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海洋大国,也是海洋水产品消费大国,海洋渔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人们对海洋水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强,海洋生态系统压力不断增大。如何解决全球渔业资源减少与对水产品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海洋食物持续产出与海洋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建立海洋渔业发展新模式,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海洋牧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已经引起政府、社会、特别是科技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从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探讨了为什么要建海洋牧场、在哪里建和如何建等方面的问题,涉及对海洋牧场内涵的理解、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关系、海洋鱼类的生活习性与海洋牧场构建之间的关系等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完善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管辖海域鱼类资源种类丰富,但渔业资源衰退现象仍没有改变。本文从自然资源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我国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海洋渔业资源的基本特性,提出完善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建议:建立渔业产权制度;实行渔业资源有偿使用;关注渔民,落实转产转业政策。以期为渔业管理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海洋渔业作为浙江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发展海洋经济的先导产业,在未来5年,面临着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和一系列新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势下,如何审时度势,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发展对策,以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浙江海洋渔业实际,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提升国民海洋意识已经成为了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议题。海南省作为我国第二大岛,渔业的发展也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全新的现代经济社会,全力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是国务院和海南省政府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既定战略目标。然而,作为重要参与者的当地广大渔民群体,海洋意识依然淡薄,很难满足现实发展需要。与此同时,近几年海南省各地开展组织的渔民学习培训、宣传教育、信息沟通等活动,并不顺畅,问题也比较多。这也是本文探究的核心问题,即如何在全力保障渔民群体的切身权益之下,总结出能够让渔民主动参与到培训中来的合理性对策。  相似文献   

5.
《河南科学》2016,(3):436-439
基于2014年榆林市流动人口的抽样数据,首先运用因子分析与逐步多元回归,从影响流动人口生活质量的众多潜在指标中,构建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确定幸福度为反映生活质量的代表性指标.其次利用有序多项logit回归建立幸福度与年龄、收支差之间的模型,对榆林市流动人口生活质量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了流动人口的年龄、收入、支出与幸福度的定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当前福建与东盟的海洋经济合作大多数还停留在单个企业、单个项目和单次机会上,尚未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福建省历年海洋发展战略重点的适时调整是福建与东盟海洋经济合作的外在动力,海洋渔业、船舶制造、交通运输、滨海旅游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海洋产业上的利益共赢点是双方合作的内在动力。福建省应从互利共赢的长远目标出发,更多关注东盟商情与政策变化。  相似文献   

7.
浙江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一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浙江省是海洋大省,加快我省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渔业经济的发展。本文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对海洋渔业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促进浙江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研究提出了思路及设想。  相似文献   

8.
劳动号子是整个人类发展史中产生最早、在人类音乐文化中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品种之一.而荣成渔民号子作为当地民族文化、海洋渔业文化的一部分,与渔民原始的劳动和当地方言特点分不开,有其自身独特的地域性特征和意义.本文从荣成渔民号子的内容、特点及渔家民俗等方面入手研究其地域特征,从而弘扬海文化和渔民精神.  相似文献   

9.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指出了渔民"双转难"的原因,并从海洋渔业资源的基本特性及其产权制度安排着手,提出了将地方政府作为理性经济人、通过渔业资源产权地方化的途径,从制度设计和安排上解决渔民"双转"问题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0.
陈明舜  黄国涛 《广东科技》2010,19(10):36-37
<正>2008年11月,全省第六次海洋工作会议召开;2008年12月,汕尾市在广州召开"汕尾市海岸经济发展论坛",提出"发展海岸经济,崛起蓝色汕尾"的构想,作为汕尾"挺头砍尾"的一大抓手。可以说,蓝色产业是汕尾发展海岸经济的基础性的工程。蓝色产业指的就是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捕捞业、海水  相似文献   

11.
渔业是海洋开发的基础产业,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海洋不断被掠夺性开发,我国提出了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性渔业发展战略。而作为海洋科学的新兴发展领域,海洋信息技术可以支持宏观调控、科学决策及其科学的管理,科学地开发和保护海洋渔业资源,促进我国渔业遵循"装备工程化、技术现代化、生产工厂化和管理工业化"理念,向高端产业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海洋渔业历来是我们海岛县、市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开放搞活,海洋渔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广大渔民加大投入,在稳定传统作业方式、地点的基础上,加快技术改造,向外海远洋进军,以弥补近海资源量的不足,使渔业产量得以持续增加,给社...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海洋生物资源持续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日益引起关注。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因此,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成为当前海洋工作的重要任务。养护近海、发展远洋、拓展极地渔业等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为蓝色海洋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山东省海域面积和陆域面积相当,是我国的渔业大省、海洋经济强省,在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创造了先进  相似文献   

14.
刘佳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3):129-132
一直以来,对徽州文化的第一印象莫不是徽商,他们在明清时期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很少有人去关注那些在他们的身后,深受"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思想的迫害,长期过着悲惨、压抑的生活,却依然坚忍不拔,勤劳善良,为家庭的稳定和睦做出贡献的徽州女人,她们也有自己的追求,向往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一切,在一首首生动古朴的徽州民谣中有着真切的写照。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11月26—27日,主题为"海洋渔业的现在和未来"的中国科协第98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在珠海举行。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贾晓平、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黄硕琳担任领衔专家,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及渔业生产管理一线岗位的23位专家与会,围绕海洋渔业资源与修复、海洋渔业管理与养护、海洋渔业延展与支持等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专家一致认为,应尽快修订中国1986年制定并开始实施的《渔业法》,将渔民作为渔业的法律主体,将海洋渔业分为生计渔业与商  相似文献   

16.
生活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幸福,学生获得幸福感的途径很多,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学生的主要社会活动,应关注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幸福。关注学生的幸福不是为他们找乐,而是要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活动状态,使他们能在活动的过程中,自觉地去感悟幸福、创造幸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尤其要让学生学会自主生活、探究生活、群体生活和挑战生活。  相似文献   

17.
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捕捞策略和动力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洋渔业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由于陆地资源匮乏、空间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出现,人类开发海洋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使得海洋资源和环境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本文运用非线性理论建立了海洋渔业资源二次非线性捕捞的动力模式,研究了渔业资源生物量(资源量)增长与增长率和捕捞强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渔业资源生物量与其增长率成正相关关系,与捕捞强度成负相关关系.在相同的资源生物量下,渔业资源的捕捞强度越大,所要求的资源生物量增长率就要越大.为了保证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把捕捞强度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采用合理的捕捞策略,我们才可以得到持续的最大产量,才能避免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利用、枯竭.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渔业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把海洋建设成人类获取优质蛋白的巨大“蓝色粮仓”,是我国海洋科学家们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梦想,也是浙江省深蓝渔业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探索攻关的终极旨归。实验室依托浙江工业大学建设,于2020年11月通过省科技厅的认定。近两年,实验室紧紧围绕国家“海洋强国”、浙江省“海洋强省”的战略要求,在国内海洋渔业资源保鲜、加工与冷链物流研究、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结出累累硕果,为浙江省传统海洋渔业产业的科技创新及大健康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相似文献   

19.
作为以海洋渔业研究为主的公益类省属科研机构,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推动浙江省渔业高质量发展,为浙江渔场修复振兴和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针对渔业资源长期衰退困境,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围绕实现浙江渔场修复振兴目标,形成了浙江渔场渔业资源综合养护和管控技术体系,通过多年实施,浙江渔场经济物种资源得以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20.
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讲述了一名生活在经济萧条时期的推销员,他穷困潦倒,对生活感到迷茫。出于对孩子的责任感,也为了改变自身命运,仅有高中学历的他决定进入收入丰厚的股票投资公司,对于他人而言这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事。在奋斗过程中,他睡过地铁洗手间,遇到过各种挫折,但他始终相信幸福定会降临。最终勤勉努力的他获得了认可,也赢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