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和中国现代悲剧《雷雨》在故事情节的设置、母题的选择等方面都有不少相似之处。本着重于两部作品在主题内容、人物形象方面的比较研究,借以阐述两在审美意识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幻灭感是人生难以避免的悲剧之一,《雷雨》中的人物,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梦想的幻灭从而导致了悲剧的产生,其中又以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幻灭最为深刻和复杂。从这一视角审视这部悲剧经典,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丰满性,在巧合背后悲剧的必然性以及作家对人生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伦理的类别以及伦理与悲剧的联系,对《哈姆雷特》和《雷雨》这两部戏剧作品进行粗略的比较研究,并指出伦理在悲剧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原野》是曹禺剧作中的力作,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不可多得的佳构,但以往论者以作家不熟悉农村生活为由,否定《原野》主题思想的现实性和深刻性;把作品中使用的表现主义手法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说成是神秘主义,否定了作品的艺术价值.本文从作家创作的生活积累及社会背景、文化思潮、人物性格塑造及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史等角度来重新探讨《原野》的价值及地位。  相似文献   

5.
《雷雨》是新文化启蒙时期的产物 ,在全剧的矛盾冲突中 ,以周朴园与繁漪的冲突为关键冲突 (即 :主题冲突 ,借此冲突提示该剧主题 ) ,以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为线索冲突 (即结构冲突 ) ,以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为背景冲突 ,以周萍与四凤的冲突为命运冲突。深刻地反映了宗法思想对人性的戕害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
《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许多神秘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 在《雷雨》里,宇宙如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以逃脱这黑暗的坑…… 《雷雨》是一种情感的憧憬,一种无名的恐惧的表征…… ——曹禺《雷雨》序  相似文献   

7.
曹禺剧本《原野》历来争议颇多,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作品中的复仇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内涵:这种复仇意识和美狄亚复仇情结有关,是侧重精神上而非肉体上的复仇,它体现了作者勇于直面人类生存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雷雨》和《呼啸山庄》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戏剧性结构”是它们在艺术构思上的共同选择。不仅如此,以人物为中心的结构全文的构思方法、大景结构技巧的精妙运用、以及整体艺术氛围的营造和艺术神韵的构建,更显示出两部伟大艺术品在构思上的诸多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试就《雷雨》的典型环境具体分析蘩漪性格的形成过程及其典型意义,充分肯定这一光辉形象所具有的积极的时代意义,对她所做的力所能及的反抗给予深切地理解和同情。同是批驳一些论者对蘩漪形象的折衷态度:既肯定其“离经叛道”的合理性,又以“心理变态”,“阴鸷”,“暴戾”等词语予以否定。笔者认为:蘩漪作为三十年代的女性,不甘被役,被侮辱的生活,义无反顾地奋起抗争,具有不容置颖的人性的光辉,是沉沉暗夜里的一道犀利的闪电。  相似文献   

10.
11.
《原野》是曹禺先生的四大名剧之一,其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对西方戏剧经典的高妙化用与汲取养分后的全新再创造。《原野》的创作深受《麦克白》的影响,两者在“炼金诗学”“隐性艺术家设置”以及对人物“潜意识”的开掘与表现层面都存在着深层关联。  相似文献   

12.
《雷雨》主题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雨》的主题意蕴至少包括着三个相互矛盾又相互关联的层面:社会现实与历史内容层面——对封建主义及其专制家庭的暴露与批判;哲学与人生层面——对人性、人生、命运之谜的呼问与探索;审美与情感层面——对人类永久的关爱与悲悯。正是在这些多重层面的相互作用下,其思想内涵才显得格外幽深博远,才留给人们一个永远诉说不尽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赵明华  姜宁 《科技信息》2009,(26):I0258-I0258
本文是运用原型批评理论解读《雷雨》的一种尝试。该剧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在于它交错采用了多种原型批评的方法。本文主从雷雨意象、原始情绪、母题原型三方面来探讨《雷雨》的原型世界。  相似文献   

14.
曹禺的《雷雨》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文化魅力并深受作者自己的喜爱,一个未被人们发掘出来的原因是它再现了一个古老的原型——祈雨仪式。在无意识的驱使下,曹禺以现代话剧的形式把古老的祈雨仪式再现在人们面前,不仅让人们重温了祈雨仪式中蕴涵的人类文化精神,也为人们树立了一个在人生旅途中必须不断审视自我、拯救自我、完善自我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曹禹童年体验与创作《雷雨》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结合作者的童年体验解释了《雷雨》中主要人物的爱恨情仇。  相似文献   

16.
将中国现代文学中表现俄狄浦斯情结的《公墓》、《内疚》、《女娲氏之遗孽》、《叶罗提之墓》、《姊嫁之花》和《雷雨》进行比较后认为:前几篇小说限于对心理分析理论的形象化图解,未能充分展开俄狄浦斯情结的内涵;《雷雨》由于设置了周朴园专制冷酷的形象为背景、表现周萍和繁漪的乱伦关系以及周萍对四凤的爱而将这一情结表现得惊心动魄。《雷雨》成功表现俄狄浦斯情结的原因在于:西方戏剧的命运观和曹禺对命运的思考的相互融合、曹禺强烈的俄狄浦斯情结及作为艺术家对集体无意识的幻想创作。  相似文献   

17.
对于文学作品的价值,杜勃罗留波夫认为:“真实是必要的条件,还不是作品的价值。说到价值,我们要根据作者看法的广度,对于他所接触到那些现象的理解是否正确、描写是否生动来判断。[首先,根据我们已经接受的规准,我们要把担当着人民底自然的、正确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19.
话剧《雷雨》表现了戏剧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的取材、人物、场景、时间都高度集中.戏剧悬念设置以及戏剧人物语言所具有的性格化与动作性的特点,让我们领略了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雷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研究者大多从社会学、美学的角度来分析它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本文从“心理分析”这样一个角度来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认为曹禺在刻划周朴园、蘩漪、周萍这三个人物时 ,明显地借鉴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手法 ,使人物形象具有心理深度和生活逼真感。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对该剧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