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烟草青枯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烟草青枯病是一种由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细菌性病害,是烟草的重要病害之一.对烟草青枯病的病原、寄主范围、病害症状、侵染循环、发病条件、流行规律、致病机制进行了介绍,概述了云南省烟草青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及目前生产上防治烟草青枯病的主要方法和防治展望.  相似文献   

2.
梨树病害以其发生前具有“看不见、摸不着”及防治技术不易掌握等特点成为当前阻碍梨果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是广大梨农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梨树病害的综合治理,因不同地区病害发生种类不同,而具体防治措施不同.本文以河北省中南部梨区为例进行阐述.该区内主要发生的病害是黑星病、轮纹病、腐烂病和黑斑病,部分果园还可发生的病害有锈病、褐腐病、根部病害、白粉病及黄叶病,有些果园偶尔发生的病害是疫腐病,老树还常发生木腐病.  相似文献   

3.
烤烟赤星病是烤烟大田后期的主要病害,是由于气候、栽培等因素在烟株间感病流行。只有通过认识烤烟赤星病的发病症状,了解其发病规律,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才能有效控制烤烟赤星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南京地区竹类病害发生状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查清南京地区竹类病害发生流行状况,笔者通过野外路线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于2007年5月至2009年3月对该地区主要散、混生竹种系统开展了病害发生种类和危害状况调查,并对竹类病害发生流行的主导因子进行了分析。共调查竹种18属107种(含种下等级),发现竹类病害15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3种、非侵染性病害1种和螨害1种。发生较严重的病害为竹丛枝病(Aciculosporium take)、竹叶枯型丛枝病(Phaeosphaeria bambusae)、刚竹秆褐腐病(Fusarium spp.)、竹叶锈病(Puccinia spp.,Uredo ignava)、竹叶锈褐斑病(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等,对竹类生产危害和影响较大。竹类病害的发生流行与竹种、环境条件及经营管理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竹类植物栽培过程中要做到适地适竹,科学管理,加强优良竹种选育以及竹类病害研究和检疫等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临沧市2007年植烟总面积7.68万亩,2008年植烟总面积9.29万亩,发展速度快,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据市县植保和烟草部门调查,病害重于虫害,有的病害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100%,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提高种烟效益的关键措施是抓好病虫害防治。根据今年气候特点及历年病虫发生情况,特将主要病虫症状及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防控早竹秆褐色条斑病,减少该病害对早竹产业造成的损失,笔者主要针对早竹秆褐色条斑病发病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竹秆褐色条斑病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0~25℃,温度低于5℃或高于30℃均不利于病害的发生;适宜的湿度和降水量利于病害的发生;病害流行的高峰期为5—7月。病原菌(芦苇节菱孢)孢子可在林地铺设的砻糠中越冬,通过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经过伤口侵染竹组织。铺设砻糠的林地病害率高于未铺设砻糠的林地;密林中早竹的感病指数比疏林中早竹的高;林缘早竹的感病指数高于林内早竹;早竹秆褐色条斑病在3年生和4年生早竹上发病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黄发强 《广东科技》2014,(6):116-117
水稻产区中,中国及东南亚国家重要细菌病害之一是水稻细菌性基腐病(Rice Bacterial Foot rot),在局部水稻产区不同年份起灾流行。针对该病害在中国的病原细菌的分类现状、发生危害情况、寄主范围、侵染特性、致病性致、病因子等相关发生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烟草黑胫病与青枯病是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烤烟上主要根茎病害。为筛选防治烟草黑胫病与青枯病的芽孢杆菌,从安龙县烟草黑胫病与青枯病混合发生地块采集健康烟株根际土壤,分离到根际芽孢杆菌662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同时拮抗这2种病菌的芽孢杆菌。结果表明,2株芽孢杆菌具明显拮抗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与青枯病菌(Ralatonia solanacearum)的能力,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测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2株芽孢杆菌均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本研究为贵州烟草生防制剂的研发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苹果黑星病在世界各国苹果产区均有发生,严重威胁着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概述了苹果黑星病发生症状、病原菌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病害防治措施,并着重阐述了病害的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10.
针对2009年夏秋季勉县蚕区僵病曝发,调查分析了蚕区僵病发生的原因:高温高湿气候影响、野外昆虫感染、蚕室消毒不力、蚕具处理不当、防治失时。提出了防控措施:掌握发病规律,注意蚕区环境卫生,及时开展刷药防治,做好蚕室、蚕其消毒,加强桑吲病虫害防治,提高僵病防控意识。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烟草病毒病的病情指数进行建模研究,采用了一种正则极限学习机算法:通过引入惩罚因子来权衡结构风险与经验风险的大小,进一步增强网络的泛化性.针对烟草病毒病的众多影响因素,采用灰色关联度算法选取主要影响因子.使用某地1984—1995年病情资料、相关虫情和气象资料,经过数据挖掘、建模仿真,将正则极限学习机应用于烟草病毒病预测中,效果较好,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评价烟叶质量,对3个等级317个烟叶样品进行常规化学成分分析,利用因子分析法对烟叶样品的化学成分及其比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总体比较协调,其总糖、还原糖含量偏高,不同等级烟叶化学成分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含氮化合物与含碳化合物呈显著负相关,总氮与总植物碱呈显著正相关;对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比值进行因子提取得到3个主因子,代表其方差贡献率的83%以上,分别为含碳因子、燃烧因子及含氮因子。  相似文献   

13.
稻草还田对烟草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调查了稻草还田对烟草主要病虫害—烟草普通花叶病、青枯病、黑胫病、根黑腐病、赤星病、烟蚜、小地老虎、野蛞蝓及斜纹夜蛾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过稻草还田的烟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程度明显轻于常规的田块 ,说明稻草还田能明显减轻烟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ICP方法匹配深度图像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ICP(迭代最近点 )方法中寻找深度像之间点对应关系这一难点问题 ,首先介绍对ICP方法匹配深度图像的原理并给出单位四元数和旋转角度间的关系 ,然后提出一种验证两个深度图像中对应点对有效性的方法 ,给出了判断待匹配深度图像之间的点对应条件的准则 ,同时给出了实现这种准则的数据结构以及程序设计思想 .最后 ,用真实深度图像证明此方法的有效性 ,并用“主次缝合线”法合成匹配后的深度图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陕西洛南、关中、旬阳等地烟叶内在质量的分析测定,初步探索了不同产地、不同等级烟叶在含糖量、含氮量和烟碱含量上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急倾斜矿体开采地表沉陷与概化地应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急倾斜矿体开采地表沉陷规律不同于自重应力作用下的煤矿地表移动规律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急倾斜矿体开采地表沉陷的主控因素为残余构造应力场与成矿应力场、急倾斜矿体的产状、覆岩体结构与节理裂隙的空间展布规律、开采放矿与顶板管理方法.此外,提出了研究急倾斜矿体开采的地表移动规律时必须在煤矿地表移动规律基础上,引入以残余构造应力为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包含倾角、岩体结构、放矿规律的4大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推导了急倾斜崩落法开采矿山地表移动与概化地应力的关系式,并通过实例加以验证,为多主控因素综合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龙陵县低热河谷流域冬春烟适宜的覆膜移栽方式,通过分析龙陵县低热河谷流域气象因子,采用大田试验并控制覆膜的方法,以红花大金元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覆膜方式移栽对冬春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龙陵县低热河谷流域冬春烟上采用膜下移栽方式有利于避开1~2月低温对烟株的影响,促进烟株早生快发,降低田间烟株病毒病、青枯病、气候斑的发病率;增加烤烟的产质量,其中上等烟比例提高5.43~6.56个百分点,均价提高3.36~8.20元/kg,产量提高207~645 kg/hm产值提高13307.7~33193.3元/hm主要化学成分指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赤星病烟叶的智能化识别,帮助烟农及时采收烟叶,从而有效提高烟叶的产量与质量,采用图像处理技术研究3类新鲜赤星病烟叶图像.对3类赤星病烟叶图像作灰度共生矩阵分析,采用Roberts,Sobel,Canny,LoG算子的边缘检测方法,分割3类赤星病烟叶图像的赤星病纹理区域.对LoG算子检测方法进行简单改进,使得提取的区域效果清晰、噪声点少.  相似文献   

19.
中频电源并联逆变控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积分规律引进逆变桥控制,改善并联型中频电源的起动和负载适应能力,给出了积分算法与常用定时调频法的仿真结果和新算法的单片微机实现。  相似文献   

20.
 调度规则是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动态车间作业调度问题的有效方法,但它的效率取决于系统特征、加工条件参数和调度目标,因此没有一个规则在所有的调度环境下都比其他规则要好。综述了调度规则的发展、分类及特点,并对调度规则的设计方法进行总结。介绍了调度规则的设计方法,包括早期使用的手工方法和表现较好的智能方法,给出进化算法、遗传规划和数据挖掘方法,并分析比较了其优缺点。针对调度规则设计方法存在的不足,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