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管子说:“粮仓充实,(百姓)就懂得礼节。”说明:“曰”字后是条件紧缩复句。“仓廪实”表示条件;“知礼节”说明结果。“而”,连词,表示顺接。“仓廪”,粮仓。“仓”和“廪”细分则有别。《礼记·月令》孔颖达疏:“谷藏  相似文献   

2.
苏轼者,启山林手也。探索其创造奥秘以取得强劲借鉴,是每个学者孜孜以求的事情。苏轼论创造个性所应具备的七要素,是在总结前人(曹丕、陆机、刘勰等)论述的基础上,特别是依据他本人独创的实践经验所概括出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理论命题。一、“才”:苏轼很强调“才”的作用:“夫欲有所立于天下,击搏进取以求非常之功者,则必有卓然可见之才,而后可以有望其成。”二、“气”:苏轼特别强调“气”的创造活力和威力。他继承了孟子“浩然之气”的说法而又有所发展,他认为“气”是一种“盖天下”而“出万物之上”的至刚至人的精神状态,并指出它是通向成功之路的关键要素。三、“识”(即“学”):苏轼认为要想成其非常之功,需要有非常之识度。他把“识度”置于“智术”之先,可见他对“识”的重视程度。四、“意”(同“理”或“道”):苏轼突出强调创作过程中的“以意为主”。“意”,指表现对象所包含的思想和义理,是作品的灵魂,是一篇之关键,居先驱地位。五、“志”:谓作家立身行事之决心和志气,亦即指理想。苏轼论士人的“才”与“气”,皆从“志”入手。六、“节”:苏轼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对“节”的无比重视,直接否定和批判了曹丕不重“名节”的观点。七、“艺”:指艺术创作中所必须具备的  相似文献   

3.
一天,一个挑担卖菜的来到铁匠铺门前的布篷下歇脚,和铁匠拉起了家常。铁匠拿出铁锤,卖菜的从筐里拿出一个大鸡蛋,他们打起赌来。铁匠说:“用铁锤锤鸡蛋,锤不破。”卖菜的说:“一定锤得破。”铁匠说:“一定锤不破。”卖菜的说:“保险锤得破。”“锤不破!”“锤得破!”铁匠和卖菜的争得脸红脖子粗。  相似文献   

4.
“听出”发育水平 2月:哭声分化,有应答性微笑.能发“咿”,“哑”、“呜”等单个元音。 3月:自发“咕咕”声。 4月:应答性发声。 5月:发“ah—ge”,“ah—goo”,“咂”音。 6-7月:唇辅音加a或双元音,如“ma ba ai。” 8月:能发“ma ma”、“ba ba”音.并能单间别问句与叙述  相似文献   

5.
“屈戌”(一词新《辞源》作“屈戍”,释作:“门窗上的搭扣。”新《辞海》作“屈戌”,释作:“门窗上环纽、搭扣。”两部大型辞书,竟然不同,谁是谁非,实在很有必要作一番探讨。一、屈戌、屈膝和屈戍的关系“屈戌”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晋陆翙的《邺中记》:“石虎作金银纽屈戌屏风。”“屈膝”一词最早见南朝梁简文帝《乌栖曲》之四:“织成屏风金屈膝,朱唇玉面灯前出。”明周祈在《名义考·物部》中说:“曲须为屈膝。李贺诗:‘屈膝铜铺锁阿甄。’盖门环双曰金铺,单曰屈膝,言如膝之屈也。古《乌栖曲》作‘屈戌’,李商隐作‘屈戍’,皆误。”他认为作“屈戌”误,应该作“屈膝”,因为其意为“如膝之屈也。”那么,“屈膝”该是整体,是后来误作“屈戌”,即“屈戌”是“屈膝”的别体。另外,他说“《乌栖  相似文献   

6.
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科学技术和教育的特征。分别归纳为:原始社会:“生存技艺”与“直观教育”;古代社会:“经验科学”与“综合教育”;近代社会:“分类科学”与“专门教育”;现代社会:“系统科学”与“通才教育”。第二部分分析、讨论了科学技术与教育之间的七种关系,指出了教育对科学技术继承、传播和发展的三种作用,以及科学技术对教育形式的决定性和对教育发展的促进性。此外,还讨论了教育在科学技术与国民经济之间的桥梁作用。第三部分是关于发展我国教育(主要是高等教育)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金句拾零     
雨伞说:“要经得起考验。”梯级说:“要稳步渐进,按部就班,须知欲速则不达。”凳子说:“要脚踏实地。”黑板说:“要黑白分明。”计算机说:“做事要力求精确,丝毫无误。”  相似文献   

8.
蜜蜂也感到不满意,于是就问她妈妈:“为什么要让我嫁给蜘蛛呢?” 蜜蜂妈妈说:“蜘蛛是丑了一点,可人家好歹也是搞网络的。” 蜜蜂说:“可人家比较爱蚂蚁..” 蜜蜂妈妈说:“别再提那瘦巴巴的工头,整天扛着东西跑,连辆货车都没有。” 蜜蜂说:“那隔壁村的苍蝇哥也不错啊?” 蜜蜂妈妈说:“他是长得帅,可也不能拣个挑粪的..” 蜘蛛和蜜蜂要结婚了.. 蜘蛛感到很不满意,于是就问他的妈妈:“为什么要让我娶蜜蜂?” 蜘蛛妈妈说:“蜜蜂是吵了一点,可人家好歹也是个空姐。” 蜘蛛说:“可是我比较喜欢蚊子..” 蜘蛛妈妈…  相似文献   

9.
游乐园     
《游乐园》答案谜底:一、电视机同学甲:“张老师的语言水平看来不怎么样。”同学乙:“你怎么知道的!”同学甲:“这很明显嘛,她写的字我认得,我写的字她还不认识呢!”老师不如我新新人类就是另类,另类再另类。穿的要全世界独一无二。说话要一般人听不懂才是最高境界。总之就是和正常人不一样唉!我这套理论大概只有得道高僧才能懂。英雄气短暑假的一天,小明买了两张电影票,和小虎一道去看电影。小虎:“什么片子?”小明:“冷气。”小虎:“冷气?哪有这部电影?”小明:“怎么没有!电影院门口挂的牌子上明明写着‘今日放冷气’五个大字,还会有错?”…  相似文献   

10.
搞笑汉字     
“比”对“北”说:夫妻一场,何必闹离婚呢!“巾”对“币”说:儿啊,你戴上博士帽,也就身价百倍了。“尺”对“尽”说:姐姐,结果出来  相似文献   

11.
踏曲 同“踏歌”,即唱歌也。 《畴昔篇》:“江南节序多,文酒屡经过,共踏春江曲,俱唱采菱歌。” 按:“踏”与“唱”并说,是“踏”亦“唱”也,“踏曲”即“唱曲”,“踏歌”即“唱歌”。这是古籍中所见最早的例。但现所见词书和古籍注本,于释“踏歌”时,一般皆谓“歌时以足踏地为节奏”或“以足踏地为节奏而歌”,视为“状动”关系。但众多的诗文中例似不如此。下面先依时代先后选举一些诗中之例:  相似文献   

12.
[戒机]军事,军务。《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气。”杜甫《遣愤》:“自从收帝里,谁复总戎机。”戎:兵器总称。《诗·大雅·常武》:“整我六师,以修我戎。”引申之,同军队、士兵、战争有关的事物常冠以“戎”字,如“戎衣”“戎装”指军衣、军装;“戎马”指军马,又借指战争、军事(戎马生涯)。成语有“投笔从戎”(戎:指代军队)。机,事务;特指繁忙急迫的政务、军务。《汉书·百官公卿表》:“相国、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丞:辅佐)表示“事务”意义的“机”本作“幾”  相似文献   

13.
:“革命文学”兴起的最为深刻的根源 ,在于大革命失败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和政治压力。激进主义的政治思潮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成为推动文坛由“五四时代”的“混同”走向“五卅时代”的“清晰”的内在动力。两个不同的文学口号 :“为人生而艺术”与“为革命而文学” ,构成“文学革命”与“革命文学”的原则区别与鲜明对照。马克思主义原理和苏联“拉普”、日本“纳普”理论交织杂糅 ,是造成创造社、太阳社革命文学理论驳杂纷乱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奴之名始见於尚书及论语;隶之名始见於周礼及左传。 书甘誓:“予则奴戮女”。汤誓文同。论语:“箕子为之奴”。 周礼左传言隶者,别见下文所引。然又有种种异名:曰臣妾,曰臣 , 易避九三:“畜臣妾吉”。书发誓:“臣妾通迹”。周宫太宰:“ 臣妾聚敛疏财”。左传僖十七年。“男为人臣,女为人妾”。”书 微子:“我问为臣”。曰童 。 易旅六二:“得重 贞”.秦始皇时,徐市将童男童女三千人入 海求蓬莱,後人解为幼男女,非也,盖谓妙婢耳。论语“夫人自称 曰小童”,盖自谋之辞,犹秦穆公夫人自称“婢子”。兰作僮, 史记货殖传“苏僮”。又“僮手指千”…  相似文献   

15.
时间与金钱     
一男子进入教堂和上帝对话。他问:“主啊,一百万美元对你意味着多少?”上帝回答:“一便士。”男子又问:“那一百万年呢?”上帝  相似文献   

16.
“断肠”解     
古典诗词中,“肠断”或“断肠”是很常见的词语。它表示极度哀伤或极度思念可能造成的后果,或者就直接表示极度的悲伤和思念。 汉乐府《陇头歌》:“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曹操《万里行》:“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丕《燕歌行》:“念君客游思断肠”,李白《春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温庭筠《梦江南》:“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  相似文献   

17.
寿星一句经     
107岁的黄双凤说:“我这一百多岁是大山给的。青山绿水育人寿。” 104岁寿星章金女说:“顺乎自然即养生。”百岁寿星马寅初说:“心理健康人长寿。” 105岁陈椿说:“我长寿的秘诀是可喜不大喜,可忧不大忧。”军中寿星张学良将军说:“宽宏大量益长寿。” 105岁寿星向多本说:“甘于淡泊名利人长寿。” 104岁寿星喻育之说:“广交良友,有益健康。”  相似文献   

18.
尼采说过:“优良的锦言和警句,不管任何时代都和食物一样具有滋养,而且能活上几世纪。”格言就属于这样一类言语。 格言,又叫“锦言”“锦语”“箴言”“座右铭”“名言”等。《辞海》(1979年版)对格言的释义是:“可为法式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一般教科书都没有对格言下过大  相似文献   

19.
一天,地主巴依、库克和阿凡提一起走在大沙漠中。走着走着,他们遇到一个神仙。神仙说:“我是神仙,我能满足你们每个人三个愿望!”巴依一听乐坏了,抢着说:“我第一个愿望是要很多的钱。”神仙说:“这个简单,满足你!说说第二个愿望吧。”巴依说:“我还要很多的钱!”神仙满足他的愿望后,巴依又说了他的第三个愿望:“把我弄回家!”神仙说:“没问题。”于是巴依带着很多的钱回了家。  相似文献   

20.
在鄂东南词汇里,有些成分简直称得上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这就是那些累累见之于古籍却不见或罕见于今普通话和别的方言的词语。例如: 何 “何”是古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疑问代词。荀子《天论》说“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今阳新人用“何”也很多,如“是何?”,“个是何解?” 个 李白有诗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个”作指示代词“这”、“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