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艾滋病的治疗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科学家早已不把艾滋病看成是“不治之症”了。艾滋病的治疗在技术上几乎已达到像治疗糖尿病一样的水平。目前国际上已经有15种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其中2-3种药的合理组合通常被称为“鸡尾酒疗法”。”鸡尾酒疗法”可以杀灭血液中99.9%的艾滋病病毒,有效地恢复病人的免疫力。广州有几例晚期的艾滋病病人,经“鸡尾酒疗法”治疗后已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被称为“超级癌症”的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症”英文简名(AIDS)的音译。所谓“获得性”。是指这种“免疫缺损”既非遗传,也不是先天性因素造成。现在已经查明,健康人如果受到一种特殊病毒的袭击,就会产生“获得性”,并被摧毁其免疫系统。这种特殊病毒就是艾滋病病毒。值得关注的是:艾滋病病毒的发现过程,  相似文献   

3.
奇云 《世界科学》2005,(5):20-20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即“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所引起的疾病。长期以来医学界一直认为,艾滋病病毒具有潜伏期,需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才会对身体造成实质伤害。形成这一观念的部分原因是,很多病人可能十多年之内都没有出现任何症状。然而,最近的两项研究结果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美国两个科学家小组通过实验发现,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会立即对免疫系统内特定的免疫细胞——CD4T细胞进行攻击,  相似文献   

4.
郑晓 《科学之友》2004,(8):50-51
2004年2月,河南省抽派76名省直机关干部连同市县乡干部共三百余人进驻全省38个艾滋病高发区,开始为期一年的驻村帮扶工作。他们进驻村庄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当地建立和完善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救治和救助机制,督促当地完成国家提出的“四免一关怀”,即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免费提供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药物、免费匿名检测、免费实行母婴阻断,对艾滋病患者的孤儿实行免费上学,使孤寡老人得到照顾和关怀。此外,按照省政府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世界科学家联合会1990年在意大利西西里的埃利斯举行了一个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会议发表的一项声明中强调了开发艾滋病疫苗的紧迫性,声明还呼吁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积极参与并支持艾滋病疫苗的开发。 设在美国纽约的“国际艾滋病疫苗倡议组织”负责人塞恩·伯克利(SethBerkley)说:“与艾滋病疫苗开发将会为公共健康带来的潜在好处相比,在艾滋病疫苗开发方面的投入之低可以说不成比例。虽然研究工作现在得到了很好的支持,但产品开发工作却不是这样。”他领导的机构一直在努力从世界银行等机构吸引资金。坦桑…  相似文献   

6.
《世界科学》1997,(3):24-26
最近,科学家在艾滋病研究上取得了几项重大新进展。2个月前,研究人员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召开的“逆转录病毒与机会性感染大会”上向全世界发布了有关一种叫做蛋白酶抑制剂的强效艾滋病治疗新药,以及预测HIV感染预后的新方法的重要新闻。这种蛋白酶抑制剂使长期以来一直不持乐观态度的艾滋病研究人员深受鼓舞,为此,今年3月出版的《天然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艾滋病──一种最终可治疗的疾病”的编辑部社论。华盛顿大会的组织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道格拉斯·D·里奇曼(DouglasD.Richman)说,这一时代一定会到来,但同时他又…  相似文献   

7.
所谓艾滋病(AIDS)是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简称,即“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  相似文献   

8.
何大一美国洛克菲勒大学艾滋病研究中心科研部主任何大一发明了治疗艾滋病著名的“鸡尾酒疗法”,这种新型疗法将蛋白酶抑制剂与多种抗病毒药剂混合使用,在艾滋病病毒感染初期适时施药治疗,不待病情恶化即可阻止病毒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据悉,经数万名艾滋病患者临床药物测试,使用这种混合药剂新疗法可以使患者发病时间延迟数年。后来他受聘纽约市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并领导科研小组在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病毒学家何大一由于在艾滋病研究上的突出贡献,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他为1996年风云人物并以…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2005,(12):8-9
1981年6月,美国向全世界报道了第一例艾滋病病例;1985年,第一例艾滋病病人在中国大陆被发现。 艾滋病是一种目前还没有有效治疗药物和有效疫苗的致死性疾病,所以又被叫做“超级癌症”。为了遏制艾滋 病在人群中的泛滥,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联合国于1988年将每年的12月定为“世界艾 滋病运动月”,将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  相似文献   

10.
一种理想的艾滋病疫苗,必须具有快速决定性的进攻能力。它所产生的免疫细胞,将消灭受感染细胞并激发艾滋病病毒束缚抗体,以及抑制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由美国蒙大拿大学杰克·H·努伯格领导的研究小组,现已研制出一种对艾滋病、至少是用在实验鼠体内的可行疫苗,该疫苗可使免疫系统慢慢地隐匿有效抗体,从而对艾滋病病毒的传染性产生令人惊奇的抑制作用。该疫苗具有某些缺憾,似乎还不益使用于人体。但是,它提供了人体艾滋病疫苗应能够激发有效中和抗体的论据,从而使人联想到该疫苗似乎具有论据所提示的那种能力。在概念论证上,如果结…  相似文献   

11.
72岁的徐莲芝是中国治疗艾滋病最早、治疗病例最多、治疗经验最丰富的优秀医生。因为敬业和热情,患者们亲切地称呼她“徐阿姨”或“徐妈妈”。去年,联合国秘书长柯菲·安南的夫人秘密来中国了解艾滋病防治情况时,多次称赞徐莲芝是中国最好的医生,是防治艾滋病的世界级功臣。  相似文献   

12.
医学     
艾滋病源头是猴子,而不是黑猩猩 过去的研究认为,人类可能是因为猎食黑猩猩而感染艾滋病的,但科研人员不久前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黑猩猩是因为捕食猴子而感染艾滋病,艾滋病真正的源头应该是猴子。 最近,美国阿拉巴马州大学的科研人员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非洲黑猩猩喜欢捕食猴子来“改善生活”,它们采取“集体追赶和半路埋伏”的方式来抓猴子。在捕捉到猎物后,黑猩猩往往当场将猴子撕碎吃掉,这为艾滋病  相似文献   

13.
2004年2月28日,欧洲银行家马丁·哥顿来到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将2003年度艾滋病预防的国际最高奖“贝利—马丁”奖颁给了武汉市的医生桂希恩,奖励他在艾滋病防治领域的开创性工作。桂希恩——这位中国艾滋病高发区的最早发现者,在颁奖现场宣布将5000美元奖金全部用作艾滋病防治工  相似文献   

14.
生命     
《科学之友》2005,(9):16-16
高效利用基因克隆成功,俄学者称意识可远程传导,长江生命科技研究所将推出治疗艾滋病新药,科学家预言飓风越来越强,专家揭示十大“癌症性格”  相似文献   

15.
《世界科学》2008,(4):47
南非艾滋病研究项目中心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可以让HIV毒性减弱的特殊抗原,这种抗原是从那些对艾滋病具有独特免疫系统的人身上发现的。该发现表明人类可能有新的办法来攻克艾滋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一种被称为“美洲新艾滋病”的传染病在美洲蔓延。它会像艾滋病那样随着血液和体液交换而传播,并且潜伏与发病周期也与艾滋病相似。该病的病原体是一种锥虫,它们会寄生在人体血液中,并在心脏和肠中繁殖,导致心脏肥大。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的“幽灵”在世界各地游荡,恣意横行,祸害人类。人一旦感染上病毒(HIV)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便会遭到致命的破坏,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或没有免疫力,最终造成众多艾滋病患者因并发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而死亡。人们会问,艾滋病病毒(以下简称为病毒)为啥能轻而易举地摧毁人体内的免疫大军呢?淋巴细胞中了病毒的诡计人体淋巴细胞外面包裹着一层薄薄的细胞膜,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和糖蛋白构成了一些凹凸不平的叫做“受体”的特殊结构,专门负责接收和识别外来的抗原、激素、毒素等生物大分子一类的化学物质信息。受体是长在细胞上的“眼睛”…  相似文献   

18.
聚焦艾滋病     
艾滋病──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名字和一个异常恐怖的杀手,正在到处游荡着,冷不丁会将你杀害。这并不是恐吓,而是活生生的事实,因为如今艾滋病已肆虐全球,无一地区得以幸免,你周围的人中可能就有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如此险恶的瘟神是从哪里来的?我会遭逢这一杀手吗?”人们不禁要问。恐怖的发现1980年6月,美国旧金山一家医院接待了一个奇怪的病人,这是一名男性同性恋者。病人自述,他身体以前一直很不错,最近却经常感冒发烧,脸上也新长出来褐色的瘤子病人要求将瘤子割除。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手术,医生毫不费力地就将…  相似文献   

19.
刘经保 《世界科学》1998,(10):19-20,16
1983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同时在两个实验室被发现:一个是由卢克·蒙达尼耶领导的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另一个是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罗伯尔特·加洛及其同事们。现在人们把人类免疫缺陷称作可怕的疾病,“20世纪的瘟疫”——艾滋病(AIDS这个命名展开就是“获得性免疫缺陷  相似文献   

20.
1988年,第43届联大通过了WHO制订的全球艾防战略。来自148个国家的卫生部长会聚英伦.WHO发布了《艾滋病防治伦敦宣言》。WHO总部建议设立一个年度世界艾滋病日,以唤起全球对艾滋病问题的广泛关注和参与,这一建议立即得到各国热烈响应。第一个世界艾滋病日定在1988年12月1日。以后每年的这一天就定为“世界艾滋病日”。以后每年由WHO制定一个主题,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内容有重点地进行活动,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