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头鸊鷉每年3月初迁来乌梁素海,10月末11月初离去.它们在蒲苇地营水面浮巢,巢材主要为苇茎,蒲叶和水草,巢的外径65cm,内径17cm,深3.5cm。窝卵数3~5枚,平均4枚,日产一枚卵圆形污白色卵。卵径平均36.39×54.87mm,卵重37.89。  相似文献   

2.
白鹡鸰(Motacilla alba alboides)在拉萨地区的繁殖生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拉萨地区,白雌雄共同筑巢,巢的平均内径为7.87±1.65cm(n=4)、外径16.5±2.38cm(n=4)、巢高12.75±5.62cm(n=4)、巢深7.3±0.96cm(n=4)、平均离地高为0.35±0.64m(n=4)、巢重61.75±8.34g(n=4)。每窝产4~6枚卵,平均长径为21.3 ,短径为15.8 ,卵平均重2.3g。孵卵期为11~12天,双亲共同育雏,平均育雏期为15天,幼鸟离巢后仍靠亲鸟为生,雏鸟主要以鳞翅目的幼虫、蚯蚓、蜘蛛以及鞘翅目昆虫为食。  相似文献   

3.
1988年3—8月在陕西省勉县铜钱坝乡陈家湾村对苍鹭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苍鹭营巢期3~7天,交尾后5~7天产第一枚卵,窝卵数4.27±1.44(n=15)枚,孵化期25~27天,卵的重量损失率为16.6±4.4%(n=23)。雏留巢期约40天,育雏期60天。营巢、孵化、育雏均由双亲共同承担。  相似文献   

4.
2002~2004年,在蟒河自然保护区对北红尾鸲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每年3月上旬迁入该区。10月下旬迁离.3月下旬营巢.4月中旬产卵,窝卵数3~6枚.孵化期12~13天。孵化率为90%.巢内育雏期12天.巢外育幼期约10天.在该区全年的种群密度为4.41只/km^2.  相似文献   

5.
文章报道了小云雀inopinata亚种(Alauda gulgula inopinata)(以下称为小云雀亚种)在西藏拉萨地区的繁殖生态。小云雀亚种在拉萨地区一般4月下旬进入繁殖期,选择本地的冬小麦地等作为它们的繁殖生境。雌雄鸟均参加筑巢,筑巢期为3.8±1d(n=4),10个巢的大小为5.6±0.7cm×8.7±0.9cm(n=10),巢深4.1±0.3cm(n=10),巢的平均重量24.6±4.3g(n=5)。平均窝卵数为2.6±0.5枚(2~3枚,n=7),其中3枚者居多;产一窝卵需要2~3d,卵平均重量2.2±0.3g(1.8~2.8g,n=7),卵的大小为20.4±0.5mm(19~21)×14.2±3mm(14~15),(n=7)。平均孵卵期为15±0.6d(14~16,n=6),孵化率为67%,育雏期12±0.6d(11~13,n=6),雏鸟成活率仅50%。农业活动及天敌是影响孵化率及雏鸟成活率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2007-2009年,在蟒河保护区对白鹡鸰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每年3月上旬迁入该区,10月下旬迁离.5月营巢,巢营好后即开始产卵,窝卵数4~5枚.孵化期12~13天,孵化率为100%.巢内育雏期15天.在该区全年的种群密度为2.5只/km.  相似文献   

7.
2007-2009年,在蟒河保护区对白鹡鸰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每年3月上旬迁入该区,10月下旬迁离.5月营巢,巢营好后即开始产卵,窝卵数4~5枚.孵化期12~13天,孵化率为100%.巢内育雏期15天.在该区全年的种群密度为2.5只/km.  相似文献   

8.
采用性别鉴定分子技术研究易危物种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的初雏性别比例(性比),探讨晚成鸟初雏性比与窝卵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在种群水平上,黄嘴白鹭初雏性比没有显著的雌雄偏向(47.37%雄性,p=0.37);平均窝卵数为3.71±0.09(n=109),其中,拥有4枚卵的巢最常见(57.80%).在巢水平上,初雏性比随窝卵数而变化(p=0.003);拥有3枚卵的巢的初雏性比具有显著的雄性偏向(69.23%雄性,p=0.02),而拥有4枚卵的巢无显著的性别偏向(44.23%雄性,p=0.17),拥有5枚卵的巢则有显著的雌性偏向(31.43%雄性,p=0.04);拥有3枚卵的巢的初雏性比显著大于拥有4枚卵的巢(p=0.005)及5枚卵的巢(p=0.001),而初雏性比在拥有4枚卵的巢与拥有5枚卵的巢之间无显著差异(p=0.17).综上可见,黄嘴白鹭具有晚成鸟特有的性别分配机制,即窝卵数的变化能调整初雏性比.  相似文献   

9.
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的白鹭繁殖行为和繁殖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2 0 0 1年 3月至 7月对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鸡屿岛的白鹭 (Egrettagarzetta)繁殖行为和繁殖力进行了研究 .白鹭集群、择巢、筑巢于 2月中旬至 3月中旬 ,3月底部分亲鸟开始产卵和孵化 ,4月中旬雏鸟开始出壳 .白鹭窝卵数为 4.43± 0 .6 8(SD)枚 ,孵化期为 2 3.2± 1.4d ,孵化率为 88.5 0 % ,窝雏数为 3.8± 0 .8只 ,育雏期 2 8~ 35d ,雏鸟成活率为 87.7% .每年每只白鹭的繁殖力为 1.96只雏鸟 ,每巢成功繁殖 3.37只雏鸟 .鸡屿岛白鹭繁殖前期的种群数量为 5 0 32只 ,繁殖结束时亲鸟和成活雏鸟数量共 135 0 6只 .本文分析影响白鹭繁殖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白鹭繁殖期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今年6月19日,我们在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中,在辽宁东港市椅圈镇发现了黑嘴鸥的繁殖群,并且见到了巢和卵。6月27日笔者又同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合作,对黑嘴鸥巢区进一步做了卫星定位。营巢区在辽宁省丹东市的东港市境内,该市位于辽东半岛与辽宁东部山区的结合部,东西长83公里,南北宽38公里,海岸线长93公里。巢营筑在东港市椅圈镇尹坨村沿海,大洋河口东岸的人工养虾池堤埂上。虾池堤埂高约2米,宽约4米,顶宽约1米,断面近梯形。虾池长约200米,宽约50米,数十个虾池呈网络状连成一片。共发现7巢,17枚卵,其中6巢在两侧有水隔离的堤埂上。巢由枯碱蓬茎杆筑成,呈皿状。17枚卵平均重33.5克。最小巢间距仅有2米,是笔者以往在山东、河北及辽宁几  相似文献   

11.
山斑鸠在拉萨地区是一种夏候鸟,每年的4月初开始迁入拉萨。它们在人工林、沙棘林和高山灌丛营巢和夜宿,以林间空地、农田、河滩以及荒地为主要的取食地。巢置于较高的树木或郁闭度大的树上,4月底开始筑巢,营巢期一般为6-8d左右;巢平均大小为21.85(16-27)cm×3.07(2-4)cm,离地高为350(200-527)cm,巢重为54.3g(52-64)。5月初产卵,日产一枚,平均窝卵数为2枚(21巢),卵平均重量为10.36g(8.5-12),平均大小为33.27(27-37)×22.6(23-26)mm。孵化期为16-17d,13巢的统计平均孵化率仅为60%。育雏期为16-18d,离巢率为56%。雌雄鸟均参加孵卵和育雏。人为干扰和不良的天气是影响巢成功率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山斑鸠在拉萨地区是一种夏候鸟,每年的4月初开始迁入拉萨。它们在人工林、沙棘林和高山灌丛营巢和夜宿,以林间空地、农田、河滩以及荒地为主要的取食地。巢置于较高的树木或郁闭度大的树上,4月底开始筑巢,营巢期一般为6-8d左右;巢平均大小为21.85(16-27)cm×3.07(2-4)cm,离地高为350(200-527)cm,巢重为54.3g(52-64)。5月初产卵,日产一枚,平均窝卵数为2枚(21巢),卵平均重量为10.36g(8.5-12),平均大小为33.27(27-37)×22.6(23-26)mm。孵化期为16-17d,13巢的统计平均孵化率仅为60%。育雏期为16-18d,离巢率为56%。雌雄鸟均参加孵卵和育雏。人为干扰和不良的天气是影响巢成功率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白冠长尾雉孵卵行为的无线电遥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年4月至2003年6月,在陕西佛坪县和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的孵卵行为进行了研究.先后遥测了4只雌性个体,对5窝正在孵卵的雌鸟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的平均窝卵数为(8.86±2.11)个,产卵间隔约为24h,产下最后1枚卵即开始孵化,孵化期26~27d;巢温为(34.5±0.1)℃;雌鸟单独孵卵,平均每2.3d离巢1次,平均离巢时间(110±24)min,79%的离巢行为发生于16:00之后;离巢的雌鸟有较固定的取食地.列联表检验表明,天气状况对雌鸟是否离巢觅食有显著影响(χ2=9.089, ν=3, P=0.028).多元线性回归表明,离巢时间早晚与离巢时间长度有显著的线性关系(t=-2.146, P=0.046). 卵质量与孵化时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F=32.03, ν=35, P=0.000).孵化过程中,卵在巢中的位置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蝈蝈的研究     
蝈蝈为一欣赏娱乐昆虫,主要捕食昆虫,食量非常大。在害虫生物防治中,以虫治虫有着一定的应用前景。一年发生一代,以滞育卵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6月中旬孵化为若虫,若虫经5龄,1龄期23~11d,2龄13~8d,3龄12~6d,4龄8~6d,5龄11~10d。6月下旬至8月中旬羽化为成虫,卵量264.5±44.98粒。成虫寿命82.44±7.63d。雄虫能发声,声音淳美响亮。饲养蝈蝈的笼子和葫芦已发展成精美的工艺品。人工可以大量养殖蝈蝈。  相似文献   

15.
白骨顶繁殖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骨顶是乌梁素海的夏候鸟,其数量当推该期游禽的首位。每年3月初迁来,11月初离开。繁殖期从4月延续到7月。该鸟营巢于苇地,两性以苇茎叶或蒲叶编织碗状巢。日产一枚卵圆形、灰白色杂以棕色斑点的卵。窝卵数5~12枚。卵平均测量:卵径53×36mm;重378。孵化率95.8%。本文还研究了该鸟体重和翅长,体重和尾脂腺,体重和嘴峰的相关关系,并以数学公式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16.
1996年乌鸫开始栖息于新乡地区,成为当地留鸟,但其繁殖状况并不清楚.为了弄清该地区乌鸫的繁殖生态,2017年3~7月,采用定位观察法,对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鸫的繁殖生态及巢址选择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新乡乌鸫3月初进入发情期,3月中旬可见到乌鸫配对,具有明显的占区行为.3月下旬开始营巢,营巢任务由雌鸟承担,营巢需时4~10d.最早产卵是3月28日,最晚产卵是5月16日,窝卵数为(5.09±0.70)(n=11)枚,产卵期为一周.卵长径(31.16±2.06)mm,卵短径(23.11±0.68)mm,卵质量(6.73±0.85)g.孵化期为13~14d,由雌鸟承担,孵化率为85.71%.育雏期为13~15d,成活率为54.17%.  相似文献   

17.
2004—2006年的3—7月,通过人工招引的方法对大山雀的窝卵数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人工巢箱内繁殖的大山雀的常见窝卵数为10—12枚,平均窝卵数为10.24±1.87枚(n=157巢),卵重为1.47±0.12克(n=484枚),卵大小为1.646±0.063cm×1.287±0.045cm(n=484枚).卵重差异显著(P<0.05),卵长径无显著性差异(P>0.05),卵短径差异显著(P<0.05).此研究方法为其它鸟类窝卵数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01~2003年在郑州市动物园对笼养红腹锦鸡的繁殖习性与人工孵化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求偶炫耀可见于每年的11月上旬至翌年7月中旬,产卵时间为4月上旬开始,6月中下旬结束,鸡群持续产卵时间约57~76天.产卵盛期是4月上旬至5月上旬.平均产卵数为7.09枚/鸡.年.平均产卵数最多的为2龄鸡,达到17.75枚/鸡.年,平均卵重29.97±3.35(21.2~44.5)克,受精率为60.37%,电孵化器孵化,孵化率为93.28%,孵化期为24(22~25)天.  相似文献   

19.
青海沙蜥雌性生殖对策及进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沙蜥是分布于青藏高原的卵胎生蜥蜴 ,雌性性成熟的最小 SVL是 5 0 .0 mm.窝卵数 1~ 5枚 ,平均 2 .74± 0 .86枚 (n=2 3) ,常见窝卵数 2~ 3枚 ,窝卵数随 SVL的增加而明显增加 (r=0 .70 30 ,P<0 .0 0 2 ) .单卵干重 0 .10~ 0 .2 0 g,平均 0 .14± 0 .0 0 5 g,随窝卵数的增加而显著变轻 (r=- 0 .70 77,P<0 .0 0 2 ) .窝卵干重 0 .2 0~ 0 .5 5 g,平均 0 .38± 0 .0 0 7g,随窝卵数和 SVL的增加而增加 (r=0 .8730 ,P<0 .0 0 1;r=0 .8776,P<0 .0 0 1) .与其卵生的近缘种相比 ,青海沙蜥雌性发育缓慢 ,性成熟较晚 ,年产单窝和较多窝卵数 .其生殖对策及进化是高寒环境选择的结果 .  相似文献   

20.
斑鳢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闽南地区 4月底 ,试验雌斑鳢体重为 (375 .8± 118.6 0 )g ,性腺发育已进入Ⅳ期 ,其卵巢重为 (2 0 .4± 9.4 9)g、成熟系数为 (5 .2 3± 1.17) %、绝对怀卵量为 (116 4 3.33± 6 2 36 .98)粒、相对怀卵量为 (2 9.0 7± 7.37)粒 ,成熟卵粒卵径 1.4~ 1.5mm .在水温2 4℃~ 2 7℃条件下 ,采用LRH -A3+HCG二次注射催熟催产 ,效应时间 2 2~ 6 8h ,自然产卵或人工授精 ,获卵量 2 90 0 0粒 ,受精率 32 %~ 98% ,静水或充气孵化 ,孵化时间 38~ 4 2h ,孵化率 0 .4 %~ 13.18% ,孵出仔鱼 2 4 5 8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