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陕西韩城等矿区现主采的石炭-二叠系煤层-2^#,3^#,11^#煤的全硫、无机硫、有机硫和硫酸盐硫的含量、分布进行了研究。2^#(下二叠统)煤的平均含硫量为0.47%;3^#煤(下二叠统)的平均含硫量为0.63%;5^#(上石炭统)的全硫平均含量为2.21%,煤中的硫主要为无机硫;11^#(上石炭统)的全硫平均含量为3.99%,主要为有机硫,有机硫的含量占全态含硫的55%-90%,同时,对煤的含硫量与煤中灰成分等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韩城矿区高硫煤主要是指 1 1 # 煤。 1 1 # 煤平均全硫含量为 4.36% ,平均有机硫含量为2 .1 8%。对 1 1 # 煤分别进行了燃前脱硫、燃后烟气净化脱硫及燃中固硫可行性研究 ,从脱硫率、经济价值及实用性方面综合考虑 ,结合韩城矿区地层的实际情况 ,得出结论认为 1 1 # 煤适合于采用添加碳酸盐岩固硫剂进行燃中固硫处理。  相似文献   

3.
以3种高硫煤为对象,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Fe2(SO4)3溶液浓度和原煤粒度等因素对Fe2(SO4)3溶液热处理脱硫效果的影响,并对脱硫前后原煤理化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Fe2(SO4)3溶液浓度为1mol/L,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4h,煤粒度小于0.096mm的条件下,原煤中黄铁矿硫的脱除率高达67%,而煤中的有机硫含量并无明显的变化;升高反应温度,增加Fe2(SO4)3溶液浓度,延长反应时间以及减小原煤粒径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原煤的黄铁矿硫和全硫的脱硫率;经Fe2(SO4)3溶液处理后原煤的黏结性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新峪煤完全失去了黏结性;Fe2(SO4)3溶液脱除原煤中无机硫主要是通过Fe3+的强氧化性将黄铁矿硫氧化为SO2-4进而脱除。  相似文献   

4.
澜沧某铅矿主矿体,分布于中上石炭统(C2+3)灰岩与下石炭统(C1)依柳组火山岩接触带上.矿区的电性参数表明,石炭统(C2+3)灰岩与下石炭统(C1)依柳组火山岩有明显的电性差异,为直流电测深划分中上石炭统(C2+3)灰岩与下石炭统(C1)依柳组火山岩的界面提供电性前提.为此,介绍直流电测深法原理及在该矿区的开展情况,通过推断解释,在测区内预测存在两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华北盆地滨海和三角洲环境下形成的石炭二叠系(晚石炭太原组C_2和早二叠世山西纽P_1~1)腐殖煤的镜质组单组分样品的煤岩学、有机地球化学、煤化学、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分子化学结构等参数的详细分析确认,研究区腐殖煤的镜质组存在两种基本类型,即富氢镜质体(Ⅰ型)和贫氢镜质体(Ⅱ型)。  相似文献   

6.
张少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25):6152-6153,6180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上二叠统龙潭组烃源岩具备对长兴-飞仙关组气藏有较大贡献的潜力。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烃源岩变化在0—130 m之间,有机碳分布于0.2%~3.0%,现今R0为2.0%~4.5%;上二叠统龙潭组烃源岩厚度在20—140 m左右,有机碳含量3%以上,Ro在1.9%~2.9%之间,二者已进入高、过成熟演化阶段,以生成气态烃为主。  相似文献   

7.
改性绿茶对汞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有机汞和无机汞的吸附作用。改性绿茶的用量为 2 5 mg、在 p H值 =7的溶液中搅拌 6 min,无机汞的吸附率达 95 % ,有机汞的吸附率不大于 5 % ;同等量的改性绿茶在 p H值 =1的溶液中搅拌9min,有机汞的吸附率可达到 90 %以上。 10次重复分离测定 0 .1μg· ml- 1汞溶液 ,测得无机汞、有机汞的检出限分别为 0 .0 6μg· L- 1 和 0 .0 8μg· L- 1 ,相对标准偏差为 8.6 %和 5 .8% ,回收率为 92 .5 %~ 10 5 .3%和 93.8%~ 10 6 .6 %。实验还表明 ,在盐酸浓度分别为 2 .0 mol· L- 1、6 min和 4 .0 mol· L- 1、11min,共存 KCl的量为 10 0mg,可定量解吸无机汞和有机汞  相似文献   

8.
煤微波脱硫及其与试样介电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和浸提剂,在箱式反应器中,以2.45GHz频率微波照射进行脱硫。结果表明:以废碱液-Ⅱ为浸提剂,经一次照射(50秒/次)后,煤的总硫脱除率达50~60%(其中无机硫90%左右,有机硫5~30%);二次照射后,总硫脱除率达75~85%(其中无机硫90%以上,有机硫50~60%)。煤样的介电损耗ε″很小,加入ε″很大的废碱液-Ⅱ,可提高试样的ε″,增强试样吸收微波能力,从而提高了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9.
研究煤中硫的结构、赋存形态对有效脱除煤中硫的影响,节约回收稀缺炼焦煤资源,为建立煤中硫的高效脱除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水平,节约稀缺煤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XPS测试方法对汾西高硫炼焦煤中硫的赋存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煤中无机硫含量较低,以有机硫为主。有机硫的赋存状态共有3类,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硫醇(醚)类、亚砜类、噻吩类。  相似文献   

10.
煤中有机硫的化学性质和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兖州和东林矿区的高硫煤(Sa,d4%~5%),先脱除无机硫,然后在不同条件下对其进行了水确、氯化、还原和甲醇超临界抽提处理,考察了煤中有机硫的变化。发现在350℃反应1h,可脱除40%~50%的有机硫,根据煤的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推测,前者主要为硫醚和硫醇硫;后者主要为噻吩硫。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沈阳红阳三矿煤中各种硫分、灰分和不同密度级的全硫,并研究了硫分与粒度、硫分与密度、硫分与灰分及硫分布率与密度等的关系·指出无机硫占煤中全硫质量分数的7739%,是该煤中硫的主要形态;煤中硫的分布是均匀的,不随粒度、密度、灰分的变化而变化;煤样中黄铁矿呈细小颗粒浸染于煤有机质中,用常规方法脱除比较困难;有机硫的质量分数约为20%,且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脱除方法,故暂不考虑其脱除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煤中有机硫赋存状态、地质成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机硫以化学键的形式结合于煤的有机分子之中 ,由于其组成复杂和研究手段的局限性 ,关于煤中有机硫化合物的类型结构和丰度的细致研究仍是一个令人棘手的问题。本文详细讨论了有机硫的赋存状态、结构、形成机理和成因等 ,以加深对有机硫的认识 ,为脱除煤中的硫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开平煤田早二叠世大苗庄组煤层含硫特征进行探讨,同时对煤层硫分含量的差异与煤的成因环境的密切关系进行了分析。此问题的研究,对于煤田勘探、开发以及煤的合理利用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气相色谱-冲火焰光度法分析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硫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中国石油大学胜华炼油厂的催化裂化主精馏塔的催化裂化(FCC)粗汽油进行了实沸点切割,采用气相色谱-脉冲式火焰发光检测器(GC-PFPD)联用技术和外标法定量测定了各窄馏分的硫含量和硫化物类型分布,并与微库仑法和X荧光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脉冲火焰光度(PFPD)检测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在测量范围内对不同硫化物的响应具有很好的线性和一致性,同时定性简单、定量准确,是分析汽油中总硫含量的理想检测器;FCC汽油中的硫含量在(110~160)℃馏程范围内含量最高(大干1500μg/mL);主要的硫化物为二硫化碳、噻吩、2-甲基噻吩、四氢噻吩、2,4-二甲基噻吩、2,3-二甲基噻吩、3,4-二甲基噻吩、C3-噻吩、C4-噻吩,以噻吩类尤其是二甲基噻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以实验室发现的高效脱硫异养反硝化菌种C27为对象,研究其在不同营养环境下的代谢规律.结果表明,自养条件下C27无法生长,异养提供氮源但不加硫源时,菌株仍然具有反硝化能力,乙酸盐降解80%以上,硝酸盐全部被降解,但降解时间变长.分析硫氮比为5∶2、5∶5、5∶8、5∶10条件下,C27对碳氮硫的降解情况,确定最佳的硫氮比为5∶8.  相似文献   

16.
分析我国某油田Merox法所得二硫化物,发现是一组二烷基二硫混合物(Ⅰ),其烷基的含碳数为1—5个。Ⅰ和二乙胺混合(重量比100∶7.1或100∶30)后,室温溶硫量超过传统的溶硫剂二硫化碳。溶硫机理是:Ⅰ在二乙胺催化下和硫发生反应,耗去一部分硫,生成的二烷基多硫(Ⅱ),通过物理作用继续溶解硫。Ⅱ在质谱中的开裂规则是逐个脱下硫,直到成为Ⅰ为止,然后以Ⅰ的开裂方式开裂。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近几年在该和田布雅矿区进行地质勘查工作,通过收集以往施工钻孔煤质化验资料和近年施工钻孔煤质化验成果,发现矿区内煤层全硫含量变化较大,研究矿区内煤层中全硫的赋存分布规律,对地质勘查和综合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含硫气藏元素硫沉积及其对储层伤害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元素硫的溶解沉积机理和物质平衡原理,利用高速非达西渗流理论,建立了元素硫沉积模型及受元素硫沉积影响的地层孔隙度、渗透率随生产时间的变化关系.研究表明:元素硫的沉积主要发生在近井地带1.5m以内,离井筒越近,沉积越严重,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降越大,对储层伤害越大;气井产量越大,硫沉积越严重,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降越大,合理产量应控制在(15~20)×104m3/d;高含硫气体的渗流表现出强烈的流固耦合特性.  相似文献   

19.
对西山煤田石炭纪煤的硫成分进行了分析,从其沉积环境方面解释了其成因,并提出了高硫煤的固硫方向和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