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2018年3~6月,对南昌市郊区输电线路杆塔上的黑领椋鸟和喜鹊的巢址选择进行调查.黑领椋鸟的营巢距灌丛和乔木的距离分别为(1.81±2.10)m和(11.13±7.20)m,均显著高于喜鹊距灌丛(0.22±0.67)m和乔木(6.22±4.29)m的距离,其余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这2种鸟类巢址选择偏好相似.主成分分析表明:黑领椋鸟巢址选择的第1主导因子是安全因子(距干扰源距离、巢高度)和食物因子(距农田距离),影响喜鹊巢址选择的第1主导因子是安全因子和水因子(距水源距离).这2种鸟类对巢址选择的需求相似.  相似文献   

2.
喜鹊是古北界常见留鸟.为了揭示环境因素对其巢址利用的影响,探究喜鹊的繁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对新乡市喜鹊巢废弃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环境因素与巢被废弃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共计调查喜鹊巢220个,废弃巢63个,废弃率28.64%;(2)喜鹊巢是否废弃与不同巢树所在生境类型、巢树种植类型、干扰距离存在显著性相关(P<0.05);(3)主成分分析发现,干扰距离和生境类型对废弃巢贡献率达27.97%,表明这2个因子对喜鹊废弃巢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郑州大学新校区喜鹊巢址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对郑州大学新校区的喜鹊巢址选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喜鹊倾向于在阔叶树上筑巢,尤其是响叶杨(Populus adenopoda)和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两种树共占72.6%;喜鹊巢分布型属集群分布型;巢位高度、支巢树枝数、人为干扰度等3个生态因子是喜鹊巢址选择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4.
2014—2015年2月中旬,在吉林省四平市周边及其附近区域的高压线塔上,对利用喜鹊旧巢繁殖的红隼生境进行调查研究.在这一范围内调查喜鹊巢共40巢,确定被红隼利用20巢,未被利用20巢.通过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红隼利用的喜鹊巢址巢高、公路宽2个特征与对照巢址差异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巢高、巢向、距公路距离和距林带距离这4个生境因子载荷绝对值明显偏高,说明这几个因子对红隼的巢址选择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于2008和2009年4—8月,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和土门岭地区对黑枕黄鹂(Oriolus chinensis)的巢树和巢址特征进行了研究.运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对25处巢址和30个对照样方的生态因子进行分析,通过对Wilksλ值的检测确定各因子对判别模型的贡献率,根据生态因子的重要性和贡献率大小确定影响黑枕黄鹂选择的主要生态因素.在黑枕黄鹂选择的巢树中,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所占比率最高,黑枕黄鹂偏爱选择树身高大、树冠体积较大的阔叶树筑巢.巢均位于水平侧枝上,距树主干平均距离为(3.5±0.9)m.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树冠盖度、胸径、乔木密度和乔木高度是影响黑枕黄鹂巢址选择的重要生态因素.  相似文献   

6.
阜阳市池鹭巢址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3年,采用样方法对阜阳市两个营巢地主要营巢鹭鸟池鹭(Ardeola bacchus)的巢址特征进行了调查,选取了11个巢址变量,营巢树种、最短巢间距、巢高、巢树高、巢树枝下高、巢树胸径、巢树冠径、巢周围1 m半径内植被郁闭度、巢上方郁闭度、巢离树干距离、巢离巢区边缘的距离,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池鹭的巢址特征。结果表明,4个主成分描述了池鹭的巢址特征:巢树因子、高度因子、干扰因子、保护因子,各自的贡献率分别为30.527%、19.456%、15.307%、9.657%。  相似文献   

7.
2015年12月与2016年3月,在南昌市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和宜春靖安县宝峰镇对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的巢址选择进行了调查.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白腰文鸟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巢树与食物及水因子、安全因子和巢隐蔽因子.用5 m×5 m样方法对巢址和对照样方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巢树高和林冠宽度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表明,白腰文鸟倾向于选择树较高、林冠较宽的小生境营巢,这与巢需要高的安全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2008年4月至7月,在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对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的巢址选择进行了调查.野外共发现红嘴相思鸟的巢17个,其中88%(n=15)位于竹林中.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红嘴相思鸟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乔木因子、地形因子、人为活动因子、巢隐蔽因子和食物因子等.用5 mX5 m样方法对巢址和对...  相似文献   

9.
2013年1月17日至2月8日,在龙马山对黑白仰鼻猴夜宿地的选择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共调查20个夜宿地样方和20个非夜宿地对照样方,并对夜宿地13个生态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用非参数估计中的秩和检验对夜宿地与非夜宿地的13个生态因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龙马山黑白仰鼻猴的夜宿地选择主要受乔木高度和松萝分布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乔木冠幅、乔木胸径、海拔和人为干扰等其他生态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0~11月,在陕西黄龙山自然保护区对褐马鸡觅食地选择进行研究.分析表明:褐马鸡喜欢生活在针阔混交林;海拔1 200~1 400 m;小于10°的平缓坡;中坡位;山沟;乔木盖度50%~80%,乔木高度小于10 m,乔木密度小于0.10个/m2;灌丛盖度小于30%,灌丛高度大于1.5 m,灌丛密度小于1个/m2;草本盖度小于30%,草本高度小于16 cm;隐蔽级小于10%;水源距离小于300 m;林边距离小于100 m;人为干扰距离100~300 m的环境.主成分分析表明,褐马鸡觅食地选择的主要因子有4种,依次为:地形及草本植物因子(海拔、地理性、坡位、草本盖度和高度)、隐蔽因子(灌丛盖度、密度和高度以及隐蔽级)、干扰因子(水源距离、人为干扰距离、林边距离和植被类型)、食物因子(乔木直径、高度、密度和盖度).  相似文献   

11.
For a total of 9 years, we examined the patterns of a nesting raptor community that utilized European Magpie (Pica pica) nests in the Zuojia Natural Reserve, northeast China. Eight raptor species and two other bird species were recorded nesting in magpie nests. The reuse rate of abandoned magpie nests was 51.6%, and the number of reused nest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availability. Raptors utilized 83.3% of the reused abandoned magpie nests. Nests followed for more than 1 year were reused by raptors an average of 1.13 times. Interspecific nest usurpation was common, with 17.3% of new magpie nests being usurped by raptors, and four cases of usurpation occurred among different raptor species. At the community level, 8 of 11 raptor species took over magpie nests to breed in the study area, and 91.9% of their nests came from magpie nests. European Magpies represent the core species in the nest web of the local raptor community that utilizes magpie nests. At the forest stand level, closer proximity to forest edges and greater distances from occupied raptor nests were the best predictors of nest reuse. At the nest-site level, arbor density and canopy coverage were the best predictors of nest reuse.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在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格华箐对一群数量约为50只的野生猕猴冬季栖息地的选择进行初步调查。根据记录的猕猴活动位点,设置60个20m×20m的样方,测定了14个生态因子(郁闭度、地形特征、海拔、坡向、坡度、坡位、植被类型、水源距离、人为干扰、乔木数、死树情况、砍伐情况、乔木胸径、地面果实数)。主成分分析表明,格华箐猕猴冬季偏好在坡度20°~40°、郁闭度在60%~100%的山坡坡面活动;活动区间一般在海拔2 500~3 200m;比较喜欢常绿阔叶林,喜欢的乔木平均胸径>20cm;喜欢远离人群(>500m)的生境;较为偏好离水源较近的栖息环境。  相似文献   

13.
2018年和2019年春季,借助于野外红外触发相机技术,在浙江省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对红腹锦鸡逃逸种群的栖息地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逃逸的红腹锦鸡倾向选择中坡位、坡度中等(31.57±2.78°)的阔叶林与针叶林栖息,其乔木盖度较低(50±7%)和倒木数量较少(每10 m2根数为4.71±0.86)而落叶盖度较大(90±4%),并具有优良的避风性和中等湿润度的土壤(p〈0.05或0.01);而海拔、乔木数量、乔木均高、坡向、灌木盖度和均高、草本盖度、离水源距离及干扰距离等生态因子对其栖息地选择的影响不显著(p〉0.05).分析表明,逃逸的红腹锦鸡种群主要在食物资源丰富、视野较为开阔的林地栖息繁衍和建群,其栖息地选择能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和选择可塑性.综上所述,逃逸红腹锦鸡的栖息地选择可能受食物、隐蔽性、气候、地理条件和障碍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首次报道了陆马蜂(Polistes rothneyi grahmi Vecht)的蜂巢选址、建造过程、生态学适应性等重要生物 学特性,并对其筑巢行为进行了初步揭示.陆马蜂对建巢位置具 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蔽风、蔽光的树木上或窗檐下营巢;蜂巢以最初建造的4个巢室作 为中心,分别沿其连接处添加巢室,逐圈累积而成;蜂巢的形态结构是马蜂在长期生存竞争 中,与环境相适应,与筑巢、产卵、幼虫成长、化蛹等生命活动相协调,全面、整体进化的 结果:1)马蜂营巢的目的在于繁育后代,所以营巢过程要受繁育后代需要的影响,即产 卵、孵化、幼虫成长、化蛹过程的各种条件所需是巢室数量、巢室大小等的决定因素;2) 蜂巢的圆形,钹状构造及卵在巢中的附着位置体现了马蜂为增加生存机会而形成的对环境 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武夷科学》2019,(1):45-49
福建省是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疫区,发生的染病和疑似染病面积已超过6 700 hm~2。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关键是防治其传播媒介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从"以鸟治虫"的生物防治的思路出发,探索人工鸟巢招引啄木鸟技术,验证该技术在南方森林的适用性。在建瓯天湖山和七里街水库共架设100个鸟巢,其中1个被凿穿,9个有凿痕,凿洞率达10%。啄木鸟喜欢杜英等较软的木材制作的人工鸟巢;啄木鸟对挂设树种(阔叶树或针叶树)没有明显偏好,但对挂设树种的直径有偏好,喜欢直径20 cm左右的巢树。本文认为在将人工招引啄木鸟技术推广并用于防控松墨天牛之前,应需对此方法的招引成效作进一步探索和验证。  相似文献   

16.
广西防城港市万鹤山鹭林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样方调查结合实地逐株统计方法,调查广西防城港市万鹤山鹭林植物,结果表明,万鹤山鹭鸟几乎全部聚集在以许氏家族房屋为中心直径为800m^2左右的半圆范围内的次生林中,白鹭的营巢植物群落的乔木层主要是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郁闭度0.6,下层以三叉苦(E.lepta(Spreng.)Merr.)占优势,灌木层盖度40%与草本层成团状分布;营巢树共有12种,马尾松和三叉苦均为10巢/株,其余10种平均单株营巢数为2-8株,夜鹭的营巢植物群落为典型的马尾松-桃金娘-五节瓦+铁芒萁群落,林分郁闭度0.7,营巢树仅为马尾松,鹭 取食的的任何部分,但在权桠建巢,常到树冠顶部了望和停留,挤压幼枝、损折干枝,破损树皮以及所排粪便覆盖和污损树叶等,影响鹭林植群的演替,但不改变演潜方向,而且鹭林植物群落及周围森林无明显病虫害发生,建议建立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近海水域及周围森林,宣传教育群众爱护鹭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