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华民(Nicolas Longobardi,1568~1654)和高一志(Alphonsus Vagnoni,1566~1610)都是明末西方来华传教的意大利传教士群中的两位,前者的《地震解》和后者的《空际格致》曾将当时欧洲的地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来,其内容包括地震的起因、地震的等级、发生地震的季节和时辰、地震之前兆、地震后的状况(灾情)、发生地震之地点、地震持续时间等等.文章将一一加以叙述,并加以评论,可见用"气成说"解释地震之成因并不正确.但是所言火山爆发、地下岩浆沿着地壳裂隙涌出地面,确为地震成因之一.至于所言地震之预兆和地震后之破坏情形(灾情)等,与今人所见大致相同,仍然值得今人参考.  相似文献   

2.
赵航 《科技潮》1998,(2):43-43
近年来,世界各地接连发生地震,给人类带来极大灾难。我们无法避免这一自然现象,但可以减少它所带来的灾难。日本人川田嘉男发明了"FM 地震预测法",使我们得以于地震发生前三天预测到它。日本山梨县的八岳南麓天文台,台长川田嘉男,最近开发出一种"FM电波地震预测法"。该预测法对3级(Magnitlde 震级)以上的地震,可以提前1周预测震源(直径约250公里以内),提前3日预测出发生日期(误差仅1日左右)及规模(M±0.5)。其准确率高达90%以上。记者曾对1996年发生在日本的多次地震与用"FM 电波地震预测法"得出的预报进行了比较,结果竟惊人地对应,作为发现者的川田嘉男也因此  相似文献   

3.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了影响吉林省地震滑坡灾害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质、地貌、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量6类影响因子,计算了各影响因子的权重系数,使用ARCGIS10地理信息平台进行了地震滑坡预测指数运算,绘制了12—2月、9—11月、3—5月、6—8月4个时间区间的预测地震滑坡区划图.结果表明:吉林市东南部、通化市东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延吉市周边为地震滑坡灾害的高发区域,特别是在6—8月间,降水雨可达600mm,发生严重滑坡灾害区域的面积可达到1 463km2;平原地区全年基本都不易发生地震滑坡灾害.  相似文献   

4.
<正>前言2016年12月11日上午11时40分33秒,厦门市海沧区海域(北纬24.43度,东经118.02度)发生ML3.2级地震,地震位于九龙江断裂上,震源深度14km,属浅源地震(图1)。这是近年来厦门发生的最大地震。据了解,地震发生时,厦门思明、海沧、湖里区和漳州部分片区有明显震感,部分群众还听  相似文献   

5.
雨檐 《今日科技》2005,(12):42-44
地震是地球不可治愈的顽症,总是在不经意间突如其来,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台湾地震、印度洋海底地震、巴基斯坦地震等一个个灾难触目惊心,当人们慢慢从瓦砾中爬起来,刚刚走出阴影的时候,江西地震又再一次造成了重大的人身伤亡与经济损失。地震灾难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地震带来的灾难有的是当场发生的,更多的则是次生灾难,而人们对地震的正确了解、对预防应对措施的正确掌握可以大大降低次生灾难的发生。也可以避免出现象前段时间出现的东北地震谣言和地震恐慌的现象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比较浅的位置,但是部分地震的深度可以达到600 km以上.目前已有的破裂机制预测地震只存在于上地幔中,但是一些地震的初步定位深度却可以超过670 km(1998年2月9号Okhotsk海地震,地震目录中被定为678 km).研究表明大多数浅震是由于断层失稳,沿着已有的断层面突然滑动引发的,而深震的发震机制目前尚无定论,尤其是下地幔中是否发生地震对于研究深震机制可以提供重要的约束.因为地球中的横向不均匀性,地震的绝对深度有较大的误差,所以我们根据观测地震图中明显的三重值特征,对上述那次深地震进行波形模拟,把相对深度和绝对深度结合起来,最终确定地震实际发生在670公里间断面以上,因此我们认为目前目录中那些最深的地震仍然发生在上地幔中.  相似文献   

7.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0°,东经103.4°)发生8.0级地震;截至5月22日10:00,地震已造成51151人遇难,288431人受伤,29328人失踪。汶川地震前较长时间,震中及周围地区地震活动水平不高,没有前震,没有出现典型的短期和临震异常,因此震前未能作出临震预报(中国新闻网,2008-05-16)。  相似文献   

8.
地铁盾构隧道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为研究地铁盾构隧道的地震反应特性,采用复反应分析法研究了并行隧道间距离、衬砌厚度、材料性质等因素对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距离较小时,并行隧道的地震反应相对于单一隧道情形会发生较大变化; 衬砌材料弹性模量的变化对盾构隧道的地震反应影响不大; 衬砌厚度的变化对隧道地震变形反应的影响也不大,但对内力反应的影响显著.研究结果还显示,相对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把地面与基岩间峰值相对位移作为地下结构的设计地震动参数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由于对地震的成因和发生机制了解得太少,以及测报防治的困难,使之已成为当今人类所面临的最危险的自然灾害。本文根据近些年的有关研究资料,在综论地震灾害测报防治现状及不足的基础上,对地震成因及发生机制作些新的探索,提出有机成因说,认为地震是由地下(地面到地下700km以下)有机物(来自板块俯冲及地内原始有机物储留)聚集膨化爆发而生成的地学现象或事件。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多地震的省份之一.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地震知识,留下了许多内容丰富的历史记载,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根据广东历史记载,从公元四七三年(即南朝宋刘昱元徽元年)起,到一九四九年解放为止,在这长达1,476年间,据不完全统计,曾经出现过366次不同程度的干旱现象,而且在干旱之后都发生了地震.其中一七○三年至一七八六年的83年中,干旱的次数最多,地震发生的次数也较频繁.本文主要是举出广东历史上一些干旱与地震的例子,从中探讨干旱与地震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可公度法、蝴蝶结构图法、可公度结构系和震中的时空迁移方向等对近70年以来美国阿拉斯加州Ms≥6.5地震的时空趋势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太阳活动(黑子、耀斑)的周期频率探讨了该地发生地震的机理.结果表明,(1)2019年和2023年阿拉斯加州发生Ms≥6.5地震的信号最强.(2)结合以往地震发生的空间特征,未来地震发生在56°N以南、159°W以西地区的可能性最大.(3)下一次地震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第24周期的下降段及太阳耀斑活动下降段的下半段内的可能性最大.本研究对防灾减灾及可公度方法案例验证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地震是一种突发的自然现象,迄今为止,世界各国对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和强度(震级)还无法做到准确的预报。即使日本这样一个地震遍布国土全境的多震国家、多年来耗费巨资从事地震的预测预报工作,其工作效果也不尽人意。比如关西地区历来被认为是地震少发区,然而偏偏在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北京时间)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此次地震震中位于长宁县双河镇,北纬28.34度,东经104.90度(图1)。震源机制解显示为走滑型地震。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消息,截至7月4日11时整,长宁地震共记录到2.0级及以上余震225次,其中5.0-5.9级地震4次,4.0-4.9级地震6次,3.0-3.9级地震52次,2.0-2.9级地震163次,目前最大余震为7月4日10时17分在四川宜宾市珙县(北纬28.41度,东经104.74度)发生5.6级地  相似文献   

14.
基于剪切梁层间失效模型的地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剪切梁层间失效模型用于分析地震的发生。将岩体简化为由弹塑性向夹层粘结在一起的剪切梁;考虑了侧压力沿竖向的变化;将地层深部产生的反平面剪切载荷作为诱发地震的原因;分析了岩体的位移和应力分布规律,得到了层间裂纹产生及其扩展规律,建立了地震发生的条件,提出了一种预报地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地震在地球地质史上一直存在。历史上最大的地震发生在1556年中国陕西,死了83万人。而本世纪最严重的一次是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中国东北的唐山,该城被夷为平地,有数十万人遇难。这次地震其强度为里氏7.8级,巧合的是,在地震发生的前5天(7月23日),法国在南太平洋爆炸了一颗原子弹,而就在地震前1天(7月27日),美国在内华达试验基地爆炸了一颗15万吨当量的原子弹。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85~1998年间滇西重复重力测量网的重复测量,首次测定了该地区的非潮汐垂线偏差时变(PLV)和地面水准面变形(GLSD)。利用这些数据研究发生在附近的地震时发现了一个现象:地震前地震中心附近地面水准面隆起,震后下凹。以测定的地面水准面为主线,研究了这一区域的1985~1998年间8次大于4.6级的地震。用地面水准面隆起和下凹的时间变化,来描述地震发生的整个过程。测定了与地震发生有关的地面水准面形状变化,包括尺度、最大高度、最高点所在位置等等。GLSD与地震发生之间的这种巧合型,不仅展示了研究地震的一种新方法的应用,而且也验证了本地区非潮汐垂线偏差时变和大地水准面变形。  相似文献   

17.
云南鲁甸地震自2014年8月3日发生以来,已有几年。鲁甸地震引发不少学者、专家的关注。文章注意到一些与之不被人注意的、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提出了他们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新观点,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1)云南鲁甸地震是被著名地震学家强祖基教授准确预报了的。强祖基教授根据气象卫星红外图像的异常分布预测地震震级、地震时间及地点。这一情况证明了地震与地球排气作用是有关的。(2)云南鲁甸曾在2002年被朱炳泉教授成功发现了自然铜矿床。自然铜是呈零价的铜元素集合体。铜通常是+1、+2价,要把这种呈+1、+2价的铜离子还原成呈零价的自然铜,需要极还原性的地质地球化学环境,这种环境只有富含氢气的天然气才具有,而这也只有地球深部的天然气才具有上述特点,这是古代二叠纪玄武岩喷发才有的地球化学环境,这是一个奇妙的天然"冶炼"过程,值得地质矿床学家、冶炼学家认真反思!(3)云南丽江—贵州清镇纵剖面的二维地壳速度结构图揭示,在鲁甸地区10~15 km的中地壳具有低速特征,这种低速(也常常是高导的)特征表明中地壳是个塑性层,有巨量的天然气,正是这种天然气的爆炸才导致了鲁甸地震的发生。鲁甸地震与2008年5月四川汶川地震的发生机制是一致的,也与陕西华县8级地震(渭河盆地)、宁夏海源8.5级地震(六盘山盆地)、宁夏银川地震、河北唐山地震、辽宁海城地震等的形成机理是一致的。云南鲁甸地震与地球深部气体之间的成因联系,对地震机理的认识有一定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玉川断裂及邻近区域的地震进行处理,并从地震地质、震源机制、地震的时、空、强等地震活动性进行分析和多方面探讨,得出玉川断裂具有右旋走滑活动性质,地震活动类型以双震或震群型为主,断裂孕育的最大地震为6.3级左右,地震活动频度较低,是普渡河断裂带南段主体发震构造断裂.特别是通过对玉川断裂附近M_L3.0~4.5级地震和云南省M_S≥5.0级地震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了以玉川断裂为主体活动构造形成了一个地震窗,窗口范围为(102°14'E,24°29'N),(102°38'E,24°08'N),(102°47'E,24°17'N),(102°23'E,24°38'N)所围矩形区域内,当窗内发生M_L3.0~4.5级地震,对云南省及邻近地区(101°~104°E、21°~28°N)范围内中强地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中期地震预测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厦门—金门及其邻近地区的现代地震特征虽已有讨论,但是自1999年9月21日台湾西部集集发生大地震(M=7.3)之后,促使人们考虑厦金地区在未来大桥工程修成之后的长期运转过程中,是否有更大地震发生而受到波及?这就需要从厦金地区周边更大的区域来进行分析。文章试图从台湾海峡地震内部成因、大陆福建沿岸的地震和台湾造山带内经常发生的较大地震可能对本区造成的危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地震知识     
《遵义科技》2008,36(3)
1一般地震知识 1.1什么是地震 答: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叫地震。1.2地球内部可分为几层?哪一层常发生地震答: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据统计约有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