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处鄂中的钟祥市胡集镇是一个大镇,约有10 万人每天使用着胡集话进行日常交际。钟祥方言胡集土语属于西南官话,但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研制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声学参数统一平台》的原理,基于"现代蒙古语青海方言乌图美仁土语语音声学参数库",使用实验语音学、实验音系学的理论,对乌图美仁土语词首音节短元音的第一共振峰、第二共振峰(F1、F2)进行较系统的声学分析,并在绘出其声学元音图、声学格局图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现代蒙古语青海方言乌图美仁土语词首音节短元音特点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实验得出现代蒙古语青海方言乌图美仁土语词首音节短元音音位有//、/e/、/i/、//、//、/o/、//、//、/y/等9个音位.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前人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基于《蒙古语肃北土语语音声学参数数据库》,对肃北土语词首音节短元音进行了定量、定性的声学分析,初步结论为肃北土语有[■]、[e]、[i]、[o]、[■]、[■]、[y]、[■]8个词首短元音,将其同新疆和硕特土语词首音节短元音声学特征、声学参数及声学元音作对比研究.通过一系列语音对比实验得知,肃北土语与和硕特土语词首音节短元音之间具有明显的区别性特征,它们之间既有个性,又有共性.  相似文献   

4.
瑶语勉方言罗香土语念5’调的词包括非汉语词、早期汉语借词以及现代汉语借词三个部分。非汉语词、现代汉语借词中的5’调并非来自古次清声母字,早期汉语借词中的5’调多来自古塞音、塞擦音全清声母上、去声字。此结论异于5’调来自古次清声母字的旧说。这说明致使瑶语派调形成的原因多元化,值得学界重新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新疆和硕特土语语音声学参数数据库》,对新疆和硕特土语词首音节短元音的第一、第二共振峰进行统计分析并在绘出其声学元音图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和硕特土语短元音特点进行详细描述,并提出了它们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6.
攀枝花方言词类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类是词法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攀枝花方言词形研究》的基础上,对攀枝花方言的词类作了全面考察。文中例举了各类词的土词词以及俗语的特殊说法和某些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7.
砚广土语是壮语方言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文章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描写西畴县摩所村壮语音系,并分析其声、韵、调特点,以揭示其基本面貌,为学界提供一份新的砚广土语素材。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白话新诗特定发展阶段,口语是带有方言成分的口头语.作为新诗术语,它与方言、土语等概念之间有着异常紧密的联系.在现代白话新诗中,口语入诗与方言入诗难以分割.白话新诗写作中的"口语",其内涵歧义含混,它往往作为一种策略手段出现.  相似文献   

9.
米博士的失误 为了准备这次考察,米博士还特意学习了西班牙语和克丘亚语,但这根本无济于事,秘鲁是个多语种国家,除了官方语言西班牙语外,还广泛使用着30多种印第安土语呢!  相似文献   

10.
岩帅土语是布饶克方言的土语之一,岩帅土语的代表村镇为岩帅村,岩帅话述补结构根据是否带“tom(得)”或“ti(地)”而分为粘合式述补结构(不含tom或ti)和组合式述补结构(含tom或ti)两种类型。两种结构均存在补语指向述语谓词和句子体词成分的情况,但组合式述补结构补语的指向问题比较复杂。在详细分析补语的语义指向基础上,通过NC形式能够验证两种结构的补语语义指向是否正确,做到形式与意义的相互验证。  相似文献   

11.
靖西壮语属于壮语南部方言德靖土语。母语为靖西壮语的人在学习使用普通话的过程中会形成“靖西壮语~普通话中介语”,其语序、句式和句类的运用既有普通话特点又有靖西壮语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曾以《四川方言音系与英语音系的初步比较研》为题提交四川省语言学会第九届学术讨论会(19964·成都彭州)2.0.1四川方言是现代汉语北方方言之西南官话中的一个土语群.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但是,无论是语音、词汇,还是语法,四川方言与普通话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四川方言的分布地域较为广阔,使用人口较多,然而其内部的一致性却较高,各方言点的音系大同小异。直至目前,本世纪在四川方言区内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方言音系调查.其成果为我们的这项研究工作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材料。扬时逢(1984)《四…  相似文献   

13.
采用HTS语音训练合成工具和STRAIGHT语音合成器,尝试在未知某方言(或土语)的实际语音系统的条件下开展相应的语音训练合成工作。采用古音系统来转写汉语字音,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问题集以实现语音训练合成。设计了一套面向汉语方言语音合成的通用发音文本;录制了一些汉语方言点的合成语音语料库;搭建了基于古音系统的汉语方言语音合成平台。普通话的合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古音系统训练合成出来的语音,在可懂度和音质上跟基于普通话拼音系统训练合成出来的语音非常接近。这表明基于古音系统进行汉语方言语音合成的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苗瑶语的多音节词在单音节化过程中,有些方言、土语中没有变成单音节的词,其前音节要么变化为跟其他词的前缀一样(“前缀化”,preffixalize),要么“词汇化”(lexecalize)。由于它们位于多音节词的前面,反而变得好像“没有虚化的词汇”一样,其实它们是由没有意义的音节变化的词汇。  相似文献   

15.
两种石榴不同枝梢开花量及完全花比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会理青皮软籽石榴、会理红皮石榴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其花期的调查,研究这两种石榴不同枝梢开花量及完全花比例,结果表明:两种石榴不同枝梢的开花量和完全花比例均表现为:会理青皮软籽石榴大于会理红皮石榴。  相似文献   

16.
汉语音韵学界当务之急是研究和完善由原始汉语到现代各方言的语音发展史。前贤和时贤运用汉语音韵文献材料研究汉语史上各个时代的语音状态,并由古而今顺向考察各个阶段之间的发展规律,音变轨则,贡献甚大,但仍有若干问题尚待解决。这就需要运用新的方法、活的材料进行逆向的历史研究。科学地进行顺向的历史考察和逆向的历史研究,两种方法相辅相成,互为参证。这将利于我们更准确地重建汉语各个历史时期语音面貌,揭露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所谓新的方法,就是把历史比较法、内部构似法和结合语音学的理论与方法综合运用,通过对现代汉语的方言材料进行研究而推求古音的方法。历史比较法是通过有计划地比较两种或两种以的现代语言(方言或土语)的彼此对应的事实,来研究确定语言  相似文献   

17.
后记     
现代汉语方言是古代汉族共同语发展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语言发展规律的重要依据。闽西地处闽语系与客家话交错地带,赣语、粤语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全区方音音土极为复杂,个别地方一村之内、一家之间竟然各操不同土语。这一方面说明了推广普通话的艰巨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对我们回顾语言的昨天,展望语言发展的明天也提供了十分丰富而又宝贵的研究材料,引起了国内外语言研究工作者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8.
从台湾光复时期至蒋氏父子的统治时期,国民党努力推广国语,使台湾基本普及了国语。同时,国语与闽南话、客家话等汉语方言相互接触,逐渐形成一种很独特的语言接触现象,为汉语方言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案例。有关"地方普通话"、"汉语次标准语"的基本表述适用于台湾汉语方言与国语语言接触的研究。这个研究对现代汉语、汉语史、文化语言学研究和汉语教学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四川会理下村地区会理群中钩状褶皱的剖面形态分类,钩状褶皱与大褶皱的关系,钩状褶皱和构造置换形成的物质条件、温压条件、力学条件,钩状褶皱与纵向构造置换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动词词头ta^3一般只使用于壮语某些土语,在各个土语中有不同的语法特征。壮语ta^3与汉语“打”在语音和语义两方面均有对应关系,可能于唐宋时期由古平话借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