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测试各种不同规格的苎麻织物的透气、透湿性能,分析了织物厚度和织物总紧度对织物透湿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在高湿与低湿状态下,厚度和总紧度对织物的透湿性能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本文还提出了织物厚度与总紧度的综合影响参数,综合参数对高湿与低湿状态下织物透湿性能的影响是一致的,这为夏季服用苎麻面料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影响织物遮光性的因素很多,包括外部条件、织物本身因素等.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影响织物遮光性的织物基本参数,包括织物的厚度、紧度、面密度、纱线线密度以及颜色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取了3个主因子——紧密度因子、重度因子和厚度因子,结合颜色因子,这些主因子可以很好地代表有关参数的信息,并能对织物遮光进行解释.其中紧密度因子代表织物紧度、经纬密等信息,表征了织物空隙的多少,通过影响直接透射光等影响遮光性.重度因子代表有关织物面密度、经纬纱线密度信息,厚度因子主要代表织物厚度,通过影响光线在织物中光程的变化影响织物的遮光性.颜色因子代表的颜色相关信息,通过染料对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反射等作用,影响织物遮光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几种中长涤纶仿毛织物的结构参数与声学参数之间关系.分析了相同透气量时织物厚度对声阻率的影响,以及相同厚度时透气量对织物声阻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织物透气量较小时,相同透气量的织物的厚度对声率的影响较小,而织物微孔半径增加时声阻率却出现增加的情况.由此得出,织物声阻率随纱线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厚度相同时织物声阻率随其透气量增加呈曲线形式变化,透气量适中时吸声系数达到最大,透气量偏大和偏小都会使声阻率偏小.对这个曲线拟合后得到了由织物透气量计算其声阻率的经验公式,将这个经验公式代入H.Kuttruff的织物吸声系数公式后使得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纺织品湿热舒适性影响因素的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织物物理性能对湿热舒适性的影响,提出了织物回潮率、织物厚度、织物原料的导热系数、织物膨松率是影响服装湿热舒适性的基本因素,并通过毛织物的实验,得到了不同作用效果,同时也验证有关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阻抗管传递函数法测试了5种不同规格经编间隔织物在声频为100~2 500 Hz时的吸声系数,分析了织物结构参数对吸声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了该织物与常用吸声、衬垫材料海绵在吸声性能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织物的吸声性能与织物的密度、厚度、孔隙率等参数有关;经编间隔织物的吸声性能优于同厚度的海绵,在汽车行业中将是海绵类产品的优异替代品.  相似文献   

6.
采用红外光谱辐射计和样品炉,测试了8~14μm波段涤、棉两种织物的红外线透过率,以及不同纺织材料和涂层织物的发射率.结果表明,透过率分别随着织物紧度和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厚度相差不大时,透过率与面密度呈负线性关系;对于非常紧密的织物,红外线透过率也不为零;纱线毛羽对红外线透过率影响较大.不同织物发射率大小的顺序:锦纶织物〉涤纶织物〉毛织物〉棉织物〉化学镀金属织物;混纺织物的发射率由组成该织物纤维材料的发射率决定;涂层织物的发射率主要受涂层剂的影响;对于相同材料的织物,颜色对发射率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回归反光织物中玻璃微珠直径变化对单个微珠反光强度和回归反光织物反光性能及其他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织物微珠最大覆盖率的概念.结果表明,微珠直径增大时,反光织物的厚度和单位面积重量会增加,织物的反光强度会增强.  相似文献   

8.
通过理论分析,指出了影响织物能见度的主要因素有织物覆盖系数、织物厚度、纱线的光学反射率和吸收率.将测试距离跟织物前与织物后目标物的照度组合成512项实验,由此获得最小分辨距离和反射系数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织物传热的宏观、微观机理,认为热流在织物中的传递具有各向异性,热流在纤维中主要沿轴向传递,在织物中主要沿纱线轴向传递.通过对平纹、斜纹、缎纹织物热阻的实例分析,建立了与织物结构参数相关的热阻理论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织纹组织、织物厚度和容重对织物热阻的影响规律,丰富了织物热传导理论.  相似文献   

10.
织物差动毛细效应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建立了织物差动毛细效应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织物里外层纤维线密度与附加压力差的关系,织物里外层厚度和纤维根数与液态水毛细运输流量的关系,织物里外层厚度与液态水毛细运输速度的关系,并用实验结论作了说明,从而提出了优化织物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西藏古建筑中装饰织物的燃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火源对20种西藏古建筑中典型装饰织物和4种纯涤、纯棉和涤棉织物进行了燃烧试验,研究了其燃烧行为;利用极限氧指数(limiting oxygen index,LOI)和垂直燃烧(vertical burning,VB)方法对这20种织物的燃烧性能进行了测试,判定了燃烧级别,分析了材质的影响,并对4种纯涤、纯棉和涤棉织物分别在拉萨和合肥同期进行了LOI和VB对比测试,探讨西藏高原环境对装饰织物燃烧性能的影响;利用锥形量热标准化测试研究了部分代表性织物的对火反应特性,分析了材质、厚度等织物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西藏古建筑内大部分装饰织物为易燃可燃物(LOI≤20),材质以丝质天然纤维和纤维素纤维为主,遇火后即发生复杂明火燃烧现象;西藏低氧低压条件已能充分支持织物的实尺度燃烧,虽织物燃烧速率降低,燃烧时间加长,但局部燃烧加剧,火焰体积加大,具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纤维素织物热释放速率普遍高于以动物毛绒或丝质材料为主体成分的织物,且织物厚度越大、组织越致密、结构越复杂,热释放速率往往越大.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新的织物耐磨性测试方法,设计并制造出自制耐磨仪。介绍了自制耐磨仪的原理、结构以及测试方法。在一定充气压力下应用自制耐磨仪对织物折皱点进行摩擦,通过气流量的变化实时反映织物的磨损情况,通过伯努利方程将变化气流量转化为等效孔径,选取等效孔径值来评价织物折皱点的耐磨性能。采用正交试验,选取摩擦速度、充气压力、面料厚度3个测试参数,对羽绒面料折皱点的耐磨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它们对羽绒面料折皱点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制耐磨仪在一定条件下,可表征羽绒面料折皱点的耐磨性能。充气压力和面料厚度对羽绒面料折皱点的耐磨性能有显著影响,摩擦速度对其影响不显著,充气压力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果为改善羽绒服面料折皱点的耐磨性提供了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经编间隔织物间隔丝的排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间隔织物的压缩性能.对模型进行简化并得到了不同表面组织、织物厚度、间隔丝直径的间隔丝排列加权平均倾斜角.根据间隔织物压缩方程和理论参数,由Matlab模拟得到间隔织物的理论压缩曲线,并与试验得到的压缩曲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根据间隔丝排列模型得到的理论压缩曲线与试验曲线拟合较好,具有较大的网孔表面和织物厚度及较小的间隔丝直径的经编间隔织物在小变形压缩下的压力较小.  相似文献   

14.
将具有不同结构参数的经编间隔织物与聚氨酯泡沫材料复合,制备了7种经编间隔织物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试样.利用驻波管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吸声性能测试,探讨间隔丝垫纱方式、织物厚度和表面组织结构对复合材料声波吸收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吸声特性,其吸声性能可以通过改变织物结构参数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细度的超细羊毛(羊毛平均直径为14.5μm~18.5μm)精纺毛织物为对象,应用织物风格仪(KES-FB-AUTO-A),测试了织物力学风格.研究结果表明,超细羊毛织物(1#试样),拉伸功回复率(RT)较高,弹性较好;弯曲刚度(B)及弯曲滞后矩(2HB)较小,其织物较柔软;织物压缩平均厚度值(T0) 和稳定厚度(Tm)较小,其织物较轻薄;摩擦系数的平均差不匀率(MMD)大,织物滑爽;表面粗糙度(SMD)较小,其织物较细腻.  相似文献   

16.
针对数码印花中织物印花效果只有在打印完成后才可根据印花织物所显现的色彩和图案进行评价,而打印前织物本身的物理特性对印花效果的影响尚不明确的现状,以9种棉织物为研究对象,筛选影响棉织物印花适性的9项物理指标(纱线支数、经密、纬密、厚度、纱线捻度、白度、芯吸高度、光泽度和表面粗糙度),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棉织物印花适性的评价模型。通过分析棉织物印花后的显色数据,验证模型预测结果。结果表明:印花适性评价模型具有适用性,可用于快速评价棉织物印花适性;增加棉织物白度、降低棉织物表面粗糙度可提升印花织物的颜色再现性;提高织物光泽度与白度有利于提高印花的明度;织物厚度和芯吸高度对印花渗透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测量和分析了几种中长涤粘机织物在相近厚度不同透气量以及相近透气量不同厚度情况下的透湿情况.研究发现,在微风环境里,相近厚度织物的透湿量随着其透气量的增大有减小趋势.由此得出一个假设,毛细管吸附作用在织物的透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透气量太大时单位面积内的毛细孔数减少,对水分子的吸附量小,所以吸湿量小.因此,织物的透湿过程描述为导湿则更加确切.另外,在透气量相近时,透湿量随厚度增加而略有减小,主要原因是由于织物微孔中纤维材料的表面积很大,水分子在传递过程中受到很大的吸附力,从而使得较厚的织物的导湿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8.
测试和分析了织物的润湿和吸收性能、保水能力和液态水蒸发的能力.结果表明织物的液滴吸收时间与织物孔隙率ε、接触角θ、织物厚度h等有密切关系;织物的保水能力与ε/(1-ε)成线性关系;织物的湿蒸发能力与织物表面凹坑尺寸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根据弹性体的屈曲变形理论,对轻薄织物屈曲变形作了理论分析,计算了轻薄织物水平方向屈曲最短理论长度,分析了轻薄织物屈曲最短理论长度与实测缝纫厚度应变和AATCC评级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模压实验,研究温度、时间和压力对经编间隔织物模压性能的影响.对模压成的罩杯杯深、厚度、手感以及颜色变化等指标进行分析,并评价罩杯成型的优劣.得出经编间隔织物成型较好罩杯时的工艺参数,即模压温度为195℃,模压时间155~185s.为经编间隔织物在文胸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参数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