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旋转锉四轴联动磨削运动建模和成型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旋转锉刀刃曲线的成型原理,建立了旋转锉刀刃曲线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旋转锉四轴联动CNC磨削运动的特点,用静态的方法建立了柱形、锥形、弧形、椭圆形、球形等基本外形旋转锉简单而实用的加工模型;最后给出了由基本外形组合而成的复杂外形旋转锉加工实例.实验证明该模型是正确的,并且该模型已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
锉削课程的实践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锉削的重要性及锉削课程的实践教学作了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尹建昌  何映炜 《科技资讯》2013,(28):206-213
本文通过系统研究单纹锉与双纹锉的痕迹反映,归纳两者的差异点,利用差异点对某些犯罪现场所留下的断面和屑片进行种属分析,区分现场工具破坏痕迹是单纹锉还是双纹锉所留,从而达到提供侦查线索和缩小侦查范围的目的.在对钢锉的结构和金属切削原理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用锁芯、铝合金管和锁梁等三种金属客体用同一种运锉手法制作大量的痕迹样本.通过体式显微镜和三维立体显微镜对金属客体的锉断面和锉屑进行充分观察和综合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单纹锉与双纹锉在进行锉削运动时所形成的痕迹特征是存在差异点.在锉削面上,差异点主要体现在表面平整程度不同和线条流向及连贯程度不同;在锉屑上,差异点主要体现在卷曲程度不同、个体痕迹形状差异不同以及印压痕迹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锉配训练是钳工实训教学的核心环节,学生锉配技能掌握的高低,不但直接影响其能否通过专业技能的等级考核,同时亦影响到其今后专业工作技能的高低。因此,本文对如何提高锉配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金属上被锉掉的冲刻字迹显出的新试剂及操作方法,论述了铜、钢、铝等金属表面上被锉除机械冲压字迹的显出原理及显出效果和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锉削在钳工技能操作中的重要性、锉削操作的方法。结合实习教学,列举正确的锉削姿势,单一平面、平行面的合理加工方法是掌握锉削基本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Protaper手动镍钛锉和不锈钢K锉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慢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牙髓炎患者共72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ProTaper手动镍铁锉(实验组)和手用不锈钢K锉(对照组)一次法进行根管预备,侧向加压技术充填根管,记录根管治疗术后3d疼痛反应情况及根充效果.结果:手动Protaper镍铁锉与传统的K锉相比,术后疼痛反应较轻(P〈0.05),根充效果理想(P〈0.05).结论:手动ProTaper镍铁锉结合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慢性牙髓炎,可获得良好的充填效果,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刀刃的螺旋特性,建立了球头旋转锉刀刃及螺旋槽的理想几何模型.旋转锉螺旋槽的成型理论是基于实现其理想几何模型的,不仅可精确保证刀刃形状,而且前角和槽深也能完全满足设计的规定.文中加工实例的计算机仿真验证了刀具—刀槽间的运动函数关系及相应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锉配是钳工教学中的综合课题,教材中只是简单地说明了锉配的概念,而没有对锉配的学习方法作系统的叙述,给锉配教学带来许多不便.文章提出教师运用灵活有效的方法施教,包括直观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实践式教学法等,并在教学过程结束后能够认真完成配合件的测评工作,做好教学总结,以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尽快掌握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0.
汤锋 《科技资讯》2007,(36):255-255
平面锉削是钳工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本文就中职学生在平面锉削实训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作出分析反思,在实训教学的教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了实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非自由切削理论模型和最小能量原理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分叉和突变现象,并得到了实验的证明.揭示了在同样的切削条件下,金属切削过程中可能呈现出不同的物理状态(分叉和突变),它依赖于切削的初始状态.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切削参数下,对32Cr3NiMoVA超高强度钢高速铣削过程中产生的切屑形态进行试验,采用VHX-500F型光学显微镜对切屑的自由表面和后表面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每齿进给量0.2mm/r、切削深度0.5mm和切削速度200~1 000m/min的范围内,形成适宜切削的螺旋状切屑,并且随着速度的增加,螺旋状切屑的直径先减少后趋于稳定值,切屑的锯齿化程度随切削速度、每齿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采煤机镐型截齿安装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细分析了镐型截齿安装角对受力和截煤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导出了煤质,截齿主要参数与安装角的定量关系。从而导出齿身与煤体不发生干涉的理论设计条件。通过单齿截煤试验,进一步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得到齿身与煤体存在干涉时,对截割阻力的大小,变化规律,和成分构成的影响程度,解决了长期以来镐型截齿安装布置缺乏理论根据的问题,对于镐型齿的参数设计和截齿安装布置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镍基高温合金Inconel 718的铣削过程中,切削参数对铣削过程中切削力、切削温度和切屑形态等影响显著.为了提高工件加工表面质量和加工效率,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镍基高温合金Inconel 718三维铣削模型,进行Inconel 718镍基高温合金连续铣削仿真分析,重点研究了不同切削条件下切削温度、切削...  相似文献   

15.
为探求镐型截齿不同角度楔入岩石时,与岩石相互作用和截割力定量的关系,以达到截齿高效率、低能耗截割岩石的目的,在镐齿截割岩石力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截齿不同楔入角截割岩石的实际工作状态,对镐型截齿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确定截齿不同楔角截割岩石时的应力分布,建立镐型截齿的截割力数学模型。给出了楔入角、截齿半锥角的变化对截齿截割力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楔入角、半锥角之和小于90°的范围内,截割力呈非线性的变化特征。该研究建立的截割力学模型可靠,数学描述简便,可以为截割理论研究与采煤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Mohr-Coulomb模型描述岩石,在LS-DYNA中用SPH(Smoothe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法模拟三维刀齿切削破岩,探讨切削参数和岩石性质对切削力的影响.基于切削力随各切削参数和岩石性质的变化规律,建立切削力估算公式.用所得公式计算切削力,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切削厚度、切削前角、切削宽度、岩石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对切削力影响显著,切削速度在较低范围内变化时对切削力影响非常小.三维切削仿真能够较好地反映刀齿两侧岩石颗粒对切削的影响,比二维理论模型更接近实际.所得切削力估算公式能准确计算仿真中的平均切向力,且其计算值能与实验吻合较好.验证了基于SPH法的数值仿真用于研究刀齿切削破岩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深部钻井PDC钻头切削齿在磨损状态下的切削破岩过程,选取深部钻井PDC钻头上不同磨损程度的PDC齿开展单齿切削实验,借助应力测试系统、高速摄影机和热红外成像仪分析磨损齿的受力状态、温度变化规律以及岩石裂纹扩展过程。结果表明,与未磨损齿相比,磨损齿所受切削力更大、温度变化更明显,且更易产生大体积岩屑,这将导致钻头在井下振动加剧,磨损急剧加快,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切削花岗岩时切削力和温度大幅上升的问题更加突出,但更容易发生体积破碎,产生较大块的块状岩屑。研究成果将有助于重新认识真实井底磨损齿切削破岩及温度变化规律,并为钻头设计及井下寿命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金刚石线锯超声振动切割SiC锯切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金刚石线锯普通切割SiC各锯切参数与锯切力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振动切割中各参数对锯切力的影响机理和锯丝磨损对SiC切割表面质量的影响,并采用单因素进行锯切参数对锯切力和SiC切割表面形貌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超声振动切割比普通锯切的平均主锯切力明显减小;相对于锯切速度和工件转速,工件进给速度对锯切力的影响更为明显;增大振幅直接扩大了介于工具-工件间的动态容屑空间,有利于排屑。正确选择锯切工艺参数尤其是进给速度和振幅,对锯切力和动态容屑空间的平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不同形状截割头截齿排列的参数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螺旋升角的定义,建立截割头包络面螺旋线的数学模型,提出等螺旋升角的截齿排列理论,给出不同形状截割头包络面母线的截齿空间位置模型。通过编制程序进行实例设计,获得两种不同形状的截割头及其截齿的排列和切屑图。结果表明,该模型设计的截齿排列分布均匀,截线距从截割头大端向小端递减,各截齿的切削面积均匀,截齿受力状况良好,满足截齿排列的要求,为截割头设计及截齿排列的参数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镐型截齿截割阻力序列的混沌分形维数与能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更好地评价截齿截割性能,根据镐型截齿截割阻力实验曲线,利用功率谱法定性地分析截割状态的混沌特征,给出了截割阻力序列混沌分形维数与能耗和盒维数码尺的关系,应用MATLAB定量求出两种安装角度截齿截割阻力时间序列的盒维数。结果表明,45°安装角截齿的截割阻力盒维数及能耗大于40°安装角。建立的截割阻力维数、能耗模型,为滚筒式采煤机的截割理论研究和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