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娜 《科技信息》2009,(27):I0099-I0100
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的功能问题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但过往的研究往往单纯从画面图像着眼,忽略了帛画的实际功用。对于帛画功能的讨论应该放置到到葬礼的具体程序当中,通过帛画在葬礼不同程序中的位置,确定它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景吭村傣族从灵魂不灭的观念出发,认为人死后与活人一样地生活,生前生活在同一个村落,死后也同样生活在同一个墓地.于是,整个丧葬礼仪都围绕着死者的灵魂展开,其和谐意识贯穿于丧葬过程的始终,成为傣族葬仪的主要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唐云江 《科学世界》2006,(4):F0005-F0005
每逢清明节前后,很多人都要去墓地祭拜、扫墓,给亡人送上一束花,表达一种思念。也常能看到有些人烧些纸钱、冥币等,据说是给亡人送些钱财,使亡人在阴间生活得富足一些。之所以选择这个时节,大概是因为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阴间也跟我们阳间一样开始活动了。如今大概不会有多少人相信死后还有灵魂,多数仪式只不过是传统的延续,是一种表达思念的形式罢了,或者说是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4.
盗墓,令死者不安,生者不宁。既然盗墓者那双贼眼对新坟旧冢虎视眈眈,反盗墓就成为必须。在古代,与风水一样,如何保全逝者的尸骨,让死者在阴间永获安宁,是葬前葬后均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反盗墓花样就多了。如朱元璋,民间传说,他死前精明死后聪明,在自己的葬事上用尽心机。竟然在出殡那天,十三座城门同时抬出了棺材。从下列所述的种种手段里,可以玩味出古人特有的反盗墓玄机。  相似文献   

5.
盗墓,令死者不安,生者不宁。既然盗墓者那双贼眼对新坟旧冢虎视眈眈,反盗墓就成为必须。在古代,与风水一样,如何保全逝者的尸骨让死者在阴间永获安宁,是葬前葬后均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反盗墓花样就多了如朱元璋,民间传说,他死前精明死后聪明,在自己的葬事上用尽心机。竟然在出殡那天,十三座城门同时抬出了棺材。从下列所述的种种手段里,可以玩味出古人特有的反盗墓玄机。  相似文献   

6.
盗墓,令死者不安,生者不宁。既然盗墓者那双贼眼对新坟旧冢虎视眈眈,反盗墓就成为必须。在古代,与风水一样,如何保全逝者的尸骨,让死者在阴间永获安宁,是葬前葬后均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反盗墓花样就多了。如朱元璋,民间传说,他死前精明死后聪明,在自己的葬事上用尽心机。竟然在出殡那天,十三座城门同时抬出了棺材。从下列所述的种种手段里,可以玩味出古人特有的反盗墓玄机。  相似文献   

7.
盗墓,令死者不安,生者不宁。既然盗墓者那双贼眼对新坟旧冢虎视眈眈,反盗墓就成为必须。在古代,与风水一样,如何保全逝者的尸骨让死者在阴间永获安宁,是葬前葬后均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反盗墓花样就多了如朱元璋,民间传说,他死前精明死后聪明,在自己的葬事上用尽心机。竟然在出殡那天,十三座城门同时抬出了棺材。从下列所述的种种手段里,可以玩味出古人特有的反盗墓玄机。  相似文献   

8.
盗墓,令死者不安,生者不宁。既然盗墓者那双贼眼对新坟旧冢虎视眈眈,反盗墓就成为必须。在古代,与风水一样,如何保全逝者的尸骨,让死者在阴间永获安宁,是葬前葬后均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反盗墓花样就多了。如朱元璋,民间传说,他死前精明死后聪明,在自己的葬事上用尽心机。竟然在出殡那天,十三座城门同时抬出了棺材。从下列所述的种种手段里,可以玩味出古人特有的反盗墓玄机。  相似文献   

9.
埃及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寝,以它的工程浩大和历史悠久而著称于世。到过埃及的旅游者或者关心埃及历史和文化的人中,有这样一种想法:“认识埃及应该首先从访问金字塔开始。”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埃及人,深信人类死后可以复生。并且认为,人们只有在保存住可供灵魂居住的躯体,才能保有灵魂。因此,便在坟墓中安放死者,并雕琢石像作为躯体腐坏后的替身。古代埃及的国王,生前残酷地剥削劳动人民,并妄想死后能超度为神,因此,国王从登基起,即着手为自己建造永恒的住所——陵墓。这就是埃及金字塔的由来。金字塔实际上是一种方锥形建筑物,最大的金字塔约建于公元前二十七世纪,因外形很象我国汉字“金”字,所以古人把它译为“金字塔”。在埃及,这种大大小小的金字塔,约有七十多座,形式也多种多样。在开罗以南约十英里的地方叫吉萨,这里是绿洲的尽头,有许多果园。在离果园一公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原始宗教在灵魂观念、图腾观念、祖先崇拜、宇宙观念、巫师与巫术等诸多方面既有共性,又有明显的差异。通过比较研究,可见青藏地区的本教是在本地土著居民中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并不是东北地区萨满教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张敬煜 《科技信息》2008,(32):237-237
在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中,汉代墓葬中常能发现有大量金玉随葬,亦常发现墓主尸身不朽。汉代人为了维持先人的尸体不朽采取了种种方法,其深层次的主观思想因素是他们的灵魂观念。而这种灵魂观念极有可能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一种死后信仰。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原始宗教在灵魂观念、图腾观念、祖先崇拜、宇宙观念、巫师与巫术等诸多方面既有共性,又有明显的差异。通过比较研究,可见青藏地区的本教是在本地土著居民中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并不是东北地区萨满教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西汉时期的马王堆T型帛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件艺术瑰宝,纵观整件帛画,无论从写实肖像到浓艳的色彩,还是从线描艺术到构图布局,T型帛画承载着汉代悠久的历史文化,渗透着汉代画工高超的绘画技艺,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遗体捐献决定权主体的界定是开展遗体捐献活动的首要和基本问题,对捐献主体决定权予以法律保护是遗体捐献顺利开展的保障.近亲属在死者死后占有和管理死者遗体,且遗体捐献的成功必须依赖近亲属的辅助,因此,在死者没有捐献的意思表示的情况之下应该承认近亲属的捐献决定权;自我捐献决定权与亲属捐献决定权之间,国外有自我决定权优先模式和两者等同模式两种立法,我国应该坚持自我捐献决定权优先的模式;近亲属一致同意原则不利于鼓励遗体捐献,我国应该采取多数亲属同意原则;遗体捐献形式方面,有两人在场的口头遗嘱也应该作为捐献遗体的意思表示方式,鼓励捐献登记.  相似文献   

15.
诽谤死者的行为能否成立诽谤罪,各国立法不一,我国学界亦意见纷纭,分别有肯定、否定、折衷三种学说。笔者认为,诽谤死者能成立诽谤罪。首先,自然人死后其名誉权得在一定时期内存续;从犯罪客体上讲,诽谤死者的行为侵害死者名誉权、死者亲属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应当成立诽谤罪。此外,通过法律解释方法将诽谤死者的行为纳入我国《刑法》第246条诽谤罪的范畴,亦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世界》2021,(8):34-35
人死后,身体会发生各种变化.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死后僵硬".死后僵硬是指死亡后全身的肌肉变硬,其他人即使想活动死者的关节也不能动的状态. 死后僵硬是从头到脚逐渐形成的.首先,在死后2~3小时,下颌、颈部开始僵直,然后按照肩、胳膊、腿、手指、脚趾的顺序逐渐扩展.在死后大约6~8小时,全身关节变硬,死后12~15小时僵硬...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马王堆1号墓中的T型帛画入手,从其主题与内容等方面探讨了楚人的信仰民俗,即"崇巫"观念以及对太阳、对龙、凤和对扶桑等的推崇。  相似文献   

18.
记录呻吟当天气变冷时,俄利科诺河岸的一处悬崖就会发出骇人的呻吟声,当地的印地安人以为是人死后,灵魂附在岩石上,所以夜里这些石头就会发出声音。后来,著名的德国科学家兼  相似文献   

19.
《周易》古经是一部巫术性质的著作,但是在巫术的世界观中已经孕育出了哲学的萌芽。《周易》的哲学萌芽至少包含着三个方面:《周易》已经显示出思维的类分性和系统性,并在具体的形象中体悟出一定的抽象的哲理;《周易》对世界的把握与认识,已经有了朴素的对立统一、转化变易的辩证观念;《周易》已经初步具有了对事物的节制观念。  相似文献   

20.
在上古时代,殷人信仰鬼神的宗教观念最为浓厚.当时,处于神人之间、具有贯通天人功能的巫(女性)、觋(男性)不仅是协调整个宇宙秩序的最高圣徒,更是中国土古艺术创作的直接参与者和创作者,他们在倾听和领受神的意旨时所举行的一系列巫术仪式及形诸礼器、玉器等文物的雕刻、绘画等,正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渊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