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水溶性膳食纤维——聚葡萄糖的含量,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显色和水解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稳定可靠,用于食品中水溶性膳食纤维聚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聚葡萄糖是一种水溶性的膳食纤维,聚葡萄糖中还原糖含量对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采用直接滴定法及高锰酸钾滴定法,对聚葡萄糖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对比实验发现直接滴定法比高锰酸钾滴定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检出限低等优势,因此直接滴定法更适于快速测定聚葡萄糖中还原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聚葡萄糖对面包品质的影响。通过制作不同聚葡萄糖添加量的面包 ,观察并测定面包成品的感官、比容等指标 ,与对照组相比较 ,得出聚葡萄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面包的比容 ,改善面包品质 ;面包贮藏实验表明聚葡萄糖有延长面包保鲜期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溶液墙聚法合成聚吡咙前躯体溶液,利用高压静电纺丝法将聚吡咙前躯体制成纳米纤维,最后加热环化得到聚吡咙纳米纤维。采用SEM.FT—IR手段对聚吡咙纳米纤维进行了表征,详细研究了溶液浓度,电压等对聚吡咙前躯体纳米纤维形貌的影响,得到了制备聚吡咙纳米纤维的最佳实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浓度和电压是影响聚吡咙前躯体纳米纤维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链段上引入葡萄糖分子,同时在水凝胶内嵌入聚苯乙烯胶体晶体,制备了葡萄糖敏感型聚丙烯酰胺胶体晶体膜。伴刀豆球蛋白可与葡萄糖分子偶合而在聚合物链段间形成交联,水凝胶体积收缩,胶体晶体带隙蓝移约30 nm。相对于固定在聚丙烯酰胺链上的葡萄糖分子,伴刀豆球蛋白与游离葡萄糖分子的偶合常数更大,游离葡萄糖可打断已形成于聚合物链上的葡萄糖与伴刀豆球蛋白间的交联,胶体晶体带隙红移。研究表明:该胶体晶体水凝胶可检测最低葡萄糖浓度为5 mmol/L,且离子强度(50 mmol/L NaCl溶液)对葡萄糖浓度分析时带隙位移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纳米金表面生物亲和性结合葡萄糖氧化酶,制备了葡萄糖氧化酶修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纳米金软电极,并用计时安培法在磷酸盐缓冲体系中研究其对葡萄糖的催化氧化,实验结果表明该酶电极对葡萄糖具有明显的催化能力且在葡萄糖浓度为0.66 mM~100 mM的范围内,响应电流与葡萄糖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利用层次聚类和模糊C-均值聚类两种方法,对棉/粘胶混纺纱纤维截面的各特征值进行选择和纤维识别。试验数据表明,对于棉/粘胶混纺纱线,波动强度指标较好地反映了两种纤维间的截面差异;模糊C-均值聚类法较层次聚类法更准确地将纤维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8.
为了开发保健功能纺织品,以葡萄糖为还原剂,研究了青黛对涤纶纤维的还原法染色,通过单因素法分析确定了还原、染色工艺,测试了纤维的染色牢度。结果表明:青黛还原工艺条件为青黛用量4%(o.w.f)、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10 g/L、还原剂葡萄糖的质量浓度20 g/L、60℃还原30 min。涤纶纤维的青黛染色工艺条件为浴比1∶50、pH=6、130℃上染60 min。青黛染色涤纶纤维的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均为4级,耐皂洗褪色为4级,棉涤沾色均为5级,能够达到染色产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黄丽  莫绘平  李玲  杨攀  曾庆坤  徐普 《广西科学》2017,24(4):413-418
【目的】为了提高酸水牛奶的口感和保质期,研究聚葡萄糖对酸水牛奶贮藏期品质的影响。【方法】选择优质脱脂水牛乳为原料制作聚葡萄糖酸水牛奶,并以同批次全脂、脱脂酸水牛奶为对照组,在6~7℃冷藏条件下贮藏18d,每隔3d测定滴定酸度、持水力、乳酸菌总数、感官评价、质构特性等指标。【结果】聚葡萄糖能够延缓酸奶的后酸化过程;具有良好的持水保湿性;能促进乳酸菌的生长,增加产品中益生菌的数量;显著提高凝固型酸水牛奶的表观和质地;聚葡萄糖酸水牛奶的硬度、粘附性、咀嚼性合适。【结论】聚葡萄糖能够作为代脂益生元应用于酸奶中,并能延长凝固型酸水牛奶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10.
虾壳经酸碱两次交替处理制得甲壳素.制得的甲壳素用浓盐酸部分水解得到N-乙酰葡萄糖胺低聚糖混合物,柱层析分离制备N-乙酰葡萄糖胺二聚糖(NAG).试验考查了水解温度、水解时间、盐酸浓度对水解反应的影响以及脱洗液浓度与二聚糖纯度的关系.甲壳素水解制备N-乙酰葡萄糖胺二聚糖的适宜反应条件为水解温度50℃,水解时间5.5 h,盐酸浓度6.0 mol/L.分离N-乙酰葡萄糖胺二聚糖的最佳脱洗液浓度为5%乙醇溶液,此条件下N-乙酰葡萄糖胺二聚糖的得率最高可达24.06%.  相似文献   

11.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氨酯、聚氨酯-聚偏氟乙烯和含氟聚氨酯-聚偏氟乙烯3种纳米纤维膜,研究不同组分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质、接触角、静水压、透气性及抗菌性。结果表明:聚氨酯纳米纤维膜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随着纤维组分中氟元素含量的增加,含氟聚氨酯-聚偏氟乙烯纳米纤维膜的接触角增大,静水压增大,防水性能改善。  相似文献   

12.
离子色谱法分析检测饮料中聚葡萄糖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AOAC 2000.11应用于饮料中聚葡萄糖含量测定时的简化步骤,考察了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表明,6次平行试验,相对标准偏差是1.4%~6.4%,回收率为95.2%~107.3%.该方法简单快捷,适合于饮料中聚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型骨组织工程材料——CPP纤维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采用化学成分与人体骨矿物质相近的磷酸钙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适量的稳定剂、阻降剂研制出具有可控降解速率的聚磷酸钙纤维。测试了聚磷酸钙纤维的力学性能、降解性能、毒理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能,讨论了聚磷酸钙纤维的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剑麻纤维掺量与界面粗糙度对土-岩界面剪切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表面起伏的混凝土模块作为岩面相似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室内直剪试验,并结合扫描电镜试验进一步分析了剑麻纤维参与强化界面剪切性能的机理。结果表明:剑麻纤维通过提高黏聚力提高土-混凝土界面间的剪切力学性能;纤维添加量为0.8%的土-混凝土界面黏聚力提高80%~500%,内摩擦角提高10%~20%;界面粗糙度主要通过提高黏聚力增强界面剪切力学性能,6.5 mm粗糙度的界面黏聚力增量为7~15.5.kPa,提高20%~300%;对于素土界面和掺纤维界面,粗糙度对土-混凝土界面间剪切力学性能的强化表现为2种模式,加入纤维的界面黏聚力关于粗糙度的增长关系上,粗糙度的最优值出现在较小区间(0~2.5 mm)。  相似文献   

15.
合成聚肽(synthetic polypeptides)在靶向递送、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表现独特,但其僵硬的主链构象导致难以用电纺的方法制备聚肽纳米纤维,而且后续的表面改性通常会破坏纤维的形貌,因而限制了这类材料的应用.为此,使用聚肽和聚己内酯(PCL)共混电纺的方法制备了一类新型的纳米纤维,并利用巯-炔(Thiol-Yne)光点击反应快速、高效、无损伤地对其表面进行改性.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共混纤维的直径和形貌受聚肽含量的影响,而Thiol-Yne表面改性和后处理对纤维的形貌没有影响,这说明所制备的纤维的稳定性很好;利用温和的Thiol-Yne光点击反应可以成功地将氨基引入到纤维表面.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木质素纤维在循环流化床粉煤灰基地聚物(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fly ash based geopolymer, CFBG)中的强韧化机理,文章通过添加偏高岭土和少量的电石渣,借助电子式万能材料试验机、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红外光谱、工业CT及分子模拟,对不同木质素纤维掺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0.1%、0.2%、0.3%、0.4%、0.5%)的地聚物进行力学特性、结构及微观形貌测试,分析不同木质素纤维掺量对CFBG强韧化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木质素纤维掺量为0.3%时,CFBG抗折强度和断裂韧性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8.6 MPa、9.6 MPa·m1/2;随着木质素纤维掺量增加,地聚物抗压强度和断裂韧性呈上升趋势;掺入木质素纤维可促进地聚物中莫来石晶相、类沸石晶相及C-S-H凝胶的生成,显著改变地聚物的结构;木质素纤维的掺入可降低地聚物表面孔隙,改变地聚物破坏形式,延长裂缝的扩展路径。研究结果可为促进工业固废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海藻酸钠是来源丰富的天然高分子。分别以氯化钙、盐酸和氯化锰为凝固液,采用湿法纺丝制备了海藻酸钙、海藻酸和海藻酸锰纤维,纤维表面有凹槽结构,其直径为22~45μm。采用高锰酸钾做氧化剂,使吡咯单体在海藻酸基纤维表面聚合,制备海藻酸基/聚吡咯复合纤维,纤维的直径为50~56μm,纤维表面有层状和颗粒状的聚吡咯,复合纤维的比电容值为1.0×10-2~3.0×10-2F/g。  相似文献   

18.
聚羧酸在混凝土中的防裂抗渗性能试验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盛彬 《广东科技》2009,(14):81-82
本文对掺入聚羧酸外加剂的混凝土与掺膨胀剂、纤维的混凝土的多项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掺聚羧酸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与掺入膨胀剂和复掺膨胀剂、纤维的混凝土相当,采用掺入聚羧酸外加剂来配制抗渗混凝土是可行的.在混凝土中掺入聚羧酸外加剂是提高混凝土防裂抗渗性能的有效技术途径,同时它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水刺法、针刺法非织造布的成网工艺,以及水针能量对聚酯纤维和聚酯/聚酞胺分裂型纤维的合成革基布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酯/聚酸胺分裂型纤维的水刺基布具有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20.
改进的溶液纺丝法制备聚乳酸纤维及其模压成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L-乳酸)溶液纺丝制得聚(L-乳酸)纤维,干燥后进行加热取向模压,制得试样;研究压制压力和压制温度对聚乳酸材料抗弯强度及其最终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用改进的溶液纺丝法制备聚乳酸纤维时,聚乳酸的提纯和纤维制备同时完成,制得的聚乳酸纤维呈扁平状,具有多孔结构.185℃时,随着压制压力的增加,聚(L-乳酸)材料的抗弯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压制压力为110 MPa时,其抗弯强度达到最大(256.1 MPa);当压制压力为110 MPa时,聚(L-乳酸)材料的抗弯强度随着压制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180℃时达到238.8 MPa,抗弯试样断口处可观察到形成的球晶;随着压制压力和压制温度的增加,聚(L-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下降.纤维模压聚(L-乳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压制温度为185℃,压制压力为110 MPa,所得材料的抗弯强度为256.1 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