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连市耕地供需分析及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连是个沿海开放城市,耕地资源的相对短缺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从大连市耕地利用的供需特点入手,探讨未来大连市耕地开发利用的途径及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
考虑到农用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方向的耕地优先性,建立了耕地优先导向下农用地后备资源潜力评价方法,以安义县为实证研究区,选择其他草地(043)、内陆滩涂(116)以及裸地(127)作为评价对象,构建了农用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安义县农用地后备资源潜力。结果表明,安义县农用地后备资源中宜耕地为1 088.98 hm~2,宜林地为1 256.51 hm~2,宜园地为448.62 hm~2,不宜地类为588.03 hm~2,耕地优先导向下农用地后备资源潜力评价方法兼顾了农用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中耕地的优先性及农用地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3.
该文在充分了解钟山县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尝试对钟山县的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开发整理复垦潜力进行分析,为编制新世纪钟山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提供理论和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面板数据和空间数据,借助空间基尼系数、集中化指数、组合系数等方法,探讨了江苏省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江苏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由南向北依次递增,整体分布不均匀,呈现出苏北苏南苏中的趋势,内陆滩涂为省内后备资源的主要来源,且耕地后备资源集中分布于沿海沿湖及古黄河故道沿岸地区.(2)境内各地类空间集聚性强,各县耕地后备资源集中化程度高,70%左右的县域为单一地类组合类型,利用结构相对单一.(3)江苏省未来开发应以滩涂资源为主,并辅之异地占补,从而实现省内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基尼系数、集中化指数和组合系数等方法相辅相成,揭示并量化了各县域耕地后备资源地类集聚程度及分布特征,可为挖掘后备资源分布特征、解译耕地后备资源集聚效应、制定开发利用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撑,采用Geostar软件对常德市土地整理开发潜力的数据进行处理和信息提取,运用Logistic模型对常德市土地整理开发潜力的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常德市土地开发整理潜力保持在一定的许可区间,但已接近土地承栽力极限。因此,必须调整土地利用内部结构,开发未利用地,提高耕地的高效性和集约性,发挥土地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调查情况,分析了大化县耕地整理潜力、城乡居民点整理潜力、城乡废弃地复垦潜力和未利用土地开发潜力,为编制大化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耕地分区的基础上明确其利用的重点和方向,是优化区域耕地资源利用的必要工作。以崇阳县为研究区域,基于耕地产能核算成果,引入景观格局分析和规模优势指数法,从耕地产能潜力、空间分布格局和农业生产效率3个角度,构建了耕地利用分区指标体系;并运用加权系统聚类法对崇阳县的耕地进行了分区,分析了各分区耕地的利用现状与发展方向。结果表明,崇阳县各乡镇的耕地利用差异明显,地形是造成其分异的主控因素;崇阳县耕地利用可划为3个类型区,其中:集约利用区应加强耕地的集约和规模利用;优化提升区要整合资源、优化农业生产效率;协调发展区应注重优质耕地保护和生态特色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可持续利用的云南金沙江流域耕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金沙江流域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的区域,其耕地资源的最大特征是以坡耕地为主、陡坡耕地占相当比重,这是导致该流域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最重要原因,因而防治该流域水土流失、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首要对待措施是合理 开发利用和整治耕地资源,文中以土地资源详查成果为基础,通过选取10项评价指标,采用“极限条件法”与“综合分析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云南金沙江流域现有全部耕地进行了基于可持续利用的适宜性评价,得出了全流域各县(市、区)高度适宜(一等耕地)、中度适宜(二等耕地)、低度适宜(三等耕地)和不适宜(宜退耕地)4个等级耕地的数量、分布和特征,为该流域耕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整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其研究尤其对当前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有着特别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土地资源整理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重庆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土地资源构成及未利用土地资源质量进行了分析,在总结了主要未利用土地类型的土地质量和开发潜力的基础上,阐述了自然环境、区位条件不同的安置区的土地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模式。阐明了土地资源高效配置与区位条件改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建设发展的内在联系,针对田土坎、河滩地、荒草地等主要未利用土地类型,提出了包括土地整理、复垦、复合生态系统建设等多种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陕西省旬阳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理论潜力,选取自然、经济、社会因素构建修正指标体系,利用修正系数计算耕地潜力和当前可开发潜力,继而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结果表明:旬阳县土地整理理论潜力总计225.414hm~2;各乡镇耕地潜力修正系数为0.267~0.810,耕地潜力总计124.168hm~2;可开发潜力修正系数为0.305~0.810,可开发潜力总计73.896hm~2。对整理潜力进行分区,其中一级潜力区有4个,可开发潜力40.988hm~2;二级潜力区有4个,可开发潜力15.49hm~2;其余镇属于三级潜力区,可开发潜力17.419hm~2。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潜力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社会、经济因素次之。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自治区的可再生能源丰富,在中国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版图中具有重要地位。结合空间分析技术和多准则分析评价方法,对内蒙古十二盟市未利用土地上的生物液体燃料、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资源潜力进行评估,并给出协调发展3类能源的空间布局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阿拉善盟由于未利用土地面积较大,具备3种可再生能源同时进行资源开发的潜力;针对甜高粱燃料乙醇,除阿拉善盟外,鄂尔多斯市也具有较大的可开发潜力;对于风电开发,可优先考虑巴彦淖尔市和乌海市;光伏发电发展应聚焦在阿拉善盟和锡林郭勒盟。  相似文献   

12.
以铜仁市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为例,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考虑影响农业生产各种因子的基础上选取参评因子,构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采用特尔斐法专家讨论确定参评因子的权重,利用土地潜力评价方法对其开发成农业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按其宜农的适宜程度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结果表明:在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中,宜农地所占面积相对比较高,中度、勉强适宜开发为农用地的土地面积占绝大多数,分别占到了宜农地总量的26.98%、43.19%。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对其开发利用可以为该市农业发展提供土地储备。  相似文献   

13.
干旱内陆河流域景观的空间结构受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制约.通过划分景观分区和选取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分析研究了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地资源开发程度高的区域,景观多样性、均匀性和破碎度值较大,景观优势度和分离度值则较小;2.研究区中部及南部耕地已成为主要景观类型.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但中部绿洲区退化景观已具相当规模,且随沿山洪积扇区土地开发程度的提高,中下游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将加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柴达木盆地的地理、气候、水资源和盐生植物等自然条件,综合分析了该地区发展盐湖农业的资源基础,重点讨论了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以盐渍化的土地为主,区域内积温较多、热量条件较好,咸水、微咸水资源及动植物资源丰富;农业用地仅占土地总面积的0.17%,有大量宜农土地未被开发,撂荒面积大;草地占土地面积的46.64%,但海拔、气候、交通等条件限制其利用;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87%,破坏较严重;盐碱地占总土地面积的11.68%,且资源丰富,几乎未被利用。柴达木盆地资源基础丰厚,开发潜力巨大,建议在该地区建立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盐湖农业,加强盐生植物研究,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农业用地改造增产、后备资源开发、农村老庄基地改造复耕三个方面分析了农用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指出改造中低产农用地是本区今后农业用地资源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土地利用结构及未利用土地的二级地类构成的基础上,指出了四川盆中丘陵区的垦殖程度很高,未利用土地中宜开发利用荒草地很少,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这一地区荒草地的开发要慎之又慎,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应开发荒草地、废弃地复垦、撤院并村整理土地、归并小块土地减少田埂土坎占用量等措施并举。  相似文献   

17.
在对和林格尔县未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及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未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和方法,分别对各种未利用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以此为依据,计算和林格尔县土地资源开发潜力等级,将和林格尔县的13个乡镇划分为较符合实际的3个潜力区等级,并提出了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该文分析了广西天等县的自然社会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存在问题,以及土地利用潜力。根据本县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土地利用特点。提出了耕地保持动态平衡,园林牧地适度增长,重点发展交通和城镇,改造利用裸岩石砾地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并提出相应的土地开发利用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干旱内陆河流域景观的空间结构受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序制约。通过划分景观分区和选取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分析研究黑河流域中游地区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L:1.土地资源开发程度高的区域,景观多样性、均匀性和破碎度值较大,景观优势度和分离度值则较小;2.研究区中部及南部耕地已成为主要景观类型.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但中部绿洲区退化景观已具有相当规模,且随沿山洪积扇区土地开发程  相似文献   

20.
郑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洪涛  左其亭 《河南科学》2007,25(3):432-435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分析郑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说明郑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开发问题和潜力,论证郑州市属于资源缺水型城市,并对今后郑州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及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一些解决郑州市水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