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景观地理学,从构景要素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和土壤、植被等角度,将五台山自然景观大致划分为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气候景观、水文和生物景观等,并对其景观类型展开了进一步的划分.  相似文献   

2.
锡林郭勒草原景观多样性的空间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研究将遥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景观空间分析模型相结合,以植被类型做为景观划分基础,计算并比较了锡林郭勒草原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这一区域尺度上,景观多样性以典型草原区最高,草甸草原区次之,荒漠草原区最小,进一步分析景观多样性与生境多样性的关系,得出景观多样性与气候多样性,地貌多样性的线性中具有相应的适应性,反映出景观多样的形成的是多个生态因子综合  相似文献   

3.
景观生态评价就是对景观生态现状进行评定,它是景观规划、管理、保护的基础.本文以地貌为基础,建立广东省龙门县景观生态分类系统,应用景观生态学中的评价方法,从景观生态格局、稳定性和生态质量等方面进行景观生态分析,以期为龙门县各类经济利用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4.
漓江流域上游植被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1年、1998年和2006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漓江流域上游植被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漓江流域上游植被景观在1991-2006年间出现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1)代表人工植被的灌木林(果园、竹林及灌丛)景观的面积指数增加迅速 (2)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乔木林景观类型虽然总体面积变化不大,但是一些面积较大的乔木林景观斑块的面积出现了较明显的缩小 (3)草丛植被景观退化明显,表现出较高的破碎度和分离度 (4)植被景观总体的复杂程度减小,景观多样性降低 (5)由于景观多样性降低和景观结构配置不合理,植被景观功能出现退化,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生态服务价值均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5.
对通辽市各旗县的碱土取土化验分析并观测地面景观植物,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综合分析通辽市碱土特征,参考国内外对碱土的分类标准,主要从自然景观生态的角度对通辽市碱土进行类型划分,将分类指标拟为景观生态指标、pH、碱化度、土壤空气孔隙度.根据分类标准将通辽市碱土分为轻度碱化土壤、中度碱化土壤、重度碱化土壤和碱土四个类型,并阐述了四个土壤类型在改良利用上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自然植被分类纲要Ⅰ. 针叶林与阔叶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借助3S技术来绘制数字植被图的基础。在前人各种分类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广东省自然植被分类系统体系,将广东省植被划分为5个植被型组,12个植被型,31个植被亚型。介绍前2个植被型组,即针叶林与阔叶林,包括5个植被型,15个植被亚型,并列出了代表性的48个群系。  相似文献   

7.
以九溪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二类调查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的支持下,以地貌和土地利用类型为基础,建立小流域景观生态分类系统,应用景观生态学的评价方法,选取自然性、多样性、恢复性、稳定性、生产力、宜人性、侵蚀度等7项评价指标,从景观生态格局、景观生态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貌分类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国内城市地貌分类系统基础上,以重庆北碚区为例,研究城市地貌分类系统.该分类对城市自然地貌采用相同地貌成因之下的形态分类原则,从坡度和起伏度两方面划分城市自然地貌类型;对城市人工地貌采用“生态—形态”分类原则,从地面透水性和稳定性等生态角度,以及单个建筑形态差异和其空间平面组合形态差异角度来划分城市人工地貌类型.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过程中余杭市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余杭市位于沪嘉杭地区,对今后多内陆中小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预示性,选取城市化程度不同的6个乡镇,以城市人口数/总人口数作灶经的指标,以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MapInfo)为手段,利用1:10000山林植被现状图及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等相关图件资料。结合实地调查,林种作为森林景观分类标准,建立余杭森林资源景观数据图库,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景观破碎化指数,景观斑块密度,景观周长面积比,蔓 延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要素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7类景观格局指标,对余杭地区不同城市化程度下6个乡镇的森林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发现城市化过程主要影响景观破碎度,景观形状即景观周长面积比与斑块密度也有明显变化,而森林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主要受农林生产及宏观调控的影响,与城市化水平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貌分类研究—以重庆市北培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国内城市地貌分类系统基础上,以重庆北培区为例,研究城市地貌分类系统,该分类对城市自然地貌采用相同地貌成因之下的形态分原则,从坡度和起伏度两方面划分城市自然地貌类型,对城市人工地貌采用“生态一形态”分类原则,从地面透水性和稳定性等生态角度,以及单个建筑形态差异和其空间平面组合形态差异角度来划分城市人工地貌类型。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景观生态风险评估及其与城镇化的动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景观生态风险,探明其与城镇化的动态响应,为江苏省科学调控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城镇化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2010年Landsat TM和2018年Landsat OLI遥感影像数据,借助ENVI 5.3、ArcGIS 10.2软件,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景观格局变化,综合评估景观生态风险并探讨其层级结构特征,定量测度景观生态风险与城镇化两者“增量”的响应类型及相关关系。【结果】 江苏省主要景观为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其中耕地是基质景观。在景观格局演变中,耕地的异质性增强,建设用地以外部扩张为主,水域基本不变。景观生态风险提升显著,均值由0.123 6上升至0.149 9,现状景观生态风险TOP3城市为苏州、无锡和常州;景观生态风险自北向南逐渐升高,集聚分布态势和经济指向性趋势明显。景观生态风险与城镇化水平“增量”的耦合度大于0.8,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对景观生态风险快速上升的贡献度高,正向相关系数高达0.83。【结论】 江苏省景观格局变化显著,景观生态风险与城镇化水平同向提升、高度耦合。动态响应类型包括徐州、宿迁、盐城、淮安和扬州构成的低敏感区、沿江地区和连云港构成的中敏感区、苏州和无锡构成的高敏感区。苏南5市和南通“摊大饼式”土地城镇化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水平高的苏南地区是景观生态高风险区域,土地城镇化会加速生态环境恶化,而人口城镇化会缓冲恶化速度,经济结构的转变影响式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方法,研究从2000年至2018年惠州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及时空演变规律,并针对其景观生态发展突显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为惠州市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担当的绿色城市定位提供规划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经历19年景观格局时空演变,惠州市土地利用类型丰富,其中林草地占景观总面积达64.21%,占据土地利用景观结构主导地位;(2)2000—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转化面积:未利用地>林草地>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水域,未利用地主要转化为林草地、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而急剧减少,转化后三类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水域总体变化不明显;(3)惠州市2000—2018年各景观类型趋于均匀分布,存在多种优势种均衡发展。但与此同时城市化发展也导致其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城镇用地边缘离散化,地类之间连接紧密性下降等问题出现。建议通过构建城市三生空间规划体系、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及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等方式对惠州市景观格局进行生态优化。  相似文献   

13.
以金沙江一级支流马过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GIS支持下,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前后(2002年~2013年)流域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变化;应用缓冲区分析法,选取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分维数、蔓延度、香浓多样性指数等对景观结构变化进行评价,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前后流域景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流域内不同地利用类型均发生了变化,流域尺度上表现为人工表面、水田面积明显增加,草地、水体、灌木等面积明显减少,但流域主要植被类型未发生变化,仍以森林为主;高覆盖度植被分布面积有一定程度减小,但总体仍以中覆盖度、中高覆盖度和高覆盖度面积最大;2013年的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分维数值均高于2002年,2013年蔓延度指数低于2002年,香浓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水利工程建设使区域景观异质性增强,在水电开发缓冲区1 000 m范围内景观格局变化明显, 1 000 m范围外变化减弱.  相似文献   

14.
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格局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和遥感技术,提取出1990、2000和2010年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的景观类型图,分析其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通过定量化得出的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类型单位面积生态价值表,计算出1990--2010年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不同类型景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总面积呈增长趋势;面积变化最大的景观类型是建设用地和水域,建设用地在20年里增加了272.2km2,而水域在20年里减少了159.4km。,耕地、林地、草地的面积变化量其次,呈递减趋势;景观格局的转变类型主要为:水域、耕地、海洋、草地转为建设用地,以及水域、林地转为耕地.非建设用地,特别是水域的大幅度减少,导致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下降趋势明显,这将给该地区带来一系列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城市管理者需要加强用地平衡和规划布局管理,智慧地配置景观资源,景观格局优化研究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选取户外景观生态保护中的植被,分析了研究区用地现状与总体规划背景和研究区植被群落现状,给出数据来源,通过几何畸变与辐射畸变改良处理可获取较高质量的遥感图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求出植被类型出现的几率,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对植被空间状况影响较大的因素,按照分析结果构造植物选取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户外景观生态保护中的植被进行选取,选取综合评分高的植被,间种部分观赏价值高的植被。采用所提方法对研究地区户外景观生态保护中的植被进行选取,按照选取结果对户外景观格局进行规划,发现采用所提方法选取植被后,各评价指标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户外景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遥感的厦门市景观生态环境格局定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RS和GIS技术,定量分析厦门1996年和2001年景观格局指数,结果表明,厦门市整体生态环境状况良好,景观基质以林地为主,景观类型多样性较高,保证了生态系统稳定,但厦门的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建设用地在逐年增加,基于这一趋势,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方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The paper makes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changing processes of the main types of land use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hrough the techniques of RS (Remote Sense) and GIS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many types of landscape pattern indexes are calculated and made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1995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was the most vulnerable in the recent 50 years, but resumed in 2002; the landscape pattern diversity index, fractal dimension index and fragmentation index has close correlation with the area of land use/cover change (LUCC). The research also releases that the increase of the cultivated land, grass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deteriorates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pattern, while the increase of forest land area will help restore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pattern to its original state. The rapid change of grassland is an important index of the change of landscape pattern, because it has the most effect on change of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相似文献   

18.
南湾林场森林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南湾林场按土地类型和优势树种组分别划分了几个类型,采用斑块分维数、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等指数,在景观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1989、1999年南湾林场景观空间格局变化,揭示了该林场景观空间格局分布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从1989年到1999年,南湾林场有林地面积减少,物种多样性增加.在林业用地中,松类面积减少,而杉类面积增加,主要经营树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滇中城市发展面临资源环境人均拥有不足、资源分配不均以及生态环境脆弱等各种压力。选取1990年、2000年、2010年、2018年四期美国4~5号陆地卫星专题制图仪扫描影像(thematic mapper, TM)所获取的多波段。影像,研究滇中城市群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和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除建设用地外其他用地破碎度逐步增加,形状变得复杂,随着城市的发展,除建设用地景观类型连接度增加,其余用地降低且破碎化程度增加;滇中城市群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表现为降低、空间上表现为东低西高,区县间差异大,生态环境整体趋于恶化趋势,引起生态环境改善的因素是林地、水域与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当坡度小于3度时,水文调节废物处理值较大,当坡度大于3度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土壤形成与保护值较高,而食物生产与美学景观值较低。林地、水域聚集的地区集聚类型表现为高-高聚类,建设用地聚集的地区集聚类型表现为低-低聚类;滇中城市群内有约59%的区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有32%的地区上升。滇中城市群的发展要侧重改善用地结构和效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20.
滇池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88,1997和2002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在Fragstats 3.3下,对滇池流域各年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在类型水平上,流域的景观主成分由旱地变为灌木林,各个景观类型中,水田和旱地的面积明显减少,而菜地,大棚和居民地的面积则明显增加.各种景观类型的斑块数都在增加,最大斑块指数表明菜地、林地、居民和工矿用的优势度在增加.在景观水平上,虽然流域内单类景观占据主导的趋势在减弱,多样性指数也表明各种景观有趋向均匀分布的趋势,景观中斑块的形状日趋复杂;但是这都是滇池流域的景观格局向破碎化加速发展原因,这说明滇池流域治理方案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