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球变暖背景下大连地区寒潮活动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5年大连地区6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大平均风力资料,分析近45年大连地区寒潮活动的气候特征,着重研究大连地区寒潮的年代际、年际变化.结果表明:大连地区寒潮活动各地差异较大,南部开始早,结束晚;东部开始晚,结束早.大连地区寒潮主要出现在11、12月和1月.近45年来,大连地区寒潮异常具有三次跃变,跃变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中后期和21世纪初期.大连的寒潮活动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活跃期—沉寂期—正负振荡期—沉寂期.近45年来,大连地区寒潮活动具有减少的趋势,从1961~2005年,趋势性寒潮频数减少为0.7次/10年.  相似文献   

2.
利用安阳、郑州、洛阳、商丘、信阳五站1951~1994年的气候资料,系统总结了河南寒潮活动规律,分析了其形成的多种气候灾害,提出了防御寒潮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张军 《太原科技》2007,163(8):72-74
利用山区代表站阳曲和平川代表站清徐1961年到2005年的气候观测资料,对太原市气候变暖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近45 a来,太原年均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夜间增温是太原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特征;近45 a来,太原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在应对气候变暖问题上有其制度上的优势,这是由经济法的法律本位、理念及其制度设计等决定的.在应对气候变暖方面,经济法的利益协调功能及其在制度建构上的现代性有助于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减缓气候变暖要求建立和完善我国宏观调控,综合协调经济法法律制度,加强经济法执法,并通过经济法制度来促进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利用福建1961~2011年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近51年来福建寒潮发生次数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寒潮活动各地差异显著,呈西北向东南递减形式.寒潮主要出现在10~5月,冬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再次.年寒潮及秋、冬季寒潮呈减少趋势,而春季寒潮呈增加趋势.寒潮次数具有明显变化周期,未来2~3年秋季寒潮存在偏少可能,年寒潮及冬、春季寒潮次数偏多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6.
应用福建省9个代表地面测站气温资料,对1961—2001年月平均气温、月极端最高气温、月极端最低气温以及1981—1990年日平均气温稳定≥0℃积温和≥10.0℃积温(0.1℃)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1—2001年比1961—1980年的月平均气温、月极端最高气温、月极端最低气温均有所增高,尤以月极端平均最低气温增幅最大,福建省气候变暖主要来自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冬季升温幅度大于夏季.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大规模的利用自然资源,化石燃料的肆虐利用等因素导致温度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暖。若从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理来进行分析,温度的升高产生的一系列因素对于一些地质灾害的发生起着主要的作用。温度升高导致中国部分地区降雨的增多,部分地区降雨过少,山顶冰雪融化加快,从而促进一些地质灾害的发生。气候变暖主要对中国这几类地质灾害的影响比较大,如斜坡地质灾害(崩、滑、流的加剧),土地退化地质灾害(沙质荒漠化、沙尘暴)等灾害。气候变暖对中国地质灾害的影响也会因地域的不同而不同。本文针对气候变暖导致这几种地质灾害加剧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分析各种灾害可能在中国发生的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8.
在最近20多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出现了显著上升,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物候现象与气候等环境因素息息相关,物候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正在成为物候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领域。概述了当前物候对全球变暖响应研究的主要进展,基于实地动植物等物候观测和遥感监测的大量研究表明,近期动植物等物候正发生着显著变化,其与气候变暖有密切关系,是对全球变暖的明显响应。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暖威胁人类健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气候变化公众意识和促进公众参与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保护健康,对国内外大量的最新的相关科研成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暖不仅带来高温热浪,也会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几种重要媒介传播疾病增加;营养不良;臭氧层破坏等,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石羊河流域气候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全球变暖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有关不同地貌、不同地域环境响应全球变暖的对比研究并不多见.从沙漠到山前冲积扇再到高山,气候响应全球变暖有无差异,有何差异?在此过程中表现出了什么特征?本论述选用河西走廊东段石羊河流域5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的资料,运用线性趋势线、方差显著性检验等等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地气温普遍升高,靠近沙漠的站点气温升高幅度较大;越靠近山区年极端最高气温升高越显著,越靠近沙漠极端最低气温升高越显著,极端最低气温升高趋势较极端最高气温升高的趋势更为显著;沙漠中年极端最高气温的不稳定性增加;各样点的年极端最低气温的不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且在沙漠与高山之间尚无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的全球变暖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过去100年来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升高了约0.74℃,近25年来升温出现加速。全球变暖的证据还来自于观测到的海洋和冰冻圈的明显变化,包括热带海洋的升温、海平面上升,海冰和雪盖面积减退以及普遍的冰川退缩等。科学数据表明,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近百年气候变暖的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百年时间尺度全球和中国气候变暖存在不确定性,以中国为例,前50年观测资料不足可能造成百年变暖趋势的不确定性,后50年城市化进程热岛效应可能在增暖中占到25%。贡献于近50年中国气候的变暖,不仅来自人类排放增加,而且城市化,气温自然的准周期性和年代际变率,地面接收太阳辐射的减少(变暗)或增加(变明),以及其他外部强迫如火山活动和太阳活动与气候系统内部作用等。全球气候模式的不确定性和未来情景设计中的问题都将影响对变暖的原因分析,并使得10~20年预测的可信度较低。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吕梁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概况,分析了1960—1999年吕梁气候变暖的主要特点,探讨了气候变暖对吕梁农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世界博览》2009,(19):15-16
研究发现,几千年前,先民们用“刀耕火种”的方法将森林变为耕地,这种做法可能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从而影响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西南地区气候及旅游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前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影响的研究还很少.本文概述我国西南地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变化趋势的研究成果,总结气候变化将给西南地区自然资源和经济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阐述气候变化将对未来西南地区旅游业的影响,并为未来西南地区旅游业适应气候变化、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昌都30年雷暴变化的气候特征及雷电灾害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昌都站1971~2000年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昌都雷暴的年、季、月、日、初日、终日的气候变化,以及雷暴持续期、持续时间、移动方向和强雷暴日数。结果表明:昌都雷暴集中出现在5~9月,尤以7月份雷暴日数最多;一天之中雷暴主要出现在午后至傍晚(13~20时);每次雷暴持续时间多在30分钟以内;30年昌都雷暴日数(-3.90d/10a)、雷暴持续期(-6.83d/10a)和强雷暴日数(-2.43d/10a)均呈减少趋势;雷暴初日略有推迟(3.24d/10a),终日有所提前(3.59d/10a)。并从防雷减灾的角度重点针对农牧区提出对雷电灾害的预防。  相似文献   

18.
全球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果,到2030年,水平方向上生物群落之间的生态交错带可能移动100~300公里,垂直高度可能移动150~300米。由于降雨量的变化引起的生态反应可能更大一些。文章据此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湿地、海岸、岛屿、极地等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刘芳 《甘肃科技》1999,15(3):39-40
1近期气候变暖的原因导致近期气候变化的原因不外乎气候的自然波动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变化。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对气候的影响非常小。进入20世纪以来,气候变化剧烈,就其整体趋势而言,则气候开始变暖。许多研究者认为,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氢化氮、甲烷等含...  相似文献   

20.
关于气候变暖的争议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综合评述了关于气候变暖的争议,重点介绍了有关对Mann等建立的千年温度变化曲线的评估,并介绍了争议各方的论点.比较了王绍武等于1996年建立的千年全球平均温度曲线与其他作者的结果.指出:(1)Mann等千年温度曲线反演年到10年尺度气温变化的能力较差.IPCC报告认为1990s是近千年最暖的10年,1998年是最暖的1年的结论证据不足.(2)不同作者的气温低频变化曲线上,中世纪暖期(MWP)及小冰期(LIA)均有反映.不应该反对使用这两个名词.(3)20世纪,特别是1975-2000年的变暖是比较强的.但是,是否这是近千年来最强的,仍需要更多的资料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