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基尔霍夫回路电压和节点电流定律对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两种接线电路进行研究.在电路结构上用补偿法消除系统误差,提高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电阻测量值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电阻是电学中很重要的物理量,而在电学实验中,对结果的影响,导线电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磁测量是测量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对电流、电压、电阻、电感、及其它各种电磁量的测量。实验是修正错误的依据和发展起点。文中针对电学实验中导线连接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误差,列举三个典型电路进行讨论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换流站金具发热是影响换流站正常稳定运行的重要原因,造成换流站金具发热的因素很多,但大多数因素本质上都是因为影响了金具接头的回路电阻而导致金具的发热。本文从试验角度出发,选取换流站中常用的典型的六分裂线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流电源作为试验电源,通过测量金具接头两侧的电压,依据欧姆定律计算金具接头的回路电阻。针对回路电阻测量电流、温升效应、螺栓力矩、分接头通流不均衡4方面因素设计试验,通过分析试验结果,研究各因素对金具接头回路电阻的影响。最后,限于本试验中直流电源输出电流无法达到金具接头实际运行电流大小,故本试验选取大型交流电源向金具注入有效值达到金具设计电流的交流电流模拟金具处于大电流运行时的发热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金具发热明显的点位于金具汇流排和金具接头与导线的连接处,与实际运行过程中金具发热位置情况相符。因此,本文的验证试验可为现阶段研究换流站金具接头发热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点火系统工作时初级回路的瞬变电压引起的传导干扰将对蓄电池电压造成冲击,并通过导线干扰车内ECU和其它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同时火花塞间隙击穿时的火花电流噪声对车内形成极强的辐射干扰.根据点火过程中初级电路和次级回路建立的电路模型,计算了点火线圈初级电压、电流在开关闭合到断开过程中的波形变化和次级回路的火花电流,并将高压导线等效为单极天线计算了在车内的辐射电场分布,比较了高压导线的工作频率和终端负载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阻尼导线和增大火花塞内电阻都可以有效抑制火花电磁噪声.  相似文献   

5.
中学物理中有伏安法测量电阻实验和伏安法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在这两个实验中,由于安培表内阻不为零,会分电压;伏特表内阻不为无穷大,会分电流,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系统误差,下面就针对这两个实验,做一些探讨,找出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介绍测试电流互感器铁芯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方法的基本点是,测出二次线圈电阻后,计算二次回路总阻抗,求出给定电流流过该阻抗的电位降落值.此值除以二次线圈的匝数则得单匝应有的感应电动势.测出产生这个电动势的激磁电流及损耗角后,给定级别电流互感器的设计计算便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7.
根据Maxwell理论,对正弦交流电源激励下一阶RC电路中的位移电流进行了分析。以平行板电容器为例,给出了电容器两极板间的位移电流的理论分析,导出了导线中的位移电流表达式,并对回路中出现过电压、过电流以及稳态时导线中的位移电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将克希荷夫回路电流定律应用于太阳电池负载特性测试的补偿法电路分析,得到回路电流关系式、最小电源电压及最小功耗桥路电阻的关系式.设计了直接法与补偿法相结合的测量电路  相似文献   

9.
万莹 《科技信息》2009,(33):T0254-T0254
在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物理选修3—1第71页中,有一道要求选用电学实验器材的习题,抄录如下: 用如图所示电路测定一节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蓄电池的内阻很小,为防止调节滑动变阻器时造成短路,电路中用了一个保护电阻。除蓄电池、开关、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  相似文献   

10.
测量电流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同一个电流回路中测量一个电阻上的电压降。在电流回路中接入一个电阻是很好的解决方法,但这种类型的大多数检测器在有一变化的低电压终端下不能工作,因此必须采用其他的方法。本提出几种解决检测电流测量问题的电路。  相似文献   

11.
电表经过改装或长期使用后,必须进行校准。电位差计常用于精确测量电动势、电压、电流、电阻等电学量,在实验室可用来校准电表。文章对实验室经常、频繁使用的电表进行校准,要求选取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电路、进行实验测量,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被校表的准确度等级。  相似文献   

12.
电灯的点亮,电扇的转动,电脑的运行,所有电器的正常工作都离不开电。只要我们一按下开关,一插上插头,电路马上就可以接通,这是不是因为电流流动的速度特别快呢?A:1784年,有位叫华德生的人设计了一个实验,想测出电路中电流的速度。他用1000多米长的电线做实验,电线的一端刚一通电,另一端的人立即触电。从此,人们便有个印象,认为电流流动几乎不需要时间,自由电子在金属导线里奔跑的速度  相似文献   

13.
电容储能高功率脉冲成形网络浪涌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电容储能高功率脉冲成形网络工作过程中存在的电流和电压冲击问题,建立了脉冲成形网络的等效电路.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电路放电时的瞬态过程,分析了冲击电流和浪涌电压产生的机理,讨论了抑制电流和电压冲击的措施.研究表明:硅堆结电容的存在使硅堆所在的回路具有二阶电路的特性,负载的非线性或时序放电过程会引起硅堆两端反向电压的振荡.通过在硅堆旁并联一定阻值的电阻,使系统处于过阻尼状态,可以起到抑制电压振荡的目的.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为硅堆的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A:如果导线两头同时插进插座的话,马上就会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由于导线的电阻相对于人体对地的电阻而言相当小,那么根据并联电路的原理,绝大部分电流会通过导线。当经过人体的电流小到低于摆脱电流(约10毫安)时,是不会发生触电事故的。同时,在短路电流的作用下,线路中的保护器件,包括熔断器、空气开关、漏电保护等会迅速工作,导致停电。在断电前,人体可能会有被电到的感觉,接触导线的部位由于大电流的发热效应可能被烫伤。笔者在工  相似文献   

15.
革新与发明     
三相电机全能保护器分延时线路A和控制线路B两部分。A部分由单结晶体管BT、单向可控硅McR、三个电阻、两个电容等元件组成;B部分由三个晶体三极管BG_1、BG_2、BG_3,两个电流互感器L_1、L_2,一个继电器J、一个电位器X_1及三个电阻等元器件组成。A部分避免起动电流对电网的影响;B部分保护电机不受过载和电压变化等所损害。其原理是:电路接通,A部分开始工作。电容C_4经R_5充电,C_4两端电压逐渐上升,当升到BT管峰点时BT管导通,在R_7上产生一个脉冲输出电压,触发可控硅MCR导通,构成控制线路B的电源回路,B方开始工作,电机起动,避免起动电流的冲击影响。电机工作正常时,因为三相电机有一相导线穿过控制电路B中的电流互感器L_1、L_2,L_1、L_2上的感应电压经全波整流后分别加到晶体三极管  相似文献   

16.
对一个典型的蔡氏混沌电路进行实验,利用混沌实验仪产生混沌现象,通过示波器观察到了单、双涡卷吸引子等现象.对各种现象进行分析与说明,并利用混沌实验仪测量了非线性电阻上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结果表明,I-V特性曲线与已知的有源非线性电阻一致.  相似文献   

17.
核磁共振找水仪发射机主回路的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保证核磁共振找水仪的发射机主回路发射大功率电流,加大探测地下淡水资源的深度,针对发射机主回路在运行中产生的瞬态电压和浪涌电流问题,对几种典型缓冲电路进行了分析与计算.通过仿真实验,确定了发射机主回路的缓冲电路和快速关断电路关键器件的最佳参数.使IGBT(Isolation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的C、E两端瞬态电压尖峰降低了150 V,IGBT的电流不超过发射机所能发射的最大电流(最高电流为400 A).从而保证了IGBT的C、E两端电压平稳;保证大功率电流可靠、有效地发射.  相似文献   

18.
刘曼 《江西科学》2002,20(4):240-244
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有许多,如支路法、节点法、网孔法和回路法等。本文介绍一种利用基本电路原理-叠加定理,对有电流源与电压源串联的情况下,电路中各条支路的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的分析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A:电流的传递并非不需要时间,实际上,它的传播速度就是光速。在生活中,我们感觉电流的传播不需要时间—按下开关的一瞬间,灯就亮了,这是因为电流传递的速度(光速)高达30万千米/秒,家中导线的长度没法让人察觉出延迟。假如从地球控制远在月球轨道上的电灯,延迟就会达到约1.3秒;如果电灯远在火星,延迟更是会达到几分钟到二十几分钟。不过,电流传递的速度并不是电子运动的速度。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理解什么是电流。  相似文献   

20.
徐周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13):191-194
传统高压交流电源通常由高频交流(HF)变压器、整流滤波电路和逆变桥正弦脉宽调制(SPWM)主电路组成。设计高频高压变压器是传统高压交流电源设计中的难点。提出一种新型小功率高压交流开关电源设计方案,采用倍压整流技术和升压斩波(BOOST)电路实现升压,避免了设计高频高压变压器时的绝缘距离受限制、空载电流过大,高频振荡回路可靠性低等问题,简化小功率高压交流电源拓扑结构,具有设计简洁,稳定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