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水溶剂中通过2,6-吡啶二羧酸和NiCl2·6H2O反应生成三维配位聚合物Ni(2,6-DPC)2 Ni(H2O)5·2H2O(DPC=2,6吡啶二羧酸)1.对其进行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热重量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P2(1)/c.晶胞参数a=8.3261(17)A,b=27.227(5)A,c=9.6556(19)A,β=98.67(3)°,V=2163.9(7)(A)3,Z=7,F(000)=1248,R=0.0618,wR2=0.1721.该配位聚合物中镍配位有两种情况:Ni(1)与6个氧原子配位,有5个是与水分子中的氧配位另外一个是与Ni (2)相连的pdc2-的羧基氧.Ni(2)与全部来自pdc2-的四个羧基氧和两个氮原子配位.未配位的羧基氧和另一单元的配位水之间存在氢键,因此,这个结构集团相连接形成无限的一维链.此外,通过氢键的相互作用结构扩展到二维结构.最终,聚合物在氢键和π-π键作用下拓展为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配合物[Ni(dpc)(PIM)2(H2O)]2.2H2O(1)(H2dpc=2,6-吡啶二羧酸,PIM=2-丙基咪唑),并借助于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中存在着两种晶体学上独立的单核镍单元,镍中心为六配位畸变八面体构型,在堆积过程中通过O-H…O和N-H…O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3.
在413K下,3,5-二羧酸吡啶和CoCl2·6H2O的混合物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得到标题化合物Co(PDC)·2H2O(PDC=3,5-二羧酸吡啶)。单晶X射线衍射表明该配位聚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a=0.9902(2)nm,b=1.1981(2)nm,c=0.73997(15)nm,β=105.18(3)°,Z=4。具有2-D层状结构的Co(PDC)·2H2O中包含钴阳离子和3,5-二羧酸吡啶,其中每个钴阳离子被1个吡啶环上的氮原子、2个羧基上的氧原子以及2个水分子上的氧原子配位。热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330℃以下保持热稳定。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配合物[Ni(dpc)(PIM)2(H2O)]2·2H2O(1)(H2dpc=2,6-吡啶二羧酸,PIM=2-丙基咪唑),并借助于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中存在着两种晶体学上独立的单核镍单元,镍中心为六配位畸变八面体构型,在堆积过程中通过O-H…O和N-H…O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合成法,用NiCl2·6H2O和H2DPC合成了Ni(2,6-PDC)2·3H2O配位聚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测定.该配位聚合物结构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yc.晶胞参数为:a=13.680(3)((A)),b=10.045(2)((A)),c=1 3.777(3)((A)),β=115.20(3).,γ=90.00.,Volume=1713.0(6)(A)3,Z=4,F(000)=880,Mr=442.71.在化合物结构中,镍为六配位结构,其中两个N和四个羧基氧分别来自于两个2,6-吡啶二甲酸.由于分子中的苯环间存在π键作用,化合物连接为二维结构.又由于分子中存在大量的氢键,使化合物拓展为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硫酸锌和2,6-吡啶二羧酸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一种新颖配位聚合物.单晶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标题化合物属于Monoclinic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8.430(2)A,b=22.328(6)A,c=13.490(3)A,β=94.493(13)A,V=2531.5(11)A3,Z=4.每个锌离子分别与2个不同2,6-吡啶二羧酸配体上的吡啶氮原子和羧基氧原子配位,形成一个几何八面体构型.钠氧桥连以及相邻吡啶环存在的分子间π-π堆积作用,使得配位单元向三维方向展开,从而形成的三维配位聚合物.  相似文献   

7.
Ca(OH)2与柳氮磺胺吡啶(H2-Sulf)反应生成化合物[Ca(H—Sulf)(H2O)6](H—Sulf)·3H2O。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36H44CaN8O19S2,Mr=996.99,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5786(11)nm,6—1.50224(15)nm,c=1.53953(15)nm,a=113.129(2)°,β=109.302(2)°,γ=92.477(2)°,V=2.2775(4)nm^3,Z=2,Dc=1.454Mg/m^3,R1=0.142,wR2=0.297(I〉2σ(I)),5=1.027。标题化合物为离子型化合物,中心Ca(Ⅱ)采用七配位的变形加帽八面体几何构型,柳氮磺胺吡啶的羧基采用单齿配位方式与Ca(Ⅱ)形成配位键,羟基和吡啶N均未参与配位。在晶胞堆积中,化合物通过复杂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形成三维的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8.
在413K下,3,5-二羧酸吡啶和CoCl2·6H2O的混合物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得到标题化合物Co(PDC)·2H2O (PDC=3,5-二羧酸吡啶).单晶X射线衍射表明该配位聚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a=0.9902(2) nm, b= 1.1981(2) nm, c=0.73997(15) nm, β=105.18(3)°,Z=4.具有2-D层状结构的Co(PDC)·2H2O中包含钴阳离子和3,5-二羧酸吡啶,其中每个钴阳离子被1个吡啶环上的氮原子、2个羧基上的氧原子以及2个水分子上的氧原子配位.热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330℃以下保持热稳定.  相似文献   

9.
在水溶液中采用NiCl2·6H20与吡啶-2,6-二甲酸(H2PDC)和1,10-菲哆啉(phen)反应生成了配合物[Ni(phen)2(H2O)2][Ni(PDC)2]·7H2O。通过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生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微热量计测定了液相反应的焓变。结果表明:反应生成的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了标题配合物生成反应的热动力学参数(活化焓、活化熵和活化自由能)、反应速率常数和动力学参数(表观自由能、指前因子和反应级数)。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配合物的生成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合成法,用NiCl.26H2O和H2DPC合成了Ni(2,6-PDC).23H2O配位聚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测定。该配位聚合物结构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13.680(3)(A觷),b=10.045(2)(A觷),c=13.777(3)(A觷),β=115.20(3)°,γ=90.00°,Volume=1713.0(6)A觷3,Z=4,F(000)=880,Mr=442.71。在化合物结构中,镍为六配位结构,其中两个N和四个羧基氧分别来自于两个2,6-吡啶二甲酸。由于分子中的苯环间存在π键作用,化合物连接为二维结构。又由于分子中存在大量的氢键,使化合物拓展为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1.
在常规条件下合成了2种具有一维链状结构的多金属钨酸盐K5H11[WO2(PW9O34)2]·33H2O(1)和K6Na2H2[Ni4(H2O)2(PW9O34)2]·23H2O(2).采用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Fddd空间群;晶胞参数a=2.9063nm,b=3.1790nm,c=3.9148nm,α=90.00°,β=90.00°γ=90.00°,V:36.1940nm^3,Z=2,R1=0.0706,ωR2=0.1621.化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1916nm,b=1.6547nm,C=2.1211nm,α=90.00°,β=100.66°,γ=90.00°,V=4.1098nm^3,Z=16,R1=0.0638,ωR2=0.1432.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温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未见报道的一维超分子杂化物,(H2bbi)5(HP2Mo5023)2(H20)2[bbi=1,1’-(1,4-丁烷)双(咪唑)],通过元素分析、IR、单晶x-射线衍射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7.253(5)A,b=21.169(5)A,c=25.397(5)A,β=104,537(5)A,Z=4,V=8979(4)A^3,R1=0.0383,wR2=0.0868.两个晶体学独立的Standberg型[HP2M05023]卜阴离子和5个双质子化的bbi配体通过氢键作用拓展成一维超分子.此外,该固态化合物在室温下显示出蓝色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3.
水热条件下以2,6-二氰基吡啶和硝酸铜为原料合成了-种新型三维超分子配合物[Cu(PDC)(H20)2]2(H2PDC:2,6-吡啶二甲酸),并利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该配合物的结构组成和官能团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铜配合物[Cu(PDC)(H2O)2]2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Mr=529.36,a=4.717(2)A,b=10.339(5)A,c=17.972(9)A,α=81.142(8)°,β=83.341(6)°,γ=85.823(8)°,V=858.9(8)A3,Z=2,D=2.047mg/m3,F(000)=532,μ=2.397mm^-1.单晶结果表明:晶体分子中含2个不对称的类似结构单元,每个结构单元由1个铜(Ⅱ)离子、1个DPC配体和2个结晶水分子组成.分子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二维平面,该二维平面沿c轴以…ABABAB…形式堆积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以苯甲酸、硫代脯氨酸为配体合成了一种新的稀土配合物,用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对其进行表征,确定它的化学式为La(C7H5O2)2(C4H6SO2N)·2H2O在常压、298.15K下,测定了LaCl3·7H2O、C6H5COOH、硫代脯氨酸和该配合物在混合溶剂(二甲亚砜:无水乙醇:3mol·L^-1...  相似文献   

15.
将2,2'-联吡啶(2,2'-bpy)与NiCl2·6H2O在二次水溶液中反应,合成以2,2'-bpy为资环的新型单核镍配位化合物.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该配合物晶体的化学式为[(C10H8N2)3Ni(OH)2]·7H2O,晶体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2.2525(4)nm,b=1.3438(7)nm,c=2.3700(5)nm,β=104.87°,V=6.9337(11)nm3,Z=8.  相似文献   

16.
由水热法合成了镍化合物[Ni(INAIP)(Him)(H2O)].H2O,(1)(INAIP=5-异烟酰胺基异酞酸根),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及X-射线衍射法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是由桥联配体5-异烟酰胺基异酞酸连接成二维(6,3)拓扑结构,该二维层被氢键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二苯基氧化锡与2,6-吡啶二羧酸反应,合成了新的二有机锡杂环二羧酸酯[Ph2Sn(2,6-pdc)(H2O)]。(pdc=吡啶二羧酸),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袁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通过配位水分子和羰基氧原子间的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8.
在V2O5-H3PO4-Ni-CH3NH2-H2O体系中,通过反应原料间的组装反应合成Ni(VOPO4)2·4H2O绿色晶体,并通过元素分析、IR、DTA-TGA及ESR谱进行表征.晶体结构由单晶X射线衍射法确定,晶体属四方晶系,I4/m空间群,a=b=0.6228(2)nm,c=1.3327(4)nm,V=0.5169(5)nm3,Z=2.  相似文献   

19.
合成并表征了新化合物[Mn(H2O)(2,2'-bipy)V2O6],且对化舍物进行了相应的红外、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空间群是Pca2(1),其晶胞参数为n=9.1702(2),b=10.4773(8),c=14.5231(3)A,V=l393.54(10)A^3且Z=4;该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是钒氧四面体[VO4]以共顶点构成的钒氧链,[MnMO4]八面体将钒氧链连成层;配体2,2’-联吡啶则分布于层的上下两侧,并以π-π相互作用将层与层之间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20.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Co(BDc)(phen)-(H2O)n·3nH2O(BDC=1,4-bemenedicarboxylate,phen=1,10-phenanthroline),并通过元素分析,IR光谱,TG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构表明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2)空间群组;晶胞参数a=9.795(5)^°A,b=10.752(5)^°A,c=11.271(5)^°A,α=75.903(5)°,β=65.306(5)°,γ=86.042(5)°,V=1045.3(9)^°A3,C20H22CoN2O8,Mr=477.13,De=1.908g·cm^-3,μ(MoKa)=1.637mm^-1,Z=2,RI=0.1586,wR2=0.3906。该化合物表现出Z字连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