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朱仲祺  庄银凤 《河南科技》1992,(6):19-20,22
<正> 聚丙烯酰胺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本文拟对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和应用作一简单概述。一、合成聚丙烯酰胺由丙烯酰胺单体经聚合反应得到。聚合方法可采用水溶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反相悬浮聚合等。聚丙烯酰胺有非离子型、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之分。按其分子量大小可划分为低分子量、中分子量和高分子量等各级。产品有固体粉末,含水胶体及胶乳等形式。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现着重讨论以下几个方面: 1、单体工业丙烯酰胺主要由丙烯腈水解得到。奖丙烯腈与水在骨架铜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反应,经精制即可得丙烯酰胺。与硫酸法相比、骨架铜法工艺成熟。过程短、设备简单、腐蚀性小,未水解的丙烯腈经闪蒸回收后可循环使用,得到的丙烯酰胺水溶液可直接用于聚合,是目前主要的工业  相似文献   

2.
利用裂解色谱和反相色谱对淀粉丙烯酰胺接枝物进行研究,从裂解谱图上可得到淀粉和丙烯酰胺的特征裂解碎片峰,从峰面积可计算出淀粉和丙烯酰胺的相对比例,确定淀粉在接枝物中的分布,还可得到峰面积和接枝率的关系,由反相色谱可测定接枝物的玻璃化温度,并与用热机械曲线法测得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在锌锰干电池正极中加入交联聚丙烯酰胺作为保水剂,使电池放电性能提高和储存寿命延长。  相似文献   

4.
以聚丙烯酰胺(PAM)化学修饰AgX(X=I、SCN、Br、Cl)及Ag2CrO4沉淀的结构,减小AgX结X的吸附与促进Ag2CrO4的转化,用莫乐法既可测定0.01mol/L)X,特别是I、SC,又可直接滴定Ag,终点敏锐,相对误差〈2(‰)从而完善了Mohr法。  相似文献   

5.
以分光光度法为基础介绍了一种工业生产丙烯酰胺过程中微量铜离子的测定方法,该方法快速准确,且避免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控制时间长而导致的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酰胺在油砂岩芯中的不可及孔隙体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KSCN作示踪剂,测定了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HPAM)58℃时在辽河油田油砂岩芯中的不可及孔隙体积。分析结果表明,随着HAPM浓度的增加,不可及孔隙体积也增加;油砂的孔隙率越高,不可及孔隙体积越小,表明HPAM在油砂中将有更高的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合物/蒙脱土纳米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用两种季铵盐阳离子对蒙脱土进行插层,获得有机蒙脱土,然后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改性聚丙烯酰胺并对其结构、性能进行了测定.发现这种改性聚丙烯酰胺与未改性的聚丙烯酰胺相比粘度提高了37.5%,并且在极低盐浓度下其粘度随盐的浓度的增大而增高,表现出"反盐效应".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酰胺在油砂中滞留量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KSCN作示踪剂,测定了辽河油田油砂对聚丙烯酰胺在58℃的滞留量,实验表明,HPAM的浓度越大,油砂对它的滞留量越大,当HPAM的浓度为1.0g/L,0.75g/L,0.5g/L时,滞留量分别为33.5mg/kg,26.1mg/kg,12.7mg/kg。  相似文献   

9.
以Fe2+-H2O2为引发体系,合成了丙烯酰胺与淀粉的接枝共聚物.讨论了聚合反应的各个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利用高岭土悬浮溶液考察了接枝共聚物的絮凝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接枝聚合物在接枝率为85%时絮凝效果最佳,对高岭土水样的浊度去除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10.
从人类会用火以来.社会的文明便有了迅速地发展。中国人以烹饪讲究著称于世,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油料理”与“现代文明病”息息相关,于是又对生吃蔬菜产生了兴趣。从营养成分来分析,在加热烹饪过程中氨基酸、维生素、酶类、有益的菌类均会遭到破坏,还可产生有害自由基以及苯并芘、丙烯酰胺等,另外,诸多的营养成分遗留在汤水中被扔掉,十分可惜。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近年来自具微孔聚酰亚胺不同致孔基元,通过比较不同致孔基元间表现的气体分离性能,选取制备自具微孔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的最佳结构.主要有5类致孔基元:螺吲哚(SBI)单元、螺双芴(SBF)单元、三蝶烯(Trip)、亚乙基蒽(EA)和特勒格碱(TB).在综合比较中发现,Trip的高自由体积(IFV)的刚性Y形结构的致孔基元和EA的桥接双环结构均可以为聚合物提供高度形状持久性结构,确保微孔性.由于SBI中有一定程度的构象灵活性,会损害聚合物主链的刚性,导致整体的气体分离性能不高.SBF为致孔基元的聚酰亚胺,在5类致孔基元中的气体分离性能处于中等.所以Trip和EA结构在未来制备自具微孔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方面更具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2.
研究报道了AMPP(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膦酸)合成的改进方法,并制备了AMPP这一阻垢剂单体,合成路线以五氯化磷出发,在甲苯溶剂中吸收异丁烯后,采用二氧化硫脱氯,得到膦酰二氯异构混合物(产率83.3%),膦酰二路线以五氯化磷出发,在甲苯溶剂中吸收异丁烯后,采用二氧化硫脱氯,得到膦酰二氯异构混合物(产率83.3%),膦酰二氯异构混合物经室温水解,得到水解混合物(产率99%),后者再与丙烯腈,水在浓硫酸催化生加成反应,制得AMPP单体(产率72%),研究比较了不同溶剂,脱氯剂,温度,时间,加成反应中的投料比等对产率的影响,并探讨了加成反应的机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二氧化硫脱氯剂的改进路线,可成功制得AMPP,三步反应总产率59%,优于其他文献报道结果。  相似文献   

13.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型电泳技术,对南方水稻田中4种优势种蜘蛛-拟环纹豹蛛(Pardosapseudoannulata)、沟渠豹蛛(Pardosa laura)、武昌獾蛛(Trochosa wuchangensis)和白跗狡蛛(Dolomedes pallitarsis)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种蜘蛛的POD同工酶谱带清晰,不同种间差异较明显,同属于狼蛛科内3种蜘蛛的POD酶谱相似性强,与白跗狡蛛谱带差异显著,同时发现拟环纹豹蛛POD酶对农药胁迫有明显的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根据聚合物驱油的机理,建立一种毛细管物理模型,它可以模拟油层的岩心,应用自行研制出的动态毛细管流变仪,可以在振动条件下测定聚丙烯酰胺(PMA)水溶液流经毛细管物理模型的流变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改变振动的振幅(A)和频率(f)对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平均动态表观黏度(-ηa)有很大的影响。低浓度的PAM水溶液随着振幅的增加其平均动态表观黏度也增加,而高浓度的PAM水溶液的平均动态表观黏度随着振幅的增加反而降低。高浓度和低浓度的PAM水溶液的平均表观黏度都随频率的增加而下降。为人工地震采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半固定化细胞法在微生物法丙烯酰胺生产中的应用.通过与固定细胞法和游离细胞法相比较,并经长期的工业化生产表明,该法在生产工艺、转化率、生产效率、生产周期、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优势.本方法具有与底物接触表面积大、反应效率高、操作简便、稳定性好、投资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粘性指进模型的进一步改进,新模型既有注水孔又有出油孔,实验条件基本符合采油条件*以排出率(S)为目标函数,研究了出油孔数目(N)和孔距半径(R)对粘性指进的影响*得到结论是:在该条件下,S随着N增大而增大,S随R的增大而降低.上述结果对研究聚合物驱油机理,提高驱油效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描述了用于聚合物驱油的聚丙烯酰胺(PAM)水溶液的流变性和粘弹性,利用低剪切旋转流变仪(Low Shear 40)和控制应力流变仪(AR-100),测定了不同浓度,在不同温度下的PAM水溶液的粘弹性和流变性,实验表明,在振荡频率作用下,PAM水溶液具有粘弹性,其实数粘度(η’),实数模量(G’)和损耗正切(tgθ)都受PAM浓度(C)、温度(T)影响。对于低浓度PAM水溶液,表现为牛顿性流体,超过一个临界浓度(C*)以上,PAM水溶液表现为假塑性流体。对于一个假塑性流体,它仍然有两个牛顿区,即在极低和较高的剪切速度率(γ)下表现为牛顿流体的特征。上述结论为三次采油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将工业二乙烯基苯和致孔剂溶胀到磺化聚二乙烯基苯树脂球中,通过悬浮聚合合成了茶碱分子印迹和非分子印迹的大孔磺化聚二乙烯基苯/聚二乙烯基苯互穿聚合物网络(PDVB-SO3H/PDVB IPN)珠体,测定了2种IPN的结构及其对茶碱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2种IPN的物理和化学结构相近,但分子印迹IPN对印迹分子具有较好吸附作用,从而实现了以较简单的方法合成分子印迹效果好的大孔交联聚合物.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连续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室内和野外种群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椰甲截脉姬小蜂室内和野外两个种群的POD同工酶和EST同工酶谱带均存在差异,酶带颜色也深浅不同.野外种群与室内种群相比,POD同工酶多一条迁移率为0.038的酶带,EST同工酶多一条迁移率为0.58的酶带.说明椰甲截脉姬小蜂室内种群与野外种群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功能性单体,通过乳液共聚合,合成了一种新型水乳型地毯粘合剂,介绍了该粘合剂的制备方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