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钻井液用降滤失剂XP-1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滤失量为指标,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确定了合成高粘度改性淀粉XP-1的最佳合成条件。试验结果显示,在最佳条件下合成的高粘度改性淀粉当在淡水泥浆中的加量为3g/L时,就可使泥浆的滤失水降低到7mL以下,表观粘度达到15mPa·s以上。XP-1能够更好地提高切力及动塑比值,配成的钻井液携带和悬浮性能与其他改性淀粉相比较均较好,具有较强地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高温老化对降滤失剂SMPFL与钠蒙脱土Na-MMT复配体系的滤失性能及影响规律,通过体系黏度、红外光谱、SEM及Zeta电位等考察了体系的高温失稳机理。老化前SMPFL在Na-MMT表面的吸附造成颗粒Zeta电势、水化膜厚度以及颗粒间斥力增加,而且使颗粒在泥饼中松散堆积增大了泥饼渗透率,滤失量的降低主要原因是体系黏度的增高;虽然高温造成Na-MMT/SMPFL体系滤失量增大,但老化后SMPFL仍具有良好的控滤失性能。高温老化造成Na-MMT与SMPFL间氢键作用力减弱,加速聚合物从颗粒表面的脱附、减小颗粒水化膜厚度,而且导致SMPFL的水解。与老化前相比,老化后体系滤失量的降低主要原因是泥饼渗透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改性淀粉作为钻井液降滤失剂的应用及研究发展状况.改性淀粉降滤失剂绿色环保、价格便宜且抗盐能力强,在油田化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应用的预胶化淀粉和醚化淀粉因耐温性差,使其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限制.接枝共聚淀粉既具备淀粉类降滤失剂的抗盐能力,又有共聚物的抗温性,因此成为淀粉类降滤失剂的研究热点.对接枝共聚淀粉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详细的综述,并对各类接枝共聚淀粉的特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降滤失剂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淀粉和丙烯酰胺为原料,以硝酸铈胺为引发剂,通过正交实验较详细地考察了引发剂用量、淀粉与丙烯酰胺配比及反应介质pH值对聚合反应和聚合产物降滤失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淀粉与丙烯酰胺聚合反应合成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用作降滤失剂的最优化条件。室内配浆实验表明:在优化条件合成的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在淡水泥浆中有较好的降滤失作用及增稠作用。在4%盐水泥浆及饱和盐水泥浆体系中有良好的降滤失效果和抗温性能。  相似文献   

5.
6.
采用氧化还原体系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等乙烯基单体为基本原料合成出了新型抗高温二元共聚物PAX系列处理剂。该降滤失剂在220℃的高温下及饱和盐水中具有良好的降滤失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淀粉(CS)为基体,连续接枝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两种单体,合成了CS/AM、CS/AM/AMPS两种降滤失剂,并分别对其降滤失性能进行考察。研究结果发现,在CS和AM的聚合反应中,当反应温度为50,℃,引发剂浓度为单体质量的1.0%,CS与AM的质量比为1∶2,反应时间为3,h时,获得的降滤失剂效果最佳,滤失量为8.6,m L。在此基础上,引入AMPS,通过正交试验,得出钻井液老化后的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无荧光防塌降滤失剂PA-1的合成方法、综合性能的评价结果和现场应用效果,综合性能评价结果和现场应用效果表明,PA-1对钻井液有良好的降滤失作用和较强的抑制粘土水化分散能力,是一种具有抗电解质污染和抗高温的优良钻井液处理剂。在使用PA-1的钻井液中无需再使用降粘剂。PA-1是一种实用的多功能钻井液处理剂。  相似文献   

9.
以淀粉和丙烯酰胺为原料,以硝酸铈胺为引发剂,通过正交实验较详细地考察了引发剂用量、淀粉与丙烯酰胺配比及反应介质pH 值对聚合反应和聚合产物降滤失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淀粉与丙烯酰胺聚合反应合成淀粉- 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用作降滤失剂的最优化条件.室内配浆实验表明:在优化条件合成的淀粉- 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在淡水泥浆中有较好的降滤失作用及增稠作用.在4% 盐水泥浆及饱和盐水泥浆体系中有良好的降滤失效果和抗温性能.  相似文献   

10.
超高温抗盐聚合物降滤失剂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国内外超高温水基钻井液高温稳定性及滤失性调控技术难题,研制出超高温抗盐聚合物降滤失剂HTP-1,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并在胜科1超深井和泌深1超深井进行应用试验。HTP-1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黏土颗粒上的吸附量大并且吸附牢固,在化学环境和温度改变情况下吸附量变化小,二是改善钻井液体系中的颗粒粒径级配、降低滤饼的渗透率和改善其可压缩性;HTP-1抗温达240℃,抗盐超过20%,在各种基浆中的降滤失效果优于国内外同类处理剂,可以满足超深井超高温钻井需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碱提取和分离方法对产品腐植酸产率及质量的影响因素,确定了一条最佳提取腐植酸产品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不溶性腐殖酸(IHA),研究了对硝基苯酚在不溶性腐殖酸中的吸附特征,考察了温度和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溶性腐殖酸对对硝基苯酚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在pH=3.5时,吸附的最佳模型为Langmuir型;温度分别为25℃(2,35℃.45℃时.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对硝基苯酚在不溶性腐殖酸中的吸附率分别为94.00%。95.43%,97.66%;在同样温度厦pH条件下,动态实验的饱和吸附量大于静态实验饱和吸附量,吸附作用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初始浓度为4mg/L的腐植酸溶液在频率为1.1MHz超声波作用下的降解规律。首先测定了该溶液在190~320nm的吸收光谱,然后测定了降解过程中不同的pH条件下TOC的削减情况,并分析了降解过程的自由基氧化历程。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改变震荡时间、不溶性腐殖酸的投加量、pH值、铀酰离子的浓度等因素,研究不溶性腐殖酸(insolubilized humic acid简写IHA)对铀酰离子(UO2+2)的吸附作用.实验表明,在铀酰离子的浓度在4.79×10-5 mol· L-1以上,pH≈7时,不溶性腐殖酸对六价铀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吸附效率在96%以上.对于浓度为1.60×10-4 mol·L-1的铀溶液,不溶性腐殖酸的用量在0.015 g左右时,吸附可达饱和.IHA的投加量、pH值、铀酰离子的浓度、震荡时间等对吸附具有明显的影响,研究表明,IHA对铀酰离子的吸附符合一级反应特征,实验数据服从Freundlich等温式.  相似文献   

15.
腐植酸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腐植酸(HmA)和丙烯酸(AA)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自由基共聚反应,通过正交实验合成出了多孔型的腐植酸吸水性树脂(HmA-PAA).研究了多种因素对腐植酸吸水性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其较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为m(NaHm溶液)∶m(AA)=1.65~1.70;n(APS)∶n(AA)=(0.8~1.1)×10-3;n(MBA)∶n(AA)=(0.3~0.5)×10-3;NaOH中和度为75%;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2 h.实验结果表明:合成出的HmA-PAA对蒸馏水和生理盐水(w为0.9%的NaCl水溶液)的吸水能力分别达到650 g/g和52 g/g.与相同条件下所合成的聚丙烯酸吸水性树脂相比,由于腐植酸分子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聚丙烯酸盐类体系吸水、耐盐及耐温能力,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腐殖酸对高锰酸盐预氧化工艺剩余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烧杯搅拌试验表明,水中腐殖酸对高锰酸钾预氧化工艺的剩余锰浓度有重要影响.水中腐殖酸浓度增加,剩余锰浓度呈上升趋势.高锰酸钾投量与水中的腐殖酸浓度存在一定的定量关系,为控制一定的剩余锰浓度,如原水的腐殖酸浓度较高,高锰酸钾投量需相应提高.预氧化时间是控制剩余锰浓度的重要因素,适当的预氧化时间有助于降低剩余锰浓度,过度延长则有可能使剩余锰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7.
在混合风沙土中添加泥炭、无机化肥后,分别加入不同比例的液体泥炭腐殖酸钠,通过盆栽试验,考察风沙土上白菜的生长高度和生物量(鲜重和干重).结果表明,与含10%泥炭(质量比)、施入无机化肥尿素和生物质保水剂作为底肥的对照比较,液体腐殖酸类物质的施入浓度不同,白菜的生长状况有区别,其中在0.03%的施入条件下白菜的生长高度和生物量最好,施入0.01%的次之;最差的是0.05%,不如未加液体肥的对照.  相似文献   

18.
以枯草芽孢杆菌为生产菌株,在蔗渣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采用一次回归正交试验,对腐植酸发酵过程中接种量、通气量(搅拌次数)、温度及时间4个因素对腐植酸产量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时间的影响最为显著;所得到的回归方程有效且可信度高,回归方程为:y=4.6844+0.03251+0.0208A-0.041 9θ+0.202 5D,其中发酵时间、接种量和通气量与腐植酸产量呈正相关、与温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溶性腐殖酸吸附水中对硝基苯胺的吸附热力学特征,探讨了pH、温度、腐殖酸的用量对对硝基苯胺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硝基苯胺在不溶性腐殖酸上的等温吸附曲线为非线性的且符合Freundlich方程;其吸附行为为自发、放热的熵增加过程,ΔG=-6.563 kJ.mol-1,ΔH=-9.524 J.mol-1,ΔS=21.99 J.mol-1.K-1;在25℃、35℃、45℃下吸附率分别为90.99%、85.52%、75.88%.  相似文献   

20.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role of HA (humic acid)-TiO2 adsorption in the photocatalytic process,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s in the absence or presence of calcium according to the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 force theory.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models of adsorption mechanism were designed, which were useful in explaining the phenomena that happened during adsorption processes. The adsorption of humic acid onto the TiO2 particles was desperately pH-dependent; however, calcium could increase the amount of adsorption, which wa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calcium ion bridging. The effects of calcium concentration and TiO2 dosage on the adsorption proces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