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祠堂是家族的中心和家族文化的载体,它践行着家族文化的教育与传承的重要使命。博白县客家的家族文化氛围特别浓厚,本文以其为例,论述博白客家祠堂文化及其教育与传承的方式。家族祠堂文化对可塑性极强的儿童的影响方式有环境熏陶、榜样示范以及教育期望等等,即论述家族祠堂文化的教育与传承,需要家族充分利用祠堂这个载体进行家族教育,以实现祠堂教育功能最大化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二月二"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同源不同流的南、北方二月节有着不同节俗,而广西贺州黄田客家"二月二"节则更具地域和民族特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着深刻文化内涵。通过节日这个载体,发挥着区域认同、社会整合、安定社会等功能,这些功能在当代社会中有重要的价值,如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和谐发展方面的价值等,并在社会发展中不断传承下来,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常华 《科技智囊》2010,(12):74-75
<正>人与社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众多的人组成社会,社会又将人划分为不同层次。关于划分的标准,有中外之分、古今之别;又有从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视角出发,区分出不同的"社会人"。本文探究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人等序列,则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哲学观的角度切入,探究中国古人追寻的人生境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推进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单位人""村落人"成为了"社区人",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下沉到城市社区,城市社区治理面临诸多困境,其深层次根源在于多元文化间的冲突,文化与环境不相适应。文化是人们应对环境变迁和社会矛盾的产物,是人们行动的产物,也是人们进一步行动的决定因素。因此,从文化视角寻求解决社区治理的问题的路径才是根本之策。消弭城乡文化鸿沟,增进多元文化沟通,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创新,发挥社区文化的规范约束功能,成为城市社区治理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孝"文化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核心,其巨大的社会意义与文化价值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衰减,承载孝文化的载体却可能在其间丧失,以致影响孝文化的传承。通过农村社区日常生活的环境视角发现,孝文化的物质载体较于传统物质载体发生一定变化,但孝文化以顽强的遗传力寻找到了新的载体,如家堂代替了家谱,上坟替代了祠堂和宗庙。从精神层面上看,孝意识通过文艺活动、祝寿、婚礼和葬礼等形式留存于日常习惯。即使如此人们也应该看到:孝文化的传承是有条件的,村落结构、生活方式、社会氛围是重要的孝文化传承条件,如果这些条件消失,孝文化的传承将面临丧失危险。  相似文献   

6.
汉画像石是构筑于墓室、祠堂以及石阙之类建筑物上的石质建材,借助石面雕刻各种图像,既具有装饰性、观瞻性和实用性,又表现了汉代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鲁南汉画像石以其题材之丰富、雕刻技法之多样、延续时间之长而倍受国内外研究者重视。  相似文献   

7.
北京中轴线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它融国家政治之轴、民族文化之轴、文化思想之轴、建筑艺术之轴与生态文明之轴等多重价值为一体,是北京历史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一张耀眼的"金名片".研究中轴线文化与生态文明理念的融合,分析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思想,更加丰富了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生态文化内涵,探索面向未来依托中轴线文化遗产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路径,促进人与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社会责任与时代担当.  相似文献   

8.
徽州古祠堂是徽州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明清时期徽州宗法家族制度;为了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利用徽州古祠堂相关资源和历史文化,同时也是更好地对外宣传徽州文化,对徽州古祠堂相关信息数据化进行了研究,提出建设一个徽州古祠堂特色数据库平台,从特色数据库平台建设资源选择对象和数据库结构设计以及物理实现3个方面展开研究和论述,以期能够为徽州文化历史资源的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为其他徽州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于氏祠堂为例,来分析祠堂建筑群中如何区分仪式和非仪式功能空间的设计手法,目的在于进一步探讨祠堂建筑的功能设计与其空间的关系,并探讨在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如何保护和利用祠堂的功能空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数字除了基本的计数功能外,人们还赋予了它更多的文化隐喻、哲学意义及宗教意义。而吉祥数字,就是数字中某些被人认为可以趋吉避害,带来吉祥的数字。在当代社会中,伴随经济社会发展而来的吉祥数字崇拜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从文化功能、价值取向、社会心理三方面解读"吉祥数字"的崇拜可以客观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浅议惠山古祠堂群的保护与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 《科技信息》2008,(19):167-167
古建筑及其承载的文化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本文依托江南水城无锡市惠山古镇祠堂群保护规划实践,首先探讨了历史建筑与文化保护和更新的必要性,结合惠山古祠堂发展历程和当前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引入了传承和再生的理念,针对惠山古祠堂群保护规划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文章研究成果可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部门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诡道",作为源于《孙子兵法》的中华文化关键词,其文化意向在中学西传、中外对接的概念转换中由于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而招致误读。基于历史文化语义学之视角,西方译者英译之误读涵盖"诡道"概念赖以产生的社会生活世界、"诡道"概念所反映的意向世界及"诡道"概念的基本文化内涵。其误读有三:不尊重源概念赖以产生的社会生活世界而导致的常识性误读;理解了源概念赖以产生的社会生活世界而英译用词之意向性却有悖于源概念文化意向之理解性误读;理解了源概念赖以产生的社会生活世界及源概念文化意向却基于实用主义的立场赋予其有意图的意义之功利性误读。  相似文献   

13.
面对白人社会及其文化的侵蚀,坚守传统文化,心怀万物平等观念,视自我为人类共同体、大地共同体一份子的印第安人,达到了人性与自然世界之本性的相融相合,实现的是深层生态学提倡的"生态自我",而切断了与自然、部落文化的关联,被西方文化同化的印第安人实现的是非生态的"小我",从而导致身份危机;印、白两种文化对土地和自然解读的巨大差异是导致印第安社会环境危机和生存危机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14.
祠堂是中国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之一,性质相当于现代纪念堂一类。其重要的文化功能是缅怀先贤,树立典范,激励后人,使优良文化传统得以发扬光大。张九龄是唐玄宗时著名宰相,在开元(713——741)年间挺身立朝,政业彪炳于史册,诗文也独步一时,在岭南的历史地位更为显要。正如文明礼部书丘浚在《寄题张相祠》诗第一首中所说:“岭海千年第一人,一时功业迥无论。江南入相从公始,衮衮诸贤继后尘。”①因此,张九龄去世不久,纪念他的祠堂就在他的故乡——韶州建立起来,后来波及粤北,并散见于广东其它一些地方。张九龄谥号“文献”,后人多尊称他为张文献公,纪念他的祠堂也就被称为文献公祠。  相似文献   

15.
人文一般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和思想现象。古拉丁文意指人性、教养,在我国古代的典籍中,"人文"是同"天文"并举的,是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间世事、习俗人情、礼乐教化等,现代"人文"则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和思想现象。人文教育是以传授人文知识为主,以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人己关系、物我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为目的的教育。它除了求"真"以外,更注重求"善"、求"美",发展学生对人类社会、自然社会普遍的关怀之情和慈爱之心,更有利于人得到丰富、和谐、完美的发展。因此,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外在的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仅仅是人们惯常理解的在1953年到1956年之间进行的经济上的"三大改造",也应该是一个文化过渡的过程。虽然它不像经济过渡那样广泛触动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但是,它在文化思想领域掀起的波澜,对中国文化格局重组之功能,对中国文化脉象影响之剧烈,却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7.
每座建筑的历史文化源于建筑自身以及它周遭环境发生的各种人、物、事的变化。城镇或乡村的历史与文化,也是当地建筑文化互动互构与此消彼长演变的综合表达。这意味着,建筑本身或特定建筑与周遭环境互构形成的"场所",是其整体景观地区的文化载体兼历史标征,让人们拼凑、诠释无从完整重现的过去,也藉此叙述过去、现在、未来的合理或不当。而汉语"古迹"的原来涵义重视"古"而关注在"人、事"之"迹",这涉及华人传统思维方式,是以使用者/参观者的心意为本,带出具有情境感受的建筑之"迹",以"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发思古之幽情"达"文以载道"之效。这样的观念,对于华人如何追随祖辈传统、活用建筑文化遗产,很有指导意义。而当前真相,一方面是"全球化"对各国国族建构带来"文化同质化"压力,另一方面是"全球化"和"国家体制"孕育的"流动空间",还有国族建构引起的对待少数族群/地方社会文化遗产的态度,也冲击着弱势方原来的传统社会结构与社会价值,动摇其传承空间。这些群体如何认识与叙述自身文化遗产,涉及他们如何诠释与重构自身的历史定位、文化认知与社会生活空间,也涉及群体如何维续或扩大自身不论在物质、形而上领域的话语。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分析人的本质出发 ,首先对文化、文化的功能作了界说。紧紧围绕人的本质 ,揭示了文化功能的层次 ,力图揭示文化功能的内容和本质 ,寻求人类文化进步和人自身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解决 ,启示社会实行一种正确的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19.
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从社会结构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可以发现祠堂重建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行为,而是社会经济发展与权力博弈的产物。它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帮助人们寻找以祖先崇拜为基础的归属感,团结了族人,强化了宗族意识,在村落之间也有利于树立本族的新形象、提高本族的声誉。从本质上说,祠堂重建并非一种传统文化的有意识的保护,而是当下社会人们的一种积极选择,这种选择有意无意间促进了村落内部的团结与和谐,同时,也让人们在物质增长的基础上得到更多的精神认同。  相似文献   

20.
"云纹"是中国人"心中之云"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文化和观念认识,作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云纹"所传达的人文意蕴,不仅是装饰性的,更多的是象征性的、寓意的,作为社会思想、观念的符号而存在的.研究云纹的语意能够了解中国云纹的内涵和价值,明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和审美意识,从而在现代视觉设计中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