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翔云 《科技信息》2007,2(23):120-121
1936年南进论政策的确立以及大东亚共荣圈的提出,使日本与欧美列强的矛盾激化,最后导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本论文通过分析日本明治维新中后期南进论的提出;大正时期南进论渐渐地被重视;昭和时期南进政策确立的过程,来探讨日本南进系谱及其实质。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中国的戊戌变法却遭到了惨败。中日两国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和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是其根本原因,中日两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是重要的外部原因,而中日两国改革的策略与手段不同,是重要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3.
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鼓吹效法明治维新,试图通过改革来改造中国社会。维新失败后,他逃亡日本,久居日本,梁启超对日本近代化成功的原因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他意识到社会改革的成效,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于是主张改造中国的国民性。民国时期,他又围绕"二十一条"等问题,积极参与了对日外交活动,并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野心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中国的戊戌变法却遭到了惨败。中日两国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和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是其根本原因,中日两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是重要的外部原因,而中日两国改革的策略与手段不同,是重要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5.
明治维新后,日本实行的是一条双重外交路线。它一方面同西方列强进行谈判,逐渐废除了被迫同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另一方面又积极向外侵略扩张,对亚洲弱小国家和民族发动侵略战争,掠夺和奴役亚洲弱小民族。这就是近代日本的一部双重外交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日本素有"求知于世界"的民族传统。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海外留学规则》,重点向欧美派遣留学生,二战中一度终止派遣。战后,日本恢复了留学生制度,每年有上万人在海外求学。历史上,日本留学生大多学成回国,即使在  相似文献   

7.
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史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可以说,近代的日本是亚洲唯一摆脱了殖民地是半殖民地危机的国家,它用了不到50年的时间,就走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200年左右才完成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日本成功地进行了明治维新运动。为什么明治维新能成功并取得辉煌的历史功绩?它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今天的启迪?我认为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来看。一、明治维新成功的外在因素首先,良好的国际历史环境对日本十分有利。当时中国等亚洲各族人民反封建主义、反殖…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面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几乎同时在各方面进行着一系列改良运动。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却屡遭挫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只变革制度而固守封建本位思想,在人才培养、观念革新诸方面陷于僵化。通过对张之洞和福泽渝吉这两位两国变法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加以比较,从教育的角度对当时中日两国的改良运动及其实际成效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9.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是中日两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件,它们都是以西方为榜样.以改革为手段,以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的爱国政治运动,但其最终结局及其对两国历史的影响却大相径庭。本文分析比较了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异同,着重探讨了它们的主要区别,以期加深人们对两国历史的认识,引出必要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
日本历史步入近代以来,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进行侵略扩张,妄图以亚洲霸主的地位在亚洲与欧美列强争夺势力范围,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世界帝国。从1868年至1945年,是日本大陆政策形成、发展、膨胀以至消亡的历史。追本溯源,我们重温日本大陆政策的形成过程,可以抓住大陆政策的实质,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近代日本的历史是由“血与火”的战争线条勾勒而成的道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遭到欧美列强的侵略,日本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带有明显的军事封建主义色彩,①其对中国的侵略程度尤为残酷,危害是直接的。历  相似文献   

11.
日本是图书馆事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框架在明治时期已初具雏形。日本近代图书馆事业是在明治政府的主导下发展起来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在广泛引进欧美先进国家的文物制度的过程中,引进了欧美图书馆思想。在引进欧美图书馆办馆模式的过程中,原有的办馆模式——文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图书馆事业迈入近代化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对“明治维新”性质问题的各种不同的看法说明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在世界近代史中,确是困难问题之一。这问题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明治维新”发生的时代,在国际上正是处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大举向亚洲各国侵入、争夺和扩大殖民地,致引起亚洲各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的初步醒觉,纷纷发动斗争,给侵入者  相似文献   

13.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地摆脱了贫穷落后的状态进而称雄亚洲,这不仅取决于日本成功地效仿了西方的各项制度,成功引进了西方的科学与技术,更在于其背后西方先进文明的传入、吸收与内化,以及在强大民意支持下以科技引进政策为代表的各项改革举措的顺利施行。分析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领域、军事领域和产业领域的科技引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发生于19世纪中期的明治维新,是一次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不仅使日本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而且将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日本迅速推进到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日本明治维新之所以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日本的民族心态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就日本的民族心态在明治维新中的作用,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日本人历来相信并崇拜强者,习惯无原则地把别人好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这是其“拿来主义”。另外,日本人自古以来就只注意与自己有关的事物,不关心与自己无关的东西,因此日本人在本质上属于典型的“实用主义”性格。虽然不擅长发明创造,日本人却善于学习、吸收、消化并革新他人的研究成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日本属于新兴、后发的资本主义国家,明治维新前在各方面均大大落后于老牌欧美资本主义各国。尽量减少耗资、耗时的基础研究投入,学习、吸收、消化别国先进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是经济学上典型的后发利益理论的应用,这绝不是投机取巧,无可厚非。本文以明治维新、《海国图志》等为例分析了日本民族这方面的特点,探讨与日本民族的相处之道。  相似文献   

16.
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比较一直是中日史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试从旧利益集团的构筑态势、分化旧利益集团组合新利益集团过程中的策略运用和皇权在此过程中稳定凝聚功能的发挥三大角度探析二者成败原因,并从中得出相应的历史结论。对今天我国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以大约比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快一倍的速度向前发展,到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已具备相当的经济实力。1945年战败投降后,只用十年时间重建经济。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一条,便是日本善于从欧美吸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己所用,并在这方面创造了一整套符合自己国情的办法和经验。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日本在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战略上,提出“技术立国”的指导思想,并在逐步贯彻落实。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的新的技术革新高潮(西  相似文献   

18.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重要里程碑和转折点。明治维新后,日本曾先后颁布了《日本帝国宪法》,即明治宪法(1889年)和《日本国宪法》(1946年),这两部宪法反映和记录了日本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本文试图从对究法的解析中,揭示日本一百年来的政体变革,以及两部宪法对日本历史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和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日本作为一个后发型现代化国家的典型倍受学术界,特别是中国学的关注。17世纪中叶的中国与日本历史发展阶段相似,同样面临着内忧外患的考验,也同样有一个“闭关锁国”的阶段。然而日本顺利地走上了现代化之路,入围世界现代化国家之列,而中国却一步步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倍受蹂躏与屈辱。学术界通常将着眼点集中于“明治维新”,以此作为日本现代化进程的起点,但却忽视了两国的“闭关锁国”并不完全相同。本试将目光集中到日本的“闭关锁国”时期,对其重新审视、思考。  相似文献   

20.
明治政府成立之后,鉴于自身力量的弱小、,不得已承认了幕府与西方列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 但其最终目标是废除这些不平等条约,并成为世界强国。为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政治制度,经济上“殖产兴业”,军事上建立常备军,为日本的修约成功奠定了基础。日本在发展中实现了成为 强国的目标,并最终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日本的修的成功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