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首先我们导出地震震级—周期公式T=T_0·10~(?)及其简化公式T=T·10~(?),然后结合我们认为中国大地震(M_0=7)具有的T_0=250年的阁期,就可以进行定量计算.初步应用到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区,无论由b求T或由T求b都与实际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2.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听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快成分(FC-BA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慢成分(SC-BAEP)和听觉中潜伏期反应(MLR)的异常变化.方法: 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17只)和两个实验组(T1和T2组,各17只).T1组和T2组大鼠于7和10日龄腹腔注射胆红素溶液建模,累积剂量分别为90和120 mg/kg,C组大鼠于7日龄和10日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对照组和实验组10日龄大鼠腹腔注射6 h后随机抽出7只断头取血检测血清胆红素;其余大鼠分别于12、14、17和20日龄检测FC-BAEP、SC-BAEP和MLR.结果:T1和T2组10日龄大鼠腹腔注射6h后,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T1组和T2组大鼠FC-BAEP和SC-BAEP延迟出现;T1和T2组17、20日龄大鼠FC-BAEP除Ⅱ-Ⅳ IPL外,各波PL和IPL均显著延长,且T2组17日龄大鼠FC-BAEP各波PL均较T1组显著延长;T1和T2组17、20日龄大鼠SC-BAEP的PL显著延长,且T2组17日龄大鼠SC-BAEP的PL较T1组显著延长;T1和T2组17、20日龄大鼠MLR各波PL和IPL显著延长,除Pa-Pb IPL外,T2组大鼠MLR各波PL和IPL较T1组显著延长.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FC-BAEP、SC-BAEP和MLR基本呈同步一致的异常变化,SC-BAEP和MLR也是早期监测胆红素诱发的听力和脑损伤的客观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3.
烟仓麦蛾茧蜂HABROBRACON HEBETOR(SAY)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强  陈乾锦  张玉珍 《武夷科学》2003,19(1):283-287
本文对烟仓麦蛾茧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蛾茧蜂在烟仓的消长有2个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发生在4月份,第2个高峰期发生在10月份。温度(T)对麦蛾茧蜂的寄生率(P)、卵孵化率(H)、成蜂的产卵量(L)和茧的羽化率(C)影响显著,其关系式可分别表达为:P=—352.67+32.54T—0.61T~2、H=—381.82+35.79T—0.67T~2、L=—82.05+16.32T+0.27T~2、C=—119.18+16.52T—0.32T~2。在不同的营养中,5%蜂蜜水对麦蛾茧蜂的影响最为显著。在同一温度下,麦蛾茧蜂成蜂的发育历期最长,其次是蛹,幼虫的历期高于卵的历期;对于同一虫态,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发育历期逐渐缩短。麦蛾茧蜂成蜂的发育起点最低,但其所需的有效积温最高;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最高;卵的有效积温最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以氯化钙提供离子方式,制备胆红素钙盐后分离生产胆红素的新方法。提示使用本方法生产胆红素时,可使反应容积从传统的石灰水钙盐法减少至20%左右,减少能耗3—4倍以上;胆红素收率提高15—18%左右;重现性好、质量稳定;利于规范化生产,可望代替石灰水钙盐法生产胆红素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牛黄解毒制剂中胆红素的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1%冰醋酸(95∶5),检测波长为450 nm.结果显示,胆红素进样量在0.8321~208.032 n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牛黄解毒片平均回收率为105.6%,RSD为1.42%,牛黄解毒丸平均回收率为96.2%,RSD为1.83%.结果表明,方法准确、简便,可作为牛黄解毒片及牛黄解毒丸等制剂中胆红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奥氏体不锈钢 1Cr18NigTi 的温加工温度范围以 200—400℃为宜。在此温度范围内加工时,钢具有较低的变形抗力、较高的工艺塑性,加工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当变形速率一定时,真应力的大小取决于变形温度和变形程度。当 T=200—400℃ 时,σ=Kε~n;当 T=400—600℃ 时,σ=K_1ε~ne~(B/T_K)。钢的变形抗力、塑性和加工后室温力学性能的变化主要是由钢组织中的双晶界间距和位错密度的变化所决定。  相似文献   

7.
用Regge—Kkuri 表示讨论了T=1,J=1 π-π散射分波振幅,导出了π介子电磁形式因子。  相似文献   

8.
热敏电阻是一种其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剧烈变化的元件。它由半导体材料制成。所以,其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指数律,即R_T=R_∞e~(B/T) (1) 式中T——絕对温度R_T——在温度T°K时电阻值B——常数,与材料的成份、結构有关。R_∞——常数,与材料性貭、几何形状大小有关。相当于由外推法在T=∞时R_T值。我們可引入参量(?)来描述热敏电阻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9.
河南鲁山太华群的麻粒岩相变质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南省鲁山县西部太古界太华群中存在辉石麻粒岩(Opx—Cpx—Gar—Plag)以及其它麻粒岩相变质岩(石榴石斜长辉石岩和硅线石榴片麻岩)。该变质地体在其发展演化中遭受过麻粒岩相交质作用。其温、压条件大约为:T=680—720℃,P=8—10千巴。  相似文献   

10.
猪、牛、羊胆汁中含有胆红素、胆汁酸、酯类、糖类、无机盐等。根据胆红素分子结构中含有丙酸基官能团,将胆汁和石灰水反应,得固体颗粒(胆钙盐),经酸化、乙醇处理、氯仿提取、浓缩、精制,得胆红素。目前国外用猪胆生产胆红素,收率为0.03%左右,纯度为70%左右。而用本文工艺生产胆红素的收率为0.0 6—0.07%左右,纯度可达75%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对胆红素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壳聚糖为吸附剂,研究了温度、pH值、人血清白蛋白和NaCl对壳聚糖吸附胆红素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血清白蛋白和NaCl对壳聚糖吸附胆红素有抑制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升高温度可提高壳聚糖吸附胆红素的吸附率和吸附速率;在接近人体血液pH值的条件下,壳聚糖对胆红素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2.
用石英微天平技术详细研究了胆红素在纳米CdSe晶体表面上的吸附行为.从频率测试中得出的吸附动力学参数约是(1.5±0.32)×106 M-1(平均数±相对误差).此法细致研究了CdSe悬浮液的阻抗性能和压电性能.实验中发现胆红素在CdSe纳米晶上的吸附作用受体系温度、pH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影响较高温度不利于胆红素的吸收,但随着pH、离子强度和胆红素浓度的增大胆红素的吸附量明显增大.研究表明基于CdSe纳米组装的传感器对胆红素十分敏感.此技术为分析胆红素在CdSe纳米拓扑界面的吸附与解吸机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终止剂法测定胆红素氧化酶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L-抗坏血酸(Vc)为终止剂改进的经典胆红素氧化酶(BOD)酶活测定方法.反应体系:0.1 mol/L Tris-HCl缓冲液,含50 mmol/L甘露醇,pH 8.1,总体积3 mL,30μL胆红素贮存液,10μL酶液.25℃反应3 min,加入50μL 50 g/L的Vc,终止酶催化反应,440 nm测定光吸收.同时加入空白对照组.终止剂法只需一般的分光光度计,操作方便,数据重复性更高,可以同时测定多个样品.  相似文献   

14.
从工业废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出一株以喹啉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假单胞菌QG6 (Pseudomonas sp. QG6), 用于喹啉降解同步除磷, 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出最佳条件。菌株QG6具有较好的喹啉降解能力, 12小时内能将96~144 mg/L的喹啉完全降解。菌株QG6在好氧条件下具有除磷能力, 不存在喹啉的条件下, 以有机碳为碳源、无机氮为氮源、初始磷酸盐浓度为8.69~19.41 mg/L时, 20小时内能去除磷酸盐86%以上。初始喹啉浓度为144 mg/L (其自身的碳氮比约7:1)、磷酸盐浓度为10 mg/L时, 若不外加有机碳源, 喹啉在12小时内被降解完全, 同一时段内除磷率仅为33%。外加有机碳源至碳氮比20:1且其他条件都相同时, 喹啉降解 效果不受影响, 且同步除磷率提高到 86%。正交实验表明, 外加碳源条件下喹啉降解的最佳条件按影响大小排列为: 初始喹啉浓度200 mg/L, 温度25°C, pH 8, 摇床转速120 rpm; 除磷最佳条件为: 摇床转速100 rpm, 温度为25°C, 初始喹啉浓度150 mg/L, pH 9。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同时平衡和质量守恒原理对全液相常温常压法制备CuInSe2( CIS)粉体过程中Cu+-In3+-Se2--NH3-L2--Cl--H2 O体系的热力学平衡进行分析,并绘制一系列的浓度对数lgc-pH值曲线.依据平衡图,发现溶液中[ NH3] T的变化主要影响溶液中[Cu+]T在体系中的浓度变化,[L2-]T的变化主要影响的是体系中[In3+]T的浓度变化,而[Cl-]T的变化对[Cu+]T和[ In3+] T的浓度变化均有影响,并可发现在pH 7.0~8.5时沉淀率最高.依据Cu+-In3+-Se2--NH3-L2--Cl--H2 O体系的同时平衡和质量守恒原理,采用全液相常温常压法,在pH 7.0~8.5条件下制备出粒径在20~50 nm且基本符合标准化学计量比的CIS纳米粉体.  相似文献   

16.
以六水氯化镁、氢氧化钠和磷酸为基本原料制备八水磷酸镁(Mg_3(PO_4)_2·8H_2O)。其主要条件:温度323K,pH值6.8。八水磷酸镁在435K脱去八个结晶水,得到无水磷酸镁。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肝功能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初步探讨年龄与相关因素交互作用对预后的影响。通过回顾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20年6月-2022年5月收治的肝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入院时人口学特征、并发症、住院期间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顾分析研究影响肝衰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模型效能,采用R语言分析年龄与独立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对预后影响。结果表明:共纳入371例患者,治疗2周预后良好组257(69.27%),预后不良组114(30.73%),单因素筛选可能的影响因素有并发症数量、肝性脑病、胆汁酸最低值、胆汁酸变化率、直接胆红素最低和最高值、直接胆红素变化率、肌酐、尿素氮(P<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并发症数量[1.287(95%CI:1.049-1.58), P=0.016]、胆汁酸最低值[1.007(95%CI:1-1.013), P=0.007]及直接胆红素最小值[1.008(95%CI:1.001-1.014), P=0.015]、肌酐[1.008(95%CI:1.001-1.016), P=0.028]、CRP[1.012(95%CI:1-1.025), P=0.047]以及肝性脑病[4.509(95%CI:2.469-8233), P<0.001]为肝衰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并发症数量临界值2.5个,AUC 0.713(95%CI:0.656~0.771)、胆汁酸最低值临界值57.8 μmol·L-1,AUC 0.607(95%CI:0.546~0.668)、直接胆红素最低值临界值71.05 μmol·L-1,AUC 0.705 (95%CI:0.648~0.762)、肌酐临界值77.5 μmol·L-1,AUC 0.585(95%CI:0.522~0.649)、CRP临界值22.99 mg·L-1,AUC 0.550 (95%CI:0.484~0.615),联合预测因子ROC曲线下面积AUC 0.809,敏感性:66.7%,特异性:83.7%,年龄与胆汁酸最低值、直接胆红素最低值及肝性脑病对预后影响存在协同作用。可见基于肝衰竭患者并发症数量、胆汁酸最低值、直接胆红素最低值,肌酐及肝性脑病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分类能力,具备高龄和高胆汁酸、高直接胆红素最低值、高肌酐及肝性脑病阳性因素的患者不良预后风险的概率可能更高。  相似文献   

18.
液相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过硫酸钾(K2S2O8)和硫酸锰(MnSO4.H2O)为反应起始原料,采用液相法制备出了纳米二氧化锰。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激光粒度分析仪等表征手段对所制备的产物进行分析和表征。主要考察了反应时间(t)、pH值以及反应温度(T)对产物结构和粒径的影响,从而找出液相法制备纳米MnO2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控制溶液pH值等于1,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2 h的条件下,可以制得纳米级的纯四方晶系α-MnO2.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验研究了 2 0 2 4 -T3铝合金四种表面防护处理工艺的腐蚀疲劳性能 .结果表明 ,在4 5℃酸性盐水中铬酸阳极化抗腐蚀疲劳性能优于硫酸阳极化 ;表面阳极化后涂H0 6-2锌黄底漆可显著提高抗腐蚀疲劳性能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定量分析 ,分别给出铝合金四种表面防护处理工艺在加载频率为 1 .2 5Hz、4 5℃酸性盐水中的腐蚀疲劳寿命表达式 .  相似文献   

20.
以壳聚糖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活性FM黑染料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温度、时间、介质pH值、壳聚糖脱乙酰度以及用量对壳聚糖吸附活性FM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壳聚糖脱乙酰度的增大,壳聚糖的吸附能力随之增强;壳聚糖用量增加,吸附能力先增强后减弱;介质的pH在4~7范围内,对活性FM黑染料废水的吸附性能较好,在中性条件下达到最强;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较小.由此得出在壳聚糖脱乙酰度为97%、用量为0.006 0g、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50min、活性FM黑质量浓度为30mg/L、体积为100mL、介质的pH为7的条件下,吸附量达到273.23mg/g.且其吸附行为满足Langmuir等温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