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颜延之是南朝文风演变的一个重要环节。颜延之诗文具有题材和风格的多样性的特点。颜延之的诗文及其表述的特点可以在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学环境、生活经历、思想性格、文学修养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术界对于颜延之研究主要集中在出仕时间、思想性格、著述、作品系年、诗歌创作、文赋、影响和颜谢比较八个方面。总体而言,成效显著,但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于出仕时间有争议,没有颜集的校注本,一些诗文的写作时间还有待考证和确定,诗歌“辞采”的研究比较表面化,文赋研究相对薄弱等。  相似文献   

3.
初唐之际,陈子昂"文章道弊五百年"的诗文革新论、"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的文学风格论、"兴寄都绝,每以咏叹"的文学本质论、"当有知音,以传示之"的文学创作论的文学观及其诗文实践,承继汉魏风骨,开启盛唐气象,为盛唐诗文奠定了基调,唱响了"盛唐之音"的序曲。  相似文献   

4.
宋人张戒说:“诗以用事为博,始于颜光禄。”(《岁寒堂诗话》)颜延之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以用典繁多著称的诗人。阅读用典繁多的诗,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研究用典繁多的诗,则更是一件艰苦的工作。颜延之历来缺乏研究,恐怕也与此有关。谌东飚先生却迎难而上,其所撰新著《颜延之研究》虽系全面研究颜延之之作,但正如该书《前言》所说,研究颜延之诗中的用典乃“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文学自觉”的标准应是以抒情性为特点的内自觉与以形式表现为特点的外自觉的统一体.文学的自觉首先反映在诗文的内容上,是《诗经》在“情”的领域的奋力开拓.所谓“文学自觉”还包含着对文学艺术自身创作规律和审美形式的重视.《诗经》是中华先民自我意识的诗性醒觉,同时也是“文学自觉”觉醒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略论元明清文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清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后阶段。它有如下特点:(1)主流由诗文变为戏曲小说;(2)更加“人化”和“文学化”;(3)表现了时代新思潮;(4)语言表现出近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5)数量多、规模大,呈集大成状貌;(6)参与当代生活突出。掌握这些特点,有助于认识和学习元明清文学。  相似文献   

7.
东晋一朝,玄言诗一直占据着诗坛的主导地位。晋末宋初,"元嘉三雄"之一的颜延之为革除玄言、开拓元嘉文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他的诗歌雍容平实,"情喻渊深","极貌以写物",表现出鲜明的写实主义特征与风格,为刘宋文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相似文献   

8.
回族文学从来都是把包括本民族在内的各个民族的生活当作自己描写和反映的对象。本文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对元代回族诗文、作家以及元代回族诗文的历史成因作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清代为河洛地区文学的复兴时期。清前期,河洛地区诗文、戏曲、小说均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晚清河洛文学虽呈现衰落之势,但诗文方面也大有可观者。此理应引起河洛文化及古典文学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刘基诗文系年质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诗文系年是刘基研究的基础性工作。这一工作做得扎实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解读文本,从而深入研究刘基的生平、思想、文学成就等等。文章针对郝兆矩《增订刘伯温年谱》某些诗文的系年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1.
文学是显现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文学创作是审美的,无功利的。在消费语境里,文学创作因商品因素的影响偏离了文学的审美本质而具有消费特征,具体表现为文学创作的功利化。受创作的影响,文学作品的审美品质和读者的审美趣味、审美感受都变得粗鄙化,文学接受和批评的尺度也因此带有了消费性。文学创作的功利化和消费性于今后文学的发展、大众审美趣味、整个文化环境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何正确理解消费语境中文学创作的功利化和消费性及其出现的必然性,探讨文学的生存空间和健康发展是今后文学研究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台湾当代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海上篇章。受特定的历史环境等多方面影响,其文学思潮经历了由服务政治到表现人生、由自我封闭到主动开放,从移植西方到中西交融、从一潮独涌到多元并进、从苦分盼合到统独之争的发展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使台湾当代文学呈现出创作潮流密集多变的发展态势,并为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增添了诸多新因素。当下台湾文学之主流,仍坚持着中华民族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学翻译经历了从误解到理解、从对抗到对话的发展过程。中国文学翻译呈现出国外作品译入多、国内作品译出少、文学翻译优秀人才后继无人等问题,只有加强中外文学翻译的合作交流,改变现有教育机制,创建有利于文学翻译人才成长的环境,才能使中国文学翻译扭转整体弱化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张维娜 《科技信息》2011,(31):259-260
作为文学批评领域重要的研究方法,二元对立现象广泛存在于文学作品当中。在《无名的裘德》中,哈代运用几对二元对立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本文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出发,通过对小说中二元对立模式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二元对立的运用成功揭示了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进而深化了主题,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5.
性格在文学作品中犹如血液之存在于人体,人物性格是文学作品中人物塑造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作品中没有 无性格的人物,也没有无人物的性格。本文从人物性格的重要性人物性格的表现人物性格与典型环境三方面 对人物性格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承认并分析了文化产业化的生存环境及文学边缘化的事实是山东当代文学期刊不得不面对的生存困境,其次以山东当代文学期刊的代表性产品与《人民文学》这样的国家级文学期刊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山东文学期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最后指出了山东当代文学期刊进行自我改革和调整的方向和具体策略,为山东当代文学期刊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如何创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当代形态是文艺理论界积极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特定的哲学基础对于建构特定的理论形态具有着重要意义 .当下的社会文化语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及人学思想的全面展开奠定了现实基础 ,也为文学理论的深化与完备提供了新的思想与动力  相似文献   

18.
文艺鉴赏是世界、作家、作品、鉴赏者四要素的有机统一,是鉴赏者和作品、作家条件充分下的双向交流。上品文艺鉴赏,既需要鉴赏者一定期待视野下的再创造,也需要文艺作品具有审美、认识和文化功能,还需要营造鉴赏者“被创造”所必须的“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氛围和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短信文学联通并移动着的文学性显现使它最终成为一种文学样式而在文学家族中独树一帜.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学归属层面的思考,更有在生活、文化等层面的意蕴启示:它是文学与生活交往的成功范例,使得日常生活更加审美化;极大地显示出作为一种创新文学内在的民间诉求,并带来了一种平等、自由、开放的公众文学活动环境;又是当今社会碎片化伦理变迁的表征;还对文学生态施加一定影响,促成文学创作和观念的游移.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视界掀起了一股"张爱玲作品改编热",从而使之成为作品被影视改编最多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之一。社会环境的变化、影视事业的发展及其作品本身与观众审美取向的契合是促成这一现象的最终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