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正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1992年与合肥新火车站同步开工建设,1995年被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开发区,1996年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首家城市综合开发试验区。2010年区划调整后,原合肥火车站地区整体划入瑶海区,现辖七里塘、磨店、瑶海、三十头、站北五个社区,面积约2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余万。近年来,新站区聚焦"芯屏器合"的产业发展方向,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相似文献   

20.
<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趋势、把握时机作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要求。国家高新区的"产城融合"建设是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表现之一。从"十二五"发展规划开始,全国各地政府先后提出"产城融合"这一概念并探索实施。历经30多年的发展,开发区逐步由单一形态向综合形态转变升级,产城关系进入更为深层和多元的发展阶段。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的出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