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caspase-3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胃癌组织、3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p53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高于正常胃粘膜(P<0.05);p53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aspase-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低于正常胃粘膜(P<0.05);胃癌组织中p53与caspase-3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71,P<0.05)。结论:p53通过下调caspase-3的表达,促使细胞的凋亡发生紊乱,从而导致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2.
胃粘膜活检切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胃粘膜病变的相互关系。应用Giemsa染色和Warthin-Starry染色方法检测645例胃粘膜活检标本中的Hp,总检出率为64.65%,其顺序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癌。Hp感染与胃炎萎缩性,活动性,伴肠化生,腺上皮不典型增生,淋巴滤泡形成显著相关(P<0.01)。故认为Hp感染可导致胃粘膜萎缩,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并与胃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认为Hp的毒力基因CagA与Hp的致病密切相关.CagA Hp也是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重要病因和促进因子,可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我们于2005年在胃癌高发区兰州地区开展了14C-UBT和血清Hp-CagA抗体测定及胃粘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旨在探讨CagA Hp感染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发生的关系.发现CagA Hp具有较强的促进胃粘膜萎缩、肠型化生和异型增生作用,感染CagA Hp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认为Hp的毒力基因CagA与Hp的致病密切相关.CagA+Hp也是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重要病因和促进因子,可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我们于2005年在胃癌高发区兰州地区开展了14C-UBT和血清Hp-CagA抗体测定及胃粘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旨在探讨CagA+Hp感染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发生的关系.发现CagA+Hp具有较强的促进胃粘膜萎缩、肠型化生和异型增生作用,感染CagA+Hp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朱萌 《科技资讯》2010,(15):227-227
目的:研究P53在胃癌前病变与胃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对79例胃粘膜活检组织包括肠上皮化生18例,非典型增生21例,胃腺癌40例组织进行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P53在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胃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是11.11%、38.10%、55%。结论: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胃腺癌组织中最高,其次为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表明P53在胃粘膜上皮癌变过程中起作用,P53免疫组化检测可进一步提高早期发现胃癌或预测胃癌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姜瑞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4):230-230,183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认为Hp的毒力基因cagA与Hp的致病密切相关。CagA^+Hp也是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重要病因和促进因子,可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我们子2005年在胃癌高发区兰州地区开展了^14C—UBT和血清Hp-CagA抗体测定及胃粘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旨在探讨CagA^+Hp感染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发生的关系。发现CagA^+Hp具有较强的促进胃粘膜萎缩、肠型化生和异型增生作用,感染CagA^+Hp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胃疾病患者胃黏膜病理改变过程中,血清胃蛋白酶原(PC)Ⅰ和Ⅱ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已行常规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确诊的245例患者.其中非萎缩性胃炎5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0例,胃溃疡36例,十二指肠溃疡31例,进展期胃癌69例,早期胃癌13例,胃癌术后23例,并设正常对照组36例,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其血清PGⅠ及PGⅡ,并计算PGⅠ/PGⅡ的比值(PGK).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PG Ⅰ和PG Ⅰ/Ⅱ比值均显著降低(P<0.005),胃溃疡患者血清PGⅠ升高(P<0.05),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PG Ⅰ和PGⅡ升高,PGI/PGⅡ比值升高(P<0.05);进展期胃癌血清PG Ⅰ、早期与进展期胃癌PGR均显著低于萎缩性胃炎组(P<0.001).胃癌组中以PG Ⅰ≤70μg/L和PGR≤6作为阳性指标,同时符合这两项的确诊率为62.1%,特异性为94.2%.结论 血清PG Ⅰ、PG Ⅱ含量的变化及PGR值与胃黏膜病变有关,血清PG Ⅰ和PG Ⅰ/PGⅡ比值的降低,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以作为人群筛查和辅助诊断胃癌的一项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FAP-1在胃癌中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胃癌、20例胃良性肿瘤及1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FAP-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FAP-1蛋白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在细胞浆内,少数也可见于核周。FAP-1蛋白在正常胃粘膜组织中呈阴性表达,胃良性肿瘤中的表达率为20%(4/20),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70%(28/40),与前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与胃良性肿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FAP-1的表达与胃癌的病理分化相关,而与年龄、性别、肿块大小、转移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胃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及细胞增殖的原位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bcl-2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原癌基因 bcl-2原位杂交技术对50例胃癌、20例胃溃疡及20例胃正常粘膜中PCNA、bcl-2的表达进行原位观察,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末端标记(TUNEL)技术对12例胃癌、8例胃溃疡及10例胃正常粘膜中凋亡细胞进行原位观察,探讨胃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关系。发现PCNA和bcl-2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物质及bcl-2原位杂交阳性物质在胃癌中的表达显高于正常胃粘膜及胃溃疡中的表达;TUNEL染色阳性物质在胃癌中的表达密度显低于胃溃疡及正常胃粘膜,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PCNA的表达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而bcl-2的表达无显差异;Ⅰ、Ⅱ、Ⅲ级胃腺癌及不同临床病理分期(pT1、pT2、pT3)中PCNA及bcl-2的表达无显差异。因此,PCNA、bcl-2的高表达及凋亡细胞的减少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bcl-2与胃癌的发生有关,但与其发展及预后关系不大;PCNA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转导通路的紊乱可使细胞逃避TGF-β介导的生长抑制效应,从而导致多种肿瘤的发生.本研究探讨了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GFβRⅠ)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中的作用.采用免疫组化进行TGFβRⅠ基因的表达分析: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TGFβRⅠ基因结构的变异.结果发现37.2%NSCLC中TGFβRⅠ的表达下降,表明TGFβRⅠ在NSCLC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TGFβRⅠ基因的第7号内含子中发现了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该SNP与TGFβRⅠ的表达下降无显著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伴鸡皮样粘膜(chicken-skin mucosa,CSM)改变的结-直肠腺瘤、腺癌中MMP-2、MMP-9蛋白及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7例伴CSM结-直肠腺瘤、24例腺癌标本中MMP-2、MMP-9蛋白,原位杂交法检测MMP-2、MMP-9 mRNA的表达.结果:MMP-2在腺瘤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牛组(AD1)、腺瘤伴重度不典型增生组(AD2)的表达与正常肠粘膜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腺癌(CA)中其表达高于正常肠粘膜(P<0.05);MMP-9的表达在AD1、AD2与CA组高于正常肠粘膜(P<0.05),在CA中其表达并不进一步增强.结论:MMP-2可能是伴CSM腺瘤向腺癌转变途径中的早期事件,其表达在腺癌中并不进一步增强;MMP-9在腺癌中开始表达,这可能是腺瘤细胞获得浸润能力、腺癌细胞获得转移能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p53、Rb和P16 3个抑癌基因在正常胃粘膜→异型增生粘膜→胃癌发展过程中的表达状态及相互关系。方法:收集胃手术及胃镜活检标本共60例,镜下观察胃粘膜并选取不增生病灶、35例胃腺癌和32例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PCR-SSCP)对35例胃腺癌进行p16基因点突变检测。结果:p53阳性率在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病灶的分别为7.5%、35.1%、59.1%,胃癌组为68.6%,正常对照组中无表达。Rb蛋白阳性率在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病灶中分别为80.0%、89.3%、81.8%,胃癌组为57.1%,正常对照组为90.6%。p16蛋白在正常胃粘膜、异型增生粘膜和胃癌中普遍表达,3组间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16基因PCR-SSCP分析示只有1例低分化腺癌出现异常单链泳动带。不同类型(隐窝型、腺瘤型、再生型)异型增生病灶组间、位于癌旁和良性病变旁的异型增生病组间p53、Rb和p16蛋白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高-中分化、低分化、未分化胃癌组p53、Rb和p16蛋白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突变型p53蛋白的积聚在胃粘膜异型增生阶段已经开始,随着异型增生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加,重度病变中p53表达率与胃癌组相似,提示p53基因突变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Rb蛋白在癌变组中缺失率较异型增生显著,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较晚事件。推测在p53基因突变的基础上加以Rb蛋白的缺失最终导致胃粘膜上皮癌变。p16蛋白的表达在胃癌发生过程的3个阶段病变中无显著的变化,可能不起要作用。不同类型(隐窝型、腺瘤型、再生型)异型增生间、癌旁或良性病变旁的异型增生间,不同分化程度的胃腺癌组间这3种抑癌基因蛋白表达状态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
将16只家兔随机分成试验组Ⅰ、Ⅱ、Ⅲ组和对照Ⅳ组,每组4只,分别补饲含10、20、30、0 g的黄芪片剂. 在补饲第30 d采用标准导联测定心电图. 试验期为30 d. 结果表明:心率:Ⅰ、Ⅲ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Ⅱ、Ⅲ组间差异显著(P<0.05);QT段时间:Ⅰ、Ⅱ组间差异显著(P <0.05),Ⅰ、Ⅲ组间差异显著(P <0.05);RR波时间:Ⅰ、Ⅲ组间差异显著(P <0.05),Ⅱ、Ⅲ组间差异显著(P <0.05);T波电压:Ⅰ、Ⅳ组间差异显著(P <0.05);P波电压:Ⅱ、Ⅳ组间差异显著(P <0.05).  相似文献   

14.
正常胃粘膜的组织结构比较复杂,含有若干类型的上皮细胞,因而胃粘膜病变的组织学也相应比较复杂,而且,胃粘膜病变的研究也比较集中于胃粘膜上皮的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包括两种含义,一是指在炎症、糜烂或溃疡等胃粘膜病变时上皮细胞的异型增生。二是指近似胃癌的“交界性”不典型增生。为探索不典型增生与炎症、溃疡及胃癌的关系,笔者回顾性地总结分析了1988年12月—1992年5月,3年间54例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病例。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肠化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Hp 感染与胃粘膜肠化生及其增殖状态分型、硫酸化粘液分泌状况的关系,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2 800 例胃粘膜活检组织及外科手术标本中Hp 的感染,并对187 例伴肠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作免疫组化与粘液组化套染,进行肠化生增殖状态分型。结果显示胃粘膜出现肠化生和萎缩、癌变时,Hp 的检出率显著降低;Hp 感染与肠化生细胞是否分泌硫酸粘液无关;高增殖型肠化生中Hp 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中、低增殖型。提示Hp 感染不仅在肠化生的发生中起作用,而且对肠化生细胞的增殖起促进作用,促进肠化生向异型增生过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肾活血平喘合剂对哮喘大鼠气道TGF 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益肾活血平喘合剂组,每组15只大鼠。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利用哮喘模型。各组于造模后14 d开始每天给药及雾化吸入。造模后28 d处死动物,取同一部位肺叶,包埋,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气道TGF β1的表达。结果:益肾活血平喘合剂组气道TGF β1的表达明显少于模型组(P<0.01)及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活血平喘合剂通过抑制气道TGF β1的表达,减轻哮喘气道炎症及重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其受体(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1)在单关节发病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例单关节发病RA、19例典型RA和20例正常滑膜组织中uPAu、PAR、PAI-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3例单关节RA滑膜组织中uPA、u PAR、PAI-1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滑膜衬里细胞、滑膜下层单核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部位与典型RA相同,但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典型RA(P<0.05)。与正常滑膜组织相比,单关节RA滑膜中uPA、uPAR、PAI-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由此可知:单关节RA滑膜组织中uPA、uPAR、PAI-1表达明显低于典型RA滑膜组织,可能与单关节RA为典型RA病程早期阶段,滑膜中uPA、uPAR、PAI-1蛋白尚处于低水平表达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8.
观察芪丹颗粒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鼠的Ⅰ型前胶原和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用160只SD大鼠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对照组(N)、模型组(M)、芪丹颗粒剂1组和2组(Q1、Q2)、氢化可的松1组和2组(H1、H2)共6组.对照组20只气管内灌注和灌胃均用生理盐水.余140只SD大鼠经气管内一次性灌注博莱霉素A5按BLM 5 mg·kg-1体重诱导大鼠肺间质纤维化,随机取40只为模型组.芪丹1组和氢可1组分别从造模后第2天灌注芪丹颗粒剂(3 125 mg/kg)和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25mg/kg),药物干预后第7、14、28天分别处死动物.芪丹2组和氢可2组分别从造模14天后灌注芪丹颗粒剂和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用量同前),2组动物第28、42天分别处死.用苏木素-伊红(HE)评价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肺Ⅰ型和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肺组织病理HE染色显示芪丹组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均明显轻于模型组和氢可组(P<0.05).在肺间质纤维化形成中,Ⅰ型和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呈动态变化,早期肺泡炎以Ⅲ型前胶原mRNA大量增生为主,晚期纤维化期以Ⅰ型前胶原mRNA增生为主.芪丹组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在第14天处于最高,至28天仍维持较高的水平,芪丹组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高于模型组和氢可组(P<0.05).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在28天时芪丹1组和氢可1组及芪丹2组和氢可2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但在42天时,芪丹2组与氢化可的松2组其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大鼠肺纤维化的早期以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为主,晚期纤维化期以Ⅰ型前胶原mRNA的大量表达为主.芪丹颗粒可减轻博莱要素诱导大鼠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的程度,其机制可能通过影响了Ⅰ型和Ⅲ型前胶原mRNA的代谢和表达,从而减慢肺间质纤维化的进程.芪丹颗粒对肺间质纤维化有治疗作用,且优于氢化可的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收集常熟市中医院老年康复中心2004年3月至2005年10月住院病人中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共77例,从本中心健康体检者中选取3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Ⅲ组),测定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Ⅰ组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组血浆甘油三酯(TG)、血浆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LDL)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ApoA)显著降低,与Ⅱ组无心肌梗死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与Ⅲ组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血TG水平升高,HDL降低(P<0.01)。结论TG升高及HDL的降低是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对小鼠外阴上皮内瘤变的影响,研究治疗前后VEGF表达变化,采用苯甲酸雌二醇注入40只129/J型鼠腹部皮下,7周时建立外阴上皮内瘤变轻到中度不典型增生(Vulvar Inte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 Ⅰ~Ⅱ)小鼠模型.随机分为聚焦超声治疗组和假照组,治疗前后检测皮肤病理及VEGF表达变化.建立VIN Ⅰ~Ⅱ小鼠模型16例.结果显示聚焦超声治疗组7例皮肤基本恢复正常,VEGF表达降低.与假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聚焦超声治疗小鼠外阴内上皮瘤样病变具有无创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