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是我国已有风景区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丹霞地貌景观之一,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该文分析了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特征、特点,并将它与我国其它著名丹霞地貌景观进行了对比和景观质量评定,指出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开发方向和形象定位,最后提出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可持续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2.
位于兰州市安宁区与皋兰县交界地带的"天斧沙宫"丹霞地貌较长时间处于待开发状态,近期新增为"甘肃省省级地质公园",亟待加强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兰州"天斧沙宫"丹霞地貌的研究进展;接着,介绍和报告了作者近期对兰州"天斧沙宫"丹霞地貌景观资源的较系统和深入的实地考察及其新发现;其次,对兰州"天斧沙宫"丹霞地貌典型的景观特色进行了分析,尤其强调了类丹霞地貌的特征、赤壁长崖独特景观及干旱区丹霞地貌发育的特点。本文研究和论证了作者对兰州"天斧沙宫"丹霞地貌景观考察中的新发现——西峡景观、东峡景观、"峡中峡"西北支峡景区及对其地的命名与特征分析;同时,提出了宽体岩柱组成的柱廊状的景观长廊的独特丹霞地貌景观的命名——"赤壁长崖"丹霞景观、早中晚发育不同序列的景观区的命名——"赤井人家"等;还在定位分析与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认定兰州市"天斧沙宫"丹霞地貌景区为我国省会城市中规模最大丹霞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3.
从地质公园的地质背景和地貌特征入手,在分析剑门关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和景观特征基础上,论述了剑门关砾岩丹霞地貌景观成因机制.研究表明:以悬崖绝壁、关隘等为特色的剑门关丹霞地貌是中国西部单斜中低山区砾岩丹霞地貌和砾岩喀斯特地貌景观的典型代表,这对研究龙门山推覆造山带的隆起和四川盆地的形成、演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丹霞地貌分布特征及旅游开发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适合丹霞地貌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的目标评价体系.通过模糊赋分法对山西省丹霞地貌景区进行初步的开发潜力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探讨了丹霞地貌景观综合体开发模式.提出了丹霞地貌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建议,以推进山西省丹霞地貌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5.
剑门关景区丹霞地貌气势恢宏,特征明显,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出露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地层.本文通过对剑门关景区丹霞地貌的位置分析、特征分析、景观类型分析,得到丹霞地貌成景演化图,得出龙门山推覆构造带是景区遗迹形成的构造原因;通过对景区丹霞景观定量和定性评价分析,运用计算机软件形成丹霞景观评价表,从而得到丹霞景观分级地位,对开发与保护景观起着指引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陕西陈仓九龙山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丹霞地貌分界的关键地带,系统完整地保留了丹霞地貌形成演化过程.通过对地质公园丹霞地貌野外调查和系统研究,发现该地区丹霞地貌类型多样齐全,发育序列完整,各期丹霞地貌景观均有发育,以壮年期丹霞地貌为主体.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依据丹霞地貌景观的评定体系和评定方法,对地质公园的丹霞地貌类型进行划分与评价.结果表明:地质公园丹霞地貌类型、规模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以现代地貌学发展的最新理论为指导,对九龙山丹霞地貌形成机制进行系统研究,为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构造沉积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与秦岭造山带的盆山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丹霞地貌景区是一个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随着旅游活动的深入开展,人类的干扰现象日益显著,维持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格局受到严重威胁.本文从地域综合体的角度,建立丹霞地貌景区"景观--生态--旅游"复合空间格局.通过对景观、生态和旅游等三大子系统的分析评价和空间整合,构建了景区安全格局,同时论述了构建中的理论和方法.根据该类地貌景观特点,对景观敏感度的评价方法进行了补充修正,并将地质灾害因子纳入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评价中,然后以龙虎山仙水岩景区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构造活动在丹霞地貌的演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成景系统中重要的要素之一,它不仅影响到红层盆地的形成,影响红层的发育,也控制着丹霞地貌的演化进程。受边界断层影响,在盆地内不同位置,由断裂产生的差异性抬升不同,红层的产状由边缘向盆地内部变缓,从而影响到丹霞地貌坡面的性质,在盆地边缘形成"顶斜"型丹霞地貌而在盆地中部形成顶平的丹霞地貌。同时红层中发育的节理也呈现规律性变化,在盆地边缘,断层派生大量的节理使红层遭受强烈切割,加剧外动力地质作用,进而加速丹霞地貌的演化,盆地中部受边界断裂影响较弱发育的节理密度小,红层的完整性高,丹霞地貌演化速率较低。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央,丹霞地貌发育情况呈现规律性变化:边缘地带发育以"顶斜"的峰林型丹霞地貌,地貌演化处于壮年晚期致老年早期阶段;盆地中央发育"顶平"的低矮丹丘型丹霞地貌,处于幼年至青年期;过渡地带地貌演化进入青年期至壮年早期阶段,以平顶的方山、峡谷、石崖、巷谷等景观组合为特征。  相似文献   

9.
江西龙虎山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红层丹霞地貌,是极其重要的地质遗迹景观。在厚层的细砂岩,粉砂岩或砾岩中广泛发育有龟裂纹。地质遗迹形成过程漫长,且不可再生,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恢复,还会直接造成相关地质研究资料的损失。对龟裂纹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和保护丹霞地貌,为未来丹霞景观的发展提供依据。本文联系实际情况,提出了龙虎山地区龟裂纹的保护措施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赤水-习水丹霞景观美学价值与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赤水-习水丹霞是世界最大的川黔渝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研究其美学价值,对世界遗产的申报和旅游区的景观开发非常必要。赤水-习水丹霞以"丹山、碧水、竹海、飞瀑、美酒河"为主要景致,丹霞形态发育典型,造型奇特;"丹山"与"碧水、翠林"色彩明艳和清新;山、水、林的组合非常完美。通过中国及全球其他丹霞地貌的美学对比,认为赤水-习水丹霞的美学特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和林格尔农牧交错区景观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蒙古和林格尔农牧交错区是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一部分.应用遥感影像,结合地面调查,绘制了研究区景观类型图.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选取多种景观指数,分别从斑块数、斑块面积、斑块周长、分维数及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对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总体特征是一个典型的农林牧景观镶嵌体,其西北部平原区在人类漫长的垦殖及放牧活动干扰下,表现出明显地高度的人类管理景观特征,而东南部的丘陵沟壑、低山区则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自然景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旅游区的文化景观具有典型性,综合性和地域性.旅游文化区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其形成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宗教、文学艺术及政治历史背景.根据其地域表现,文化景观可分为主体文化景观和辅助文化景观.旅游区的主体文化景观是旅游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设生态脆弱区旅游景观空间分布格局和生态安全建设格局。方法运用景观结构、系统论等理论方法。结果研究区旅游景观被详细分为基质、斑块和廊道。其自然景观有地文景观、水体景观、生态景观;人文景观有遗址景观、建筑与设施等。结论研究区的旅游景观应划分为"一心十区"的基本旅游格局,景观生态安全建设格局的构建要从水生态系统恢复、严格管理开山采石、景区容量控制与预警等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思小公路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思小公路绿化的安全性、生态性、景观性、适应性四个原则。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对该公路附属绿地景观进行功能规划,划分为路内行车环境隔离景观带,路侧附属绿地景观带,道路节点、景点、景观块三个功能区,并对各功能区的景观绿化植物进行了选择和配置,推荐适合其沿线绿化植物101种。  相似文献   

15.
干旱内陆河流域景观的空间结构受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制约.通过划分景观分区和选取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分析研究了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地资源开发程度高的区域,景观多样性、均匀性和破碎度值较大,景观优势度和分离度值则较小;2.研究区中部及南部耕地已成为主要景观类型.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但中部绿洲区退化景观已具相当规模,且随沿山洪积扇区土地开发程度的提高,中下游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将加剧.  相似文献   

16.
东山县景观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东山县为研究实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进行景观生态分类,并选取了景观多样性、景观空间构型及斑块特征3组指标,对该区的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整体朝着景观多样化方向发展,但是随着人类活动干扰强度的增大,区域景观类型破碎化趋势明显,导致区域生态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17.
风景名胜区同时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从水土流失防治角度看,具有其独特性.大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若采取传统的施工方法则会对景区造成较大的破坏,这种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将无法弥补.因此,需要采取特别精细、具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保障景区两种功能的正常发挥.现以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穿越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为例,从草原保护、植被恢复为出发点,着重介绍了新疆赛里木湖景区管道项目区与工程概况及施工过程中采取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旨在为同类景区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广州市重要的水源地流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ArcGIS和IDRISI平台的支持下,对流溪河流域20002010年景观格局进行分析,运用CA-Markov模型对流域景观格局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在20002010年间流溪河流域景观格局随时间变化明显.具体表现在耕地景观类型面积不断减小,建筑用地景观类型面积不断增大;流域中下游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剧烈,上游地区景观格局变化趋于稳定;(2)通过CA-Markov模型对2020年景观格局进行预测,发现其未来将继续向人为驱动方向发展,人类活动将对该地区景观格局变化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总的来看,流溪河流域景观格局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林草地面积的减少,园地以及建筑用地面积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地名景观特征与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河南省村级粒度地名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地理编码,实现数据空间化,然后运用统计分析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手段对地名的统计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及河南省地名景观的区域件特征进行探讨,最后完成河南省地名景观区划.分析表明,河南省地名景观具有浓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特色,是千百年来该区域人类活动和文化交融的结果,河南省域内不仅"山水"地名景观丰富,而且以自然地理实体命名的地名较多,突出了根植于中原地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下的历史积淀与集聚性.同时河南省的地名景观在地域上表现出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地踏勘,对民族地区乡村景观视觉感知进行研究。按照视觉特性总结出7类典型乡村景观类型。从拍摄的151张照片中选取21张各类典型景观照片,对当地及周边100名村民进行喜好的风景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景观和自然风貌景观喜好较高;对有规则、管理良好的景观喜好度较高;对该地区的历史文化景观(如古树、古庙、古建筑等)的保护与开发充满期待。乡村景观的良好维护和合理规划对当地居民均有良好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