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文学名词的审定从1984年下达任务到1986年完成送呈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送审稿,前后历时三年。现在我代表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向全国委员会工作会议做工作汇报。中国天文学家一向重视名词的定名和统一。从《史记·天官书》起,两千年来,一直以汉文记载、公布、讲授和传播天文学知识和著作。近现代天文学从西方传入之后,汉文仍是主要的信息传播工具。这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背景,致使中国天文学家始终将天文学名词作为天文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1922年,中国天文学会成立后,即将天文学名词定为学会的一项长期性工作。1930年成立了天文学译名和定名的审定组织。1933年,经当时的教育部核定出版了《天文学名词》,以部令公布。这是中国现代天文学史上第一部国家颁布的天文学名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天文学会名词审定委员会又修订和增补编辑了新的《天文学名词》,于1952年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颁布。近三十多年来,天文学有了很大发展,建立了新的分支学科,发现了新的天体和天象,出现了新的理论和技术,相应地天文学名词和术语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的天文学名词已不能适应和满足今日天文知识的传播,天文文献的编篡、出版和检索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需要和要求。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84年3月下达了天文学名词审定和公布的任务。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审定、统一和颁布天文学名词的重要社会效益,愉快地接受了重托,作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将这一任务作为首要工作,全力以赶地展开。下面将就选词范围、编排体例、审定程序和人名译名四个方面汇报。选词范围 审定任务下达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确定审定的规模和范围。1933年公布的词条是1300个。1952年颁布的共1700个。中国天文学会主持编辑的俄英中对照天文学名词(1958年版)收词5000个。受中国天文学会委托编辑的《英汉天文学词汇》第一版(1974年)有名词6000个,第二版(当时尚未出版)收词16000个。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的设想是作为第一批,审定并公布天文学名词2000个左右。天文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遂将选词范围确定为现代中国天文学文献、教材和报刊中经常出现的天文学专业基本名词。这个拟定的选词范围意味着,有些基本名词虽然经常出现在天文学文献中,但若是其它专业的名词,则不在入选之列。例如:光谱,物质、函数、曲线、离子、稀释。然而由它们作为基本词组成的天文专业特有的名词,则在选词范围之内。例如:光谱型,星际物质,光度函数,生长曲线,负氢离子,稀化因子。有些词虽是天文学名词,但较为生僻,在现代天文学中不经常出现,也不列入审定。例如,尼奎斯特(Nyquist)采样定理,勒梅特(Lemaitre)正规化。此外,在确认不会产生误解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复合词的数量。例如:在入选之列的有“照相星等”和“极限星等”,复合词“极限照相星等”则不收。为了能反映现代天文学的时代特征,要选入和审定一批天文学新词。例如:质心力学时,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棱栅,黑洞,物质占优期。这样,按这一拟议的选词范围,于1984年3月,以待出版的《英汉天文学词汇》第二版为基础,选出词目3500个,在分委员会召开审定会之前一个月印发给每个委员。1984年7月召开了第一次审定会。审定会的任务是拟定审定条例,并以此为据,审定初选出的天文学名词。审定会上选定了2000个作为第一批审定的基本名词。会后打印成征求意见稿,连同选词范围和审定条例,一并分送天文学界和物理、数学等相邻学科的分委员会征求意见。在此之后,又经过1985年和1986年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审定会,审定的天文学名词几经增删和调整,最后,在1987年的上报稿中确定第一批收词为1956个。编排体例 1933年公布的天文学名词的编排是英德法日汉五文对照。1952年颁布的是英汉对照。这次审定将采取怎样的形式呢?我们认为,审定的目的是为定名和统一,由国家公布的应是一批经过审定并统一规范化了的汉文名词,其中既有外国天文学名词的译名,也有中国自古有之的天文学术语。在中国固有的天文学名词中,有些是只在中国天文学史中经常出现,例如:三垣二十八宿的恒星专名和星群专名,古代历法名词和术语,古代天文学说专名,古代天文仪器专名。还有些则是治用至今的基本名词,例如:赤道、黄道、子午圈、卯酉圈、天极、中天、岁差、彗星、新星等等。这样,分委员会和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商定,审定和统一的《天文学名词》是汉文名词为主体,并为每一个汉文名词,配上符合国际习惯用法的英文名。例如:测时—time determina-tion,韧致辐射—bremsstrahlung,分光解—spectroscopic orbit。对于中国固有的名词,则配上内涵一致或接近的英文名词。例如:司天监—imperial astronomer,浑象—celestial globe,霜降—First Frost。以汉文名词为主,配以符合国际习惯用法的英文或其他外文名的编排体例,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天文学名词》的主要特点。此外,为了便于查讯和检索,确定要附有英文索引和汉语拼音索引。审定程序 1984年,分委员会在召开第一次审定会之前,专门研究了如何有效地发挥分委员会拥有天文学各分支学科的专家的有利条件。我们决定,将初选出的3500个名词,按天文学、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学、天文学史、天文仪器共6个分支学科,并按星系和宇宙、恒星和银河系、太阳、太阳系共4个天体层次,分为10类,打印成分类词表。还编出星座、黄道十二宫、二十四节气、星系、星团、星云、恒星、星际分子、天然卫星、月面、流星群共11个天体专名表和天象专名表。分委员会把分类词表和专用词表,分别发给不同分支学科的委员,只要求审定本人最熟悉的专业的名词和术语。鉴于天文名词按分支学科分类尚没有成熟的框架和方案,我们一再申明,《天文学名词》的学科分类和层次分类,并非严谨的分类研究,仅是便于审定和查索,所以,分类本身不是审定的对象。这样,由于要求分委员会的每个委员审定的不是3500个词的词表,而是与每个委员所熟悉的领域关系最深的300-400个词,这就大大地提高了分委员会内一级的审查质量和效率,也对名词的增删,对各分支学科,各层次之间的调整和平衡提供了方便。随后,在1984年7月举行的第一次审定会上,顺利地通过了选词规范、编辑条例和审定条例,并审编出载有2000个名词的天文学名词分类词表和专用词表。会后,作为征求意见稿印发全国有关专家和单位广泛征求意见。1985年6月召开了第二次审定会,任务是研究和审议征求意见稿回收的反馈意见,修订《天文学名词》征求意见稿。全国委员会办公室提出要对《天文学名词》中一些新词、概念易于混淆的有争议的词以及有我国特点的名词作简明的注释,并要求《天文学名词》在按分支学科和天体层次的分类词表内,名词按内涵的相关性排序。会后,分委员会拟定了100个新词和概念易于混淆的名词,分配给委员分头撰写注释,并将《天文学名词》分类词表按内涵相关性重新排序。例如:摄动、摄动理论、普遍摄动、特殊摄动、摄动体、受摄体、摄动函数、长期摄动、周期摄动等几个内涵相近的名词编排成群。又如,星族、星族Ⅰ、星族Ⅱ、星族Ⅲ、盘族、臂族、晕族等几个词也排列一起。1986年4月举行了第三次审定会。审定会完成了《天文学名词》的定稿,其中第一部分是天文学中常见的基本词,第二部分是天体专名和天象专名的11个表,共收词1956个,并对其中100个词加了注释。会后由全国委员会办公室用计算机编印成册,作为送审稿上报全国委员会。1986年6月以全国委员会钱三强主任名义,将送审稿分送全国委员会中的天文学科的全国委员及指定的专家进行复审。1986年7月分委员会召开工作会议对复审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并逐步作出答复,再次送有关专家复审。1987年4月举行了第四次审定委员会会议,对送审稿作了必要的修饰和补充,完成了《天文学名词》的前言、编排说明、名词正文和注释、天体和天象词表的全部定稿,并由全国委员会办公室用计算机编辑了英文索引和汉语拼音索引,作为上报稿,上报国务院。《天文学名词》所经历的审定程序是第一次审定完成征求意见稿,送同行评议。第二次审定根据评议意见完成修订稿。第三次审定完善修订稿,作为送审稿,由全国委员会送专家复审。第四次审定根据复审意见完善送审稿,作为上报稿,上报国务院。人名译名 现代天文学的常用的和基本的名词和术语中,有为数不少的以人名命名的天象、天体、天文仪器、天文机构、常数、图表、方法、效应、关系、定律、定理和学说,还有以人名命名的月面结构、小行星。《天文学名词》送审稿的汇编和审定在1984-1986年期间,当时,外国自然科学家译名协调委员会尚未成立。我们就尽可能少地选用和审定含有人名的名词和术语。既便这样,在第一批《天文学名词》1956个之中,仍有头人名的名词143个,涉及104个科学家译名。占名词总数的7%。在这批含有人名和地名的天文学名词的汉文名审定过程中,采用了名从主人,约定俗成,遵从规范,适当简化,靠拢主科,避免生僻共六条准则。名从主人——查明人物的国别,尽可能地按照该国的发音或国际习惯的发音,确定其汉文名。约定俗成——有些人名的译名由来已久,甚至能上溯到清代末年李善兰时代,就沿用不变。遵从规范——近年已陆续有多种文种的姓名译名手册问世,就尽量遵从规范,不另译定。适当简化——有些外国姓氏的音译很长,在容许范围内,适当简化。靠拢主科——在天文学中,有一批含物理学家、数学家、化学家以及其它非天文学家的姓名的名词和术语,按靠拢主科的原则,遵照其它学科的译名,不再另定。避免生僻——除少数流传已久约定俗成者外,力求避免采用生僻少用的汉字。关于含有地名的天文学名词,在天文仪器、天文机构、天文图表、地面陨星坑、月面结构、火星表面地形、小行星之中都有,这更是相当复杂的问题。不过,在《天文学名词》中,只有12个含有地名的基本名词,涉及10个地名。在此就不细说了。最后,对当前的和今后的名词审定提三点建议和希望。名词审定和统一工作的连续性和长期性——上一次国家颁布天文学名词是1952年,距今已35年了。鉴于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和四化建设的需要,再过些年,就要审定并颁布第二批天文学名词。它将包括一些重要新词的补充,以及对第一批名词的可能有的修订。应该把对新词的汇集、整理、定名、做为分委员会的长期工作的一部分。还应着手安排涉及人名、地名、神名的天文学名词的审定和统一。建议全国委员会考虑建立计算机管理的名词词库。关于分委员会的名词审定和挂靠单位的支持问题——天文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没有专职人员,委员们都是天文学家。他们来自全国五个天文台和四个大学天文系和天文专业。过去三、四年的名词审定全都是业余活动,只是由于所在单位的支持,特别是分委员会中分工负责名词审定的挂靠单位的多方面支持,才得以有效地完成。现在,科研单位的人员和经费都分配到科研课题。凡不列入课题的项目,很难再得到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以及工作时间的保证。所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交办的任务,要争取列入名词审定的负责人或主要工作人员所在单位的课题计划。也许应提请尚在进行名词审定的各个分委员会加以考虑。对于《天文学名词》公布和出版的一点希望——《天文学名词》的颁布是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一件大事,希望把好出版的质量关,我们说的出版质量主要指的是文字差错率和版式差错率。力求做到编辑和排印中可能有的差错,消灭在出版之前。  相似文献   

2.
统一自然科学名词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没有统一的名词术语,学术交流就没有共同语言。要搞好名词的审定工作,必需有一套共同的准则。同任何事物一样,自然科学各分支学科的名词术语的订名,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制定全部自然科学名词的共同准则,必须注意各学科名词的特点。这里,仅就天文学名词的特点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或许会对建立统一的准则有所裨益。一、名词数量的迅速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天文学一直在飞跃发展。射电和空间技术在天文学中的应用,导致了射电天文学、毫米波天文学、分子天文学、空间天文学、X射线天文学、Y射线天文学、等离子天体物理学、高能天体物理学等一系列分支学科的出现。随着分支学科的发展,天文学名词也相应地急剧增加。1933年出版的《天文学名词》收词一千四百条,1952年政务院审定公布的《天文学名词》收词四千多条,到1974年出版的《英汉天文学词汇》中名词数已增加到6000条左右,今年即将出版的《英汉天文学词汇》(第二版)中收词已达16000条之多。因此,基本名词的审定工作,应该同这种快速发展的趋势相适应。作为一个学科的基本名词是变化的。某些过去常用的基本词现在可能已经很少使用而失去基本名词的意义了,而大量的新词正在成为基本名词。因此,审定名词应该充分注意文献中频繁出现的新词,同时淘汰一些历史上曾经使用但现已不用或少用的词,使统一名词的工作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于那些淘汰下来的已失去作为基本名词价值的词。仍可在《词汇》一类工具书中出现,供阅读旧文献时参考。各种专业名词的增长是有方向性的,它同学科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例如近代天文学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天体物理学。从权威性的《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文摘》统计,其中天体物理学的文献在整个天文学文献中约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天文学基本名词的选定应该反映这种方向性。二、近代天文学名词的国际性自然科学以及与此同时产生的各种学术名词是世界各国学者发展和创造起来的。大多数名词已在国际学术交流中趋于统一,成为国际学术交流的工具。近代我国天文学曾长期处于落后地位,大量的近代天文学名词是在国际上形成以后传入我国的。研究和审定天文学名词不能脱离这个背景。事实上,审定名词主要的一件工作就是正确地、统一地规定与国际通用名词相对应的汉语名词。确定国际通用名词的汉语对应词,必须充分考虑我们民族语言的特点。使用拼音字母的国家或民族,往往将国际通用名词按本民族相应的语音拼出即成为本民族名词,这种音译法对我们是不适用的。汉字是方块字,每个字都有单独的含义,音译出来常常使人感到莫名其妙。更重要的是汉语有非常丰富的语汇,有极强的表现力,能够用非常简练的语词来表达外来词的涵义。因此,我们赞成“涵义对应”的原则。涵义对应是指汉语名词应同所对应的外文词在学术上的概念一致,近乎于按名词的科学概念来确定汉语名词。涵义对应同一般对外文语词的意译不同,意译允许一个外文语词对应几个汉语词。而按涵义对应原则,一个概念只能对应一个名词,一个外语名词一般(除外语名词本身具有多重概念外)不容许有几种不同的汉语名词对应。只有在外文名词不统一的情况下,可容许一个汉语名词对应几个外语名词。三、我国天文学名词的传统我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古代天文学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我国自己的天文学名词系统。其中许多名词在现代仍然继续使用。例如,金星、木星、天狼星、织女星、黄道、赤道等词,都是我国的传统名词。毫无疑问,这类名词应继续使用。在一定条件下,在创造现代天文学名词时,还可参考这类名词而演绎出新词来。例如,以典型天体的中国古代星名“大陵五”、“蒭藁”而将变星类型定名为“大陵型变星”、“蒭藁型变星”,这种做法是可取的。我国古代天文学留下了丰富的天文资料,其中包含了大量古代天象观测记录。这些资料不仅对天文学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现代天文研究有很大的价值,在国际上得到高度的重视。例如,宋至和元年(1054年)观测记录的天关客星乃是确认脉冲星起源于超新星爆发以及计算蟹状星云中脉冲星年龄的主要依据之一。古代天象记录中的名词术语,已随着一些重要古代天文文献被译成外文或被外国文献引用而译成外文。但各家译法往往各不相同,许多译法不能表达原意。为了充分发挥我国古代天文文献的作用,扩大它在世界上的影响,我们应该根据古代文献弄清古天文名词的确切含义,选择或重新确定外文译名,并且在我国编著和出版的外文书刊中使用统一的译名。四、天体专名的特殊地位天文学是一门开拓性的学科,它向我们揭示宇宙空间中各种各样的天体世界。随着观测技术的提高,不断地有更遥远、更暗弱的天体被发现。例如,已发现的周期彗星就有几百颗,每年还不断有新的发现;已发现的小行星已达两千多颗,每年也不断有新的发现。许多天体除了按某种方式编码外,往往还需一定的专名。天体的名称必须统一,否则就会造成极大的混乱。所以,新天体命名的工作是国际上共同关心的问题。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设有“命名和天文数据”委员会(即第五委员会)负责天体统一命名工作。我们应该积极参加这些国际性活动。确定与天体名称相应的汉文名称是一件繁重而复杂的工作。天体命名的体系相当复杂,有按希腊或罗马神话中神名命名的,如天王星、仙后座;有按发现者名字命名的,如恩克彗星;有用著名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如哥白尼环形山;有用国名、地名命名的,如中华小行星;有按天体形状命名的,如马头星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要制定出一个译名的原则,然后对大量尚未确定译名的天体名称进行细致的研究。许多小行星、彗星、星云、星团,数以百计的月球背面和火星表面地形都还无一定的译名,这件工作是相当繁重的。五、同邻近学科名词的交叉天文学与物理学、数学、测量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有密切的关系。天体物理学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天文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学科。因此,天文学名词同这些邻近学科有相当多的交叉。对于交叉名词的处理,我赞成向主学科靠拢的原则。对于那些既属于天文学名词又属其他学科的名词,若主要属于天文学名词,则由天文界确定,但要跟相关学科协调;若主要属于其他学科,则由其他学科来定,不再另创新词,即使已经习用的,最好也改过来。天文学中使用的数学和物理学名词一般应从数学和物理学。所谓主从关系,应从名词的起源和学术概念来定。分不清楚的再提出来协商。某些相近学科中的名词在天文学中有独特含义的词,仍应作天文学名词对待。  相似文献   

3.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今天在这里成立,我谨代表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致以最热烈的祝贺。自然科学名词是描述和传播自然科学概念和规律的基本要素,统一审定自然科学名词,是科学研究、普及、教学、应用和推广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我们相信,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必将为统一我国自然科学名词、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我国天文学家一直高度重视名词的创造和统一工作。马王堆帛书《五星占》和《准南子》等古典著作表明,远在汉代以前,就形成了我国的天文学名词系统。《史记·天  相似文献   

4.
1990年1月6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中国记者协会新闻发布厅举行了第三次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由国家科委高技术司司长、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马俊如同志主持,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钱三强同志,代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公布了《大气科学名词》、《土壤学名词》、《地理学名词》、《地球物理学名词》、《物理学名词(基础物理学部分)》、《微生物学名词》、《林学名词》和《医学名词(第一分册)》等八个学科的自然科学名词,并宣布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将于1990年1月8日-9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刘杲同志讲了话,他说:贯彻使用经过审定的规范的自然科学名词,新闻出版界的同志们肩负着重要责任。一是要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出版物,各种传播媒介,进行广泛的、持久的宣传。二是要带头使用规范的自然科学名词,各报纸、杂志、图书,特别是教科书和工具书,要非常自觉地使用经过国家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首都新闻出版界各单位,如: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中国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日报、北京周报、健康报、新闻出版报、北京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林业报、中国电子报、中国有色金属报、中国农机化报、中国环境报、消费时报、上海文汇报驻京办事处,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高等教育出版社、农业出版社、林业出版社、冶金出版社、水电出版社、化工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地质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北京科技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及有关学术期刊编辑部等八十多个单位的记者、编辑,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有关分委员会主任或代表,与记者们见了面,并回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新闻发布会后,各新闻单位相继做了宣传报导:《中国新闻》1990年1月8日以“中国公布一批审定完成的自然科学名词”为题,重点报导了钱三强主任的讲话。报导说:“由于中国近代科技起步较晚,各学科使用的名词术语大多由国外引入,译名缺乏统一标准,学术名词订名十分混乱,出现概念与订名不一致,同一概念有不同订名,同一订名蕴含不同概念等现象,给科技信息交流、科研、教学工作带来有害影响。为此国务院于一九八五年批准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并指示经其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人民日报》1990年1月7日报导的标题是“我国逐步统一自然科学名词”。《光明日报》1990年1月8日报导的标题是“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八个学科的统一名词。”《科技日报》1990年1月7日报导的标题是“统一规范自然科学名词,大气科学等八个学科名词公布。”《新闻出版报》、《中国教育报》、《健康报》、《中国林业报》、《消费时报》等有关报刊都及时做了报道。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也都在当天新闻节目中播发了新闻发布会的消息。这些宣传报道发出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科技界的广泛反响。  相似文献   

5.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首先我代表第三组全体同志祝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圆满成功! 我们组全体代表热烈拥护业经第一次全体委员会原则上讨论通过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条例》和《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条例》,同时对“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工作规划”和“委员会1985年工作安排”表示满意。大家一致认为自然科学学术名词的审定工作是一项很重要、很迫切的基础性工作,它将对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新学科的开拓、新概念的引进、科技文献编撰与检索、出版及科技信息的传  相似文献   

6.
编辑先生 :我最近查阅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天文学名词》 ,没有找到“残月”这词 ,而“新月”作为“朔”的“又称”列在里头 ,“残月”与“新月”应是相伴而生的 ,而且在我国古代诗词和文学作品中 ,“残月”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请问《天文学名词》中为何未收入“残月”一词 ?读者牧岭牧岭先生 :编辑部委托我回答您的问题。关于“残月”一词 ,未收入主要刊载规范的基本名词和术语的《天文学名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系列之一 )的理由是对其内涵尚不明确。日前修订《大百科天文卷》(第二版 )“月球”词条 ,我用的月相是 :…  相似文献   

7.
经过七年多的工作,《数学名词》(第一批)已于1992年底完成,并上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以图书的形式于1994年初公布出版。根据国务院授权,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词术语,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各部门均应遵照使用。七年来,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下简称全国名词委)和中国数学会的领导下,数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做了许多工作,现将工作情况简单汇报如下:一、1985年成立数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田方增先生任委员会主任,聂灵诏、王隽骧先生任委员会副主任,先后聘请顾问四名,委员20名。同年按全国名词委的“自然科学名词审定条例”着手于数学学科基本词的收集。按“条例”规定,这次审定数学领域的基本词,确定规范的汉文名。经过前后词条草稿、一审稿的讨论研究,田先生起草了《数学名词》基础框架,共10部分,得到大家的赞同。经二审会讨论研究,增设一个部分,它由已定的10部分中属基本且公用的词构成,全部确定为11个部分。经三审会讨论研究后,调整为最终的12部分,基本上覆盖了数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所收集的词条亦反映了近20年学科的新发展。二、由于我们着重于基本词,如果某些复合词的词义只是基本词意义上的叠加,则这些复合词不必都列出。有的一系列词,加上一形容词后,成一系列新概念新词,则只收这些形容词(或有代表性的少量复合词),其复合的一系列词不再一一列出,读者使用时可自行复合。因此我们的收词量远少于一般词书工具书的量。数学学科从其历史和涉及的领域来看,都是个庞大的学科。由于整个学科分支繁多,理论与应用错综复杂,又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各分支收词的标准不易掌握统一,使各种选词取舍难免存在不均衡的情况,有些基本词遗漏的现象也是存在的。三、根据“审定条例”,这次审定工作以“科学性、系统性、简明通俗性”为原则,由概念出发,确定规范的汉文名,目的是使汉文的数学名词规范、统一。“审定条例”规定,对已约定俗成的名词术语,一般不再强行改动。数学是老学科,前辈学者留下的整套数学名词,是我们的巨大财富。我们继承前人的遗产,开拓新的工作,以适应和推动数学学科的新发展。对数学内部一些不统一的称谓,如“映射”、“映照”,同一概念不同名的词,经多次研究讨论,广泛征求全国各地数学工作者的意见,选用“映射”为推荐用名。数学名词委与物理名词委协商,“概率”、“几率”两词选用了“概率”,物理工作者放弃原有的“几率”,向数学靠拢。在“矢量”、“向量”的争论上,经多次协商,并由全国名词委前主任钱三强主持召开多个学科名词委讨论,协商结果认为这两词使用广泛,各自都已派生了一系列的复合词,难以统一。物理称“矢量”,数学称“向量”,有待以后发展再作定论。几年来的工作,我们体会到,术语统一是重要的,但统一要有个过程,如强行一步统一将适得其反。即使在数学内部各分支学科中,概念相同而不同称谓的现象也存在。因此有些词暂时在“推荐名”后作为“又称”列出,允许其存在;有些词列为“曾用名”,表示此名今后不再使用。四、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近代科学技术源源不断传入中国,外文科技术语也不断流入,中文科技术语的定名受到外文(尤其是英文)的影响。在审定中,掌握以下两点是必要的。一是立足于概念定义,二是尊重中文的用字习惯。因此这次的审定,不仅仅是翻译。有些英文词,直接反映了概念的内涵,直译是不成问题,名符其实。有些英文词有多义性,应根据不同概念取其义定中文名,如只取一个英文意思直译,造成不同概念的中文术语都相同,就甚为不妥。吴大任先生多次强调,要充分发扬汉语的优势,坚持汉语构词规律,就能创造简洁、流畅、严谨的数学语言,这是大有利于我国普及数学学科的。五、在这次审定过程中,有些词不是“遗漏”而是“等待”。如“模糊”(fuzzy)以及由它衍生的复合词“模糊数学”、“模糊逻辑”、“模糊拓扑”等。审定委员会经过多次认真的讨论,尽管也看到此方面学术很活跃,术语应用也很多,但对它们的内涵及与其它学科术语间的关系还要看发展,因此把这类词存留至下一批解决,有待学科发展更加成熟,有更明确的涵义再确定(我们注意到《自动化名词》把“模糊逻辑”等6条词已审定公布),还有一些词,诸如“计量数学”、“数值数学”、“工业数学”、“医药数学”,甚至“灰数学”等,都有待下一批进一步讨论决定。在征求意见中,很多同志来信希望能把近年来发展活跃的新学科术语尽快收入,规范统一。我们增收了个别词,还有更多的词有待第二批系统地考虑收集。六、在整个审定过程中,共召开了3次全体委员的审定会,10多次分组讨论会,还组织了交叉学科名词的协调会,外国数学家人名的定名协调统一会。全国名词委组织各个学科对外国人名作了统一规范译名,数学名词中一千多带有人名的词条都作了在整个自然科学和技术范围内的人名统一译名。七、我们曾先后得到台湾出版的《数学名词》(1980年版)和“统计学名词”的讨论稿。在第一批公布名词的讨论中,我们还未顾及与台湾数学名词的统一工作。随着近年来海峡两岸交流增加,海峡两岸科技名词统一问题已提上日程,今后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两岸数学名词对照统一工作。当今信息时代,在国际、国内科技的学术交流、文献情报检索等方面,都对科技名词规范化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七年多的工作中,我们得到数学界的广泛支持和帮助,许多同志多次审阅,提出了很好的意见。科学出版社的《数学百科全书》、高教出版社的数学组、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科图法”、“汉语主题词表”、《数学学报》等编辑部同志都非常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并且给予很多帮助,在此我们向这些同志表示深切的谢意,希望大家今后继续关心《数学名词》工作,并对已公布的名词提出意见,有待今后修订、提高。  相似文献   

8.
我现在代表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向大会作关于已完成《天文学名词》第二版的审定的汇报。《天文学名词》(1987)于1987年出版问世(以下简称第一版)。之后,又于1989年出版了繁体字海外版。第一版共收天文学名词1956条,其中基本名词1572条,天体专名、天象专名共384条;并对100条较为生僻的、或内涵易于混淆的基本名词加上了定义式注释。1989年海外版完成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下达了出版《天文学名词》第二版的任务。对第二版的要求是:一、对第一版进行可能需要的修订、增补可能疏漏的重要的基本名词;二、增添新出现的天文学名词;三、除已注释的100条名词之外,将第一版内其余的基本名词及新入选第二版的天文学名词,全都加上定义式注释。1990年,经过聘任的第三届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开始拟定第二版的编辑和审定计划,明确了10个分支学科的委员的名词注释撰写任务,以及新名词的选定和审定程序。从1991到1995,经过第三届和第四届4次全体委员参加的审定会、1次部分委员参加的审定会,以及多次分支学科小组的审定会,于1995年完成了第二版的终审。在完成按分支学科名词的内涵排序以及英汉和汉英两个索引之后,即可送交出版。第二版共收天文学名词2338条。包括基本名词1962条,天体专名、天象专名412条。基本名词比第一版增加354条。除宇宙、时间和空间3个最上位词外,全都加上了定义式注释。在增加的名词中,绝大部分是能反映90年代天文学进展的新名词。例如,越地小行星、厚盘族、微引力透镜、光纤分光、哈勃空间望远镜等。在新增加的基本名词中还有少数是第一版疏漏的,例如,银心聚度、太阳质量(天文学中的一个基本单位)、北京时、棕矮星、视界。另一些则是上位词和扩充的同位词,例如,射电对应体(光学对应体的同位词)、光学天体(光学对应体的上位词)。在新增加的天体专名中载有第一版问世后才有正式命名的18个太阳系天然卫星。现在,我着重汇报一下,名词注释和新词审定的体会。先说名词注释。第三届审定委员会在组建之初,预计到为近2000条名词撰写注释并审定是该届的主要任务。对第二届审定委员会的成员作了不大但必要的调整和增聘,使第三届审定委员会的人选能匀称地分布在10个分支学科内,并将名词的注释分配给各个学科小组。鉴于委员们对如何撰写规范的定义式注释,缺少深刻的了解。遂在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审定会上,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的负责同志示范讲解名词注释的规范,使委员们加深了解并统一认识。例如,何谓种差+属注释法?示范如下:天体力学 研究天体和天体系统在引力作用下的轨道、自转和动力学演化的天文学分支。“研究天体和天体系统在引力作用下的轨道、自转和动力学演化”是种差。“天文学分支”是属。又如:聚星 三颗至大约十颗恒星组成,在彼此引力作用下运动的天体系统。“三颗至大约十颗恒星组成,在彼此引力作用下运动”是种差。“天体系统”是属。在第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审定会上,逐个审定每一学科小组撰写的5-10条名词的注释,并评议出审定通过、合格但要修改、不合格得另写等三档。这样,根据第二次审定会的审定标准和分寸,在审定会之后,由各个分支学科小组自行安排修饰、修改或重写。现举几个例子看一下注释的审定过程:较差观测用同一控测器,用同一方法和手段,对不同天区的两个或多个天体,或同一天区的两个或多个天体的对比观测(一稿)。用同一探测器、方法和手段,对两个或多个天体的对比观测(二稿)。用相同的探测器、方法和手段,对两个或多个天体的对比观测(定稿)。注:“观测”是另一基本名词甚长基线干涉测量在相距数千公里以上的两观测站,同时接收同一射电源的电波,各自独立记录的信号经事后相关处理以测定两站距离的观测技术(一稿)。相距数千公里以上的两观测站,同时接收同一天体的射电波,通过干涉进行天体测量和天体物理研究的技术(二稿)。利用甚长基线干涉仪或甚长基线干涉仪阵,进行天体测量和天体物理研究的技术方法(定稿)。注:“甚长基线干涉仪”是另一基本名词黑洞脱离速度超过光速而只能吸收外部物质和能量,但不能向外输出物质和能量的极强引力的天体(初稿)。由一个只允许外部物质和辐射进入而不允许外部物质和辐射从中逃离的视界所规定的时空区域(定稿)。注:“视界”是另一基本名词吸积盘受天体吸引而环绕在天体周围的物质盘(初稿)。有角动量物质被天体吸积时,形成的环绕该天体的盘状结构(定稿)。注:“吸积”是另一基本名词这样,在分支学科小组的撰写—审定—修改的基础上,经过4年,共4次全体委员的审定,于1995年4月完成了第二版待加注释的1823条名词之注释的终审。我再说一点有关新词审定的工作。鉴于80-90年代天文学的巨大进展,天文学新名词和新术语的不断涌现,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建之初,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即规定,新词的审定是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迄今的四届中,新词的搜集和审定始终是常规工作。1985-1994年间,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中国天文学会主编的期刊《天文学进展》,已发表四批英汉对照《天文学名词的推荐译名》,共686条。还于1991-1994年间,在我们的刊物《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刊布了两批经过初步审定的、汉英对照《天文学新名词》,共488条。第二版内新词的选定就是在新词的搜集和审定的常规工作基础上完成的。最后,对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建设和今后的任务谈点看法。首先,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应力求组建成具有学术权威性的工作实体。由于名词审定在现阶段,对每一位应聘的委员都是一项纯服务性的、非本职的、业余的具体事务。所以,是否关心并热心名词事业应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从第一届起,即努力不使之成为荣誉式的或名誉式的。十年的实践表明这一看法和做法正确。要使审定委员会成为名符其实的工作实体,当然不太容易,但能做到。在第三届委员会的25位委员中,有天文台正副台长3人、天文系正副主任3人;在第四届委员会的26位委员中,有院士1人、理学院院长1人、天文台台长2人、天文系正副主任2人。他们的本职工作、学术活动和社会事务不可谓不繁重,但出自对名词事业的重视、关心和热心,事实上,他们总是设法挤出时间和精力,参与分支学科小组的名词注释的撰写、讨论、修改、审定,并力求参加一年一次的审定会。其次,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应力求其所属的10个分支学科的专家均匀分布。在第一届委员会组建时,曾着眼于应聘学者所在的天文单位和机构的均匀分布。实践表明,无论对名词审定、注释撰写,还是对新词的搜集和审定,分支学科的天文学家均匀分布更为重要。此外,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还要努力保持为一个拥有知识能不断更新、熟悉本分支学科最新进展、具有对最新成就作出判断的天文学家实体。这在新词的搜集、选定、定名和审定,尤其在新词的注释的高效率、高水平的完成过程中,显示出其重要性。当前,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面临的最大后顾之忧是成员的年事老化,吸收重视、关心并热心名词事业,有能力并乐于为之出力的新人选很不容易。关于今后几年的任务,想到的有如下两项:①常规地搜集、选定、定名和审定新词,为出版第三版打好基础。②着手实现和台湾同行的天文学名词交流、研讨。推动全世界使用汉语地区的天文学名词一致化事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从始至终都是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和支持下工作的。每年一次的审定委员会例会都是在全国委员会提供了人力、财力才得以实现。在此也代表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向办公室多年的辛劳和服务致谢!我就说这些,请批评、指正。谢谢!  相似文献   

9.
一、总则(一)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名词委员会)遵照国务院授权,在广义的自然科学范畴(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球科学、生物科学、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医学及交叉学科)内审定并公布各学科规范的基本词(包括命名原则和科学符号等)。(二)本条例对名词委员会的任务、工作范围、活动和审定工作中的主要原则问题作出规定。二、任务及工作范围(三)全国委员会1.研究制定名词委员会的方针、政策、任务和措施等重要问题。2.制定名词委员会的规划和计划。3.组织各学科分委员会开展审定工作;审批分委员会上报的各学科名词,并予以公布。4.宣传推广已公布的名词。(四)学科分委员会1.按照名词委员会的计划和审定原则等要求,组织开展学科名词审定工作,向全国委员会提出上报稿。2.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联系,促进名词的沟通和统一。注意与相关学科交叉名词的协调统一。(五)委员会办公室1.宣传贯彻全国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和制定的工作原则。2.协助分委员会开展审定工作,组织学科间的协调。3.定期向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汇报工作。4.研究审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负责处理一般问题。重要问题应向全国委员会请示汇报。5.开展应用术语学的研究,不断提高理论和业务水平。6.编辑出版学术刊物《自然科学术语研究》。编印审定工作《简报》,及时交流经验指导工作。三、审定的组织工作(六)按学科体系有计划地组织各学科开展审定。(七)建立专业组、分委员会、全国委员会复审的三级审查制度。分委员会是基本审查单位。(八)审定程序详见“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审定的原则和方法”。四、审定原则(九)审定工作要建立在术语学的原则基础上。(十)审定工作要求按概念定名、一词一义。(十一)学科之间交叉的词要按副科服从主科,主科尊重副科的原则协调统一。(十二)正确处理订名中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约定俗成的矛盾和统一关系。(十三)订名要符合我国汉语的构词规律。(十四)注意掌握好概念、定名、定义三个环节。(十五)发扬学术民主,对出现的矛盾问题一般采取协商的办法解决。个别严重混乱而又影响很大的词,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集中统一。五、其他(十六)为明确规定审定中的具体要求,另制定“自然科学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作为本条例的补充件。  相似文献   

10.
经国务院授权,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已完成了我国“天文学名词”第一批的审定工作,现正式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首批天文学名词共1956条,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新华书店发行。其他各学科的自然科学名词在审定完成后,亦将分期分批予以公布。特此公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一九八七年九月二十七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