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席磊  余华  陈英 《河南科技》2005,(11):29-30
培养21世纪人才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创造性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过去那种"需要什么就讲什么"的教学计划模式必须改变,根本的办法是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自学去掌握新的知识,而这种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又依赖于逻辑思维方法、抽象思维能力、本学科有关方法等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液压传动》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培养液压技术应用人才的特点,提出对《液压传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进行普通理论教学的同时,强调应用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液压传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加强实践环,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及电教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方法,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军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养军队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必须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新型军事人才作为育人的核心。军校要适应时代发展和高技术战争对新型军事人才的要求,全面实现培养创造型军事人才的功能,就必须注重德育创新。 一、必须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在学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中的定向作用。 坚定的政治信仰和高尚的道德自律意识,是新型军事人才创造力在正确方向上发挥作用的强大维系力量。因此,德育创新必须高度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对学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导向作用。一要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  相似文献   

4.
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提出了构建计算机能力平台的概念,并以经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特征。  相似文献   

5.
传统数学教育偏重演绎论证和计算的训练,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论证的严格性上去,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我院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工科院校,必须从注重解题技巧的教学中走出来,加强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数学实验是计算机技术和数学软件引入教学后出现的新事物.数学实验是从问题出发,借助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实验教学过程.通过数学实验,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弥补了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的许多不足.  相似文献   

6.
<正>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综合素质高、职业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毕业生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应用能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与时俱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对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素质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职计算机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在以往的教学中,高职院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优秀人才,特别是培养一大批适应时代的要求、富于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使命。当前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路与方法也必须由传统的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其中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正是创新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和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指导毕业生毕业设计和课题设计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以加强专业课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一、课题设计改革的必要性专科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使毕业生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既区别于偏重理论教育的本科教育,也区别于侧重实际应用教育的中专教育,其目的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专科教学改革的主线。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指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技术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计算、测试、实验、绘图、使用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而目前专科教学毕业设计课题存在某些不…  相似文献   

9.
就机制类本科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先从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操作、提高教师素质三方面讨论了对机制专业计算机教学的改进,最后提出结合专业领域知识进行综合实践以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探索了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就当今计算机教育的现状,探讨了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解决的问题是教育理论、教育思想体系的变革,具体到教师是个体教育观念的转变.首先,老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教师应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把获得知识的方法、途径教给学生.其次,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甚至是教材、学习目标、社会环境等等因素的多边活动.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也加大了力度,教学硬件设施的配备得到了重视。对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也越来越成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本文以此为契机,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与时俱进的教学计划和计算机课程体系;结合学生个体差异,改革计算机技术考核方式,建立健全完善的计算机考核体系;结合课程设置加强和完善配套的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三方面进行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型培养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创新思维在金工实习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于辉 《理工高教研究》2004,23(1):111-113
本从培养创新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出发,指出传统的金工实习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金工实习中开设了创新制作内容,构筑了现代工程创新人才成长的优良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潜能,把其所学领域的知识应用到创作中来,自主完成特定产品的设计制作过程,提高了其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几个概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现存的计算机教学培养模式及人才市场对计算机教育模式的影响的分析,提出了我国的计算机专业教学面临泛化的危机,并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后果,指出师资匮乏、急功近利的教学目标、对素质教育的误解等是计算机专业教学泛化的主要原因,我国计算机教育当务之急是在加强计算机技能教育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计算机专业教育。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呼唤高素质人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培养高级IT人才。本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具体特点和社会的需求,对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做了进一步的思考,并对培养创新人才进行了探讨。最后,结合我们多年的实践对本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改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现状,指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效果、实验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特点提出,通过导入式、启发式、讨论式、自学式、教学手段多样化等多种方法改善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学实践表明,改革措施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从而实现高等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是一所应用型外国语大学,旨在培养信息素养高、计算机操作熟练的应用型人才,多年来一直非常注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不断强化计算机实践教学,使大学计算机教育更加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笔者以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为例,围绕"应用型外国语大学如何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期望通过教改工作的不断实践与研究,提高该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一、教学改革举措1.教学内容改革。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各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该校教师在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必须体现出应用型外语院校的特色,把"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  相似文献   

17.
讨论分析了空间信息技术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与学科教育模式培养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采用CBE\DACUM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工程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工程化管理的培养方案。评价了3S技术能力本位教育实践,介绍了知识能力结构分布,教学过程工程化管理有效性;毕业生高就业率和优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8.
功根据现代化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培养课程改革需要的、具有综合能力的体育师资是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重点之一.加大体操教学改革力度,加强基本功训练,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组织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实施能力、评价能力等,是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当今教育主要研究的话题。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关于计算机的知识更新速度较快,这种形势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较高,所以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就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出现偏差。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创业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创业知识。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仅仅是开了一门创业教育课程或者进行一次次创业比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