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未来战争中,「人海战」可能再也不会出现了,无人驾驶的武器系统将成为战争指挥官的首选。首先,在现代战争中,以「零伤亡」的代价取得战争的胜利正成为民众对战争指挥官的第一要求。美国参议员约  相似文献   

2.
一美国对华政策的战略目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战争的战略要求是打败日本,确立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领导地位。战争一打响,美国同中国的关系随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过去主要是通过有限的经济援助支持中国抗战,以遏制日本的侵略扩张,转而正式同中国结盟,共同对日作战。服从于美国的亚太战略,美国战时的对华政策追求着两大目标:一是“有效的军事盟  相似文献   

3.
2003年3月20日,美伊战争全面爆发。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颠覆了萨达姆政权。5月1日后伊拉克进入战后重建,正如人们战前所料,美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面对重重困境,然而萨达姆的被俘并没有使美国摆脱这种困境。美国最终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吗?或许这场非正义的战争根本不存在最终的"赢家"!!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所奉行的"单边主义"对好莱坞的战争题材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致美国国民对战争的态度都产生了很大变化.本文试图从美国单边主义政策出发,对冷战后的好莱坞战争电影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汇聚成一股颇为壮观的洪流”布什当初就任美国总统时,是“弱势总统”。在9.11恐怖袭击后,布什以“战争总统”“、反恐总统”赢得国内支持,变成“强势总统”。但好景不长,以伊拉克战争为转折点,布什又逐步变成“弱势总统”。伊拉克战争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布什政府的政策开始  相似文献   

6.
在“倒萨”战争如箭在弦之机,美国不大可能对朝鲜采取包括使用武力在内的过激行动,但美国当前的朝鲜政策同时也包含了强硬的成分,即美国可以以不断升级的方式施加压力。  相似文献   

7.
美国人常把武装力量和国家比喻为:鹰翼下的自由三、战争实质:信息化记者:刘将军,您对我们谈到了这次战争的结果、特点,现在我想请您谈谈这场战争的实质。刘亚洲:一言以盖之,战争的实质就是信息  相似文献   

8.
2003年3月20日,美伊战争全面爆发,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颠覆了萨达姆政权。5月1日后伊拉克进入战后重建,正如人们战前所料,美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面对重重困境,然而萨达姆的被俘并没有使美国摆脱这种困境。美国最终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吗?或许这场非正义的战争根本不存在最终的“赢家”!!  相似文献   

9.
1812年的英美战争即第二次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一次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争,它从1812年起至1815年《根特和约》的缔结以美国的胜利而结束。它改变了美国自殖民地时期形成的重商主义传统,开始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它进一步凝聚了美国的民心,使国家更为团结;战争的结果也推动了国家军事实力的增长,为美国的西部扩展与在南美的影响的扩大提供了实力保证;它改变了与英国关系紧绷的状态,从而避免了美国与英国可能的正面冲突,为美国的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0.
齐伟 《科技信息》2011,(9):I0191-I0193
对于朝鲜战争的研究,中国史学界多集中在中国政府对战争的政策以及取得的成果,还有从军事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的;世界史学界多数是研究朝鲜战争中各国的政策以及国家间的相互关系,美国史学界对美国对朝鲜战争的政策关注的多一些。很少发现有专门性的对美国与朝鲜战争中的联合国军的介绍。本文希望能够尽可能广泛的搜集资料,填补这一薄弱点。  相似文献   

11.
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对外战争的宣战权在国会,而不在总统.可是从宪法颁布至今,美国的100多次对外战争只有5次是国会正式宣战的,其余均为不宣而战.在历次不宣而战的对外战争中,不仅国会照样同意拨款和派兵,而且最高法院也从未判总统违宪.可见国会是否宣战是无关紧要的.美国对外战争的决策主要在于总统.即使是国会1973年通过了限制总统战争权的“战争权力决议案”,直至今日,总统在对外战争上仍然是“不宣而战”.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再次告诉人们一个真理:战争是人类交往的一种行为,是历史的一种常态。有史学家言:在西方3421年有记录的历史中,只有286年没有战争。历史上,往往由于战事的频繁,促使人们对战争进行深入思考,以探求其规律。中国古代著名兵书,如《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黄石公三略》、《太公六韬》、《孙膑兵法》等,均出于战国时期。在西方世界,正是由于波澜壮阔的拿破仑战争,才催生出了那两部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和约米尼的《战争艺术》。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不是一场传…  相似文献   

13.
伊拉克战争成了布什总统的梦魇。根据美国军方的最新统计,到今年4月15日,美军在伊拉克的死亡人数已突破3300人,战争费用则超过了4175亿美元,并且正以每月84亿美元的速度逐月递增。面对十几万美军深陷战争泥淖的局面和此伏彼起的反战声浪,布什在国内的支持率屡创新低,自己也心力交瘁,一筹莫展。当年布什政府一意孤行,发动打伊倒萨战争,未料却将伊拉克弄得一团糟,也算是咎由自取。然而,从美国  相似文献   

14.
古往今来,兵家个常能匠心独运,因此制宜,就地取材,构筑野战筑城设施,给战争舞台增添了几分戏剧色彩。不久前降下帷幕的海湾战争,尽管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使用了先进的高技术兵器,对伊拉克进行长达38天的空袭,其空袭时间之久,投弹密度之大实属空前,虽然,这场战争以伊拉克失败告终,但伊拉克的筑城设施特别是野战筑城,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对人们很有启迪。  相似文献   

15.
有人认为,美国对伊动武在于刺激陷于衰退的美国经济。另有说法认为,美伊战争将会拖累经济的增长,对美国经济不利。那么,究竟如何看待战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战争对谁有利?又对谁不利?为此,记者采访了社科院张宇燕和李向阳两位研究员。我们不妨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  相似文献   

16.
美国以塔利班包庇"9.11"恐怖袭击的幕后凶手为由,对阿富汗发动大规模空袭,并借机进军中亚。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并进军中亚并非仅仅为反击恐怖主义,其战略意图是多方面的。种种迹象表明美军不会轻易撤出中亚,美国在中亚长期驻军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深远的,长远来看,其负面影响更为明显,这要求我们从战略高度审视阿富汗战争及美国中亚驻军长期化对我国安全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经过政治、军事的周密准备,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大规模的空袭打响了战争。今后战争还将经历三个阶段,以火力进攻和封锁围困为主来迫使伊拉克撤军。  相似文献   

18.
关注美国全球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对美国来说有两件大事:伊拉克战后的治理和美国总统大选,这两件事又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伊拉克战后的治理是对布什政府奉行的新保守主义战略可行性的检验,而总统大选则是美国纳税人对这个战略是否认同的政治投票。2004年的形势进一步表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在政治上有所得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拔掉了萨达姆政权这个“钉子户”,为美国进一步控制中东扫清了主要障碍。与阿富汗战争的成果相呼应,美国控制欧亚大陆中部地区和世界战略弧形地带的战略意图得到实质性推进。二是伊拉克战争作为美国新保守主义战略的试验场,实际验证了…  相似文献   

19.
“美国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增强起来的经济力量,遇着了不稳定的日趋缩小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这种市场的进一步缩小,就要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美国的战争景气,仅仅是一时的现象。它的强大,只是表面和暂时的。国内国外的各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就像一座火山,每天都在威胁美国帝国主义,美国帝国主义就是坐在这座火山上。”毛主席在1947年对美国经济所作的英明的论断,已为战后十几年美国经济危机的日益频繁的事实所一再证实。第二次大战时期,美国本上没有遭到战争灾祸,而且还发了战争横财。战后,由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被战争削弱,从而使美国获得扩张的机会。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私人占有制之间的根本矛盾的不能解决和这种矛盾在东风压倒西风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英阿马岛战争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美国同交战双方的关系都非同寻常,一个是传统的存在特殊关系的盟国,一个是阻止苏联在拉美扩张的重要支持力量。但从其全球战略利益出发,美国在马岛战争中站在了英国一边。战后,美国调整同拉美国家的关系,美英特殊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