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利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一些有机分子的特征基团及结构在酸性腐蚀介质(01%)H2S+5%HCl)中对碳钢的缓蚀作用,研究分子中特征基团及结构对缓蚀性的影响,分析分子的微观结构与宏观缓蚀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合成高效缓蚀剂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通式为■的一系列N-酰代氨基酸进行了缓蚀性能的筛选评定,还对它们的化学结构与缓蚀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这类化合物与铁离子的络合常数可以说明它们的缓蚀性能取决于与金属表面离子所形成的络合物的稳定性。此外,作为疏水基团的烃基的长度和结构也和缓蚀性能密切相关。量子化学CNDO/Ⅱ方法对这类化合物的分子轨道能量和分子中各原子的电子云密度的初步计算,可以说明决定这些化合物的缓蚀能力的,主要是分子的前沿轨道能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考察6种十一烷基咪唑啉缓蚀剂的缓蚀性能与分子结构的关系,通过前线轨道分布、Fukui指数、自然电荷分布以及分子中重原子对前线轨道贡献等分析缓蚀剂分子的反应活性位点.结果表明:咪唑啉类缓蚀剂分子与金属界面作用时,主要是咪唑环和亲水支链上的极性基团起作用,分子的活性位点主要分布在咪唑环及亲水取代基...  相似文献   

4.
采用失重法测得4种咪唑啉衍生物(A~D)在CO_2饱和的3 % NaCl溶液中的缓蚀效率,利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它们的分子结构与缓蚀性能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并使用Fukui指数对分子的反应活性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咪唑啉类缓蚀剂分子与金属界面作用时,主要是咪唑环和亲水支链上的极性基团起作用;4种缓蚀剂在金属表面的吸附为化学吸附,且缓蚀效率与分子的最高占据轨道能量(E_(HOMO))和最低空轨道能量(E_(LUMO))的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有机膦酸化合物阻垢缓蚀性能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量子化学计量,探讨了乙烷-1,1-二膦酸(1,1-EDPA)、乙烷-1,2-二膦酸(1,2-EDPA)与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三种结构相似的有机膦酸阻垢缓蚀剂分子结构与阻垢缓蚀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计算结果显示,在阻垢性能方面,三种膦酸分子膦羧基团中氧原子呈负电性,这使得膦羧基易与晶面上的钙离子发生静电交互作用。且1,1-EDPA与HEDP分子中两个膦氧离子间距与方解石有关晶面上钙离子间距匹配,因而显著加强了阻垢剂分子与特定晶面的吸附行为,起到了碳酸钙晶体的阻垢效能,而1,2-EDPA不具有匹配的特征。在缓蚀性能方面,计算得到的三种分子最高占据轨道能量从高到低依次为1,2-EDPA;HEDP;1,1-EDPA。配合计算膦羧基团中膦中心原子对前线轨道电子云密度分布的贡献、磷原子2p轨道电子的富集程度,通过分析缓蚀剂分子与金属形成配价键的难易性,探讨了这三种有机膦酸分子缓性能差异的微观成因。  相似文献   

6.
咪唑化合物作为铜的盐酸酸洗缓蚀剂的QSP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失重法研究了12种咪唑化合物30℃时在5%盐酸中对铜的酸洗缓蚀性能,用Hyperchem程序中PM3半经验量子化学方块计算了这些化合物的主要结构参数。讨论了量子化学方法在本研究中的成功与局限,采用定量结构——性质相关(QSPR)法研究了缓蚀率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咪唑化合物对铜的缓蚀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咪唑化合物的缓蚀率与分子的分配系数lgP、咪唑环上的净电荷密度之和Qring以及咪唑化合物的一阶分子连接性指数1X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生物体内电荷跳跃转移的一些新特征。重点阐述了蛋白质电荷转移过程中一种可能的中间体--溶剂化电子--的结构性质特征以及在蛋白质长程电荷转移中的重要作用。蛋白质中存在着诸多基团、分子片或电正性区域,比如:质子化的碱性支链基团、芳香环、极性肽链、螺旋及结构水簇等,它们可以俘获电子、然后释放,扮演着电子跳跃转移中继站的作用。这种基于溶剂化电子的电子跳跃转移模式构成了蛋白质内电子长程转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对植酸和植酸钙、镁、钠盐对铜在合成家庭饮用水中的缓蚀作用进行了研究,采用失重法,用ICP-AES分析腐蚀液中的离子浓度.结果表明植酸钙、植酸镁有很好的缓蚀作用,缓蚀率可分别达到93.7%和92.2%.同时用XPS对腐蚀样片的表面进行分析.讨论了表面膜的形成及缓蚀机理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了缓蚀剂烯丙基硫脲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下的缓蚀性,初步探索了缓蚀剂烯丙基硫脲的吸附机理,并比较了不同条件下缓蚀剂烯丙基硫脲和苯基硫脲缓蚀作用的差异,初步分析了缓蚀剂分子的结构对缓蚀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聚酰胺/硅胶吸附剂吸附分离茶多酚的红外光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室温下聚酰胺/硅胶吸附剂( P A/ Si O2)对茶叶中茶多酚的分离提取原理.红外光谱表明, P A/ Si O2 中 P A 分子的酰胺基- O‖ C- N H- 是通过氢键吸附茶多酚分子的活性基团,而酰胺基对咖啡因分子没有吸附作用. P A/ Si O2 中 Si O2 表面羟基 O H 是吸附咖啡因及茶多酚分子的活性基团.由于氢键的作用,茶多酚和咖啡因分子之间也能相互吸附. P A/ Si O2 对氨基酸类物质不起吸附作用,因而容易将其分离.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探索紫外有机非线性光学晶体中关于分子基团选择和结构的基本原则;较详细地分析了 LAP 晶体中的分子基团及其排列方式,报道了 LAP晶体的一些主要性能参数,还对分子基团和晶体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泥浆缓蚀剂HZ—1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胺类和卤代烷反应,合成出在盐水及泥浆介质中具有较好缓蚀效果的缓蚀剂HZ-1。分别从溶剂、反应物配比、浓度、pH值等影响因素对缓蚀效率进行了研究。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反应物配比的影响最大,通过实验确定了HZ-1的最佳合成条件和合理的基团结构。该缓蚀剂对泥浆的流变性影响小,克服了目前胺类缓蚀剂在泥浆体系使用中使泥浆粘度增稠及流变性变差、失水增大的缺点。实验仅对缓蚀剂单独存在时的缓蚀效果进行研究,并未考查其它添加剂(如除氧剂)存在时的影响。实验表明该缓蚀剂具有较好的缓蚀效果,在泥浆中当其质量分数为0.01%时,缓蚀速度为0.06mm/a。  相似文献   

13.
采用动电势扫描法测定了碳钢在饱和(NH4)2CO3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研究了几种缓蚀剂与表面活性剂复配后的协同缓蚀作用。结果表明:体系中添加0.1%的四西基碘化铵,缓蚀效率为55.3%; 当0.05%的四西基碘化铵与0.05%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时,协同缓蚀效率可达89.2%。应用动电势扫描法能够快速、简便地测定腐蚀速率和评选缓蚀剂。  相似文献   

14.
对植酸和植酸钙、镁,钠盐对铜在合成家庭饮用水中的缓蚀作用进行了研究,采用失重法,用ICP-AES分析腐蚀液中的离子浓度。结果表明植酸钙,植酸镁有很好的缓蚀作用,缓蚀率可分别达到93.7%和92.2%,同时用XPS对腐蚀采片的表面进行分析,讨论了表面膜的形成及缓蚀机理。  相似文献   

15.
在许多复杂的分子中,一些基团(取代基)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原子的行为,因此,在复杂的体系中,通常采用基团电负性的慨念。基团电负性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中是一个重要的参数。人们在这方面已做了许多工作,文献中报导的基团电负性值不少于十套。本文试以核磁共振谱的质子化学位移值为依据,建立一套基于实验数据的基团电负性值。  相似文献   

16.
应用基团键贡献法计算炔烃的摩尔折射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分子中基团的特性和连接性,发展了一种计算炔烃摩尔折射度的新方法-基团键贡献法,该方法将基团贡献法和拓扑方法结合在一起,具有基团贡献法适用范围广和拓扑方法计算结果可靠的特点,应用基团键贡献法对84种炔的计算结果表明,摩尔折射度计算值与实验值的一致性令人满意,平均相对误差仅0.053%。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碳钢在含有不同浓度鸡蛋水解产物的2mol/L盐酸、2mol/L硫酸、2mol/L碳酸铵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研究了碳钢在不同介质中的阳极过程,发现鸡蛋水解产物对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碳钢皆有明显的缓蚀作用.在HCl溶液及(NH4)2CO3溶液中,鸡蛋水解产物的最佳浓度为2.0%,在H2SO4溶液中,鸡蛋水解产物的最佳浓度为1.0%,并对鸡蛋水解产物的缓蚀性能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8.
酸性介质中有机含氮化合物抑制铁腐蚀的结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化学极化电阻法研究了某些有机合氮化合物抑制铁腐蚀的结构效应.根据缓蚀剂分子中取代基的类型、数目和空间取向,以及配位体N上电子与铁空d轨道形成配位键的强弱,解释了有机合氮化合物的结构对其缓蚀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研究了w=0.03NaCl溶液中BTA(苯并三氨唑)及其衍生物5CBTA(5-羟基苯并三氮唑)对铜的缓蚀作用机理,发现5CBTA对铜的作用与BTA的作用机理相似,在较大正电位下两者都是通过三氮唑环与铜形成配合物覆盖在铜表面,随着电位负移在铜电极表面吸附的聚合物膜逐渐转化分为分子形式吸附,5CBTA中的-COOH基团只是起到空间位阻的作用,没有参与电极表面的吸附。两者配使用以BTA吸附为主,其缓蚀机理没有发生改变,也没有产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0.
根据分子中基团的特性和连续性,发展了一种计算烯烃折光指数的新方法--基团键贡献法,该方法既考虑分子中基团的特性,又考虑基团间的连接性(化学键),同时具有基团贡献献法和拓扑方法的特点,对216种烯烃折光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的一到致性令人满意,平均误差0.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