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39年9月互日德国间击波兰,不到一个月,波兰败亡。我国史学界在分析波兰迅速败亡的原因时,一般主要归咎于波兰统帅部的昏庸无能、军事理论的因循守旧、战略战术的原始机械以及英法盟国宣而不战等等,很少提及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苏联在德波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所起的作用。从战争前夕的国际形势及波兰战场上的情况来看,除上面所述的诸多原因外,苏联先中立后出兵与波兰的败亡也是有直接关系的。一、苏联宣布中立使波兰的败亡终成必然30年代后期,由于各方面条件的交工作用,苏联在国际关系中处于一种举足轻重的地位。"俄国不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军事战略的高度,探索太平天国败亡的原因,结论是:太平天国是在内外“交患”之下走上败亡之路的。正如干王洪仁玕所说的:“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相似文献   

3.
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从领导者角度来讲,洪秀全对这场运动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沿袭封建制,任人唯亲;迷信宗教,坐失良机;脱离实际,盲目指挥等。领导者主观上的失误应是太平天国最后败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南明永历政权在广西五年的情况分析其内在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说明这个政权在当时形势下能存在十五年及其终于败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对于苏联败亡的原因的分析历来是我们研究和认识苏联兴衰的重要课题。回顾苏联解体的历程,不难发现苏联解体是伴随着苏共执政地位的逐步丧失而发生的必然结果,导致苏共败亡的内因主要为特权阶层的兴起及其腐败。而奥尔森对国家兴衰的原因提出了一个一般性的解释,即大量的分利集团、分利联盟的存在。他认为大量分利集团的排他性、分利化倾向以及集团政治的非民主性等可能会成为一个国家衰落的充分必要条件。因此可以从奥尔森利益集团理论出发来分析苏联在其特权阶层的影响下是如何由兴旺走向败落的。  相似文献   

6.
霍睿 《科技资讯》2012,(3):235-235
林丹是我国在羽毛球项目上第一个获得大满贯的运动员。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逻辑分析法从体能、技术、智能、临场发挥几个方面来研究分析林丹的特点,为我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产生锡汗缺陷的锡青铜铸件的显微组织和实际生产过程分析,讨论了锡汗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较和的氧化去氢法消除锡汗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用在氧化气氛下重熔或往铜液中加入氧化剂的氧化去氢法可用效地消除锡青铜的锡汗缺陷。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在金帐汗别儿哥汗时被接受、月即别汗时成为国教的进程,是一个相对平稳的渐进过程,苏非派、花刺子模穆斯林和埃及马木路克王朝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金帐汗利用浅显的伊斯兰教及其势力建立和维护统治,同时又坚持了原有的激牧传统,这是金帐汗国存续较长的原因。没有发达的伊斯兰明,又与基督教尤其是东亚教明距离是金帐汗国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十七世纪三、四十年代卫拉特和硕特部首领顾实汗率部进入青藏地区,帮助格鲁派消灭了却土汗、白利土司,并推翻藏巴汗政权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权,这在西藏地方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藏文文献往往从格鲁派的立场对此进行肯定性解释,并将顾实汗崇奉为持教法王。其实,应从当时蒙藏双方历史处境出发,对顾实汗率部入藏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由我院化学工程系杨志生等研制的新型高效低毒杀虫剂——林丹高浓度悬浮制剂在防治农、林、牧等领域的虫害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农药林丹原粉不溶于水,颗粒粗糙(>75μ),表面憎水,无法直接配制使用。筛选对林丹适宜而相互间又能很好配伍的润湿剂、分散剂等表面活性剂,采用既经济,又合理有效的加工方法,将林丹原粉制成以水为分散介质、有效成分含量高、活性佳、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1.
《孔雀东南飞》是由对话写成的一首悲剧长诗,诗中阻碍刘兰芝生存的不仅是被遣的宿命,加速她毁亡进程的还有无法对话、不受理解的一生。刘兰芝的孤独是被弃、被休女子的典型。  相似文献   

12.
西夏首开贡举于乾顺时期,可能只是单开童子科。夏人庆四年起至亡国约开进士举27次,目前可知具体时间的3次,仅知大概时间的2次,应有状元27人,现仅知其中3人姓名。  相似文献   

13.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失去民心。正确处理党群关系是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党群关系的畸变,民心的流失,使苏共被其所代表的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抛弃,是苏共亡党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张炎是一位历经宋亡元兴历史巨变的遗民词人。面对元军入侵、宋室崩塌,他先是挣扎在功名理想与“守节”意识之间,进退两难,身心两痛;仕途无望后,他失意南归,辗转飘零,尝遍辛酸悲苦,最后潦倒而终。他的词作饱含遗民的愁苦,丰富发展了遗民词的内容,表达了对故国刻骨铭心的眷恋。历来学者偏重于评价张炎词“清空”的艺术风格,而忽视了张炎词在“闲愁”的表象下,所表达出一种浓郁的身世之感、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相似文献   

15.
会党问题是近代中国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在清朝十八省中尤以广西为最。《警钟日报》从第五期起,追踪报道了广西的会党问题,既报道了会党问题对广西社会、政府的巨大影响,又报道了清朝当局以“剿”、“抚”兼用的手段解决会党问题的情况,还分析了会党问题的成因,也报道了会党的转变、被剿灭等情况。  相似文献   

16.
张謇与罗振玉都是生活在我国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急剧转变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亡国与灭种的可能,两人共同高举教育救国的旗帜并付诸于实际行动,对我国清末民初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在实施教育救国过程中尽管许多见解是一致的,但由于两人的生活背景不同,政治目标的追求也不同,这就构成了两人的差异.但他们都给后人留下了一笔极丰富的物质与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民间流行这么一种说法":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徐州是我国重要的历史名城之一,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两汉文化。所以城市建筑物色彩规划对徐州来说尤为重要。没有色彩规划,城市色彩就会显得混乱,不利于提升徐州的城市形象,更不用说将徐州所拥有的两汉文化发扬光大。本文主要研究两汉文化语境下徐州城市建筑物色彩规划,希望能对城市决策者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扬州市的SPOT5数据进行几何精校正,选取1、2、3波段进行假彩色合成并与全色波段融合,根据不同地物的影像特征以及重要遗址点的GPS定位数据,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对SPOT5图像进行目视解译,绘制出自春秋建城以来不同历史时期扬州城址的解译图以及长江、运河河道的变迁图,分析扬州城址变迁的规律和原因.古邗城在建立之初就是一个为了争霸中原、开邗沟所设立的屯粮驻兵之地,所以近2500年以来扬州城址的变迁除与其他城市一样受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外,更受长江、运河河道的南移和军事战争频发这两个因素的制约.以隋唐时期为界,隋唐之前城址的变迁以前者的影响为主,隋唐之后以后者的影响为主.  相似文献   

19.
戒文发展至两汉时期,与先秦相比,类型上更加丰富了,尤其是反映着汉代人的家庭观念的家戒文篇量更是引人注目。本文拟就戒文在汉代的这两大特点进行共时的探索研究,以期对此时期戒文的自身文体特点和时代特征有较为深入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周易》"井"卦中的"往来井井汔至亦未井羸其瓶",应该标点为:"往来井。井汔至,亦未井,羸其瓶。"而不是"往来井井,汔至亦未,井羸其瓶。""井"卦九五"井冽寒泉食",当标点为:"井冽,寒泉食。"而不是"井冽寒泉,食。"或"井冽寒泉食。"篇章语法的一些理论可用来判定这些句子的标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