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BF_3·OEt_2/ECH引发体系引发THF阳离子开环聚合制备遥爪端羟基四氢呋喃进行了研究,发现BF_3·OEt_2和BF_3·THF有相同的引发作用;聚醚链为双端羟基封端,其中以伯羟基为主;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2.
用三氟化硼引发四氢呋喃进行阳离子开环聚合,对环氟乙烷、环氧丙烷及环氧氯丙烷作聚合促进剂的引发效率进行了讨论.研究了水对BF_3-ECH引发四氮呋喃聚合的影响,通过改变加料方式,可使聚合反应得到很好控制以制备低分子量聚醚产物端羟基平均官能度为2且主要为伯羟基.  相似文献   

3.
一氯乙酸/FeCl2·4H2O催化合成聚苯乙烯遥爪预聚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氯乙酸为引发剂,以FeCl2@4H2O为新型催化剂,对苯乙烯进行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得了含端羧基和端基氯的聚苯乙烯遥爪预聚物,并对聚苯乙烯与丙烯酸丁酯的嵌段共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ATRP技术可一步合成含端羧基和端基氯的聚苯乙烯遥爪预聚物,并可有效控制预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1.3~1.6),预聚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随单体转化率的提高而线性增加,ln([M]0/[M])与时间呈线性关系.表明该催化引发聚合反应具有活性可控聚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新型过渡金属催化剂制取聚四氢呋喃的方法及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条件下催化荆对四氢呋喃本体聚合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阐述了新型金属催化荆的合成,以及不同条件下THF本体聚合时催化剂的活性;同时,讨论了其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5.
以二乙醇胺为共引发剂的PLA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辛酸亚锡[sn(oct)2]为催化剂,二乙醇胺(DEA)为共引发剂在130℃进行DL-丙交酯开环聚合环聚合36h,单体转化率平均约为75%,基本上与DEA投料比无关.^H NMR分析结果表明,DEA参与了引发丙交酯的开环聚合,DL-丙交酯是沿着DEA分子两端开环聚合,分子链的链端结构为以羟基为端基的丙交酯结构单元。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Tg随DEA投料比增加而降低;^1H NMR法测定的相对分子质量均比根据投料比计算的小,这主要与聚合体系中由于杂质如水份和氧存在有关;与只用Sn(Oct)2催化聚合的聚丙交酯相比,用DEA作共引发剂而得的聚合物有更强的亲水性,且随着DEA投料比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6.
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低聚物阴离子乳液聚合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低聚物为原料通过阴离子乳液聚合制备了聚硅氧烷乳液。研究了各种因素对乳液粒子粒径和聚合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粒子粒径随乳化压力的增大、反应时间的延长、平衡状态时,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而乳化次数对乳液粒子粒径没有多大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乳液粒子粒径还随乳化剂,羟基封端PDMS低聚物的质量比和乳化剂,水的质量比增大而减小;聚合速度却随乳化剂,羟基封端PDMS低聚物的质量比和乳化剂,水的质量比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以单苄撑缩季戍四醇为前体,合成了一端为α-溴代丙酸酯,一端为羟基的双官能引发剂。以此引发剂,先引发脂肪酶催化的甲基环碳酸酯开环聚合( ROP)反应,再进一步在CuCl/2,2’-bpy催化下于同一反应器中串联引发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ATRP)。利用温度的变化,在同一反应器中进行了两种不同的反应。对不同反应条件下所得聚合产物进行了GPC,1 HNMR,13 CNMR测试。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引发剂二-4-溴甲基过氧化苯甲酰[(BrCH2)2BPO],以(BrCH22BPO为引发剂,在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1-氧(T)存在下进行苯乙烯的本体聚合,再以所得聚苯乙烯为大分子引发剂,在80℃下进行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根据所得聚合物GPC谱图,对稳定自由基聚合中热引发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双分子引发体系的苯乙烯稳定自由基聚合,反应体系T浓度越高,热引发产生的聚合物链在所得聚合物链中所占的比例也越高。  相似文献   

9.
在路易斯酸BF3.OEt2的催化作用下,利用手性含硅醛2和Me3SiSMe反应首次合成了手性含硅二硫缩醛5;当2与乙二硫醇反应时,虽然生成了二硫缩醛3,产率为66%,然而与硅相连接的苯基被氟取代.如果没有催化剂,反应都不能进行.化合物3,5的结构经过了IR,^1HNMR,^13NMR,MS等的测定.图2,参11.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以齐聚异成二烯双锂为引发剂.以环已烷为溶剂的苯乙烯阴离子聚合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齐聚异成二烯双锂的引发活性低于正丁基锂;增长反应对单体浓度为一次方关系.引发剂浓度仍服从与单锂体系类似的非近似动力学方程:由该式分别求出k,=5.86×1012‘exp(),kap=7.11×103exp(),根据上述结果.提出了用链端二缔合态和游离态来代替过去的二缔合体和单量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NaClO_3~Na_2SO_3-H~+引发AN-MA-SMAS水相沉淀聚合体系的引发机理、聚合场所、自加速现象、优先吸附等聚合机理问题,并通过端基分析、分子量及分布、表观竞聚率、种子聚合等有关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动力学证据.  相似文献   

12.
以α-溴代丙酸乙酯为小分子引发剂、氯化亚铜和联二吡啶组成的混合体系为催化剂,引发苯乙烯单体聚合,得到端基为卤原子的单分散PS-X预聚体。并以此为大分子引发剂、氯化亚铜和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联二吡啶组成的混合体系为催化剂,引发聚合甲基丙烯酸叔丁酯,得到相对分子质量可控、分子质量分布狭窄的聚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嵌段共聚物.最后使该共聚物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从而得到了两亲性的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凝胶色谱仪等对产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反应时间、BF2(三氟化硼)加入量和Al2O3(氧化铝)预处理温度对BF3修饰Al2O3表面的影响。结果表明BF3对Al2O3的表面修饰主要是通过表面化学反应和物理吸附完成的。两种方式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主要取决于Al2O3表面羟基的量。  相似文献   

14.
SIS星型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阴离子聚合法,以苯乙烯、异戊二烯、四氯化硅为原料,以四氢呋喃(THF)为分子量调节剂,正丁基锂或萘锂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分3步加料,合成(SI)4Si星型嵌段共聚物.本研究合弃了对反应原料采取萃取精馏或真空蒸馏的提纯方法,通过改善反应过程中的其它工艺条件来提高反应的可行性、生产能力及生产率.简化了SIS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工艺过程,降低了成本,扩大了生产能力,提高了经济效益.所述及的SIS的合成方法具有较高的实际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在环己烷与四氢呋喃(THF)混合溶剂中,研究了温度对苯乙烯阴离子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增长反应对单体浓度呈一级关系;引发剂浓度服从以二缔体为主,单量体具有聚合活性为基础的非近似动力学方程式: 增长反应总的表观速度常数;单量体表现增长常数;解缔常数K_1随温度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以溴异丁酸-β-羟乙酯为引发剂,在溴化亚铜(CuBr)/2,2′联吡啶的催化下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窄分布端羟基线性聚苯乙烯,然后以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将其与均苯四酸二酐反应。采用GPC、GPC-LS联机、核磁氢图三种测试方法确定得到了结构清晰的四臂星形聚苯乙烯。以巯基乙醇为链转移剂,采用常规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端羟基聚苯乙烯,将其与均苯四酸二酐反应,也得到了星形聚苯乙烯。  相似文献   

17.
从歧化松香中提取的去氢枞酸(DHA)出发,将其酰氯化后与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反应,合成去氢枞酸丙烯酸乙二醇酯(DHAAGE).并以DHAAGE为单体,苯胺/二苯甲酮络合物为引发剂,THF为溶剂,在紫外光照射下,通过电荷转移聚合(CTP)法合成具有苯亚胺基链端的聚去氢枞酸丙烯酸乙二醇酯(PDHAAGE).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两亲性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端羟基聚乳酸和α-溴代丙酰溴为原料,制备了溴端基的聚乳酸;再以其为大分子引发剂,以溴化亚铜/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进行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得了两亲性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用IR、GPC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了聚合物薄膜的水接触角,并考察了不同反应时间对共聚物的特性粘度和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聚乳酸共聚物的亲水性较聚乳酸均聚物明显增大,TEM证实共聚物在水相中可形成一壳多核球状胶束,进一步佐证了该共聚物具有明显的两亲性。  相似文献   

19.
2-巯基苯并噻唑为引发剂的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巯基苯并噻唑(2-Mercaptobenzothiazole)(MBT)为引发剂,在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TEMPO)存在下,研究了苯乙烯的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考察了TEMPO与MBT的浓度比值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发现随着比值的增大,聚合速率明显下降,分子量也有所降低,当比值大于1时,分子量分布可以保持在1.30以下.另外,成功的扩链实验和对聚合物的^1H NMR分析也证实了聚合是按照稳定自由基聚合机理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氟硼酸盐([Bmim]BR)作为溶剂,采用丙烯腈(AN)、丙烯酸甲酯(MA)作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引发荆进行自由基共聚反应.利用^13C—NMR谱分析了共聚物中各三单元序列组的摩尔分数与单体投料摩尔分数的关系.通过计算得到的三单元序列摩尔分数推算得两单体的竞聚率为rA=0.33,rM=0.89.同时发现,[Bmim]BF4中AN和MA的链增长过程与Bernoulli模型有较大偏离,说明AN和MA在离子液体中的聚合过程中,增长链邻位上的链节对端基的选择性有较大影响,聚合物的各序列增长与反应时阀、单体摩尔分数及单体转化率有较大关系,并计算了受邻位链节影响的丙烯腈及丙烯酸甲酯的竞聚率:rMM=0.73,rAM=1.79,rAA=0.27,rMA=0.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