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经过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签订了具有半民间半官方性质的LT贸易协定,中日关系得到极大改善.这引起了台湾的极大担忧和不满,日本亲台势力也积极游说修复日台关系.在此背景下吉田茂访问台湾.促成第二次吉田书简,对LT贸易和中日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台湾渔民在钓鱼岛附近海域的捕鱼问题是横亘在台日之间的一个棘手问题,对台日关系有着重大影响。迄今为止,虽然台日之间进行了16次渔业会谈,但始终未能解决问题。不久前台日又在东京举行了第17次渔业会谈预备会议,这是在中日钓鱼岛之争白热化之际,由日本主动向台湾提出的。日本是要对台湾做出实质性让步,还是别有用心布下诱饵,欲使台湾不与大陆联手保钓?  相似文献   

3.
台湾方面将2009年定义为"台日特殊伙伴关系促进年",并密集接待日本访客,表明了台湾欲进一步发展日台关系的愿望。对到台湾访问的日方人员,不管是党派代表还是专家学者,马英九几乎都事必躬亲,出面欢迎。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政界始终存在一股反共反华,亲美亲台势力,俗称为“台湾帮”。他们竭力推行反共反华。亲台政策,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体制的结束,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推进和对华政策的转变以及日本政坛日趋保守化,其反华亲台活动日益频繁,猖獗,极大地影响或左右了日本政府的对台政策,他们的战略图谋是利用台湾问题遏制中国,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来,甚至纳入日本版图,削弱中国的战略竞争力量,从而实现主导亚洲的愿望。  相似文献   

5.
张华 《世界知识》2015,(7):59-61
<正>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或者两岸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中,最为敏感的是美国对台军售问题,占据着媒体的大量时间和版面,是"旧常态"。然而,近年来美台军事关系发展显示,事情已经远不是对台军售那么简单。美台近日频繁传出军事交流取得"突破"的消息。台湾《联合晚报》3月4日透露,台陆军秘密派遣一支26人的侦搜排前往美国本土,与美军交流高寒地带作战技能。台《自由时报》5日则披露,台军"参谋总长"严德发日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委员会4月20日以口头表决方式通过了《第88号共同决议案》,再度确认了《与台湾关系法》和美国对台"六项保证",决议案称这两者是"美台关系的基石"。这是美国国会首次将对台"六项保证"列入决议案。消息传到岛内,台湾"外交部"4月21日表示感谢,称长期以来美国国会一向对台湾展现跨党派一致的支持,"时代力量"更是专门发文表达感谢之意。台湾方面一片欢腾,沉迷在被"美国保护"的幻觉中,绿营似乎更加相信自己已找到了拿美国当靠山的"护身符"。结果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7.
于强 《世界知识》2012,(21):46-47
在钓鱼岛事件使得东亚局势日趋紧张的时刻,8月底,台湾地区前副领导人萧万长和台"经济部副部长"梁国新却带领"台日产业合作访问团"访问日本.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台湾历史上第一个由刚刚卸任的副领导人带队的、"史上规格最高"的招商团前往日本,似乎有些敏感甚至逆势,但其背后却折射出近年来台日经济合作关系已经出现重大转变.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发生了这种转变,使得台湾在近来的保钓行动中,能够以更加强硬的姿态面对日本.  相似文献   

8.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台湾)民主主义相当成熟,自由主义经济已经深入,也是一个法治国家。在各种意义上与日本享有共同的价值观。”——继今年2月4日在福冈市发表演讲时称台湾为“国”并美化日本在台的殖民教育后,日本外相麻生太郎3月9日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接受质询时,再次将台湾说成是“国家”。他似乎马上意识到了不妥,立即解释是“口误”,“无意中就会说成‘国’”。但他随后又将日台关系说成“两国间的关系”。“在当前被称为建交以来关系最坏的时期,改善日中关系是当务之急。在其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的外相反而不断发表错误言论,致使日中关系更加恶…  相似文献   

9.
正2月28日,美参议院火速表决通过"与台湾交往法案"(Taiwan Travel Act,H.R.535,又译"台湾旅行法"),进一步为全面解禁美台高层互访、提升美台关系铺路。此前,该法案分别在众议院和参议院外委会通过。该法案包含多重政治算计,若最终被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成为国内法,将严重破坏一中原则,冲击中美关系和两岸和平。法案背后有"升级美台关系"的  相似文献   

10.
正1月20日,美国新总统特朗普正式上台执政。特朗普强烈的"美国优先意识"、反全球化思维与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不仅将对国际经济形势、中美经贸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也会对台湾经济产生不可忽视的冲击与影响。蔡英文对外经济战略遭遇重挫特朗普当选与上台执政后美台关系的变化,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但人们的视线大多集中在美国对台政策调整及其对中美关系、台美关系和两岸关系的影响,而对台湾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10月18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表示美国对明年的台湾“总统”选举维持“中立”,没有偏好任何候选人或政党。对此,杨锦麟认为,美国因素在台湾内部政局扮演的角色历来都是重要的,不管它是否披着“中立”的外衣。记者为什么美国因素会影响到台湾“大选”,您能分析一下其深层次的原因吗?杨锦麟在民进党执政以来,美台关系在军事、政治层面发展的水准、幅度已经超过了国民党执政的时代,这是一个必须重视的事实。第一是美台军事关系实质性的发展。近年来,美军的顾问团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台湾的各种大小军事演习。五角大楼以及军火商对台湾军售的游说和…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独立伊始,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不得不力图建立自己的国防体系。限于自身条件,新加坡必须寻求他方援助。出于种种原因,台湾对新加坡的军事帮助很大,双方开展了名为"星光计划"的军事合作。长期以来,"星光计划"一直秘密实施,世人知之甚少。新加坡与台湾的这种军事合作关系,到底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对新台双方,对两岸关系有何影响,值得我们去探究思考。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岁末,美国针对台湾“入联公投”掀起新一波反对高潮。随着台湾“大选绑公投”日益临近,美国正为后扁时代的美台关系做准备。  相似文献   

14.
正"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将台湾实际控制的太平岛降格为太平"礁",为台岛内各界所不能接受。台湾一些有识之士对蔡英文在维护台湾权益方面的妥协和不作为予以严厉批评。尽管如此,蔡英文不会改变其谄美媚日的对外政策,并可能利用太平岛作为深化与美日及个别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新筹码。对此,中国大陆应提前做好应对方案。太平岛被判成了太平"礁"2016年7月12日,"仲裁庭"就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  相似文献   

15.
<正>拉美地区是台湾当局经营和维系"邦交"关系的重镇,台"邦交国"总数的一半以上位居拉美。6月13日,巴拿马宣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断绝与台湾当局官方关系,打破了台湾与中美洲国家关系的现状。这是继2016年12月非洲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与台湾"断交"后,蔡英文当局面临的又一次"邦交"危机。经此,世界上与台湾保持官方关系的国家数量减少至20个,创历史新低。中巴建交可谓水到渠成,将为中国发展与中美洲国  相似文献   

16.
王子旗 《世界知识》2023,(18):58-59
<正>8月7日,“台版芯片法”正式生效。民进党当局大肆吹嘘该法可为台湾半导体厂商提供“史上最大投资抵减优惠”,将进一步提升台湾半导体产业供应链韧性,保持其在全球的竞争优势。但岛内舆论普遍认为,“台版芯片法”的减税优惠只是“杯水车薪”,标本皆不治,保不住半导体产业这座所谓的“护台神山”;缺乏核心关键技术及庞大市场支撑的台湾半导体产业,将丧失其发展自主性。  相似文献   

17.
闽西和台湾客家民间信仰一脉相承,台湾民间信仰中诸多神灵都是早期赴台的闽西客家人从原乡携去的.但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也发生明显的变异.本文试图探讨闽西和台湾客家民间信仰的传承关系及其发生变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近期,美台军事合作动作频频,美国清晰地释放出支持台湾"防务自主"的信号。4月7日,台防务部门称,美国将核准台"潜舰自造"所需的载台技术协助与相关装备商售案的"营销核准证",台军"海昌计划"所需的包括战斗系统等"红区"(完全依赖外援)装备,美方可望一并核准对台输出。这一举措不但被视为台"潜舰自造"的一大突破,也是美国调整对台政策、深化与台防务关系的重要标志。特朗普政府鼓励其亚洲盟友通过采购和自造军事装备增进军事实力,台湾蔡当局又重点发展"机舰  相似文献   

19.
背景3月9日,美国媒体披露五角大楼《核态势评估报告》,显示美国准备动用核武器的对象和条件,中国位居七个目标国家之列,台海发生战事时美国将使用核武器。3月10日,台湾“国防部长”汤曜明赴美参加“美台防卫高峰会议”。此外,美方又在酝酿让李登辉及台湾军方某官员近期去美活动。近年来,美国对台军售不断升级,对我国安全产生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注意。3月6日,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召见美国驻华大使雷德,就近来美方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中美关系的行径,向美国政府提出严正交涉。3月11%日,“清华—世界论坛”就“美台军事关系对中国安全的影响”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蒋介石逃到台湾之后,台湾就一直在寻求美国的保护。1954年美台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一方面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一方面却抛出《与台湾关系法》,用国内法的形式重新提出了对台湾安全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