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倪昕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29(5):135-137
近代日本与俄国在东北亚地区争夺殖民地最为激烈的是甲午战争后到日俄战争之前的这段时期,其争夺态势表现为俄国的进攻为主与日本的防守为主。日俄战争之后,两国在东北亚地区的争夺态势表现出二者的妥协和勾结,目的是防止其他列强染指这一地区,维护日俄两国在这一地区的优势地位。这种态势的演变受国际关系的影响,也与日本和俄国自身力量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前地理信息服务缺少语义描述和发现算法.借鉴本体语言服务(ontology web language for services,OWL-S),构建地理信息服务的语义模型,提出一种基于语义模型的地理信息服务发现算法.在SI/SO匹配中利用本体分类树,将本体相似度求解转换为分类树中节点距离求解的方法.实验证明,该算法不但能区分匹配等级,而且能区分同一匹配等级之间的相似度大小,能较好地满足地理服务发现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从地理大发现与郑和下西洋看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中元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3(2):43-46
15—17世纪欧洲的地理大发现与在此之前的中国明代进行的郑和下西洋在时间、背景、起因、动机、影响和目的等方面有差别又有联系,分别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同时二者从不同侧面折射出东西方文明的差异。本文对两次活动进行目的、背景、手段、影响等方面的比较,以探析东、西方文明在包容性、逻辑性、探险性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百多年前,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一支庞大舰队,首次出海。他前后七次远航,将整个东方的航海事业推向了巅峰。笔者认为,正确认识郑和航海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于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如何从强盛变为衰弱,从而接受历史教训,坚定不移地搞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很有借鉴意义。本文试图从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的比较研究中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面对经济全球化。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及法律基础充分体现在WTO的宗旨、原则及主要协议中,实际上是概括的“经济地理”大发现。充分利用它,是我们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机遇和重要出路。基于WTO对农业的支持及我国可利用的空间,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市场,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及综合支持,提高竞争能力,使我国庞大而过剩的农业劳动力部分走出国门,从事资源开发和二、三产业工作。 相似文献
6.
美国对欧亚大陆的大战略实际上并不受体系结构的主导,而是受经典地理政治思想中蕴涵的权力政治逻辑支配。"地缘政治学"这个名词放在今天可算时髦,但就学科本身而言,探索地理与政治间相互关联的尝试可谓跌宕起伏:基于英美传统的"地理政治学"与基于欧陆传统的"地缘政治学"早在19世纪末即擦出火花,但在两次大战后却因其与权力政治及纳粹话语的关联而遭冷落。至于今日习称的地缘政治学,真正兴起不过三四十年,更像是旧"地理政治学"相时还魂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张素娟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44-47
中学地理教学中,让学生仅仅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一些概念、原理和用途以及一些操作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地理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从地理学科发展的前沿角度和学科视野来认识和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性质、内涵,深刻认识和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地理科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深入挖掘"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内容的教育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基于语义Web的地理信息服务自动发现与组合的关键技术:OWL-S的语义地理信息服务描述、扩展UDDI支持OWL-S地理信息服务描述、几何距离的相似度计算地理信息服务匹配算法和基于多Agent的语义地理信息服务组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笔者通过10级某个专科班新生班长的成长经历:从其开学军训被老师确定为临时负责人,再到军训后竞选成功为班长,在辅导员老师的发现、指导和培养下,该新生班长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逐步提高,使得班级建设不断有新的发展。结合此工作案例,笔者通过强调民办高校辅导员对新生班长发现与培养的重要性,进而分析新生班长在自身工作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根据问题提出了强化新生班长的责任意识,加强对新生班长心理素质教育的指导和帮助,强化新生班长的学习意识,不断加强对新生班长的培训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学地理教学的理论突破与实践——论构建社会主义及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Internet刚络的成熟和普及,建构主义理论及其教学运用日益广泛.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论对传统教学理念产生了强人的冲击,认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是中学教育包括中学地理教育当前课改的内容之一,本文仅就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谈谈个人的认识和做法,抛砖引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雅正.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本科地理专业在校生的问卷调查,从教学双方的一个方面——学生的角度分析指出了目前地理专业教材建设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新世纪地理人才需求的总体发展趋势,对如何更好地加强地理专业的教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等提出了作者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基于IT(信息技术)下的新课程及其整合问题,倍受人们关注。江苏省普通高中自2005年9月施行新课程。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我校地理组成立了有关IT整合研究的子课题。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对教学素材进行筛选,并尽量应用IT,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整合进行尝试。我觉得对IT与课程整合的认识,只有放到IT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并联系国情校情,才能对“整合”的内涵及层次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才能对整合的现状进行积极的评价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新锋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8(2):60-64
通过对"初中生对地理科目的看法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的分析,了解初中生对当前地理教育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地理教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地理因素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基础,并进而孕育了由经济基础决定着的政治文明。在分析古希腊与古代中国地理因素差别的基础上,从文明道路和行政体制两个方面阐释在地理因素影响下的古希腊与古代中国行政体系的相异之处,进而推演出地理环境在生产方式以及跟生产方式相联系的文明发展过程中作用巨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基础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相脱节的教训,探索基础地理教育融合环境保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中国论现代性建构中存在的诸多悖论与困境中的一个主要矛盾纠葛。这一矛盾纠葛在论的实际发展过程中转化成为如何在超越古代论传统与学习借鉴西方论两个方面寻找、建立中国现代论的主体定位问题,形成了中国论现代性建构历程中互为表里的三次“发现西方”和反传统的“传统”。这样的思路几乎贯穿百年中国论现代性的建构历程,既推动着中国论现代性的建构进程,也带来诸多理论偏失。 相似文献
17.
刘青海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1)
文章以国际技术扩散的有关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非洲的第一、第二地理特性及其与国际技术扩散距离、地域效果、基础设施投资、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性导致了其国际技术扩散的地域效果过强,以至所能接收到的国际先进技术过少,从而影响了经济增长,并论述了基础设施投资对降低地域效果及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与社会”是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实施公民义务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它提供历史、地理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在初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进行新课改中逐步取代历史与地理两门课。初中在进行新课程改革以后,学校的管理方式、教师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方法都相应发生了变化。深入广泛地进行调查,为高师开设“历史与社会”专业的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信息与资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