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为了获得在蛹虫草液体发酵培养条件下,菌丝体干重得率和干菌丝体多糖含量综合较高的培养基.通过精选15个培养基配方进行了液体摇瓶发酵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出的4号作为最适培养基,其菌丝体干重得率为23.32g/L,干菌丝体多糖含量为4.27%.  相似文献   

2.
研究羊肚菌Ydj0705的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确定液体发酵的工艺条件及方法,开发真菌资源菌丝产品。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羊肚菌Ydj0705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从而建立羊肚菌Ydj0705液体发酵工艺。结果显示,羊肚菌Ydj0705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玉米粉30g/L,葡萄糖10g/L,黄豆粉20g/L,酵母粉5g/L,KH2PO4和MgSO4适量;最优液体发酵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6℃,摇床转速定量,培养基初始pH为6.0,装液量为100mL培养液,接种量10%,发酵时间144h。羊肚菌Ydj0705液体发酵工艺能高效生产菌丝体,为开发羊肚菌真菌资源产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利用液体深层发酵方法进行灵芝菌丝最佳培养基和菌种最适种龄的确定.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液体深层发酵灵芝菌丝生长及多糖含量的影响,确定了灵芝液体深层发酵的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豆粉3%,KH2PO40.15%,MgSO40.15%;并且通过研究菌种种龄对液体深层发酵灵芝菌丝生物量及漆酶活性的影响,确定了灵芝液体深层发酵所需菌种的最适种龄为4d.  相似文献   

4.
以菌丝体生物量和多糖产量为主要指标,对桑黄(鲍氏层孔菌)的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碳源、氮源,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桑黄液体深层发酵的培养基。结果表明:蔗糖为最佳碳源,氯化铵为最佳氮源;最适培养基各成分的质量浓度为蔗糖70g/L、氯化铵10g/L、磷酸二氢钾0.5g/L、硫酸镁0.5g/L、氯化钠1g/L,pH值自然,以此条件发酵最大菌丝量为2.814g。在接种量5%、装液量50mL、28℃发酵过程中发现,发酵120h时桑黄菌丝体生成量最大,随后呈下降趋势;发酵液pH值随着发酵进程呈现明显下降,在120h后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灵芝胞外多糖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灵芝液体发酵过程中培养各主要成分之类间的比例对灵芝胞外多糖产量有明显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为葡萄糖3.5%、(NH4)2SO40.1%、MgSO40.05%、KH2PO40.2%、酵母膏0.2%,培养基初始pH6.0,此时得到的胞外多糖(EPS)的量可以达到最大,实验中还进行了在不同培养基中灵芝菌丝体的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生物量最高的培养基中灵芝胞外多糖的产量并非最高。  相似文献   

6.
富硒鸡腿菇菌丝体深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营养因子对鸡腿菇菌丝体生长和富硒的影响,筛选到适合鸡腿菇富硒深层发酵的优化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玉米粉4%,花生粕0.4%,KH2PO4 0.2%,MgSO4·7H2O0.1%,VB1 10×10-3 g/L,Na2SeO3 4.4×10-3 g/L.在此优化培养基的基础上进行5 d的摇瓶发酵培养,得到菌丝体生物量为18.14 g/L,富硒率为56.35%.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了5 L发酵罐上液体深层培养假密环菌,生产菌丝体复合多糖的发酵条件,同时比较用酵母泥作培养基和用马铃薯作培养基发酵过程中假密环菌的生长情况、产多糖量和菌丝体生长形态.结果表明:接种量为5%,温度(26.0±0.5)℃,pH为6.00±0.2,溶氧保持在20%以上;从培养开始到收罐的0~85 h,搅拌速度从80 r/m in到160 r/m in分阶段递增;补料分批发酵,上罐培养3~4 d为最适发酵条件.使用马铃薯复合培养基发酵的发酵液中菌密度最高可达11.541 g(干质量).L-1,而使用酵母泥复合培养基菌密度最高达9.657 g(干质量).L-1,前者比后者高出19.51%.而酵母泥培养基的多糖质量浓度则最高达1.27 g.L-1,比马铃薯培养基高出22.83%.且平均培养时间比马铃薯培养基缩短12 h.  相似文献   

8.
以提高安络小皮伞菌生物量为目的,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优化实验对安络小皮伞菌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液体发酵最佳培养基为:玉米粉30g/L,麸皮30g/L,MgSO41g/L,KH2PO43g/L,VB110mg/L.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5,装液量为90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为9%,25℃下150r/min摇床发酵培养6d.在此发酵条件下,安络小皮伞菌丝体产量达5.88g/L,比优化前产量提高了44.47%,优化后菌丝体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深层发酵生产灵芝菌丝体多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赛金  涂晓嵘  黄林  涂国全 《江西科学》2007,25(3):292-294,301
采用生物工程发酵技术进行灵芝菌730菌丝体多糖扩大生产,在500 L全自动不锈钢发酵罐中通过控制深层发酵工艺条件获得灵芝菌丝体、灵芝多糖。结果表明:发酵70 h,镜检菌丝壁上无明显的芽头和锁状联合,菌丝体有少许自溶,无杂菌。灵芝菌丝体的浓度达到30%左右,胞外灵芝多糖和胞内灵芝多糖分别达3.5g/L和4.8%。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不同营养成分及培养条件对金针菇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及为金针菇液体发酵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单因子及正交试验,分别测定不同培养基组合及培养条件下的金针菇菌丝体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金针菇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40g/L黄豆粉、20g/L可溶性淀粉、2g/L KH2PO4和1g/L MgSO4·7H2O.最优培养条件是:起始pH值6.0、接种量200mL/L、装液量400mL/L、摇床转速160r/min、培养温度25℃和恒温培养8d.  相似文献   

11.
以食用菌白木耳为试验菌种,通过斜面、摇瓶培养及深层发酵正交实验,研究了各培养阶段的基质组成。其结果得出,种子摇瓶培养基(g/100ml):马铃薯20%、葡萄糖2%、蛋白胨0.2%、KH_2PO_40.15%、MnSO_40.01%、CMC-Na1%。深层发酵培养基组成为:土豆汁1.5%、玉米粉2.0%、麸皮3%、KH_2PO_40.2%、吐温-80为0.1%,其发酵产物菌丝体中所含粗多糖达13.23%,蛋白质含量为32.83%、氨基酸为19.75mg/100g干菌葡萄体,必需氨基酸为7.67mg/100g干菌丝体。  相似文献   

12.
以紫芝为研究对象,讨论液体深层发酵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培养条件对菌体生物量的影响,确定紫芝液体发酵最优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0,g/L、蛋白胨3,g/L、KH2PO41.2,g/L和MgSO4·7H2O 0.8,g/L.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5,℃,起始pH自然,装液量24%,接种量15%,140,r/min培养7,d.同时,以菌体生物量、胞外多糖和pH为指标,绘制紫芝液态发酵动力学曲线,发酵培养7,d后菌体生物量和胞外粗多糖的含量分别达到最大值3.63,g/L和1.67,g/L.  相似文献   

13.
黑芝菌丝体液体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芝菌丝体生物量为主要指标,首先对不同碳源和氮源进行单因素初选试验,然后进行不同比例混合碳氮源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黑芝菌丝体液体最佳培养基是蔗糖20 g/L、麦芽糖15 g/L、麦麸20 g/L、酵母粉1.5 g/L、KH2PO42 g/L、MgSO4·7H2O 1 g/L和VB16 mg/L,其菌丝体生物量产率为35 g/L.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虎奶菇Pleurotus tuber-regium深层发酵的最适培养基和摇瓶发酵条件.试验结果表明,Pleurotus tuber-regium对单糖、双糖、多糖和糖醇都有一定的利用,但葡萄糖、麦芽糖等对菌丝生长效果较好;酵母粉、黄豆饼粉等蛋白质含量高的氮源对菌丝的生长较为有利;通过k9(34)正交试验确定了Pleurotus tuber-regium发酵的最适培养基为:5%葡萄糖,0.4%酵母粉.0.1%KH2PO4,0.3%MgSO4·7H2O,0.001%VB1及微量NaCl;一定浓度内Na+对茵丝体生长有促进效果.最适的摇瓶发酵条件为:培养基起始pH7.0,培养温度32℃,接种量15%,摇床转速150r/min,250mL三角瓶最适装液量为70mL,发酵周期为6d.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白灵菇菌丝体进行深层培养的研究及其成分的分析,表明液体发酵白灵菇菌丝体的最佳碳源是玉米粉,白灵菇菌丝体的最佳培养条件是pH4.o~6.0,接种量为10%,装液量为70-80mL_探究了菌丝体所含的人体硌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52.4%,当培养5d时发酵液中的还原糖含量达到最高峰,随后菌体质量浓度的最大值出现在第6天.氨基氮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第7天.  相似文献   

16.
以槐耳菌丝体生物量为主要指标,采用不同碳源和氮源进行单因素初选试验,然后以不同比例的混合碳氮源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槐耳菌丝体液体最佳培养基是玉米渣200g/L,蔗糖20g/L,酵母膏3g/L,麦麸3.5g/L,KH2PO42.0g/L,MgSO4·7H2O1.0g/L和VB1 6mg/L,温度28℃,pH自然.其菌丝体生物量得率为21.6g/L.  相似文献   

17.
桦褐孔菌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桦褐孔菌深层发酵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桑黄菌体发酵的最优方案是8%葡萄糖,1.60%酵母粉,0.3%KH2PO4,0.15%MgSO4,VB110mg/100mL,pH6.0,接种量为10%,装液量为100mL/300mL三角瓶,150r/min,恒温培养7天,生物量可达1.350g干菌丝每100mL发酵液。结论桦褐孔菌可以用深层液体发酵培养获得菌丝体,桦褐孔菌具有限氧生长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8.
白灵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正交设计法对白灵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最佳制备体系是:液体静置培养7d的菌丝体,在20g/L的溶壁酶作用下,以0.6mol/L蔗糖为渗透压稳定剂,28℃酶解2h,最高制备率为1.34×10^7个/mL;其最佳再生体系是:以液体静置培养7d的菌丝体,0.6mol/LMgSO4·7H2O为渗透压稳定剂,在15g/L溶壁酶与10g/L蜗牛酶作用下,34℃酶解3h,最高再生率为3.7%.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培养基对平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10种合成培养基,用常见的佛罗里达菇P 13菌株分别接种于10种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试验研究。通过对菌株在固体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情况以及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收集所得菌丝干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号,5号,10号培养基是适合平菇菌丝体生长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