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基于一种新提出的产业转移价值量核算方法,对2000-2007年及2007-2014年世界产业转移进行了核算,对我国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的典型制造业"计算机、电子及光学产品制造业"和"纺织业"在两时期的转移路径进行分析,为这两个行业应对贸易摩擦的策略提供了若干建议.结果显示,对于"计算机、电子及光学产品制造业",进一步加强本土产品对进口品的替代是应对贸易摩擦的最有效手段;此外,其他发展中经济体与欧洲经济体分别是其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的主要潜在外需增长点.对于"纺织业",合理有序组织产业对外转移是应对贸易摩擦的有效手段;在对外转移的进程中,严防产业空心化是重中之重;在对外转移的承接国选择上,除了发展中经济体,还可以考虑具有传统"纺织业"比较优势的老牌新兴经济体.  相似文献   

2.
以泛长三角地区四省一市28个制造业为研究对象, 一方面通过Moran's I指数和散点图检验泛长三角区域间产业集聚度的全局空间相关性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情况, 从时空角度对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关系进行了量化考察; 另一方面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考察了地区产业集聚受周边省份相关产业转移的影响. 研究发现产业转移规模空间变量对周边省份的产业集聚度有着显著的影响, 实证结果从定量的角度证实了承接产业转移是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途径. 此外, 研究还发现产业转移规模空间变量对不同发展时期的产业影响不同, 影响随着产业的演化方向而逐渐减弱, 结果验证了地区产业转移总是从陷于比较劣势产业开始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了中欧之间光伏产品贸易争端为研究案例,利用投入产出模型,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和欧盟两个经济体在发生贸易争端之后贸易增加值所受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争端使得中国一般贸易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下降4.88%,加工贸易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下降1.84%.与此同时,由于生产链条的全球化,中国出口品生产减少引致进口投入下降,进而使得从欧盟进口的相关产品减少,欧盟经济体对中国的出口增加值将下降3.93%.本文还分三种情形讨论了欧盟发起反倾销调查的救济效果,结果发现,即使反倾销不引起贸易转移,欧盟的贸易增加值也将下降1.3%,形成"双输"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装备制造业是在原有装备制造业经济系统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生产要素,是经济系统的创新发展。本文以系统理论与系统哲学思维为指导,基于产业融合的相关理论,利用投入产出法测算出山东及全国"互联网+"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的融合度,进而构建装备制造经济系统基于SCP分析框架的模型,以估算产业融合对产业绩效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山东省"互联网+"装备制造业产业融合度与科技发展水平及资产贡献率均呈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政府应加大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深化"互联网+装备制造"等产业政策,企业应抓住互联网带来的产业变革机遇,增强创新能力,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  相似文献   

5.
自1995年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和产出有较大增长,但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效率到底如何,针对此问题,构建了基于专利转化为新产品销售为产出变量的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利用SFA方法对各环境因素对专利产业化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市场份额、外向化程度、企业及金融机构资金投入、产业集聚程度等因素对专利产业化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国有化程度、政府科技资助却起到反作用,此外,市场效益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各产业效率比较中,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效率值较高,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处于中下水平,而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效率值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6.
中国产业CO2排放的因素分解: 基于LMDI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LMDI方法与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相结合, 建立了中国产业CO2 变动的结构分解模型, 并 通过中国1997、2002、2007年不变价投入产出表, 分析了1997-2007年全周期以及1997-2002 年与2002-2007年两个子阶段中国产业 CO2 排放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分析结果表明, 最 终需求总量变化是驱动中国产业 CO2 排放增加的最主要因素, 其中出口、投资要比国内最终消费的 影响力更大; 各产业能耗强度的下降是中国产业 CO2 减排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从产业视角看, 能源工业与重制造业是中国产业 CO2 排放的'大户'. 长期看, 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不转变, 能 耗继续上升与 CO2 排放增加的趋势则很难改变. 中短期内, 适度增加进口、抑制出口, 改 变进出口结构, 同时继续降低各产业、尤其是能源工业与重制造业的能耗强度, 是抑制中国产业CO2 排放过快增长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交通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筑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将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两类基础设施以及产业集聚、要素市场化同时纳入要素错配分析框架,基于中国除西藏、港澳台地区之外的2005~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讨论交通及信息基础设施对资本、劳动力要素错配的影响,以及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等产业集聚和要素市场化,在上述影响中的调节作用。主要结论如下:交通及信息基础设施均在不同程度上矫正了中国的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比较而言,两类基础设施对劳动力错配的矫正作用均更为明显。异质性检验表明:交通及信息基础设施对要素错配的矫正作用,主要存在于中国南方地区或要素配置过度地区,而在北方地区或要素配置不足地区不显著;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等产业集聚以及要素市场化,均在两类基础设施对要素错配的矫正作用中发挥出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全球价值链研究综述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贸易成本的下降推动了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进而驱动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以及贸易核算方法的革新.本文介绍了全球价值链概念的形成及其理论研究,总结了全球价值链的定量核算研究,进而综述了全球价值链对产业经济发展和环境责任核算的影响,并指出了相关的研究空白.然后,总结了不同文献研究全球化分工对中美就业和福利影响的不同结论,以剖析全球价值链分工下贸易保护主义的逻辑与效应.最后,本文从全球收入链、全球价值链面临的挑战、变化新趋势及我国的应对策略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
在已有的并联决策单元DEA效率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加入时间维度, 推演出了具有并联决策单元内部结构的复杂系统动态DEA效率评价方法. 该方法克服了传统DEA效率评价方法无视系统内部结构、高估效率指数的缺陷, 并且可以考量决策单元及其内部各生产单位在一个时期内的效率变化, 从而有着更为现实的应用价值. 运用该方法对我国8个经济区域四大类制造业的测算结果显示: “十一五”期间没有一个行业或地区的动态效率指数为0, 这说明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并没有达到最优; 低外向度产业的生产效率增长快于高外向度产业, 低劳动密集度行业的效率改进快于高劳动密集度的行业; 高外向度低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是我国制造业效率改进的'短板"; 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造成了南部沿海地区制造业生产效率改进的滞后和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非线性边际支付意愿假设,有效地克服了线性假设的缺陷;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证明了每位消费者都存在理想消费量,且理想消费量是偏好参数的严格递增函数;通过对厂商行为的分析,证明了厂商的版本质量及其对应的价格都是偏好参数的非减函数;基于消费者和厂商行为的动态博弈分析,建立了信息产品定价策略的一般变分模型,并给出模型求解方法和计算结果. 模型结果表明,厂商的最优定价策略是:对于高端用户,厂商采取的是最大质量的固定定价策略;对于低端用户,厂商采取按质定价策略. 该结果对信息产品定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交易费用等规模经济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工具中的参数、非参数检验以及判别分析法,对我国纺织服装业上市公司的企业规模发展状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纺织服装业上市公司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使用假设抽取法测度了各国和地区对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需求的三个指标,即出口中被一国和地区直接使用的国内增加值(vaxd),出口中被一国和地区用于消费的国内增加值(vaxc)和出口中被一国和地区用于生产最终产品的国内增加值(vaxp)的区域和结构变化特征,并结合中国行业出口特征,贸易政策和参与全球价值链特征的变动对出口国内增加值需求变化特征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区域分布方面,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不断下降,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所占份额不断上升.在结构特征方面,被一国和地区直接使用的国内增加值和被一国和地区用于消费的国内增加值在对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出口中占据较高比重,而被一国和地区用于生产最终产品的国内增加值占比很低.对变动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先进货物行业和现代服务行业出口占比提升对出口国内增加值需求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参与全球价值链特征方面,全球价值链相对前向参与度增长率和全球价值链相对地位增长率的提升均对三类出口国内增加值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对出口中被一国和地区用于生产最终产品的国内增加值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贸易条件反映了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交换比例,表示各国在国际专业化分工体系下对世界总产出的分割比例,常用的贸易条件中价格贸易条件最常见。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价格贸易条件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价格贸易条件在1998~2007年经历了由上升转为下降再又上升的变化过程,在2002~2004年显著恶化,2005~2007年则反转改善。最后,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a Pilot Free Trade Zone(FTZ) has significantly promoted 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Building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IFCs) satisfies the demand for FTZs to facilitate financi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Thus, successfully predicting the next IFC in China under the FTZ framework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is study, we applied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combined with entropy method to predict potential IFCs among seven FTZ citi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ur interesting findings include: 1) the "total stock turnover", "total value of imports and export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 are key indicators for determining future IFCs; 2) among seven cities, Shenzhen and Tianjin are highly likely to become the next IFCs, while Shanghai is already an IFC.  相似文献   

15.
最终需求对经济拉动效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利用反映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发现2002年到2007年最终需求对中国GDP的拉动效率有所下降,为分析其下降的原因,文章针对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特征,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 该方法将列昂惕夫逆矩阵分解为替代效应和制造效应,并分解出了各个区域对拉动效率下降的贡献. 研究发现内资企业国内品增加值率下降和最终使用结构变化是最终需求对GDP拉动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外资企业产品对进口品的替代则有利于提高最终需求对经济的拉动效率.  相似文献   

16.
资源禀赋在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会产生"资源诅咒"现象,即资源优势阻碍经济增长.目前研究较少考虑资源税制设计对区域"资源诅咒"的影响,缺乏资源税改革对区域演化作用深入研究.基于历年统计数据,本文研究当前我国区域"资源诅咒"分布情况,并构建动态多区域CGE模型,编制社会核算矩阵(SAM),分别以2%、5%和10%的煤炭资源税率设置模拟场景,分析资源税改革对区域社会经济、产业发展和"资源诅咒"演化的影响,并提出破解我国区域"资源诅咒"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资源税改革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区域"资源诅咒"恶化,但会使产品价格发生波动,影响宏观经济发展;同时改革会影响第二产业发展速度,尤其是抑制资源生产和加工产业增长,促进资源在各产业间合理流动,使资源消费和产业结构趋于理性,从而适度控制各区域的能源供给和需求,逐步转变各区域增长方式,协调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油气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要求石油工业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分析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基本现状,简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提出了中国石油工业的系统模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建立油气资源最优开采模型和基于社会物理学原理的可持续发展调控模型,探讨了实现中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给出了建立石油产业生态工业园、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建立创新机制为核心内容的发展战略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重要方式.目前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补贴政策主要集中在需求侧,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调整补贴政策,有利于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本文考虑将国家财政补贴调整为向企业提供,并设计产业内补贴,两种补贴同时实施。研究结果发现,将补贴调整为向生产企业提供,也能起到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促进作用;两种补贴同时采用,一方面可以激励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加大新能源汽车领域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可以激励新进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加大投入,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另外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行业内补贴会逐渐消失,具有良好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预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一国时外贸易中各商品组成部分在贸易总体中的地位和比例关系,它可以反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运用球坐标变换的成分数据预测方法,研究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研究表明.近十年期间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正快速由劳动密集型商品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商品过渡.初级产品比重的不断下降,机械及运输设备的比重迅速提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优化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