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北方冬季气温低,秸秆直接还田后腐解效率低,易造成病原菌积累。为促进秸秆原位腐解,降低病原菌积累,采用低温培养结合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活性筛选,获得一株低温降解秸秆的木霉菌株C47-3;该菌在秸秆液体培养基中于15℃条件下培养15 d时,对秸秆的降解率为22.28%;该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近深绿木霉Trichoderma paratroviride;木霉菌株C47-3及其挥发性物质对供试的葡萄座腔菌、禾谷丝核菌、灰葡萄孢等8种病原菌均具有抑制效果,对假禾谷镰孢菌的抑制率可达60%以上。筛选得到的木霉菌株C47-3在提高低温条件下秸秆腐解效率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生防潜能,为我国北方冬季玉米秸秆还田后高效利用及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2.
采用愈创木酚显色法筛得一株产漆酶周期较短的丝状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序列分析,鉴定其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asperellum),并对所获菌株进行了发酵条件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获得该菌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蔗糖25 g/L、麸皮汁80 g/L、酒石酸铵10 g/L 和豆粕18 g/L,KH2 PO42, MgSO4?7H2 O 0.6,CaCl2?2H2 O 0.8,Cu2+0.25(1 mM),pH 5.5~6.5,其漆酶最高酶活水平为571.32 U/L.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牛粪、草地、树林和菜园土作为实验筛选菌源,分离纯化出能够降解纤维素"wl-x"及木聚糖(半纤维素)的菌株"wl-y",并分别对其进行形态学描述.利用实验室原有的白腐真菌黄孢原平毛革菌CICC40719与"wl-x"、"wl-y"进行多菌种小麦秸秆混合发酵,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反应条件,结果表明:wl-x、wl-y、CICC40719菌株接种量为2%,1%,2%,蛋白胨0.15 g、MgSO4·7H2O 0.06 g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利用丙酸降解小麦秸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温和条件下,采用丙酸降解小麦秸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三组分,丙酸回收后用于小麦秸秆再降解,从而实现整个过程的闭循环,基本上无三废排放,研究结果表明:丙酸浓度为900g/L,催化剂浓度为3g/L,反应时间为120min,洗涤方式为200mL*20min*3或300mL*30min*2三组份的分离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一株产纤维素酶绿色木霉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性的绿色木霉,对其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碳源,含量0.75%,(NH4)2SO4为氮源,含量0.4%,250mL三角瓶20%装量,5%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为4,28℃,180r/min培养96h,优化后发酵液中Cx酶活达到277.7U/mL发酵液.  相似文献   

6.
通过初筛、复筛,从稻草腐烂垛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降解秸秆能力较强的菌株.经形态研究后,初步鉴定该茵株属于木霉属,命名为菌株JL01,并对其进行生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JL01能耐受的最高温度为38℃左右、对NaCI耐受度为16%左右、对酒精的耐受性最高为18%左右、pH值在4-9均能生长.  相似文献   

7.
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及刚果红染色从酒糟泥中筛选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株,利用DNS法测定纤维素降解能力最强的菌株6d内的滤纸酶活,并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两方面对该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从酒糟泥中获得4株长势良好的菌株,其中菌株FIB-3刚果红染色后的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1.88±0.175)最大,并且该...  相似文献   

8.
高效降解秸秆纤维素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堆沤秸秆土壤中筛选到一株高产纤维素酶菌株YA-14,经菌株形态特性分析和18S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了多种因素对菌株产酶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产酶条件为碳氮比2:1,初始pH值为5,Mg2+ 浓度为0.4 mg/mL,接种量为1.0...  相似文献   

9.
针对石油污染问题,选育高效石油降解菌,为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提供菌种资源和技术支持。通过连续富集传代培养,从石油污染土壤样品中分离出高效石油降解菌XS-2。经过形态学、生理生化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XS-2为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该菌的最佳培养条件是培养温度30℃、初始培养pH值7.0、石油质量浓度5 g/L,7 d降解率可达65%。经气相色谱(GC)分析,该菌可有效降解碳14、15、16、17的正构烷烃。因此,赤红球菌XS-2在开发研制石油污染生物修复菌剂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11.
从土样中通过菌体诱导和纤维素诱导法来富集和选择性分离黏细菌,将初筛菌株进行抗菌谱测定,挑选抑菌活性强的一株(编号为hg59)进行系统分类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革兰氏染色阴性,营养细胞呈杆状,两头稍尖,大小(5~8)μm×(0.3~0.6)μm,黏孢子为卵圆形或椭圆形,菌落生长初期为淡黄色,渐变成橙黄色,薄而向边缘扩展,有滑动痕迹,对G+,G-菌均具有抑菌活性,其中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醋酸杆菌抑菌效果明显,对米曲霉则较差.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橙色黏球菌(Myxococcus fulvus strain).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麦草化学制浆前对麦草进行酶处理时酶用量、反应时间及洗涤方式等因素对化学制浆效果的影响,并对酶处理后麦草浆物理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从小麦根、茎、叶分离出21株溶磷微生物,筛选出溶磷能力最强的菌株JG-22,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为土壤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agri strain).研究表明,JG-22对Ca3(PO4)2溶解能力最强;pH值对菌株JG-22溶磷效果影响最明显,在34~36℃和弱碱性环境下,溶磷效果较好;培养72 h后增加培养时间对有效磷的增量影响不大;Ca3(PO4)2含量在5 g/L以上时加大其含量对有效磷的增量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广西涠洲岛礁栖珊瑚、海绵和海藻等样品中挖掘海洋真菌资源,旨在筛选发现潜在的具有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活性的菌株。研究首先采用稀释分离法从采集的珊瑚、海绵和海藻等样品中分离纯化出真菌,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对菌种进行鉴定;然后采用大米培养基对分离得到的单一菌株进行小量发酵,利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获得提取物;最后采用薄层色谱(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DAD)等方法分析菌株提取物中代谢产物的丰富度,并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对菌株粗提物进行抗MRSA活性初步筛选。结果从样品中分离获得40株海洋真菌,以曲霉属(Aspergillus)和木霉属(Trichoderma)为主,其中A.terreus MF01、A.flavus MF07、T.asperellum HP01、Fusarium equiseti HP08和A.unguis HP17等菌株具有丰富的代谢产物及抗MRSA活性。本研究发现的菌株MF01、MF07、HP01、HP08和HP17具有潜在的抗MRSA活性,为后续开展活性代谢产物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大戟科4种植物内生真菌分离与抑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大戟科4种药用植物大戟、泽漆、乌桕、重阳木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检测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4种植物均含有内生菌,乌桕中获得13株内生菌,鉴定12株,分别属于丝核菌属、小菌核菌属、拟盘多毛孢属、小单头孢属、毛壳菌属、壳小圆孢属、棒盘孢属、交链孢属;京大戟中获得9株内生菌,鉴定8株,分别属于镰刀菌和交链孢属;泽漆中获得6株内生菌,鉴定4株,属于交链孢属;重阳木中获得15株内生菌,鉴定了4株,分别属于小穴壳属、壳小圆孢属、拟茎点霉属。茎中均有内生菌,种子和重阳木叶中均未分离到。总计43株内生菌中有11株有稳定的抑菌活性,占总菌株的25.58%,有12株有不稳定的抑菌活性,占27.91%。用绿豆发芽试验检验表明,仅有1株菌在绿豆幼苗上形成病斑,其余均生长良好,且21株表现出对绿豆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小麦茵核性根腐病Sclerotium rolfsii Sacc,为半知菌亚门小核菌属,白绢病菌。从文献看,我国山东、江苏两省均有发生,但目前国内外研究不多。近年来,在冀东地区发病面积逐年上升,是目前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该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分级标准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以自然发酵泡菜汁液为菌源,以不同的pH值作为对照,并利用不同的pH值作为筛选的初步条件,对耐酸乳酸菌进行筛选,然后对筛选出的菌株做定性实验,包括:产生溶钙圈,革兰氏染色阳性,以及接触酶反应呈阴性.在本实验条件下初步筛选出耐酸性强的2株菌株:菌株2,菌株3,同时,对分离出的乳酸菌菌株划线于MRS固体斜面培养基上,于4℃下保存,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及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绿色木霉 Trichoderma viride9405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条件及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产酶条件为:秸秆粉与麸皮的比 7:3;玉米秸秆粉培养基含水量250%;花生皮粉培养基含水量150%;pH4.0~4.5;温度30℃;周期72h。在玉米秸秆粉固体培养基上,所产纤维素酶CMC活力为1386u/g,FPA活力为217u/g,棉花糖化力为325u/g。必作用的最适条件为pH4. 5~5. 0,温度 50℃;在 45℃以下, pH3. 5~6. 0之间比较稳定,室温放置半年,酶活保存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