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平顶山市新城区景观水体的生态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景观是平顶山市新城区的特色与亮点,而景观水体是一个脆弱的生态环境.新城区景观水体生态保护问题,是建设适宜21世纪人类居住环境的关键.根据平顶山市新城区自然环境的特点,探讨了在新城区开发建设过程中,水库近岸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水岭以北区域水体景观的建设及公共环境意识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台州市沿江带为例,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增加了生态足迹分析和生态服务价值两个重要指标,进一步完善了评价框架.应用GIS/RS等技术方法,评价了研究区的城市用地生态适宜性,并进行单因子生态适宜度评价,重点探讨了这两个因素在生态适宜性评价中的作用.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最后叠加生成综合的城市用地生态适宜度分布图,从空...  相似文献   

3.
游艇产业以其显著的综合效益及其巨大的发展前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客观科学的理论研究对于推动游艇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借鉴生态位适宜度理论,以城市游艇产业为研究对象,给出了城市游艇产业生态位适宜度概念.在此基础之上,总结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城市游艇产业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定量分析的生态位适宜度数学模型,探讨为城市游艇产业的发展与评价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校生态位适宜度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培育与提升高校生态位适宜度,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借鉴自然系统的生态位理论,以高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高校生态位适宜度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校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高校生态位适宜度的数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我国十六所综合性大学的计算和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该模型可以为高校进行合理评价与决策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河南科学》2016,(8):1312-1316
在对平顶山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人力资本法、机会成本法对平顶山市环境污染进行损失评估;采用市场评价法、效益转移法对平顶山市生态破坏进行损失评估.结果表明,2014年平顶山市生态环境总损失为267 207万元,其中环境污染损失为12.3元/t,生态破坏损失为73.98元/t.  相似文献   

6.
游艇产业以其显著的综合效益及其巨大的发展前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客观科学的理论研究对于推动游艇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借鉴生态位适宜度理论,以城市游艇产业为研究对象,给出了城市游艇产业生态位适宜度概念。在此基础之上,总结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城市游艇产业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定量分析的生态位适宜度数学模型,探讨为城市游艇产业的发展与评价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复合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适宜度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笔者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逆生态”问题,从主城区资源消耗与支撑、主城区环境状况与污染负荷、主城区效率效益、主城区社会保障及福利和市域生态支撑5个方面提出了城市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推理与模式识别的方法构建了城市生态适宜度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扬州市1997—2007年的城市生态适宜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97—2007年扬州市城市生态适宜度为0437~0634,处在一般和良好之间,且适宜度值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生态足迹是近来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定量方法.以平顶山统计年鉴为主要数据来源,运用该方法,对平顶山市2000~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时间序列的测度.分析了其组成特征和变化规律,针对平顶山市生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及其变化趋势,给出了改善平顶山生态环境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分析了平顶山市及其他14个省(市)的多样性与资源利用效益的关系和发展能力.结果表明:平顶山市的资源利用效益较低,生态足迹多样性不高,发展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挥自身优势,是提高平顶山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土地开发生态适宜度分析是生态工业区规划的重要基础.基于GIS和RS技术,通过水土保持与地质安全、工程建设适宜度分析、建设用地适宜度、自然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对三明市荆东生态工业区土地开发生态适宜度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表明,现状土地自然禀赋条件较好的用地面积比例为34.95%,需经较大规模工程改造可用于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约49.3%;位于地质灾害潜在风险高易、中易发生区的不适宜进行建设用地面积约为15.6%.在土地开发适宜度分析的基础上,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不同的规划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麻永建  夏保林 《河南科学》2009,27(8):1011-1014
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合理利用我国有限土地资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研究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出的土地利用现状,借助GIS手段对南阳市西峡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生态敏感性因子进行叠加分析,从而科学确定城市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等级,评价结果表明,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可作高强度开发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6.1km^2,可在指导下进行适度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为21.5km^2,不适宜和不可用作建设用地的土地面积约27.3km^2,在此评价的基础上,将全区划分为适宜建设区,较适宜建设区,不适宜建设区和不可用地区,并提出用地分区发展管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的设计与案例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生态足迹是从生态学科角度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阐述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模型 ,设计了城市生态足迹计算方法。通过对城市物质和能源消费的分析 ,按照耕地、牧地、林地、化石能源用地、建筑用地和水域等土地类型以及食物、住宅、交通、商品、服务和废物等消费类型进行核算 ,建立了生态足迹计算矩阵 ,并同城市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选取了广州、宁波、苏州和扬州 4个城市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 :案例城市处于生态不可持续状态 ,其人均生态赤字达 2 hm2以上 ;生态足迹分析有助于分析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 ,为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土地利用和服务设施等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成对比较法确定指标权重,在生态敏感性分析和土地适宜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在排除A类基本农田和高生态敏感区的前提下,进一步考虑区位、社会和服务功能,选择出适宜建设的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奉贤区适宜进行开发的用地面积占18.88%,可在指导下进行适度开发的用地面积占8.20%,不宜作为城镇居住区用地面积占14.92%,需要对敏感脆弱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区域占26.52%,另外有31.49%的区域为基本农田,禁止进行开发.为奉贤区滨海生态区建设与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区域整体人居空间布局优化和城市总体规划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尖锐。在城市规划中强调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良性循环的聚居环境越来越重要。阐述了生态城市及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生态问题,结合有关实例研究探讨了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与主要内容,对生态城市建设的策略措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在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下,城市规划编制方法面临着转变的需要.以杭州市东南部生态带保护与控制规划为例,运用生态适宜度分析方法,对其用地格局进行分析,探讨城市用地规划,并将杭州市东南部生态带划分为3个不同的生态功能区,提出城市用地相应的控制内容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园林规划与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生态园林是一个生态环境系统,它是城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其规划和建设水平与质量既是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的体现,也是展示现代化城市风貌的窗口。在阐述城市生态园林重要性的基础上,对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剖析了目前城市生态园林的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从增强全民生态意识入手,坚持与贯彻生态学、经济学、美学等科学理论和原则,针对规划、建设和评估等环节提出了完善城市生态园林规划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用辩证系统观探讨了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生态河道建设是目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建设人水和谐的河道生态系统,打造水生态良好、水景观优美、水文化丰富的亲水型宜居城市已成为许多城市的发展目标。就河道生态建设的现状、必要性、原则以及几种设计方案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