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表现手法上,《离骚》、《神曲》、《浮士德》这三部作品都将虚幻的美人作为一个象征的符号;在其化意蕴上,这三部作品对人生的意义作了整体上的发展。通过这两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窥见到中西学传统和化传统中的某些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2.
《离骚》作为屈原辞当之无愧的代表,不仅处处流露出屈原厚重而又令人景仰的生命体验,而且也鲜明打上了战国时代思想文化层层嬗变、层层演进的深深烙印.巫卜文化、史官文化、士人文化三种在发生学上界限严格的文化形态,都可以在《离骚》中找到相应的影响.个性化的生命体验和纷纭错杂的时代文化特征,加之楚民族特有的审美倾向,共同造就了《离骚》艺术风格多元化的综合气象.  相似文献   

3.
4.
《离骚》是一首不朽的抒情长诗,但它更是一种崇高的艺术——悲剧.《离骚》这首抒情长诗充分地展示了悲剧人物屈原突出的人格与当时恶劣社会环境的剧烈冲突,表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的崇高的美.  相似文献   

5.
生、死、苦、乐乃人生之大题,屈原以自身的知、情、言、行来昭示着对其的理解。在他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中,更是发愤以抒情,将情感与思想熔铸于其中,《离骚》不仅是一曲爱国的颂歌,诗人因爱生怨从而使之具有了批判的力量,而且对生死苦乐之诠释也力透纸背,使后人读之不由引发生命之思。  相似文献   

6.
《科利奥兰纳斯》是莎士比亚生前所写的最后一部悲剧。同样的,《离骚》是屈原怀才不遇后的一部悲情力作。对比《科利奥兰纳斯》与《离骚》,我们不难发现这两大文学巨著在思想上存在着许许多多异同点。这些异同点具体表现在爱国情结,直謇之失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美国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在其优秀长篇杰作《红字》中,刻意地使用象征手法,使作品具有多层寓义。象征手法是霍桑应用最娴熟的手法之一。本文将论述《红字》中主人公姓名的象征意义,旨在说明该作品使用象征手法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8.
《离骚》是一首不朽的抒情长诗,但它更是一种崇高的艺术——悲剧。《离骚》这首抒情长诗充分地展示了悲剧人物屈原突出的人格与当时恶劣社会环境的剧烈冲突,表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的崇高的美。  相似文献   

9.
10.
《离骚》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思想成就方面也给历代的屈原研究者以宽广的审视角度和多重意义内涵。在屈原身上折射出的有追求美政,忠君爱国的传统意义上的光环,也有儒家的求索精神和道家的远游情怀的双重变奏。他的悲剧性命运也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辛弃疾和屈原都是中国古代文坛上的卓越诗人。屈之骚赋多含幽怨之作,而辛弃疾正因为在许多方面与屈有着相似性,故其词作受屈骚之熏陶较深,在接受的同时,其作品也呈现一种中国古代传统“怨”诗的色彩,并表现出自己的悲剧性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2.
“礼乐”互动指的是“礼”和“乐”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所形成的关联共生、相济为用的人文特质,其源于周代礼乐文明,以中和的秩序为内在精神,逐渐演变为以儒家美学为主导的审美价值体系、思维形式与意义表达。以此视角探究久为经学名目所掩的唐代“九经”之一《周礼疏》,彰显经学家贾公彦在义疏中展现的儒家审美思考。其《疏》是在唐代初年以礼乐立国的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中展开的,主要就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礼”“乐”关系、“礼乐相济”等论题加以继承与补充,在对律吕、礼器等的诠解中申发了礼乐“中和之美”,还就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予以探讨,是儒家美学和礼乐审美的重要构成部分,作为官修科举教材,其对唐代及后世的礼乐文化建设给予影响深刻,美学意义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14.
世界名著《呼啸山庄》一百多年来掀起阵阵研究热湖。人们对其男主人公褒贬不一,争论颇多。文章从他的性格及报复入手,挖掘其性格优秀可取的一面。确切地说,男主人公是一个爱憎分明、桀骜不逊、具有反抗精神,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15.
与以往研究卡夫卡《城堡》的作品不同,本文主要从美学的角度,来欣赏《城堡》的内蕴,并不企图给《城堡》限定某一主题,以损伤其原有的丰富性。从城堡的“有”和“无”、环境的“显”与“隐”、生命的“虚无”与“本真”等三个方面略探其内蕴美。城堡通过“有”和“无”来显示其原始魅力;环境之“雪”和“夜”昭示了存在的“显”与“隐”;领略到了城堡及雪和夜的无穷魅力,支撑着主人公K在孤独、苦闷与虚无中,执着地演绎着生命的本真!  相似文献   

16.
17.
《三国演义》中将古代兵法中的示形、造势、用术、谋攻、诡道、出奇等战争智慧充分贯穿在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塑造了众多政治领袖和军事统帅人物的形象,其中诸葛亮的远见卓识和足智多谋更具典型意义。本文试图探索诸葛亮的谋略智慧,以期对人才科学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祥云农民作家胡子龙的小说《向往》是一篇短小而精致的作品,它是作者取材于金沙江河谷的彝族系列小说之一。小说在短小而精致的篇幅中,展示了阿秀形象主体性的现代建构过程,在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语言中,呈现出较强的民族性、地域性特征,有着深刻的美学意蕴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小城三月》中翠姨悲剧生成的原因在于她自身“林黛玉”式的弱质性格,而深层原因在于她周遭风刀霜剑般的世俗严威和群体愚昧。论文还进一步阐释了翠姨悲剧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20.
千华在小说集《高丽女人》中塑造了形象各异、性格迥然的朝鲜族女性。这些朝鲜族女性一方面受到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另一方面又接受了现代意识的渗透。她们身上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既表现了作者对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的反思,也呈现出独特的东北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