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三种观赏植物对甲醛净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橡皮树、虎皮兰、芦荟三种观赏植物,在密封箱内进行降醛能力的研究。用LB-3J空气质量检测仪测定密封箱内放入植物后甲醛浓度的变化情况,比较所选植物对甲醛的吸收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橡皮树、虎皮兰、芦荟均对室内甲醛有很好的净化作用,吸收率分别64.5%、87%、34.6%,净化能力大小依次为:虎皮兰〉橡皮树〉芦荟。并且这三种植物在甲醛超标20倍的情况下仍能存活。  相似文献   

2.
随着居室装饰的发展,室内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甲醛已经成为目前室内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选用碧玉、虎皮兰、芦荟和吊兰四种室内观赏植物,在甲醛溶液中利用高锰酸钾滴定法进行吸收能力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碧玉、虎皮兰、芦荟和吊兰均对甲醛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其大小依次为:芦荟>虎皮兰>吊兰>碧玉.  相似文献   

3.
~(137)Cs作为示踪元素广泛应用于土壤侵蚀及泥沙沉积研究中,其在土壤中的稳定性是决定其能否用于示踪土壤沉积与侵蚀的前提条件.但也有学者对应用~(137)Cs示踪技术的重要假设提出质疑,认为被土壤颗粒吸附的~(137)Cs易解吸成Cs+离子,随水流失或被植物吸收.本文利用双层土柱模拟淋溶装置研究了~(137)Cs和土壤粒径组成在不同雨量条件下的淋失和垂直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在600~3 000mm降雨量内,土壤中~(137)Cs平均质量活度为10.9Bq·kg-1,略小于试验前的11.5Bq·kg~(-1),与雨量并无显著相关性,土壤中的~(137)Cs有向下垂直迁移现象,但并不显著;土壤中~(137)Cs质量活度与土壤中的黏粒含量有很好的正相关性,决定系数R2达到0.73;有待于增加模拟雨量,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西北部湾河口及海湾沉积物中~(137)Cs的含量,为定量研究北部湾沿岸区域土壤侵蚀和堆积状况,以及评价防城港红沙核电站运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北部湾河口及海湾中采集32个沉积物样品,利用高纯锗γ谱仪测定样品中~(137)Cs的含量,并与周边的背景值进行比较。【结果】在河口、海湾的表层样中,~(137)Cs比活度较低,范围为0.10~5.94Bq/kg,平均值约为1.23Bq/kg。【结论】表层沉积物中,~(137)Cs含量相对陆地含量要低,主要原因可能是沉积物样品中含沙量大,~(137)Cs吸附量相对较少导致。同时,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对~(137)Cs在河口及海湾沉积物中的再分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γ能谱仪对新疆伊犁盆地北缘600 km~2面积土壤的天然放射性核素进行了现场测量,计算γ射线空气吸收剂量率和年有效剂量,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土壤中放射性核素~(238)U,~(232)Th和~(40)K比活度分别为11.12~462.26 Bq/kg,8.08~100.53 Bq/kg,62.6~1774.71 Bq/kg;γ射线空气吸收剂量率为16.06~241.59 nGy/h,均值为74.18 nGy/h,低于全国(81.50 nGy/h)和世界(80.00 nGy/h)的均值;γ外照射年有效剂量在国家标准限量控制的范围内。调查区~(238)U,~(232)Th,~(40)K比活度与局部煤层及其顶板铀矿化出露关系比较密切,但煤层及其顶板(如泥岩)铀矿化厚度和产出规模有限,其对放射性环境的影响具有范围小、不均匀特征。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广西喀斯特地貌对放射性核素分布及当地环境放射性的影响,利用高纯锗探测器对广西喀斯特地区的大曹天坑和邓家坨天坑采集来的苔藓样品中7Be、40K、238U、232Th、226Ra、210Pb和137Cs的放射性比活度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在苔藓植物中, 7Be的放射性比活度为202.3-698.8 Bq/kg [平均值:(430.7±169.7) Bq/kg,n=7];40K为33.7-159.9 Bq/kg [平均值:(91.6±44.1) Bq/kg, n=7];238U为检测限(3.0 Bq/kg)至54.4 Bq/kg [平均值:(16.9±23.6) Bq/kg,n=7];232Th为1.2-42.5 Bq/kg [平均值:(14.7±15.9) Bq/kg, n=7];226Ra为0.7-48.4 Bq/kg [平均值:(16.9±20.3) Bq/kg,n=7];210Pb为284.1-950.5 Bq/kg [平均值:(555.5±231.0) Bq/kg, n=7]; 137Cs为检测限(0.1 Bq/kg)至2.3 Bq/kg [平均值:(1.1±0.9) Bq/kg,n=7]。对比后发现所有测得的数据均在正常范围内,表明天坑这一喀斯特地貌对放射性核素的分布并没有显著影响,该地区也不存在其他污染来源,同时为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大气示踪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于楚克奇海采集的一个沉积物岩芯进行了γ谱分析,获得了 210 Pb, 137 Cs, 226 Ra, 238 U和 40 K的垂直分布特征,其中最独特的现象为 226 Ra, 238 U次表层极大值的存在,其产生原因与沉积物高的有机质含量、元素的扩散作用及有机质的降解作用有关.根据 210 Pb ex 测年法和 137 Cs测年法得到的沉积速率分别为0.7和0.8mm/a,沉积物的质量累积速率为1.00kg/(m 2 @a).结合实测的沉积物中有机质百分含量,计算得有机物质的埋藏速率为75.4g/(m 2 @a),与水柱初级生产力比较可发现,楚克奇陆架区是一个高效的有机碳埋藏区.  相似文献   

8.
综合了中国大陆28个省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和40K含量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这些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分布现状和及其分布规律,初步探讨了引起部分省份放射性核素含量偏高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28个省市土壤中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和40K的含量按面积加权平均值分别为39.5,36.5,49.1和580.0 Bq/kg;土壤中238U,226Ra,232Th的含量随地域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40K含量随地域的分布规律则不显著.土壤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与成土母岩和铀资源分布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运用1∶50000化探数据评价天然放射性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运用区域化探数据预测地-空界面天然放射性水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技术.运用成都市区1:50 000土壤化探数据中铀、钍、钾的含量数据,成功预测了成都市区的放射性水平,并具有如下特征:(1)成都市区天然环境放射性核素40K,238U和232Th的比活度分别为300~900 Bq/kg,15~70 Bq/kg,25~80 Bq/kg,其外照射指数为0.35~0.7,内照射指数为0.17~0.31,二者都在国家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标准控制值的范围内.(2)成都市区空气中吸收剂量率分布呈正态分布,其均值为88.5 nGy/h,均方差为9.7 nGy/h;γ外照射年剂量当量为:0.43~0.67 mSv,均属于正常范围.(3)由于双流-成都-德阳隐伏断裂带的影响,使得断裂带附近外照射指数和空气吸收剂量率相对偏高,并且造成成都市区西部外照射指数和空气吸收剂量率高于东部,其外照射指数比东部约高0.05,空气吸收剂量率约高10 nGy/h.与常规的核辐射测量仪器实地测量的方法相比较,该文提出的评价方法更加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  相似文献   

10.
甲醛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人体长时间吸入甲醛气体,可以引发结膜炎、咽喉炎、哮喘、支气管炎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经过研究发现,室内装修材料遇热潮解时都会释放出甲醛气体。实验针对绿萝、吊兰、虎皮兰、常春藤和芦荟等植物,在饱和的甲醛胁迫条件下,分析植物CAT活性变化,探索甲醛对植物的伤害机理,进行饱和甲醛熏蒸处理,持续跟踪和测定甲醛胁迫下植物CAT活性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绿萝和吊兰对甲醛的耐受性较强,CAT活性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土壤Pb、Cd污染对5种植物生理指标和修复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修复重金属铅(Pb)、镉(Cd)污染土壤的植物,用盆栽的方法选取白菜(Chinese Cabbage)、甘蓝(Brassica oleracea)、野菊花(Chrysanthemu mindicum)、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和紫苏(Perilla frutescens)为试验材料,模拟重金属Pb、Cd污染,Pb处理浓度为0.600mg/kg,Cd处理浓度为0.60mg/kg,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等方法研究了Pb、Cd污染对5种植物鲜重和干重的影响,以及5种植物对Pb、Cd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结果表明:白菜、甘蓝和菊花在污染土壤中植物形态上呈现健康生状态,鸡冠花、紫苏处理后叶片变黄,出现轻微的萎焉状态.Pb 600mg/kg和Cd 60mg/kg均显著增加白菜、甘蓝、菊花鲜重和干重,但减少了紫苏和鸡冠花的鲜重和干重.5种植物对于Pb的吸收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白菜、甘蓝、菊花、鸡冠花、紫苏.5种植物对Cd的吸收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白菜、甘蓝、菊花、鸡冠花、紫苏.Pb的积累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白菜、菊花、鸡冠花、甘蓝、紫苏.Cd的积累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白菜、菊花、鸡冠花、紫苏、甘蓝.白菜在5种植物中积累指数最高,说明它对于Pb、Cd的吸收积累能力较强,对Pb、Cd污染土壤具有较强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环境介质土壤中重要γ核素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将宁德核电厂运行前后环境土壤中γ核素放射性状况进行对比。经监测,与2009—2011年土壤中的γ核素本底水平相比,2016—2017年,宁德核电厂外围环境土壤中的54Mn、58Co、60Co、134Cs核素的活度浓度均低于探测下限,未检出。40K、137Cs核素的活度浓度水平无明显变化。这表明,宁德核电厂运行至今,其外围环境土壤中的放射性水平未见明显变化,在本底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3.
土壤中含有多种放射性核素,其中含量较高的核素有40K、226Ra、232Th和238U,以这四种的标准源为基础进行实验测量,计算各种能量所对应的全能峰的分支比和探测效率,从而计算出这些放射性核素的活度.通过实验的方法,用BH1936型低本底多道γ能谱仪作为实验仪器,把60Co和137Cs的混合放射源作为能量刻度的已知能量源,对实验仪器能量刻度,以及对标准土壤源40K、226Ra、232Th和238U的探测效率进行实验测量.以此为基础对环境样品进行了能谱分析,主要是测量和分析了环境土壤样品和建材样品的放射性活度,得到了标准源(40K、226Ra、232Th和238U)为代表的核素的比活度.  相似文献   

14.
海洋沉积物岩心放射性核素的γ谱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HPGeγ谱仪测定了海洋沉积物岩心的天然放射性核素^40K、^210Pb、^226rA、^228tH、^238U和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进行了不同体积样品的效率刻度,对所用直径75mm、高度5-45mm柱形样品几何条件,14种能量的γ射线,用2次多项式拟合效率随样品高度变化的相关系数R^2好于0.98,用内插的不同样品高度的效率值,进行了46.5-1460.5keV能区5-45mm高度样品的效率刻度,测量了一些沉积物岩心并就其中的一个柱样中^40K、^210Pb、^226Ra、^228Ra、^228Th、^238U和^137Cs的深度分布及其所揭示的海洋学意义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用1-甲基咪唑、氯化羟胺、乙酸酐将海藻糖衍生化,以气相色谱法作为定量分析手段,建立了植物组织中微量海藻糖定量检测方法.用该方法对同一种糖类衍生物进行多次分析,其特征峰保留时间误差在3 s内;能将D-葡萄糖、乳糖、蔗糖和海藻糖进行分离.海藻糖在(3.697~28.661)×10-9 g检测量范围内其相关系数为0.998 6.利用本实验建立的植物组织中微量海藻糖定量检测的方法,分别对3年生、5年生库拉索芦荟和半年生海藻糖合成酶基因转化芦荟凝胶中海藻糖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年生库拉索芦荟凝胶中海藻糖含量是3年生的1.59倍,每10 g凝胶匀浆中分别为1.103×10-5 g和6.905×10-6 g;每10 g半年生海藻糖合成酶基因转化芦荟凝胶匀浆中海藻糖含量为1.614×10-5 g,是3年生的2.33倍.证明目的基因成功转入芦荟并已经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无机碳是苏北滨海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其含量的精准测定方法,以期为深入认识土壤无机碳(SIC)的形成和转化提供基础。【方法】在苏北地区野外选取杨树人工林和互花米草湿地作为样地,采集0~10、≥10~20、≥20~40、≥40~60、≥60~80和≥80~10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在实验室分别使用气量法、二氧化碳(CO2)吸收法和间接法测定SIC含量及其回收率,比较3种方法的精准性。【结果】使用气量法、CO2吸收法和间接法测得的SIC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25~9.93、6.18~11.50和5.50~12.60 g/kg,平均值分别为8.11、9.58和9.54 g/kg。当外源碳酸钙添加梯度为2.35~12.90 g/kg时,气量法、CO2吸收法和间接法的回收率的平均值分别为96.9%、105.0%和71.5%。根据回收率校正后的SIC含量,间接法的结果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这表明间接法的回收率被低估。气量法、CO2吸收法和间接法测定平行土壤样品无机碳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9...  相似文献   

17.
七种中草药矿质元素的测定及品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灰化法处理样品,HNO3溶解灰化残渣,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稀莶草、牛筋草、马齿苋、一点红、长春花、龙葵、叶下珠等7种清热解毒中草药中的K,Ca,Mg,Zn,Fe,Co,Ni,cu和Mn共9种矿质元素.结果显示各种草药元素的含量高低顺序基本一致,但是含量有很大的差异.7种中草药中9种矿质元素含量分别是:钾109.4~10.34g/kg;钙22.93~1.47 g/kg,镁7.75~0.93 g/kg,锌194~36.8 mg/kg,铁371~50.5 m/kg,钴59.6~6.5 mg/kg,镍50.1~9.1mg/kg,铜26.3~8.6 mg/kg,锰243~37.4 mg/kg.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马尾松与杉木混交人工林伐区索道集材作业前后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集材作业后除土壤体积质量和结构体破坏率指标增大外,其余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均下降,而且表层土壤(0~20 cm)所受影响较底层土壤(20~40 cm)大;集材作业导致表层土壤体积质量增大0.02 g/cm,土壤结构体破坏率提高617%,最大持水量下降3.65%,总孔隙度减小1.98%;同时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全N、水解性N、全P、速效P、全K、速效K等指标的含量分别下降1.34 g/kg、0.04 g/kg、6.46 mg/kg、0.01 g/kg、0.04 mg/kg、1.01 g/kg和11.00 mg/kg。分析了集材作业造成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原因,并从森林生态采运角度出发,提出减少索道集材作业对林地土壤破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典型工业区杂草对土壤中重金属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沈阳冶炼厂厂区及其附近周围分布的一些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探明其对重金属的吸收特性。结果表明,马齿苋、龙葵、艾蒿和酸浆的地上部分对Cd的吸收能力较强,Cd含量均接近或超过20mg.kg^-1,富集系数接近或超过1,其中艾蒿对Cd和Zn的转运系数分别为173和2.09。植物中Pb的含量均未超过130mg.kg^-1,且富集系数均在0.15以下。20种植物的地上部分Cu含量都在65mg.kg^-1以下,富集系数最大值也仅为0.15。水芹地上部分Zn含量为647.57mg.kg^-1,且富集系数为0.81,转运系数大于1。研究发现的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植物,均是在自然环境采样分析测试的结果,其对重金属的最大忍耐浓度还需在实验室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环境中铯(Cs)污染日益恶化,铯对生物毒害作用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探讨铯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在石英砂和Hoagland营养液培养体系下,从三叶期开始用浓度为0、0.5、1、5、10、20 mmol·L-1的133Cs+[CsCl]处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幼苗.在处理后的第0、7、14、21、28 d时,检测小麦光合特性的改变.结果表明:用0.5 mmol·L-1和1 mmol·L-1低浓度133Cs+处理7 d后,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圆片放氧活性、类囊体膜电子传递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但随133Cs+浓度的增加及处理时间的延长,这些参数的数值均显著下降.此外,光合系统II(PSII)活性的下降速率高于光合系统I(PSI)下降速率,说明PSII相对于PSI更容易受到133Cs+的胁迫伤害.这些结果表明133Cs+对小麦的毒害效应受时间和浓度的双重制约.低浓度133Cs+可以促进小麦光合作用,而高浓度133Cs+则显著抑制小麦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