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原地区位于越南南方中部,是南越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它是南越人民最早举起武装斗爭义旗的革命策源地之一,也是美帝国主义現在为挽救侵越战爭败局正在部署重兵、疯狂掙扎的重点地区之一。西原地区各族人民正在民族解放陣綫和西原民族自治委員会領导下团結一致,为把美国侵略者彻底干淨地赶出西原和整个南越而英勇战斗。富饒的土地由越南北方延展南下的长山山脉,过順化后山势展寬,其东坡較陡,隔着狹长的平原而逼近海岸,其西坡較緩,形成高原地区,这就是西原地区。西原地区包括昆嵩、嘉萊、多乐、林东等省,面积約八万平方公里,相当于越南全部面积的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2.
越南西原地区由于民族和宗教问题分别于2001年2月和2004年4月发生两起较大规模的少数民族发起的游行示威及骚乱,对西原地区,乃至于对越南整个的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岩石的物理变形机制出发,对改进西原模型的物理意义进行了理论探讨,得出改进西原模型蠕变变形机制是一个强化作用有限发挥、弱化作用累积的过程的结论.分析表明:改进西原模型能够描述简单应力状态下不同应力水平的岩石蠕变特性曲线,在同一应力水平下,可以用蠕变加速度作为判定模型的稳定性判据;将改进西原模型用于直剪蠕变试验,需考虑有效法向应力对长期强度极限的影响,用于三轴蠕变试验,需考虑长期强度极限与围压的关系;对于应变局部化问题,采用改进西原模型必须考虑黏性效应与其他正则化机制的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壮族有自己的文化根系 ,有典型的文化生态美的范式 ,与其他民族文化种群一起构成岭南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态群落。而在壮族文化根系中 ,首先是其重生文化根系 ,它表现为对生命之根、生命本源的独特看法和理解 ,从而形成了壮族色彩斑斓的古代文化事象。  相似文献   

5.
壮族禁忌的形成发展及特点禁忌是属于意识形态的东西,禁忌的产生与发展和人们的意识的发展和完善息息相关。人的意识的发展和完善是不是禁忌产生的唯一决定因素呢?这得从壮族民间禁忌加以细究。原始社会初期,人类与动物界刚刚分离,人们的智力商数极低,对各种现象的认识能力极其有限,如人们对人类的起源问题还没有正确地认识,往往对自然现象中某些动植物的繁衍现象加  相似文献   

6.
论壮族口述作品中的壮族形象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口述作品所塑造的壮族形象概括起来大致有6种,它们都属于正面的形象,是壮族人民根据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以一种个性化的方式塑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岩石试样蠕变全过程的准确模拟,并从细观角度探究蠕变过程中微裂隙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在二维颗粒流程序(PFC2D)中开发出具有黏弹塑性特征的西原体流变接触本构模型,进一步提出包含两种非定常元件的非定常西原体模型,推导了模型本构关系和蠕变方程.在PFC2D中调用自定义西原体流变模型,通过参数调试,获得与真实试样具有相同强度特性的数值试样.以室内单轴压缩蠕变试验数据为基础,在Matlab中对模型非定常参数进行拟合反演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的模拟,计算过程中分别采用定常和非定常两种模型,并对微裂隙进行监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定常模型仅适用于衰减和稳定蠕变阶段;非定常模型也可用于描述加速蠕变阶段,从而准确模拟蠕变全过程;加速蠕变阶段主要是由微裂隙的加速发展而产生,加速蠕变将导致试样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反映岩石稳定蠕变阶段力学参数的非线性和准确模拟岩石加速蠕变变形,通过将非线性函数引入Kelvin模型和构建一个关于蠕变破坏时间的损伤黏性元件进而得到一个非线性损伤西原体模型;基于塑性力学理论,推导了该模型的本构方程、一维和三维蠕变方程;引入蠕变试验数据验证该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不同形式的岩石蠕变曲线都能较好的模拟,模型参数可以表征岩石蠕变的非线性特征,可为蠕变模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壮族文学?这是研究壮族文学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壮族文学的ABC,但如果我们小看它,就会造成一些不该产生的混乱现象。因此,我们有必要去探讨它的内涵,划清它的界线,确定它的范围。多年来,人们对壮族文学界线和范围的认识,并不一致。相当多的同志认为;凡是反映  相似文献   

10.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壮族宗教文化和壮族服饰图案结伴而行,宗教文化对壮族服饰图案产生了独特的影响。宗教信仰为壮族服饰图案培养了诸多审美基因和要素,提供了很多意象、情节和素材。  相似文献   

11.
12.
为解决不同应力水平下饱和软土层的沉降计算问题,考虑土的流变特性,对西原模型低应力分量进行了分析和改进.通过Laplace变换与反变换,得到了瞬时加载条件下改进西原模型的一维固结解析解,在此基础上采用积分的方法推导了多级加载条件下的统一解析解,并将解析解应用于洞庭湖软土路堤试验段的沉降计算.结果表明:该解析解沉降计算值在不同应力水平下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均与对应应力水平下的沉降实测值吻合.在固结初期,该解析解的计算固结沉降速率大大低于相同条件下弹性模型的计算结果.因此,在计算软基沉降时,必须考虑不同应力水平对软基沉降的影响,并考虑软土流变所引起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3.
在油气钻井工程中,由岩石蠕变引起的井眼缩径或井壁坍塌时有发生,本文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岩石蠕变的3个阶段,阐述传统的蠕变模型难以研究岩石加速蠕变阶段的原因。为此,在西原模型的基础上串联了一个绕组元件,建立改进西原模型及相应的本构方程。根据油气开发过程中所钻遇地层部分岩心的蠕变实验数据,对建立的改进西原模型进行验证,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岩石的蠕变特性,尤其是在岩石所受荷载大于长期强度的情况下,对凸显岩石加速蠕变阶段效果明显。该改进西原模型的提出可为进一步揭示岩石蠕变的客观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探讨围岩三阶段流变效应对隧道收敛位移的影响。首先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采用损伤分数阶Abel黏壶取代传统西原模型黏弹性体及黏塑性体中的理想黏性体,提出改进的西原模型;然后采用改进的西原模型,推导出圆形隧道位移的黏弹塑性解;最后以金瓶岩隧道为例,对解析解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改进西原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岩石蠕变变形的3个阶段,即衰减蠕变阶段、常速蠕变阶段及加速蠕变阶段;(2)解析得到的围岩蠕变位移曲线与现场实测结果平均值曲线在形态与数值上均较为吻合;(3)随着损伤Able黏壶分数阶阶次的增大,或者损伤系数的增大,围岩的位移呈现增大的趋势。在实际工程中,通过工程手段减弱围岩的黏性或减小围岩的损伤,可以较为有效地抑制围岩的流变变形。  相似文献   

15.
一在讨论壮族当代文学的成就时,人们一般是谈小说和诗歌,散文往往被忽视和冷落。其实,壮族当代散文也是取得了较大成就的,只不过还没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而已。早在五、六个年代,就有一批壮族作家致力于散文创作了。周民震是以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成就闻名全国的。而他在五、六十年代,却是一位热心的散文作家。他在1980年出版的散文集《花中之花》,大多数篇什都是写于五、六十年代。集子中的作品,有的  相似文献   

16.
壮族铜鼓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壮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积淀了独特的铜鼓文化。此文化始于2600多年前的句町时代,融入了壮族的三元宇宙观念和万物分公母的哲学思维,成为壮族祖宗基业的标志及后代命脉所出、精神所在的心灵圣殿,并作为该民族的制胜法宝及族群寻根的信物,一直传承至今。应该讲铜鼓是壮民族族群记忆的载体,故有“读懂铜鼓、就读懂了壮族”之说。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壮族聚居的忻城县享受自治权待遇问题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忻城县是一个贫困不堪的县,多年来该县基本上没有享受到自治权的待遇,文章就该县没有享受到自治权的待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壮族聚居县享受自治权待遇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去年三月,自治区有关部门召开专门会议,就歌圩问题进行了讨论,明确决定开放歌圩,积极引导.这个决定是符合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方针的.但人们对歌圩这种习俗的性质,历来就有争论.为了弄清它的实质,不少同志对它的历史,特别是对它的源流问题进行了研究.这种研究,不仅具有学术意义,且有着现实的政治意义.综观人们对壮族歌圩源流的研究,大致从民间传说和后世文献资料入手.这方法无疑是可取的.但是,宋代以前的记载资料很少.因此,人们应尽可能充分地利用民间传说去追溯往昔的人民的社会风俗.问题是,怎样对待这些民间传说呢?无疑,民间传说有着历史的影子,时代的踪迹,但它们毕竟只是传说,也不能完全当作信史.只有把它  相似文献   

19.
壮族民间叙事文学与壮族当代小说悲剧作品中 ,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悲剧形象 ,这些悲剧形象的审美特色呈现很大的差异 :在前者中塑造得最生动、最有特色的是英雄形象 ,人物性格单一 ,呈现出单纯明朗的美学特征 ;后者以描写具有优美品格的普通人为主流 ,人物缤纷繁杂 ,性格复杂多样 ,给人予繁富的美感 (英雄人物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先民是岭南最早的开拓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以自己高超的智慧和辛勤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壮族自其先民从秦始皇统一岭南纳入祖国版图后,2000多年来从未发生过背离祖国、分离国家的事件,为保卫祖国边疆、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