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循环经济"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规律的产物,它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换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  相似文献   

2.
程秀兵 《科技资讯》2015,13(4):115-116
2004~2013年,中国GDP年均增长达9.6%,但却是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而换来的高增长。我国GDP低于全世界的10%,但却消耗掉全球20%的能源、54%的水泥和30%的铁矿。过度的资源消耗不但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也限制了产业的发展空间。旅游业被认为是不依赖资源消耗的服务产业,实际上,旅游产业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整体需求,旅游产业体系离不开对资源的依赖。旅游活动中大量的能源资源、水资源被消耗,而产生的废气、废水也造成了环境污染,旅游景区脆弱的生态平衡也受到很大的冲击。有相当一部分热点旅游区污染严重,降低了人们对其的旅游兴致,空气质量不容乐观,局部生态环境也受到破坏,旅游资源遭到损害。  相似文献   

3.
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嘉亮 《海峡科学》2009,(10):10-11,27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核心,以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在生产活动中,推崇3R化生产方式,使资源以最低的投入,达到最高效率的使用和最大限度的循环利用。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在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都已经历了传统经济形式下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应该成为中国在未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途径和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该文根据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并阐述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经济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化现象。由于很多资源是可耗竭的,环境容量也是有限的,要解决这些问题,人类必须重新认识自然,遵守自然,摈弃传统的依靠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粗放式经济,采用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节约性经济。  相似文献   

5.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战略目标。我国要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和环境投入型经济转向更多依靠发展循环经济和技术进步来提高产品质量和促进经济增长。在新的形势下,作为典型的以消耗能源和矿产资源为主的水泥工业,必须走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成为循环经济的组成部分。水泥工业要实现从传统工业向生态化工业的转型,要实现节约型绿色水泥工业,实现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6.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现实意义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以及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因此,铜陵市积极探索节能减排的路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朱宝凤 《科技潮》2006,(9):14-17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由于体制机制等诸多原因,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已日益突出,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和资源的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已严重制约和影响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制造”的辉煌和隐痛亦已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那么如何  相似文献   

8.
工业革命揭开了人类发展史的新篇章,燃烧化石燃料,消耗大量自然资源所产生的巨大动力代替了人畜的体力劳动,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却也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也面临着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短缺的困境。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消耗强度越来越高,生态环境也遭受了严重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危机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历史教育我们,科学的发展应保证人和自然相协调,不能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改变现有的能源消费模式,开发安全、清洁的新能源。核电在环境保护、经济效益、能源安全和资源储备等方面的诸多优势为人类新时期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新选择。发展核电对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既能保障发展中的能源需求,也有助于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同时促进核工业的发展。核电的开发和利用也要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保障安全、尽可能减少核废料、实现铀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保障其发展的可持续性,才是造福当代和子孙后代的明智举措。  相似文献   

9.
当前提出的绿色GDP是在GDP的基础上,在一定时期内,扣除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资源恢复与污染治理后的最终成果。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反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绿色GDP在实际核算中非常复杂,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很难评估,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就全部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计算出绿色GDP。要从“环境换取增长”的阶段转向“环境优化增长”的阶段.即指把环境保护作为一种手段,使之改善和促进经济增长,从而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要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促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从党的十三大首次提出“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到党的十六大确立“走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科学发展观在并州大地已逐步深入人心并发挥出巨大作用.最近,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钱易教授为太原市作“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报告时提出的环境影响控制方程:I=PAT、E=1/T(I:环境影响,即资源消耗量或污染排放量;P:人口数;A:人均GDP;T:单位GDP所产生的环境影响;E:资源生产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诠释了提高资源生产率,发展绿色GDP,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