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铜–石墨烯纳米片(GN)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我们采用化学包覆法将银粒子包覆在GNs上,以避免其与铜的反应和金属间相的形成。分析了GN含量对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镀是一种有效避免铜与碳反应和金属间相形成的方法。GNs的加入显著提高了Cu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然而,GNs的添加需要谨慎进行,因为在达到一定的阈值后,其机械性能和摩擦学性能会受到负面影响。结果表明,GN含量为0.5vol%时,复合材料的硬度、磨损率和摩擦系数分别比铜纳米复合材料提高了13%、81.9%和49.8%。这些改进的性能是由于降低的晶体尺寸,GNs的存在,以及复合材料成分的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2.
以A2B7型贮氢合金La1.5Mg0.5Ni7为研究对象,研究未包覆和表面包覆Cu以及对包覆铜的贮氢合金进行再包覆Ni、Co处理的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表面包覆Cu和Cu-Ni后的贮氢合金电极循环稳定性有所提高,而包覆Cu-Co的合金电极稳定性较差,但电极容量有所提高.线性极化扫描和电化学阻抗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包覆Cu、Cu-Co及Cu-Ni处理改善合金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I0,降低电化学阻抗,说明包覆处理改善合金表面的电催化活性,加快合金表面电荷的迁移速率,从而提高高倍率放电能力.  相似文献   

3.
La-Mg-Ni系A2B7型贮氢合金表面包覆铜及其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A2B7型贮氢合金La1.5Mg0.5Ni7为研究对象,研究未包覆和表面包覆Cu以及对包覆铜的贮氢合金进行再包覆Ni、Co处理的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表面包覆Cu和Cu-Ni后的贮氢合金电极循环稳定性有所提高,而包覆Cu-Co的合金电极稳定性较差,但电极容量有所提高.线性极化扫描和电化学阻抗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包覆Cu、Cu-Co及Cu-Ni处理改善合金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I0,降低电化学阻抗,说明包覆处理改善合金表面的电催化活性,加快合金表面电荷的迁移速率,从而提高高倍率放电能力.  相似文献   

4.
碳纳米管的化学镀银及SEM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碳纳米管进行金属包覆,制备一维纳米复合材料,利用化学镀方法在碳纳米管表面得到完整均匀的银镀层。研究表明,镀层质量与表面处理,反应速率和反应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低合金钢双辉渗W-Mo-Co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低合金钢25Cr2Mo2V表面渗W—Mo—Co三元合金,可在表面形成铁、钴、钨、钼时效合金。研究了形成这种合金的表面冶金工艺和渗层组织状态,渗层成分分布以及工艺参数的改变对渗层厚度及渗层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合金元素的含量可以达到高钴时效合金W11Mo7Co23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避免传统的湿化学法制备有机一金属纳米掺杂复合材料中热处理给材料性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工艺方法.室温下制备出有机-金属包覆掺杂型三元系复合材料体系.实现了染料分子对金属纳米粒子完全意义上包覆的设想.用电镜(TEM)观测了复合材料样品的显微结构,并对其UV—Vis吸收光谱进行了测量,给出了该包覆掺杂型材料的结构模型,并用所给模型成功地分析了实验结果产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湿法炼锌净化钴渣新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提出了氨-硫酸铵体系处理湿法炼锌净化钴渣的新工艺.该工艺首先用铵-氨水溶液浸出烘烤后的钴渣,再用锌粉对浸出液净化除杂并进行锌与镉、钴、铜及铜与钴的分离.在最佳技术条件下,金属浸出率(质量分数)分别为Zn91.18%,Cu96.98%,Cd99.38%,Co89.35%;净化所得的富钴渣含Co3.79%,富集比达8.4,从这种钴渣中可直接提取钴或钴盐;而净化液可直接制取活性锌粉.氨-硫酸铵法具有原料适应性强,设备防腐要求低,能常温操作,能耗低,除杂容易等优点,是处理湿法炼锌废渣、综合利用有价元素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用于导电油墨的银包覆铜微粉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乙二醇体系中采用葡萄糖预还原法制备微米级铜粉,由直接置换法制备银包覆铜型微粉。通过导电性实验讨论不同条件下粉体的电阻值变化,确定了制备银包覆铜型微粉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
以醇盐水解--氨气氮化法在SiC颗粒表面包覆TiN,然后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制备出(SiC)TiN/Cu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醇盐水解--氨气氮化法能够制备出TiN包覆SiC复合粉末,TiN包覆层均匀连续,TiN颗粒的粒径为30~80nm.TiN包覆层能够促进复合材料的致密化并改善界面结合.(SiC)TiN/Cu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介于15.5~35.7 m.Ω-1.mm-2之间,并且随着SiC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TiN包覆层和基体中网络结构TiN的存在能够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复合材料的电导率较接近P.G模型的预测值.  相似文献   

10.
化学镀CuNiP-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化学镀的方法在多壁碳纳米管表面沉积Cu—Ni—P合金,制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并对制备出来的复合材料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通过XRD对已制备的化学镀合金分析.得出沉积铜为立方面心结构而镍是非晶态.TEM观察复合碳纳米管,发现在其表面沉积有分散均匀纳米级的金属颗粒,Cu-Ni-P合金呈球形.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人工合成的 1nm锰矿相与铜、钴、镍等二价金属阳离子的离子交换实验的结果表明 :人工合成 1nm锰矿相具有强烈的金属阳离子交换能力 ,其交换能力大小顺序为Cu2 +>Co2 +>Zn2 +>Ni2 +;有机质存在对离子交换起到抑制作用 .阳离子交换是多金属结核成矿后期的重要途径 .从镍离子较弱的交换能力和其在结核中较高含量的矛盾中可推测 :铜、钴、镍等有价金属元素在多金属结核中的富集 ,可能是生物成矿和化学作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一种制备超细Ni/Cu包覆型复合粉的新工艺。以硫酸铜和硫酸镍为原料、酒石酸铵为络合剂、NaOH调节pH值、水合肼还原的化学共沉积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50nm的纳米级镍包铜(Ni/Cu)复合粉末。并从电化学、结晶学的角度阐述了制备粒度微细、包覆均匀的Ni/Cu复合粉末的基本原理。该方法利用液-液均相置换反应,采用温和的反应条件,直接制备纳米级复合粉末材料,具有方法简单、粉末粒度均匀、产品纯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电化学法制备纳米铜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80、苯、正丁醇、十二烷基硫醇和硫酸铜混合而成的乳液中,采用电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稳定的、粒径均匀的Cu纳米颗粒.采用XRD、TEM及FT-IR对所制备的Cu纳米颗粒的结构、形貌、粒径大小及表面键合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铜粉为球型颗粒,分散较好,尺寸较为均匀,约为60~80 nm,并且具有立方晶型结构;得到的纳米铜颗粒表面含有一层有机物质,形成了包覆层较薄的核壳结构,这种包覆层阻止了纳米铜粉在空气中或水中的团聚和氧化,起到提高纳米铜颗粒的分散性和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石英玻璃片为基底,通过碱腐蚀的方法得到一层Na2O型硅酸盐玻璃,通过与铜氨络合物溶液发生离子交换,用Cu取代Na形成硅酸铜玻璃层,然后经过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严格控制的成核晶化过程,形成Cu2O的微晶玻璃.通过扫描电镜方法观察所得样品的表面形态,并用X射线、吸收谱分析得到所制备的Cu2O微晶玻璃的一些物性,并对其结构物性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以葡萄糖和硝酸钴为炭源和钴源,采用水热炭化法原位制备了炭微球负载钴金属催化剂(Co/CMS),借助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X)表征所制催化剂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利用该催化剂进行了催化硼氢化钾水解产氢实验并分析了相关催化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所制Co/CMS催化剂球状形态完整、尺寸分布均匀,炭微球平均直径约为3.98μm,钴金属均匀负载于炭微球表面;Co/CMS催化剂对硼氢化钾水解产氢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负载钴金属对催化剂的性能有显著影响,钴负载量为25%的Co/CMS催化剂催化产氢效率达到11 088 mL_(H_2)·g■·h~(-1);产氢速率受硼氢化钾溶液浓度影响不大,但对反应温度较敏感;钴负载量为25%的Co/CMS催化剂催化硼氢化钾溶液水解制氢反应的活化能约为33.75 kJ·mol~(-1),低于Pt/C和Ru/C贵金属催化剂相应值,表明所制Co/CMS催化剂对硼氢化钾水解产氢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6.
人体组织对植入物磨损碎片和腐蚀产物产生的异物反应以及细菌感染是导致植入物失败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采用电弧离子镀系统通过不同N2分压的工艺参数设置,在304不锈钢上制备获得一系列抗菌TiN/Cu纳米复合涂层沉积,分别命名为TiN/Cu-x(x = 0.5,1.0,1.5 Pa)。X射线衍射分析、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N2分压决定了TiN/Cu纳米复合涂层的Cu含量、表面缺陷和微晶尺寸,进一步影响了其综合能力。TiN/Cu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随着微晶尺寸的增加而增强。在表面缺陷、微晶尺寸和铜含量的协同作用下,TiN/Cu-1.0和TiN/Cu-1.5涂层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此外,生物试验证明,所有TiN/Cu涂层均无细胞毒性,抗菌能力强。其中,TiN/Cu-1.5涂层显著促进了细胞增殖,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抗菌、耐腐蚀、耐磨的医疗植入物表面涂层。  相似文献   

17.
粉煤灰空心微珠的改性及其吸波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电厂废弃物粉煤灰空心微珠,对其进行表面金属化处理制备了一种低密度的新型微波吸收材料。利用简单、低成本的置换沉积铜法新工艺,进行表面金属化处理。该工艺具有明显的优点:其反应时间缩短到1.5 h;处理工艺由6步简化到3步;无须使用贵金属钯等活化,成本大大降低。研究了改性的粉煤灰空心微珠涂层在8~18GH z频段内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及金属沉积时间对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心微珠经过金属化改性后可以获得较佳的吸波性能,制备的涂层,厚度为0.7~0.8mm,在8~18 GH z频段,电磁波反射率最低达到-16 dB,小于-10 dB的吸收带宽大于2GH z。  相似文献   

18.
用水热法将锰和钴盐负载于海带衍生生物质碳(BC)表面后经高温热解形成生物质碳负载钴锰氧化物(Co-Mn-O@BC).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物相和形貌,结果表明Co-Mn-O@BC为碳载正方晶系的钴锰氧化物[(Co,Mn)(Co,Mn)2O4],且为绒球状.利用循环伏安法、恒电流充放电法和交流阻抗法评...  相似文献   

19.
α-ZrW_2O_8/Cu复合材料的制备、微观结构和致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ZrW2O8/Cu复合材料.将所制备的ZrW2O8/Cu复合粉体在300~600 MPa压制成型,在H2和N2惰性还原混合气氛下600 ℃烧结2 h后获得含有不同体积分数α-ZrW2O8的α-ZrW2O8/Cu复合材料.XRD分析结果表明,在ZrW2O8表面包覆铜后进行烧结和后热处理所获得的α-ZrW2O8/Cu复合材料中,未发现因热应力产生的γ-ZrW2O8和杂相,有效减小了因ZrW2O8相变而导致其负热膨胀效应的降低.研究结果表明,α-ZrW2O8能均匀分布在Cu基体中.随着压力的提高和Cu的增加,复合材料的致密度提高至88.9%.  相似文献   

20.
碳纳米管的化学镀铁钴和电磁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化学镀方法将CoB和FeB二元合金包覆在多壁碳纳米管模板上,制备了一种新的一维纳米复合材料.将JEM-2010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多壁碳管的外径从13 nm增加到35 nm,能量色散X分析仪也表明碳管的表面镀覆了铁磁性纳米金属颗粒.用Angilent8722ES矢量网络分析仪在2~18 GHz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动态电磁参数,在2 GHz时,铁包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复介电常数的实部ε′和虚部系数ε″分别为23.90和14.31,在2 GHz时复磁导率的实部μ′和虚部μ″分别为2.64和1.63,而钴包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ε′,ε″,μ′和μ″分别为12.00,2.04,1.28 和0.39.在低频处复合材料的磁导率和磁损耗相对于纯碳管有明显的增加.这种电磁特性可以应用于微波吸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