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多轴向经编增强复合材料低速冲击下能量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多轴向经编增强结构本身的特点出发,利用我们自己建立的一套落锤冲击试验装置,对玻璃纤维/DTY多轴向经编增强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板进行了低速低能量的冲击试验研究。通过传感器技术及其相应的信号处理装置记录落锤冲击试验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直接计算冲击动能和材料所吸收的冲击能量,通过数学处理得到各种冲击试样的能量吸收系数,对多轴向经编结构复合材料的冲击失效过程和影响能量吸收特性的因素进行试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对经编多轴向织物及层合板的拉伸性能进行了较详细的测试及研究,并与传统的机织物增强材料进行了比较,出了一些结论,为今后经编多轴向增强材料的应用及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经编多轴向衬纬技术发展状况,分析了经编多轴向辅层织物作为高性能复合材料增强结构在物理机械性能和经济性方面的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4.
多轴向经编增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经编多轴向织物及层合板的拉伸性能进行了较详细的测试及研究,并与传统的机织物增强材料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一些结论,为今后经编多轴向增强材料的应用及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将经编间隔织物、空心玻璃微珠增强体与环氧树脂基体单独以及共同复合,制成了3种新型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对3种复合材料进行了三点弯曲试验,通过试验获得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以及对样品断面的破坏形貌分析,发现3种材料的弯曲及比弯曲性能均优于纯环氧树脂,而由经编间隔织物以及空心玻璃微珠二者共同增强的新型三相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最好的弯曲及比弯曲性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螺旋铣制孔过程的分层机理,提出一种基于经典板壳理论的用于解析复合材料螺旋铣孔出口分层的临界轴向力模型.模型分析表明,螺旋铣孔过程剩余的未切削材料厚度是影响材料出口分层的重要因素;随着未切削材料厚度的减小,材料发生出口分层的概率增加.开展了复合材料螺旋铣孔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模型轴向力临界值最大偏差为13.48%.全因子实验结果显示,轴向力随着主轴转速的增加而降低,随每齿进给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每转轴向切深的增加而增加;刀具磨损与轴向力大小呈线性关系,当每齿进给量为0.02mm/齿、主轴转速为6000r/min、每转轴向切深为0.1mm/r时材料所受轴向力最小.  相似文献   

7.
在合理的假设基础上,通过建立的多轴向经编针织(MWK)增强结构单元体模型,推导出了几何结构参数之间以及与加工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通过控制MWK的微观结构经编束缚的种类、束缚纱与增强纱的线密度之比、斜向纱线的取向和线密度等来调整工艺参数,建立了MWK增强结构纤维体积分数的理论公式,经验证理论值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将经编间隔织物与软质聚氨酯泡沫复合,制备出一种经编间隔织物增强聚氨酯基复合材料。在忽略材料面板对复合材料整体力学作用的前提下,着重对间隔丝的空间分布及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建立了基于文克尔弹性地基梁理论的复合材料压缩理论模型,进而得到理论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并将其与试验得到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具有较高的吻合度。这说明本文所建立的压缩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经编间隔织物增强聚氨酯基复合材料实际的受力情况,可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减轻薄壁吸能结构质量、提高结构能量吸收性能,制备碳纤维增强铝合金层合方管试样。对方管试样进行准静态轴向压缩试验,研究碳纤维增强铝合金层合方管的变形模式和机理。提出分段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方管的设计方法;并对其轴向吸能特性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外层碳纤维复合材料与内层铝合金材料的界面出现脱层断裂,内层铝合金材料对方管变形起到了引导作用,外层碳纤维复合材料阻碍铝合金材料的折叠变形,碳纤维增强层合方管较原铝合金方管有效压缩能量提高了35.79%,压缩力效率提高了28.38%;而分段碳纤维增强铝合金层合方管还能有效降低初始峰值压缩力,提高薄壁结构压缩力效率,压缩力效率较原来提高了13.53%,进一步提升碳纤维增强薄壁结构的吸能特性。  相似文献   

10.
将具有不同结构参数的经编间隔织物与聚氨酯泡沫材料复合,制备了7种经编间隔织物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试样.利用驻波管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吸声性能测试,探讨间隔丝垫纱方式、织物厚度和表面组织结构对复合材料声波吸收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吸声特性,其吸声性能可以通过改变织物结构参数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1.
A new geometric model of Multiaxial Warp-Kintted(MWK) performe, which is based on the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and analysis of basicstitch, is developed to relate the geometricparameters and process variables. The fiber volumefraction ed fibre orientation of MWK reinforced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刺绣针法起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考古出土的刺绣实物为依据,结合先秦典籍记载,系统地研究中国最早的锁链绣和齐平绣两种针法的源头、条件和演变。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study,3D computer modeling of simple warp-knitted structures is achieved based on 3D model of warp-knitted loops.Firstly, according to the studying on the geometric structure of warp-knitted loops, Gktepe's 3D solid yarn model is developed,and the dimensions of the warp-knitted loops are obtained;then 3D models of stitch defined by eleven given points and in-lay defined by five given points are built with the method of 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 (NURBS) curves and surfaces.Secondly, according to...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土工布在软基处理中的作用和几种加筋软土基础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探讨了经编复合织物的特点及其软基处理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不同材质布料的刺绣需求,提高工业绣花机刺绣质量,提出一种平包针补偿的新方法.首先,在分析平包针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平包针的必备条件,并建立链表保存满足条件的各平包针段;然后,根据平面几何原理,采取从一般到特殊的方式研究出平包针的补偿方案;最后在自主研发的基于ARM7的工业绣花机控制器上实现.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平包针的正、负补偿效果都很显著.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reports the evolution of textile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vascular prosthesis in the level of the whole prosthesis and the constituent filaments with respect to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 tubular wall of the prosthesis is divided circumferentially into three zones; basic line (BL), remeshing line ( RL) and guide line ( GL). Some heterogeneity has been observed on the tubular wall in terms of stitch structure of the prosthesis and linear density of the constituent filaments. The breaking position of the prosthesis under circumferential tensile localizes preferentially in remeshing line that is the weakest zone by warp knitting with double needle bed. Furthermore, th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filaments of zone RL, GL and BL have been confirmed too. It is predictable that the deterioration of prosthesis, under physiological loads (periodical pulse blood pressure etc.), could happen firstly in the weaker zone in vivo.  相似文献   

17.
单针床氨纶弹力经编毛圈织物的编织,至少要使用三把梳栉。机后两把流栉为地梳栉,机前一把梳栉为毛圈梳栉,并且氨纶弹性纱线应穿在后梳栉上。地组织必须采用针后移针与毛圈沉降片横移同向的经平组织,毛圈组织应采用编链组织。  相似文献   

18.
经编针织双轴向立体骨架织物的线圈几何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几何、力学及计算机编程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经编针织双轴向立体骨架织物地组织的线圈几何结构,建立了线圈长度的计算公式,为经编针织双轴向立体骨架织物的生产、质量控制及性能设计建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种基于图像分割的绣花针法生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针法生成算法是在对embird绣花软件进行分析并仿制的过程中提出的。该算法解决了将一幅灰度图像由单一绣钱来绣成的问题,在国内绣花软件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及领先性,同时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