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传统德育思想在封建社会可谓是根深蒂固,它过分强调伦理本位、崇尚德教至上、信奉宿命论、实行中央集权、奉行情权大于法和人治思想等,它们一方面对当时的社会稳定起了很大作用,另一方面却严重制约了中国民主法制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贾谊的《治安策》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切中当时事理”。贾谊认为,国家的安危关键在于君王如何进行治理,采用什么样的治国方针。要在充分发挥法令刑罚等强制手段的作用的同时,高度重视德教,加强社会的道德建设,发挥仁义礼乐的作用,“礼义积而民和亲”,“德教洽而民气乐”,形成亲近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欢乐祥和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3.
王道政治的整体形态与总原则是以教摄政,为政以德.马一浮认为道德之外无别有所谓政治.而一言可以该摄性德之全者曰仁.故德教即仁政.德教仁政落实在制度上即礼乐制度.他认为舍礼乐无以为政,凡一切政典皆为礼之所摄.而孝则是王道政治本始的实践原则.盖礼乐之义,行之必自孝,一言而可以该行仁道者日孝.故马先生的王道政治观,概括为德教仁政可,概括为礼乐制度或礼治可,概括为"以孝治天下"亦可.此类概括皆方便,其实三者一体存在,为王道政治展现的基本内容,是马先生王道政治观的基本思想组成.  相似文献   

4.
浅谈激励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教育工作者应对学生正确引导,严格管理。本文针对如何激励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问题,结合工作实践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教育工作者应对学生正确引导,严格管理,本文针对如何激励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问题,结合工作实践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宁宵宵 《世界博览》2011,(20):74-76
在德国的夏季,避暑客们会离开大都市现代化所带来的种种便利,前往海边的岛屿或小城。除了人头攒动的吕根岛,安静悠闲的北德老城什未林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实施“以德治国”的方略,首先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其次要正视道德冲突的现实,再次要正确认识“以德治吏,以德教吏是以以德治国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8.
崔政  李丽 《华东科技》2023,(2):137-139
<正>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依托的各类智能媒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同时解构了传统思政课知识传播过程。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从宏观角度出发,在把握思政课德育教育内在规律的基础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整合利用各种新媒体,进而培养学生整体、理性、辩证思维,建构符合时代需求且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大思政课”德教模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有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德教思想及其化民正俗的观念,在我国历史上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对我们现代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也有着启发和借鉴的作用;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这笔丰厚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对于不同的运动项目,应根据其动作的技术结构体系和要求去教。提出合理的运动技术应符合多学科理论要求和专项技术规格及生物力学原理,使学生掌握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最佳动作和方法,从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郭建华 《甘肃科技》1999,15(3):24-2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暴露出的各种弊端,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素质教育已是迫在眉睫。素质教育举国关注,并已成为跨世纪的研究课题,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改革已成为中学教育教...  相似文献   

12.
曾炬 《中国西部科技》2013,(11):120-120,126
教育是立国之本,立人是教育之本。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恽代英在川南师范学校的教育思想曾影响了一代爱国青年,他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界的一笔宝贵财富,并对当前教育现代化也极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一贯重视人才,有着颇具传统道德色彩的人才观念。他认为举贤用能既是治世之道,也是“仁”德之举;主张在用人原则上要广收慎用,珍视国家“名器”;在用人标准上,强调要德才兼顾,重视品德优劣;他还认为,人才以陶冶而成,主张对人才应以身垂范,“勤教严绳”,尤其要注重诚、廉、俭、勤诸德之养成。  相似文献   

14.
凡教应以德为先。近几年来,纵观中职学校德育普遍有所下降,原因是扩大招生,使就读于职校学生的德育多数居于中等水平以下;整个教育是应试教育,很容易出现重智轻德的现象;教学形式很多采用“成人化标准、知识化形式、课堂化模式”,这样很难触及学生的心灵;教育教学重心方面多采用一成不变的方式,亦是难于实现德育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下面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大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既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6.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外应形势变化,内接专业(群)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吸引力和培养质量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破解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深度与融合问题,以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为载体,以培养德技并修,适应企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的,探讨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模式,基于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校企合作“333”模式和“双导向、三融入、四对接”的建设路径,实现产教研融合互促,课岗证多维赋能综合育人的校企合作模式,推进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深入开展,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高质量内涵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李小庆  陆红 《太原科技》2002,(3):48-48,50
为了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对于不同的运动项目,应根据其动作的技术结构体系和要求去教。提出合理的运动技术应符合多学科理论要求和专项技术规格及生物原理,使学生掌握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最佳动作和方法,从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德"字在古代以会意的方式凸显其意义。船山"德"之涵义,承接了古代会意字义并实现了价值开新。从天德到人德,船山对"德"之起源作了明确说明。教、习、修是达德的三个基本环节,达德与成德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达德是成德的逻辑前提与理论基础,成德之后的礼乐验德是船山"德"论的一大特色。德乃修身制行之善与表正万物之本,此乃德之价值的两个层面。"德"之终极价值指向和谐,德到优时横天际地、左宜右有。  相似文献   

19.
张鹏飞 《科技信息》2009,(20):45-46
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略。深入到高等教育和管理领域中则具体化为依法治教、依法执教和依法管理,这是高校管理适应当代法治社会而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法治精神要求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尊重和保护大学生合法权益,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建立正当的管理和申诉程序,同时也要重视道德规范的作用,促进法治化管理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20.
论教书育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教书育人是指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德、智、体等多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书与育人是辩证统一的,教书是育人的条件、途径和手段,育人是教书的最终目的,教好书总是为着育好人,育人又能促进教师教好书。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育规律的要求。教书育人的途径是教学、教师的言行、课外教育活动三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