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概念运用的分析比较,发现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具有普遍性和共性。但是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还是语言,英汉两种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的文化模式。由于两种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一些差异。在此,我们将对由于生活环境、生活经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不同所导致的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存在的这些差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张宇琬 《科技信息》2011,(32):217-217
英汉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依存的,中西方不同的语言思维方式决定了两种语言在表达上有许多的不同。翻译不仅是语言交际活动也是思维决定语言的表达方式,而语言表达方式是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在翻译过程中要把英汉不同的思维模式考虑进去,才能翻译出使目标语读者容易接受的译文。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语言结构反映不同的思维方式。汉英语言在文字结构及其发展、词语构成、使用与理解、句法和语篇结构上的不同折射出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了解汉荚两种语言的差异及其所折射出的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把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并增强处理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鉴于语言和思维的密切关系,思维模式常常会影响到语言的使用,包括语篇写作模式的运用。由于受到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学生在英语语篇写作中往往按照汉语语篇思维模式即曲线思维和意合思维模式去构思英语语篇,结果写出的段落及篇章句子松散,结构不紧凑,不符合英语语篇结构的特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让学生了解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认识英语语篇思维模式即直线型思维和形合思维模式的特点,从而提高英语语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邱晓玲 《科技资讯》2012,(21):230-230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声音(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部分构成,语言在实现交际功能时,正是它的三个构成部分的综合应用。不同的语言结构反映不同的思维方式,汉语和印欧语不同的语言特性,反映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汉日语言中,语法差异大量存在。被动句作为一种基本语法,在汉语两国语言中以不同的形式和意义存在,而这种不同又体现着中日两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语言和思维相互影响,语言是思维活动的外壳,也是思维进化的主要工具。但是,思维决定语言,是语言的基础,语言依赖于思维才有其内容和表达。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结构与表达方式的不同。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以目的语读者的思维方式为参照依据,注重不同民族思维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在英汉翻译中转换思维方式,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努力将原文中所包含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质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语言反映一种世界观,持不同语言的人,其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亦不同,这种差别在东西方语言之间的翻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汉语重意念,偏向于综合思维和形象思维;印欧语言重形式,偏向于分析思维和抽象思维。翻译的艰难就在于要跨过另一种语言的樊篱,真正成为另一个民族的说话人,获得这个民族人与人之间对话的无限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从英汉翻译中语序不当现象看英汉思维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序是语言的重要方面,英汉两种语言在语序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往往导致中国学生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大量句子语序不当的现象。深入分析英汉语在主干结构、附属结构、逻辑关系、重心平衡方面的不同语序,追溯它们产生的原因,对于探究两个民族思维模式差异的文化根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90年代,人们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提出了新的认识,支持"假说"关于语言范畴影响思维范畴的观点。文章持不同观点。通过对英汉事件结构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发现英汉两种不同语言在该概念隐喻化过程中存在极大的相似性,并从产生相似性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的角度,推论出不同的语言并未影响不同的隐喻化思维。  相似文献   

11.
刘坤 《科技信息》2006,(10):116-118
语言的许多形式问题实则都是基于其内在的机制而发之于外在的表面现象.本文对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组织特点_意合和形合着手,分析其结构背后所反映出的不同民族思维模式及认知图式,可以帮助译者在翻译时进行必要的结构转换,这无论是对于实现译文的"信",还是摆脱译文语言的"翻译腔",都是很必要.  相似文献   

12.
彭腾瑶  严峻 《科技信息》2010,(20):I0186-I0186,I0188
语言负迁移是二语习得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影响着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本文试从英汉思维时比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的造字构词、词语表达、句式构成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英汉思维在语言上造成的差异,帮助学生克服母语的负迁移,摆脱母语的思维模式,在英语学习中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3.
高原  陈达 《科技信息》2010,(34):I0047-I0048
根据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句子作为信息体可以通过主述位结构进行分析,而英汉两种语言以及两民族思维模式的不同造成英汉主述位结构的显著差异。本文对英、汉语主述位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探索英汉两种语言的主述位结构之异同,旨在给翻译理论研究与翻译实践提供另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4.
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的角度,研究汉英语言中“辣”味觉的概念隐喻。经过研究发现: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在“辣”味觉隐喻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从而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共性和差异。汉英“辣”味觉概念隐喻的投射域大体相同,主要包括:听觉/视觉域,性格/方式域,情感域,性质域,但在隐喻意义上,二者呈现出诸多差异,这是由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根据“语言相对论”,不同的语言体现不同的思维模式。对两种语言的词汇进行比较并分析文化差异的研究较多,而将三种语言进行比较能够得到新的发现。通过比较可以看到,中、日、英三种语言的直系亲属词汇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而旁系亲属词汇的差别较大。中文的旁系亲属词汇丰富繁杂、指代清晰,而英文和日文的亲属词汇则比较笼统。亲属词汇是否相似与地理位置远近没有关系,其中体现的是不同文化中人们的不同思维方式,这与该文化的生活方式、家庭观念、长幼关系、继承习俗、主导思想有密切关系。这值得引起语言学习者和翻译工作者注意。  相似文献   

16.
语言载储着文化。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载储着两种迥异的文化信息;语言又给人类带来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必然内化在其所操的不同语言中,因而饱受中国文化熏陶且已形成汉语思维定势的中国读者在学习英语时,必定面临上述两方面的深层障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阐明了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对汉英的一些典型的句式的对比和分析,证实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思维模式和语言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由此,作者认为句法层面的差异是受不同文化思维模式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每种语言都传达着各自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特色,由于不同的地理、历史以及不同的生活习俗,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这种巨大的差异对翻译存在着很大影响。文章通过分析不同的民族信仰、两种语言不同的特点以及思维、联想和意象等方面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了解语言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阅读既是语言活动,又是一种思维活动,是把语言符号通过心理认知转换成思维符号的复杂过程。英语阅读涉及诸多变量,各变量在阅读中发生交互作用。实际上,阅读理解就是一个信息之间相互交互、动态的完整过程,呈现出一个开放的螺旋式结构。  相似文献   

20.
思维与语言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载体,思维表现于语言之中。汉英两种思维及其语言特征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汉民族思维倾向于内向性,汉语是一种分析型语言,意合。英民族思维倾向于外向性,是一种综合一分析型语言,重形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