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丰家喜 《科技资讯》2010,(21):239-239
苏轼是浪漫主义词人,已成定论。论者多循其革新解放精神和浪漫主义情调进行研究,而对苏轼的现实主义词风进行系统论述的则为少见。本文就苏轼的人生轨迹对其现实主义词风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词为伴随歌乐宴饮衍生出的文学样式,直至北宋仍被视为游戏之笔。其间虽经过形式与内容上的变革与开拓,但是这种变革与开拓总是渐进式的。苏轼的谐谑词就是这样一个突出的范例,它们虽然没有彻底摆脱以往谐谑词俗狎的特点,但是其中所体现的苏轼对谐谑词的开拓,尤其是主旨与功能的拔高却是不容忽视的。它们表现了苏轼对独立人格的追求与自我的超越,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前人评苏词,多以“人生空漠,无所寄托”①论之。实则不然。苏词体兼众妙、风格绝殊、豪放婉约兼之。虽然也有豪雄气少、清旷情多的词作,但绝大多数都重旨蕴籍、寄意遥深。现以苏轼美人词和杭州密州词为例论之,以展示其人格精神与寄意。  相似文献   

4.
苏轼是词坛上贡献至伟的一位重要人物,然而,就其创作实践产生的流弊来看,他又算得上词体终结的初始者。他的以诗为词,最终导致了词体特点的丧失;他的不协音律,导致了词与音乐关系的疏远,并最终使词丧失了和音乐结合的条件;还有他追求雅化的倾向,又造成了后人变本加厉地去求博求雅,以至于词体让人难以看慢。让词成为少数文人雅士把玩的工艺品,并使最终走向枯萎、衰亡。  相似文献   

5.
通过全面考察唐末五代词人心态与词风的嬗变轨迹,揭示出儒道传统的丧失、家国观念的淡漠以及无可奈何的乱世心态,为五代词创作的初兴提供了历史和文化的契机。通过多角度考察认为"花间词风"早在王建时代就已完全成熟,王衍、孟昶虽不免豪侈淫逸,却与"花间词风"关系不大。南唐一代是词体创作产生转折的关键时期,雅逸好学的社会风气,词人群体的学者化,以君臣欢会、高朋宴集为主的创作氛围,共同造就了南唐词从容淡雅的诗化景象。针对前人关于五代词创作与乱世君臣荒淫生活关系的论述,明确指出:放诞荒淫本身绝难造就五代词创作的初步繁荣。  相似文献   

6.
苏轼着力于拓展词的表现领域,让性格各异又富有生命力的各类人物大量出现在词的世界里,并以强烈的情感抒发体现出自我的人格魅力及个性形象。同时,苏轼更开创了表现人物思想个性,通过琐事及细节写人,以实衬虚,多角度塑造,借物喻人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摹写人物,使词中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7.
词风至苏轼有了新变,他以词表现充沛激荡的主体精神、激昂热切的社会责任感和宏大超达的哲人思想,把词的主体意识格调与境界引入新高。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来对苏词主体意识的强化作一番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史达祖与高观国是南宋中期两位重要的词人,其词作均以恋情、咏物、感怀三种题材类型为主。二人词风大体相近,然亦有诸多不同之处:梅溪词以沉郁为主,竹屋词则更显含蓄,这主要是由两位词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彩云深处稼轩风--论稼轩词对滇词的深远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弃疾作为宋词一位大家,影响深远。地处祖国边陲的云南,元、明、清三代竞有不少人的作品明显表现出“稼轩风韵”。滇词优秀作家有意追求“稼轩风”。他们以身世之感入词,表现真性情,并承袭了稼轩词中所蕴含的人格意识、社会批判与历史反思意识,觅求知音与“回归”(归乡、归隐)意识。其艺术风格,或潜气内转,或纵横捭阖,或悲慨淋漓,或超尘高蹈,从而使滇词具备了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相当的文化品住。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少了苏轼的一笔则显得不完整;在词史上,漏了豪放派则不成其为词史,而叙述豪放词派时没有苏轼的话,则等于什么也没有说;同样,在敬文史上,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彪炳千古的,千百年来,研究苏轼的专著和论文可谓汗牛充栋,但大都集中于对他的诗词研究上,  相似文献   

11.
12.
一代文坛巨匠欧阳修用词书写自己的别样人生,体现出他独特的审美意蕴追求。欧阳修词的审美意蕴表现在:以缠绵、细致、多情的婉约词风为主,同时兼有豪放的美学风格,二者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了开放、多元、立体、动态的的审美风格。欧阳修词审美意蕴的价值表现为:文人雅词的典范之作;其深刻之处在于:他通过个人体验观照女性群体的命运、心理和存在方式,进而追问人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女性的存在是合情、合理的,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是真善美。关注女性的命运、心理、精神和存在方式是为了更好地思考人自身的尊严、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冬梅 《潍坊学院学报》2006,6(5):94-96,100
苏轼创造性的用诗的题材和表现手法来进行词的创作,使词也能象诗一样述志、怀古、咏物、悼亡,改变了诗庄词媚的传统,并开创了“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密州词的创作是他的成功实践,表现出的深厚思想内涵,既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积极的超然思想,也是丰富内心情感的流露,显示出了与传统词迥然不同的气象。  相似文献   

14.
苏词打破了诗词之间的界限,体现出词体不断向传统诗歌靠拢的趋势:题材上实现诗词合流,风格上诗词界限不断消弭,文本与音乐不断疏离,在功能上体现出由娱情向述志的转变,创作观念上诗词渐可等量齐观,技法上进一步向诗歌领域借鉴,这就是苏轼“以诗为词”的主要内容。苏轼之后词的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诗为词”的创作方式,由“要非本色”逐渐为后来词人接受。  相似文献   

15.
苏轼作为一位独具魅力的作家,尽管命运多舛,但始终坚持自己独特的人生追求。苏轼的词作也常常表现出一种融合了儒、佛、道精神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正是他能坦然笑对人生,并从容跨越种种风雨,走向一个又一个辉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关于苏轼词的主体风格,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从苏轼改变词风,提高词品,用词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制度入手,提出了“以诗为词”一说,同时对文学史上曾有过的关于“以诗为词”的阐释,大胆地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7.
<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此一曲《念娇奴》已使苏轼不朽.诚如其言,历史的风涛公正而无情,大浪淘尽泥沙,历史选择了自己的伟人在文学的领地上,豪杰毕出,各领风骚,时至北宋,中国文学有了苏轼,凭添了几多内涵、才情与风韵!于诗于文于词,成就卓著.单论词,“词至东坡,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①今人袁行霈先生说:“苏轼一个人为词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相当于陈子昂和李白两个人对唐诗的贡献”②因了苏轼非凡的创造力,词成为有宋一代三百余年间的代表文学,自此中国文学诗、文、词鼎足而立 苏轼以自己的词作开创了一代词风,于词史上有空前绝后的地位,自然词这种独特的文学式样也深刻地反映了苏轼的“内在宇宙”.苏轼一生作词三百余首,词中记载了他大半生的坎坷.笔者试从其词中觅其心路历程,看其人生境界,他经历过两次“在朝——外任——流放”的过程,历顺境逆境,经大起大落.试以其人生转折点为界限,分黄州以前词、黄州词,惠州儋耳词三段述之.  相似文献   

18.
苏词打破了诗词之间的界限,体现出词体不断向传统诗歌靠拢的趋势:题材上实现诗词合流,风格上诗词界限不断消弭,文本与音乐不断疏离,在功能上体现出由娱情向述志的转变,创作观念上诗词渐可等量齐观,技法上进一步向诗歌领域借鉴,这就是苏轼“以诗为词“的主要内容。苏轼之后词的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诗为词“的创作方式,由“要非本色“逐渐为后来词人接受。  相似文献   

19.
20.
词与燕乐(俗乐)结合,使得词本身的风貌整体上呈现出民间文艺的特征。南宋时,雅乐的介入,使得词风开始更深程度地转向“骚雅”;而原本的俗乐慢慢融合到其他民间曲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