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Fenton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与中性红反应,颜色发生变化,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A520值的变化,可间接测定羟自由基的生成量,通过对测定条件的研究,得到最佳实验条件.抗氧化药物甘露醇、硫脲与羟自由基清除率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测定了阿魏酸、芦丁等几种中药活性成分清除羟自由基的功能,此法可用于羟自由基清除剂的筛选及抗羟自由基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2.
分光光度法测定Fenton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水杨酸可以捕获羟基自由基(·OH)生成2,3-二羟基苯甲酸和2,5-二羟基苯甲酸,在波长510nm处有最大吸收的原理,建立一种用分光光度法检测Fenton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的方法.通过对反应体系影响条件的优化,筛选出最佳反应物配比和最佳实验条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测定抗氧化剂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结果表明:该体系反应灵敏、稳定性高,可作为抗氧化剂的筛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分光光度法测定Fenton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建立一种甲基紫作显色剂分光光度法测定Fenton反应产生的·OH的方法,所产生的羟自由基与甲基紫作用后使其吸光度降低,利用吸光度值的变化可间接测定所产生的羟自由基,确定了体系最佳实验条件.同时测定抗氧化剂清除羟自由基的实验,证明该体系可作为筛选抗氧化剂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建立一种丽春红2R作显色剂分光光度法测定Fenton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的方法,所产生的羟自由基与丽春红2R作用后使其吸光度降低,利用吸光度值的变化可间接测定所产生的羟自由基,确定了体系最佳实验条件;同时测定抗氧化剂清除羟自由基的实验,证明该体系可作为筛选抗氧化剂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氧化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剂中的Fe(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氧化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剂中的Fe(Ⅱ)含量,结果表明,该法干扰因素比较少,在Fe(Ⅱ)浓度1×10-6~6×10-5mol/E的范围内,符合Lambert-Beer定律.  相似文献   

6.
分光光度法测定Fe(Ⅲ)-二甲酚橙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5× 10 -2 mol·L-1HCl溶液中 ,二甲酚橙与Fe(Ⅲ )生成紫红色络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 6 0nm处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 =2 .0× 10 4L·mol-1·cm-1.Fe(Ⅲ )含量在 0~ 2 .4mg·L-1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 .用于水样中微量铁 (Ⅲ )的测定 ,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7.
分光光度法测定聚四氢呋喃的色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应用于PTMEG色度的测定,对于色度在70以下的标准溶液,在325~335 nm波长范围内,吸光度与色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8.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与目视比色法的测定结果吻合,并且精确度比目视比色法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对标准HJ/T 345—2007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络合铁中亚铁含量存在显色不明显进行了改进。改进试剂添加顺序并用20 m L无水乙醇取代方法中的部分水溶剂,在溶液p H 3~9之间,邻菲罗啉能与络合亚铁离子形成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10 nm。文章提出的方法解决了标准HJ/T 345—2007对络合亚铁检测时显色不明显的问题,且样品的亚铁回收率在98.0%~102.0%之间。  相似文献   

9.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果中Vc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个利用Vc分子中的烯二醇基的还原作用将Fe(Ⅲ)定量还原为Fe(Ⅱ)与邻二氮菲显色。在波长510nm处,其颜色的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Vc含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10.
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自来水中的铁(Ⅲ)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低浓度范围内用盐酸羟胺作还原剂,邻菲罗啉作络合显色剂,在400nm-550nm波长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自来水中铁(Ⅲ)离子含量的可行性。线性范围0 g/mL-100 g/mL,该方法显色灵敏,选择性好,用于自来水中微量铁(Ⅲ)离子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在293.15~318.15K(间隔5K)下,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大分子强电解质Fe(phen)3CdI4(简称FPCI,以下同)在纯水、纯甲醇及甲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FPCI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混合溶剂中甲醇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又减小的趋势.用溶剂结构理论对FPCI溶解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采用Fe(phen)32 光度法测定了辉光放电电解过程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考察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及工作电压、溶液电导率和初始pH对.OH生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压为560 V,溶液电导率为4.500 mS/cm,初始pH=3.20的情况下,在盐桥装置中60 min内捕获到.OH的浓度约为1.01×10-4mol/L.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查了下Fe(Ⅲ)-I-、Cr(Ⅳ)-I-及Cr(Ⅳ)-I-Fe(Ⅱ)体系的反应曲线,证明由于Fe(Ⅱ)的引入,体系产生Cr(V)中间体并快速氧化I-;通过实验确定Cr(Ⅳ)-I--Fe(Ⅱ)体系的化学计量关系,导出了诱导反应的机理及速率方程,并通过反应曲线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4.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等光谱方法研究了配离子[zn(phen)2]^2 (phen=邻菲咯啉)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在DNA存在下,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产生了明显的减色效应。DNA的碱变性曲线在配合物的存在下向pH值增大的方向移动,增色效应减小.荧光光谱表明EB(溴化乙锭)-DNA体系的荧光强度随[zn(phen)2]^2 的加入而迅速减弱,表明锌的邻菲咯啉配合物与DNA之间发生了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15.
0Introduction Overthepast20years,continuousattentionshavebeenpaidtothemetalcomplexesofmulti sulfurlig ands[1,2],thereactivitiesofthesecomplexesarewellknownandusedtosynthesizemanynovelcomplexes.How ever,unstablepropertiesofthesecomplexeshaveinhabitedtheira…  相似文献   

16.
Fe(phen)3Cl3的合成及其与DNA作用的光谱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Fe(phen)3Cl3,进行了红外表征,证实其结构,并以不同的参比研究了Fe(phen)3Cl3与DNA作用的分子光谱,认为Fe(phen)3Cl3与DNA作用的方式主要以插入的结合方式为主,当DNA的浓度增大,同时伴随有静电结合。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合成Tb(BA)3phen/PVP复合纤维.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纤维表面光滑,无交联,直径集中分布在350 nm.红外光谱分析表明,Tn3+与配体发生键合,在424 cm-1出现了Tb3+ - O2-特征振动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Tb (BA)3 phen/PVP复合物的吸收带发生蓝移.激发光谱分析表明,Tb(BA)3 phen/PVP复合纤维在214-355 nm之间有较宽的吸收谱带,对应着配体的π→π*跃迁,最佳吸收波长位于275 nm.发射光谱分析表明,最强发射峰位于545 nm处,对应着Tb3+的5 D4→7 F5跃迁.  相似文献   

18.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色氨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酸性条件下,色氨酸对Ru(phen)32+-Ce(Ⅳ)反应体系化学发光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检测色氨酸的新体系.对影响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的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优化了反应条件和各项测定参数.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色氨酸在7.5×10-8~8 0×10-6g/mL的浓度范围内发光强度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3σ)为5 16×10-8g/mL,对浓度为2 5×10-7g/mL的色氨酸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 2%.对合成样品中色氨酸测定的回收率在99 1%~100.8%之间,采样频率为90次/h.  相似文献   

19.
合成并研究了二氯邻菲咯啉合钴化合物与 DNA的相互作用 .通过元素分析 ,红外 ,紫外对其进行表征 ,应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 DNA的主要结合方式 ,得出该配合物与 DNA的键合常数为2 .4× 10 4 ,凝胶电泳实验表明该配合物是一种简单高效的 DNA氧化切割试剂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稀土铕(Ⅲ)离子掺杂的类普鲁士蓝化学修饰铂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示差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修饰电极上Ru(bipy)32 的电催化氧化行为,探讨了Ru(bipy)32 的电催化氧化过程对其电致化学发光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化学修饰电极对Ru(bipy)32 有稳定、良好的电催化氧化活性;在相同实验条件下,Ru(bipy)32 催化氧化过程的脉冲峰电流与裸铂电极上的脉冲氧化峰电流相比提高约一个数量级,其氧化峰电位也向阴极移动约15 mV,且催化峰电流与Ru(bipy)32 的浓度在0.05~0.5 m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3.84 4.41C(r=0.999 5,n=4).同时,该化学修饰电极还可以大大提高Ru(bipy)32 的电致化学发光效率,非常有利于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联用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